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奉黄1号’猕猴桃为江西本土选育的四倍体黄肉品种,其果实口感细腻、酸甜适中、果型均匀、抗溃疡病。为明确‘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横纵径、单果重、果实体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发育呈双“S”规律变化,盛花后60 d内‘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迅速膨大,是其快速生长期;果形指数于盛花后30 d即无明显变化,基本稳定在1.35;干物质含量坐果后持续上升,在盛花后135 d达最大值19.52%;可溶性固形物在果实发育前期保持较低的值,盛花后135d开始迅速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总体呈上升趋势;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含量最高,接着开始下降,在果实发育后期再上升,采收期维生素C含量为最高期(盛花后15d)含量的81.29%;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呈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叶绿素含量前后变化大,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前后变化小。综合考虑,‘奉黄1号’猕猴桃于盛花后60 d内为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单果重形成的重要时期,盛花后155-160 d开始为适宜采收期。本研究为‘奉黄1号’猕猴桃制定科学的配套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夏黑’和‘阳光玫瑰’为试材,观测了赤霉素(GA3)、吡效隆(CPPU)和链霉素(SM)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8 mg/L GA3 + 4 mg/L CPPU分别在花后1周、2周和3周处理‘夏黑’果穗,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推迟,膨大果实的效应减弱;各时期处理均提高果形指数,而对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果实硬度无显著影响,但膨大效果的提高伴随着色的降低。‘阳光玫瑰’在盛花前1周单独以200 mg/L SM处理的果实重量、穗重、果实硬度、果形指数、色泽参数与清水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也未显示无核化效应;盛花后1天处理20 mg/L GA3+ 4 mg/L CPPU后,无核化显著增加,高达95%,单粒、单穗重、果实硬度、果形指数有所提高;盛花前1周处理SM 200 mg/L+盛花后1d处理20 mg/L GA3+ 4 mg/L CPPU使‘阳光玫瑰’无核率达100%,并有利提早成熟,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使单果重、穗重降低,对色泽、总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在盛花后1d处理20 mg/L GA3+ 4 mg/L CPPU 结合盛花后14d处理20 mg/L GA3后,穗重和单果重显著提高,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增加、无核率为80%;在盛花前1周处理200 mg/L SM + 盛花14d处理20 mg/L GA3穗重和果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果实硬度显著提高,无核率为50%;在盛花前1周处理200 mg/L SM + 盛花后1d处理20 mg/L GA3+ 4 mg/L CPPU + 盛花14d处理20 mg/L GA3后,穗重、果重、果形指数提高,无核率为93.3%。以上结果表明,葡萄发育早期(花后2周内)是膨大果实的关键时期。盛花后1d 是GA3+CPPU处理诱导无核化的关键时期,配合花前1周处理SM无核化效果更佳,但SM并不能单独诱导无核化;无核化处理后,花后2周内再做GA3处理,才可显著膨大果实,同时明显提高果实硬度。无核化总体上有利于提高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金果’猕猴桃为材料,研究自然生长果与CPPU处理果生长动态规律及不同采收期软果品质(盛花后162d、172d、182d、192d、202d和212d采摘,分别记为Ⅰ、Ⅱ、Ⅲ、Ⅳ、Ⅴ、Ⅵ)。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膨大剂(CPPU)处理使金果猕猴桃单果重平均提高1.40倍,膨果组单果重平均为102.98 g。膨大剂可提高糖酸比,口感由酸甜味转为甜味;可使采收期提前;可提高维生素C含量,降低总氨基酸和粗纤维含量。‘金果’猕猴桃攀西引种栽培生长期可分为快速膨大期(盛花后60d内)、缓慢增长期(盛花后60~123d)和生长停滞期(盛花后123~193d)。建议自然生长组盛花后192 d(Ⅳ期)左右采摘,膨果组盛花后182~192 d(Ⅲ~Ⅳ期)采摘。‘金果’猕猴桃采摘时可结合可溶性固形物(9~10%)和果肉颜色(黄色)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4.
‘金艳’猕猴桃是江西省近年广泛引种的一个黄肉猕猴桃品种,为了解其引种表现及合理科学地进行栽培管理,本研究从江西省宜春市、赣州市、上饶市等几个‘金艳’猕猴桃栽培面积较大的产区采集样品,对其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金艳’猕猴桃的外观品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果形指数差异相对较小,果实均呈长圆柱形。内在品质同样具有较大差异,产自寻乌县的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含量、抗坏血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为所有产区中最大;产自奉新县的果实具有较高的果实硬度与糖酸比,其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为所有产区中最小。综上可知,产自寻乌县的‘金艳’猕猴桃果实品质综合表现相对较好,表明‘金艳’猕猴桃比较适宜在江西省赣南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10年生美味猕猴桃良种‘金魁’(Actinidia deliciosa ‘Jinkui’)为试材,分别于盛花期和幼果发育期(盛花后20d)对其结果枝进行不同环剥宽度(被剥结果枝直径的1 /1、1 /2、1 /3、1 /5和1 /6)处理,以探讨不同环剥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可为猕猴桃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环剥处理的‘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较大。同一时期进行不同宽度环剥处理时,以宽度为结果枝直径1/2和1 /1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Vc、干物质、固酸比和糖酸比显著高于对照。而同一环剥宽度不同时期处理时,结果枝直径1/6的处理盛花期能显著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和糖酸比,幼果发育期处理效果却不明显。综合考虑环剥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大小、产量、果实品质和营养回流等方面的影响,生产上可以在盛花期或盛花后20d左右对‘金魁’猕猴桃进行结果枝直径1 /2宽度的环剥处理以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蓝莓‘夏普蓝’坐果初期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进行处理,分析其对果实单果质量及主要营养成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果实发育进程中单果质量呈双‘S’型变化,其中仅75 mg·L-1 NAA处理成熟果实单果质量较对照显著提高。喷施100 mg·L-1NAA对提高成熟果实的花色苷、多酚含量作用显著,而200 mg·L-1NAA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中Vc、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通过测定果实中元素含量,发现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100和200 mg·L-1NAA处理后果实中均显著上升,其它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在不同处理果实中差异明显。因而,适宜浓度的NAA处理对‘夏普蓝’成熟果实品质改良具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是异花授粉植物,生产上需要进行人工授粉。为探究不同授粉方式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汉美’、‘汉香’、‘武当1号’、‘中猕2号’、‘海沃德’5个品种进行了3种不同授粉方式的试验,以自然授粉作为对照,比较了坐果率、畸形果率、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种子数、可溶性固形物等果实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授粉方式都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猕猴桃坐果率、单果重量、果形指数、种子数,可降低畸形果数量,其中以授粉枪+商品花粉(处理3)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钟山红葡萄为材料,于盛花期使用不同浓度(12.5mg/L,25mg/L,50mg/L)的GA3处理,结合盛花后11天分别用25mg/L GA3 2mg/L CPPU和25mg/L GA3 5mg/L CPPU处理,研究了不同组合处理对钟山红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都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品质,盛花期25mg/L GA3,花后11天用25mg/L GA3 2mg/L CPPU处理的效果对果实大小及果形指数影响最大,纵、横径,单果重都显著高于对照未处理且达到了最大值。盛花期25mg/L GA3 ,花后11天用25mg/L GA3 5mg/L CPPU处理的效果对果实风味影响最大,可溶性固形物达到最大。从GA3和CPPU对钟山红葡萄处理后的综合性状看来,以盛花期25mg/L GA3且盛花后11d 用25 mg/L GA3 5mg/L CPPU的处理效果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以猕猴桃黄肉品种‘金艳’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30 d采用10 mg/L CPPU进行幼果浸果处理,自然生长果实为对照,测定生长发育期、常温处理(20℃)与低温贮藏(1℃)的果实品质指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10 mg/L CPPU处理在采收时明显提高了果实内外品质指标,促进了果实提早成熟。其中单果重与纵横侧径分别提高了11.35%、7.20%、6.21%与7.08%;蔗糖含量提高了12.93%;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与果糖含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2)在20℃常温处理下,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达到可食状态时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蔗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0.74%、3.34%、4.42%;同时促进了呼吸高峰的提前,缩短了货架期。(3)在1℃低温贮藏末期,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3.11%、7.23%、11.11%,且果实硬度下降加快,缩短了采后贮藏保鲜期。综上所述,10 mg/L CPPU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单果重,提升果实内在品质,同时加快了果实成熟进程,缩短了果实成熟期及采后贮藏保鲜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徽州雪梨中主要品种梨花粉对‘初夏绿’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金花早’、‘细皮’、‘木瓜’、‘回溪’、‘药梨’、‘溪源白’等6个徽州雪梨主栽品种的花粉,分别对‘初夏绿’梨进行人工授粉,分析不同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石细胞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结果表明,不同花粉对‘初夏绿’梨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及石细胞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回溪’授粉的果实单果重最高(316.57 g),果实纵横径较大;各授粉组合果实在果形指数上显著差异;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以‘药梨’授粉最高(12.04%);‘细皮’授粉时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052%,糖酸比最高为144.97;石细胞含量方面,‘金花早’、‘回溪’、‘木瓜’授粉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结论】通过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比较6个供试的授粉品种中,以‘金花早’及‘溪源白’授粉所得‘初夏绿’果实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licylicacid,SA)、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L-精氨酸(L-Arginine,L-Arg)、亚精胺(Spermidine,Spd)和山梨醇(Sorbital,Sor)处理猕猴桃果实,24 h后接种浓度为1×106 conidia·mL-1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孢子悬浮液,5 d后测定病斑大小,研究上述外源物质诱导猕猴桃果实抗采后葡萄座腔菌的效应。结果表明:SA、EBR、L-Arg、Spd和Sor的最佳诱导浓度依次为0.01 mmol·L-1、0.005 mmol·L-1、1 mmol·L-1、1 mmol·L-1和0.1 mmol·L-1,其病斑直径显著小于对照,诱导效果分别为18.06%、18.37%、21.05%、17.83%和16.91%。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南天黄’香蕉果实的催熟浓度、温度等条件,以期为生产上催熟提供技术参考。本研究以‘南天黄’香蕉果实为材料,研究1 g·L-1 、0.8 g·L-1 、0.5 g·L-1催熟浓度及14°C、18°C、22°C贮藏温度对果实后熟进程、果皮色度、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催熟浓度及贮藏温度提高,香蕉果实色差H值及硬度下降速度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速度加快,后熟进程加快。并且贮藏温度对果实后熟品质的影响明显,在 14°C、18°C和22°C催熟的香蕉,转黄成熟级别分别在10、5和3 d达到可供上市的成熟度。另外,1 g·L-1乙烯利催熟的香蕉在18°C贮藏后再转入14°C贮藏能较好的保持果实品质13 d。综上所述,建议根据‘南天黄’果实上市计划长短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催熟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转基因作物品种,可改善作物的生存能力和对生态环境的耐受力。本研究以普那菊苣叶片(Cichorium intybus L.‘Puna’)为受体材料,用农杆菌介导方法,将来自水稻的由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生育酚环化酶(tocopherol cyclase,OsVTE)基因导入普那菊苣。经过卡那霉素(Km)筛选以及对抗性植株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用不同浓度的蔗糖、琼脂和甘露醇溶液研究普那菊苣幼苗的耐旱性,发现转基因植株的耐旱性明显得到提高。蔗糖浓度为50g·L~(-1)、琼脂浓度为10g·L~(-1)和甘露醇浓度为30g·L~(-1)胁迫下普那菊苣的生理指标测定显示,转基因普那菊苣幼苗SOD、POD活性比未转化植株高2~3倍,转基因普那菊苣幼苗MDA含量降低。本研究获得了稳定的转OsVTE基因植株,旱胁迫下的转基因植株的SOD酶活性和POD酶活性含量提高,表现出一定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研究不同丙酸浓度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以确定天然牧草青贮丙酸最适添加量。试验以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天然打草场的牧草为原料,共设四个处理组,丙酸添加量分别为0 mL·kg-1(CK,对照组),2 mL·kg-1(T1),4 mL·kg-1(T2),6 mL·kg-1(T3),在厌氧发酵60天后测定其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丙酸浓度处理组均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WSC)含量(P<0.05)、提高了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含量、显著降低了pH值(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5);各丙酸浓度处理组中乳酸菌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有氧稳定性均显著提高。说明添加丙酸可以改善天然牧草青贮品质且提高有氧稳定性,在丙酸添加量为2 mL·kg-1时即可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在贵州地区广泛种植的多花黑麦草特高(Lolium multiflorum‘Tetragold’)和多年生黑麦草四季(L.perenne‘Four seasons’)的成熟种子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建立了两个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剥去成熟种子的颖壳,切除1/3胚乳端,将特高接种于CC+7mg·L~(-1) 2,4-D+0.5mg·L~(-1) 6-BA、四季接种于CC+5mg·L~(-1) 2,4-D+0.5 mg·L~(-1) 6-BA的培养基中,在明显降低组培污染率的同时,能分别得到65.52%和63.55%的最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将两个品种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转移在MS+0.5 mg·L~(-1) 2,4-D+0.5mg·L~(-1) 6-BA+1.25mg·L~(-1) CuSO4+1.0g·L~(-1) CH的继代培养基上,能促进质量较好的Ⅱ型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根据后续转化试验所选用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 1300的抗性特点,30~40mg·L~(-1)的潮霉素是两个品种愈伤组织最佳的筛选剂和临界浓度;特高的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在MS+2.0 mg·L~(-1) 6-BA+0.5 mg·L~(-1) NAA+0.1mg·L~(-1) TDZ的培养基上,可以产生86.37%的最高分化率,四季的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在MS+6.0 mg·L~(-1) 6-BA+0.3mg·L~(-1) NAA+5.0mg·L~(-1) KT的培养基上,能得到85.40%的最高分化率;生根培养基1/2MS+0.5 mg·L~(-1)NAA+0.5mg·L~(-1) IAA能让两个品种分化出的不定芽形成100%的生根率;以腐殖土∶蛭石∶砂壤土=1∶1∶1的混合材料作为营养土,能保证组培再生苗达到99%以上的成活率。优化建立的高频组培再生体系为下一步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巴劳奈’无花果自2016年引入我国进行试栽,试栽表现为果形大,可溶性固形物最高可达25%,产量高且稳定,单株产量可达15~30 kg,是优良的鲜食加工兼用品种。湖南地区目前无花果主栽品种是‘波姬红’和‘布兰瑞克’,现为了扩大湖南地区无花果产业,以湖南省宁乡7月成熟度在60%-80%的‘巴劳奈’夏果为样本,进行引种表现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地区的‘巴劳奈’无花果果形中等,但该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在18%以上,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且在湖南地区‘芭劳奈’鲜食果及其加工品价格较‘波姬红’、‘布兰瑞克’等品种高,故可根据本文以湖南省宁乡为基准总结的栽培技术在与该地气候土壤相近的其它中部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猕猴桃营养价值,改善果实品质和贮藏性。以“贵长”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采收前对叶面喷施不同钙,比较不同处理果实钙含量、品质及贮藏性指标。结果表明,叶面施钙能提高猕猴桃果实钙含量,提升猕猴桃综合品质,其中Ca(NO3)2 处理的猕猴桃平均单果重、果形指数和维生素C均大于其它处理,分别达87.49g、 1.72和213.54mg/100g;叶面喷施Ca(C6H11O7)2 的果实糖酸比达11.42;叶面施钙能降低猕猴桃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度,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峰值期,延缓猕猴桃软化。试验表明,叶面施钙能提高猕猴桃营养价值,提高品质和贮藏性,提升商品性。  相似文献   

18.
以大久保桃为试材,探讨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0、800、1000倍液)的多肽(天门冬氨酸)对桃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以清水喷施为对照,测定了桃树新梢长度、粗度,叶片叶绿色,果实果重、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含量。结果表明:喷施800倍的多肽稀释液显著增加了桃树新稍长度、新稍粗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喷施1000倍的多肽稀释液显著提高了桃果实的单果重、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合比较表明:多肽稀释液可以提高桃果实品质,促进优质果生长,其最适浓度为1000倍稀释。  相似文献   

19.
针对泉州地区杧果优良品种缺乏、成熟期较为集中等问题,对引进的‘贵妃杧’和‘四季杧’在泉州地区的试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妃杧’长势较好,产量稳定,果实可食率高,纤维少,品质佳,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四季杧’植株具有速生快长的特性,周年开花结果且稳产丰产,果实品质佳,还可丰富杧果淡季销售市场,推广前景看好。‘贵妃杧’平均单果重547.9 g,可食率82.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3%,果肉细嫩爽口;‘四季杧’正造果平均单果重358.4 g,可食率77.3%,可溶性固形物17.5%,果汁较多;‘四季杧’反季果平均单果重313.4 g,可食率7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5%,果汁较少但甜度更高。这两个品种在株产、平均单果重、可食率、纤维含量、果实品质等方面均优于本地杧果,适宜在泉州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日光温室高温期草莓产量及品质下降的问题,以草莓‘红颜’为试材,采用0(CK)、5、10、15、20 mmol?L-1NaCl对日光温室高温期草莓进行每天1次的连续喷施处理,直至90%草莓成熟,测试分析草莓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等指标,探索低浓度NaCl调控日光温室高温期草莓生长及品质的有益效应。结果表明:喷施低浓度NaCl显著提高了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光合参数和果实单果重、色泽度、可溶性糖、Vc、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与对照(CK)相比,10 mmol?L-1和15 mmol?L-1NaCl的品质有益调控效应最明显,可溶性糖增幅7.45%~15.45%,Vc增幅34.48%~35.34%,游离氨基酸增幅11.34%~15.05%,可滴定酸降幅9.33%~18.67%。由此可见,采用10~15 mmol?L-1NaCl喷施处理技术,保护了日光温室高温期草莓叶片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持了叶片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促进草莓果实营养物质的形成和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