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研究柠檬酸稀土对锦江黄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锦江黄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以柠檬酸稀土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日粮中添加稀土的水平分别为0、200、400、600、800、1000、1200 mg/kg,体外培养24 h后,测定干物质消化率(IVDMD)、产气量、MCP和NH_3-N等发酵相关参数。结果表明:(1)添加柠檬酸稀土组与对照组之间干物质消化率(IVDMD)、产气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且,在稀土添加水平过高时,均有抑制作用;(2)MCP和NH_3-N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800、1000 mg/kg组中,MCP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1.05%、21.9%(P0.05),而与之对应的NH_3-N浓度呈现较低水平,但400 mg/kg组的NH_3-N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5.17%(P0.05)。综合而言,适量添加柠檬酸稀土对锦江黄牛的瘤胃发酵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微生物利用NH_3-N合成MCP的能力,但添加稀土水平过高会抑制瘤胃MCP合成。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葡多酚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3只健康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在精粗比为50∶50的全混合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0、400、600、800 mg/kg葡多酚作为发酵底物,体外发酵48 h后测定发酵参数、产气量、甲烷产量、微生物区系,每个添加量设置6个平行。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600 mg/kg葡多酚组发酵液pH显著提高(P0.05),发酵液氨态氮(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浓度随着葡多酚添加量的增加有线性下降的趋势(P=0.052、P=0.050),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葡多酚组甲烷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添加量达到400 mg/kg及以上时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葡多酚均显著降低丁酸比例(P0.05),且添加200 mg/kg葡多酚有提高乙酸比例的趋势(P=0.053),添加400 mg/kg葡多酚显著提高异丁酸比例(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葡多酚线性降低了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原虫和甲烷菌数量(P0.001、P=0.041、P0.001、P0.001),添加200 mg/kg葡多酚组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800 mg/kg葡多酚组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葡多酚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具有调控作用,显著影响微生物区系,降低甲烷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分为5组,对照组发酵底物不添加金银花提取物,试验组在发酵底物中分别添加0.5、1.0、2.0、4.0 mg/g金银花提取物,每组6个重复,试验共重复3个批次。分别于发酵1.5、3.0、6.0、12.0、24.0 h记录产气量,体外发酵24.0 h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添加1.0、2.0、4.0 mg/g金银花提取物可以使发酵液p H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使发酵液乳酸、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以及24.0 h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5 mg/g金银花提取物组发酵液p H及NH3-N、乳酸及TVFA浓度与对照组和其他3个试验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仅发酵液MCP浓度和24.0 h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在体外条件下,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可以有效调节瘤胃微生物发酵状态,综合经济效益考虑,添加1.0 mg/g金银花提取物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究底物中添加不同水平假蒟提取物(PSE)对海南黑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7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南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以精粗比为50:50的混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试验设计6个PSE添加浓度,分别为0、300、600、1 200、1 800、2 400 mg/kg(干物质基础),即对照组、300 PSE组、600 PSE组、1 200 PSE组、1 800 PSE组、2 400 PSE组,每组7个重复,各组分别于12、24、36 h停止发酵,记录发酵产气量、pH、干物质消化率、氨态氮(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组成。结果表明:随着PSE添加水平的增加,体外发酵产气量呈上升趋势,当添加量达到600 mg/kg及以上时,各试验组产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600、1 200 mg/kg PSE可以提高体外发酵36 h的pH(P<0.05);添加PSE对体外发酵的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添加2400、600mg/kgPSE可以分别提高12、24 h的干物质消化率(P<0.05);PSE可以调控瘤胃发酵模...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烟酸、果寡糖及柠檬酸稀土组合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锦江黄牛公牛[体重为(375±28)kg]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通过瘤胃体外发酵培养技术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果寡糖(0.8%、1.0%、1.2%)、烟酸(400、800、1 200 mg/kg)和柠檬酸稀土(0.6%、0.8%、1.0%)组合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瘤胃菌群结构。试验共设9个调控剂组合,分别为0.8%果寡糖+400 mg/kg烟酸+0.6%柠檬酸稀土(A组)、0.8%果寡糖+800 mg/kg烟酸+0.8%柠檬酸稀土(B组)、0.8%果寡糖+1 200 mg/kg烟酸+1.0%柠檬酸稀土(C组)、1.0%果寡糖+400 mg/kg烟酸+0.8%柠檬酸稀土(D组)、1.0%果寡糖+800 mg/kg烟酸+1.0%柠檬酸稀土(E组)、1.0%果寡糖+1 200 mg/kg烟酸+0.6%柠檬酸稀土(F组)、1.2%果寡糖+400 mg/kg烟酸+1.0%柠檬酸稀土(G组)、1.2%果寡糖+800 mg/kg烟酸+0.6%柠檬酸稀土(H组)、1.2%果寡糖+1 200 mg/kg烟酸+0.8%柠檬酸稀土(I组),每个调控剂组合设3个培养瓶。体外培养时间为48 h。结果显示:1)G组体外培养液的p H最高,为6.77,显著高于A、B、C、D、E组(P≤0.05);G组体外培养液中氨态氮(NH3-N)含量最低,为9.77 mg/d L,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不同调控剂组合对体外培养液中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I组体外培养液中丙酸含量最高,为28.53%,显著高于A、B、D、E组(P≤0.05),乙酸/丙酸值最低,显著低于A、B、D组(P≤0.05);各组体外培养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乙酸和丁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不同调控剂组合体外培养液中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ltes)。在门水平上,A和I组之间存在4个差异显著的菌群(P≤0.05);在属水平上,A和I组之间存在15个差异显著的菌群(P≤0.05)。综合分析可知,在肉牛玉米-豆粕-稻草型饲粮下的较优瘤胃调控剂组合为1.2%果寡糖+1 200 mg/kg烟酸+0.8%柠檬酸稀土和1.2%果寡糖+400 mg/kg烟酸+1.0%柠檬酸稀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胍基乙酸对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3只身体健康、2岁左右、体重为(200~250)kg、安装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供采集瘤胃液。采取体外产气法对添加不同水平胍基乙酸(0.1%、0.2%、0.3%、0.4%)体外发酵培养,测定24 h培养液中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及干物质消化率等瘤胃发酵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胍基乙酸添加量的增加,0.4%添加组产气量显著提高40.82%(P<0.05)。胍基乙酸添加组的pH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NH3-N浓度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其中0.1%、0.2%添加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分别降低了10.55%、15.29%。瘤胃微生物蛋白含量随着胍基乙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0.4%添加组显著提高了1.41%(P<0.05)。干物质消化率(IVDMD)随着胍基乙酸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其中0.4%添加组显著提高了11.24%(P<0.05)。(2)胍基乙酸组挥发性脂肪酸总量、乙酸、丙酸、丁酸有上升趋势,并且0.4%添加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TVFA提高了6.58%,丙酸含量提高了9.08%。但是乙酸/丙酸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胍基乙酸添加可以促进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甜菜碱对锦江黄牛瘤胃微生物及其发酵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3只装有瘤胃瘘管的健康锦江黄牛(体重约为350 kg)提供瘤胃液。试验设计采用单因素,试验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在日粮中添加甜菜碱:0(对照组)、4、8、12、16 mg/g,体外发酵24 h后,测定干物质消化率(IVDMD)、氨态氮(NH_3-N)、微生物蛋白(MCP)、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等相关发酵参数。结果表明:①8、12、16 mg/g添加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含量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量为8、12、16 mg/g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丁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而乙酸/丙酸比例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各试验组中NH_3-N和MCP的含量相比于对照组有所提高,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量为8、12、16 mg/g组的干物质消化率高于对照组,而各组的pH值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甜菜碱有助于改善体外干物质消化,同时有增加NH_3-N、MCP、VFA的含量的趋势。综合本试验的各个指标以及实际生产中经济因素,添加8 mg/g的甜菜碱较为适当。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ermented corn gluten meal,FCGM)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发酵底物为TMR,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发酵液中添加0、0.3、0.6、0.9g/L FCGM(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3个重复。记录体外发酵12、24、36和48h产气量,测定体外发酵12、24和48h发酵液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浓度,并测定体外发酵24h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显示:(1)添加不同水平FCGM组的体外产气量(除12h外)、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FCGM处理组的发酵液pH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3)添加0.6和0.9g/L FCGM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低。综上所述,TMR中添加FCGM可提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增加发酵液内纤维素酶活性、VFA、NH3-N及菌体蛋白含量,提高瘤胃内某些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其中以添加0.9g/L FCGM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在玉米-棉籽粕-稻草型日粮中添加烟酸对锦江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组,烟酸添加量分别为0、400、600、800、1000mg/kg,每组3个重复,采用体外培养方法,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结果表明:(1)600、800 mg/kg和1000mg/kg烟酸添加组产气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2)600、800 mg/kg组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未添加组(P< 0.05);(3)400、600 mg/kg和800mg/kg烟酸组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其中以600 mg/kg组最高;(4)添加400mg/kg和600mg/kg烟酸组挥发性脂肪酸(VFA)总量极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1),各添加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乙酸/丙酸比值均不同程度低于未添加组.由此可见,在玉米-棉籽粕-稻草型日粮中添加烟酸有助于改善瘤胃发酵功能,添加量为600mg/k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精油对肉羊体外瘤胃发酵和底物干物质(DM)降解率的影响,以期为沙葱精油在肉羊体内试验提供参考。试验采取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发酵瓶(100 mL)中添加2 g底物,并分别添加0(对照组)、0.02(T1组)、0.04(T2组)、0.06(T3组)、0.08(T4组)、0.10(T5组)和0.12 mg(T6组)的沙葱精油。每个培养瓶中加入10 mL瘤胃液和20 mL瘤胃缓冲液,体外培养24 h,每组设3个重复。发酵完成后,测定发酵液pH和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及底物DM降解率。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24 h后,T2、T3、T4、T6组的发酵液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组的发酵液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T4组的发酵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T4组的发酵液MC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组的发酵液丁酸和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T2、T3、T4、T5、T6组的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底物DM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沙葱精油对肉羊体外瘤胃发酵有积极影响,添加0.08 mg沙葱精油显著减低了发酵液pH和NH3-N浓度,显著提高了发酵液MCP、丁酸、戊酸、TVFA浓度以及底物DM降解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短期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大豆黄酮(Da)和染料木素(Ge)对产气量和人工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旨在确定二者在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采集3头早饲前奶牛瘤胃液分成11组进行体外发酵试验,其中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添加不同水平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组(分别为20、40、60、80和100 mg/kg)为试验组,每组设5个重复.分别在发酵的2、4、8、12、24、36和48 h读取产气量,在发酵48 h试验停止后.取各组发酵液制备分析样品,用于测定pH、氨态氮(NH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微生物蛋白(MCP)及原虫数.结果表明,在体外发酵条件下,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的添加没有对人工瘤胃液中的pH、丙酸浓度、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值及原虫数产生规律性影响(P>0.05);二者在高水平条件下(大豆黄酮100 mg/kg,染料木素80~100 mg/kg)可显著提高NH3-N浓度,降低乙酸、TVFA的浓度及McP产量.结果表明20~40 mg/kg大豆黄酮及20 mg/kg染料木素有促进瘤胃发酵的作用,而100 mg/kg大豆黄酮及80~100 mg/kg染料木素有显著抑制产气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5个处理,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2%的亮氨酸-色氨酸(LeuTrp)、缬氨酸-蛋氨酸(Val-Met)、酪氨酸-丙氨酸(Tyr-Ala)和苯丙氨酸-缬氨酸(Phe-Val).培养后2、4、8、12、24 h,测定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结果表明:各时间点Val-Met组培养液pH低于其他各组,除24 h外其他时间点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MCP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Val-Met 组TVFA浓度和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NH3-N浓度在一定程度上(P>0.05)或显著(P<0.05)低于其他试验组,另外2、4和12 h时Val-Met组的乙酸/丙酸也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二肽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提高VFA含量和MCP产量,降低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2% Val-Me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外源酶对湖羊瘤胃液微生物体外培养的影响,为将外源酶应用于湖羊饲料添加剂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瘤胃液体外培养法,将10、20、30、40 mg/kg 4个水平的外源酶加入体外培养体系分别培养6、12、18、24、36、48 h后,测定体外培养液中的产气量(GP)、pH值、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外源酶可有效提高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液的GP、pH值、NH3-N浓度、MCP浓度及VFA浓度。添加外源酶可改善湖羊瘤胃微生物发酵特性,其中以添加量为10 mg/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饲料工业》2019,(15):36-40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不同添加剂组合对青贮稻秸瘤胃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合稻秸青贮的添加剂组合。选取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用于瘤胃液的采集。将添加不同添加剂组合青贮45 d的稻秸作为发酵底物,进行连续72 h的体外产气培养和体外批次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添加剂组合青贮稻秸饲料对体外发酵pH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5、9组中氨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而1组NH3-N浓度最低(P<0.05);对照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3和8组MCP浓度最高(P<0.05)。(2)对照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3组的TVFA、丙酸和丁酸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对照组发酵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常数都显著低于其他组,而3组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剂能够提高青贮稻秸体外发酵参数和产气量,其中3组(地衣芽孢杆菌+纤维素酶+淀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肉桂醛(CA)对肉羊饲粮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特性及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1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成年肉用绵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在每千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 (对照组)、200 (200CA组)、300 (300CA组)、400 mg(400CA组)的CA,采用尼龙袋法测定饲粮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200CA、300CA、400CA组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升高(P 0.05)。200CA、300CA组粗蛋白质(CP)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0CA组CP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之间总产气量(72 h产气量)、pH及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200CA、300CA、400CA组的甲烷(CH4)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3)各组之间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300CA组的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CA可以调控肉羊的瘤胃发酵,提高饲粮中DM、NDF、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以及饲粮氮在瘤胃中的存留率,降低CH4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千克饲粮中添加300 mg CA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11):37-42
本试验以尿素和溴氯甲烷(Bromochloromethane,BCM)作为两个试验因子,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应用体外发酵法,模拟瘤胃内发酵过程,探究尿素和BCM对奶牛瘤胃液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尿素组,对照+BCM组,尿素+BCM组,其中尿素组中尿素代替培养基中所有含氮物质作为唯一氮源,BCM组添加BCM处理。结果表明:(1)尿素显著降低了发酵各时间点产气量、初期产气速率、甲烷产量、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以及MCP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发酵产气速率、达1/2理论最大产气量时间、乙丙比、NH3-N(P0.05)。(2)BCM能有效抑制甲烷产生,降低了48 h发酵产气量(P0.05),显著影响初期产气速率(P0.05);降低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乙丙比(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含量(P0.05);对NH3-N及MC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交互作用对发酵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理论最大产气量、发酵产气速率和初期产气速率(P0.05)。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饲粮添加纳米氧化锌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本试验通过体外发酵法研究了纳米氧化锌不同添加水平(0、50、100、200、400 mg/kg,干物质基础)对瘤胃培养液pH、氨态氮( NH3-N)、微生物蛋白(MCP)、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底物有机物发酵率(FOM)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纳米氧化锌的添...  相似文献   

19.
利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瘤胃液,在体外厌氧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10、50、100、200、500mg/l)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β-胡萝卜素浓度为50、100、200mg/l时,NH3-N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且随β-胡萝卜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200、500mg/l处理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乙酸与丙酸比值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产量受β-胡萝卜素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说明了β-胡萝卜素可提高NH3-N利用率,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4种天然植物精油(桉叶油、山苍子油、肉桂油和茴香油)对肉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CH4)产量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精粗比为60∶40,分别添加0(对照)、50、100、200和400 mg/L的桉叶油、山苍子油、肉桂油和茴香油,每种植物精油的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24 h产气量和气体中的CH4产量以及瘤胃发酵液的p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1)添加山苍子油、茴香油显著影响了体外瘤胃发酵液pH(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山苍子油、茴香油显著降低了总VFA浓度(P0.05),且随着山苍子油、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添加400 mg/L山苍子油和茴香油均显著增加了乙酸比例(P0.05),且随着山苍子油和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趋势(P0.05);添加200 mg/L茴香油、400 mg/L桉叶油显著提高了丙酸比例(P0.05),而添加400 mg/L的山苍子油显著降低了丙酸比例(P0.05),且随着桉叶油、山苍子油、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5);添加400 mg/L桉叶油、200 mg/L茴香油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P0.05),添加400 mg/L山苍子油显著增加了乙酸/丙酸(P0.05),且随着桉叶油、山苍子油、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茴香油显著降低了NH3-N含量(P0.05),且随着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山苍子油、茴香油均显著降低了产气量(P0.05),且随则山苍子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曲线趋势(P0.05),随着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添加400 mg/L山苍子油、茴香油显著降低了CH4产量(P0.05),且随着山苍子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曲线趋势(P0.05),随着茴香油添加浓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由此可见,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CH4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且与植物精油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