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17种载体中玉米粉玉米芯粉载体最适宜于 GVP 的生长和产孢。在灭菌土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中,用这种载体制成的菌粉单独或与低量 PCNB(每千克±10mg)联合防治出苗前和出苗后的杉苗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都是有效的,但后者优于前者。GVP 菌粉加到灭菌土壤中2周,它的群体数量增到10~8数量级,以后逐渐下降在10~5~10~6数量级之间波动;而 R.solani 的群体数量却急剧下降并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 增产菌是从植物根部筛选出来的一种植物保健益素。为了明确增产菌对旱粮作物的增产作用及其经济效益,1988年我们在本所对谷子、玉米、小麦等作物进行了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应用北京农大植保系生产的广谱性增产菌,在谷子、玉米、小麦上做了菌粉拌种(3%)、菌液拌种(2%)、拔节后叶面喷施10—50毫升/亩及菌粉拌种后再叶面喷雾等处理,小区面积0.01亩。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硅肥、生物菌粉的节肥增产效果,于2017年采用小区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计硅肥、硅肥配施菌粉、硅肥节肥配施菌粉等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生育期考查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硅肥、硅肥配施菌粉均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干物质积累,增加叶面积,促进光合作用,于抽穗期能加快植株抽穗进程,明显提高抽穗率,从节肥效果来看,75%硅肥用量配施生物菌粉效果最佳。考种、测产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硅肥能增加产量5.16%,施硅肥配施菌粉增产7.69%,从节肥增产效果看,75%硅肥用量配施生物菌粉增产效果最佳,较常规施肥、常规施肥+硅肥、常规施肥+硅肥+菌粉产量分别增加9.45%、4.07%、1.63%,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提高了茎蘖数,增加穗粒数、粒重,降低空瘪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蘑菇渣对香蕉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蘑菇渣进行香蕉小区试验,以探索其对香蕉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无肥、化肥、低量菌渣、中低量菌渣、中量菌渣和高量菌渣6个处理。2年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菌渣能促进香蕉生长,提高产量,特别是显著增加香蕉的果穗重量、果指总重;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在香蕉生产中,菌渣的直接施用量以28723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1997~1999年,在昆明地区对马铃薯中心提供的马铃薯群体B育种材料进行了晚疫病水平抗性遗传稳定性的田间检验。实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RCBD)的方法,在当地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存在的条件下,经过3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筛选,获得了Pn-01、Pn-06等表现水平抗性遗传稳定性与优良农艺性状相结合的品系,为进—步进行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经病苗组织分离培养确定,杉苗猝倒病的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占59.7%、Fusarium spp.占38.9%、Pythium spp.占1.4%。在室内通过Trichoderma harzianum(Fo60)对敌克松(Dexon)耐药性测定表明,Fo60对敌克松有极大耐性;经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同对照相比,每平方米施敌克松4克三天后再施Fo60菌粉50克,只施菌粉50克和只施敌克松4克处理,三种病原菌引起的杉苗猝倒病分别减少71.1%、53.4%、43.8%;由R.solani导致的杉苗猝倒病分别减少99.5%、92.2%和43.8%。其中均以敌克松同Fo60菌粉联合防治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防治黄瓜枯萎病的药剂。[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岗乡黄瓜枯萎病进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试验中,每7~10 d调查1次。调查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4株,共20株,记载每小区内发病株数及严重度。[结果]结果表明: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1.6%;其次为36%粉霉灵悬浮剂,防效76.8%;美洲星液肥亦可有效地减轻黄瓜枯萎病发病程度。对小区产量进行测定发现,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增产率最高,平均增产72.2%;其次为36%粉霉灵悬浮剂增产57.7%;第3位为36%抗萎灵可湿性粉剂,增产率为49.3%;最后为美洲星液肥增产43.7%。[结论]筛选出了防治黄瓜枯萎病的适宜药剂,其中,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最好,36%粉霉灵悬浮剂、36%抗萎灵可湿性粉剂、美洲星液肥依次次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试验药剂250g/L啶氧菌酯悬浮剂经济有效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技术。[方法]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剂量试验药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009~2010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0g/L啶氧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防效,稀释1500倍连续用药3次的叶片末次防效达72%以上,果实末次防效达78%以上。[结论]250g/L啶氧菌酯悬浮剂是防治香蕉叶斑病较为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在鸡舍内的应用效果,开展了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对鸡舍自然菌的消毒效果评价试验、对鸡舍饮水管线的清洗试验及空气消毒试验。结果表明,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按1∶400倍稀释时,可以有效杀灭鸡舍自然菌;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按1∶200倍稀释时,对饮水管线具有较好的清洗作用。当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按1∶100倍稀释、消毒作用1 h,对鸡舍空气中自然菌的杀菌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75%嘧菌酯.戊唑醇WG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及对稻苗安全性,特进行了其田间药剂小区试验,结果表明,75%嘧菌酯.戊唑醇WG防治水稻纹枯病具有明显防效,在病害盛发期每667m2用75%嘧菌酯.戊唑醇WG10~12g对水50kg喷雾防治,防效可达80%以上,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及大田小区试验,进行了不同植物残渣、川楝树粉对桔梗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研究.盒栽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残渣和川楝树粉用量(v∶v)在10%、20%、30%时对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用量在40%、50%时对桔梗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系发育慢,根结线虫病早期表现轻,但随着新根的生长,根结线虫痛又严重发生,其用量和防治效果在生产上没有实际意义.任一用量的川楝树粉都有药害发生,表现为叶片布满黄色斑.大田小区试验与盆栽试验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2.
虫草头孢菌粉辐照灭菌及对其主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60 Co γ射线辐照虫草头孢菌粉的灭菌效果及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辐照可有效地杀灭菌粉中的杂菌和霉菌 ,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菌粉中的含菌量呈同步下降。杂菌和霉菌的D10 值分别为 5 .5 1kGy和 5 .72kGy。经 8~ 9kGy辐照处理的菌粉 ,其主要功能成分 (腺苷、甘露醇、氮含量 )及其它成分脂肪酸、蛋白质、总糖、游离总氨基酸无显著影响 ,其维生素C和E的含量分别下降 8.4 %~ 9.5 %和 2 9.6 %~ 33.3%。辐照灭菌后的头孢菌粉有较好的耐贮藏性 ,保质期延长。  相似文献   

13.
荧光93菌剂防治冬小麦全蚀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93是通过细菌接合作用,将转座子 Tn5引入荧光假单胞菌染色体内,获得的对小麦全蚀病有明显防治效果的基因工程菌剂。1989~1991年试验表明,应用荧光93菌剂防治冬小麦全蚀病具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田间小区试验,菌剂处理比对照白穗率低73.94~79.05%,防治效果为72.19~73.57%,增产21.95~32.59%;大面积示范,菌剂处理区比对照白穗率降低72.30~78.41%,增产27.1%~32.4%。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微生态制剂活菌难以在养殖池塘中成为优势菌的问题,以池塘原籍细菌为出发菌株,研制而成一种高效有机质降解菌粉。为了解该菌粉在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水质的净化效果,选取3个池塘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池塘施用该菌粉后,溶解氧明显升高,氨氮、亚硝态氮、总氮含量和化学需氧量都有明显降低,水体pH值更加稳定,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质净化效果在施用菌粉1周内最好,菌粉有效性可持续约3周,明显长于市售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5.
2000~2003年进行了三龙生物肥有效活菌在土壤中的消长规律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经过4年田间小区试验表明,三龙生物肥有效活菌于大豆花期在土壤中达到最高生长量(不同年份、不同土壤条件时间略有不同),以后逐渐减少。在减施30%化肥基础上,施用三龙生物肥能明显增加大豆根量,提高根瘤固氮量,促进大豆地上部植株生长,子实产量平均增加10.3%。  相似文献   

16.
经过室内抑菌测定、田间小区及生产试验,筛选出了防治万寿菊真菌性叶斑病的复配制剂——多菌清1号,其防效在73.66%~76.57%,高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任何药剂,成本降低30%以上。不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54%“多菌清1号”最佳使用浓度为500倍液,该药剂在菊花上使用安全,以54%多菌清1号和53%多菌清2号增产效果最高,分别为71.66%和62.75%。药效稳定,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5406”抗生菌的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不同成分的刺激物质,有类似激动素和生长素的作用.本试验是在水稻穗期喷施“5406”,以研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效应.材料和方法(一)“5406”菌粉浸出液(简称Ⅰ液):采用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提供的“506”菌株进行三级固体发酵.斜面培养基高氏1号,二级母剂培养基大米饭加2%碳酸钙,三级培养基:10%碎米、10%麦麸、5%菜饼粉、5%钙镁磷肥、70%泥土,pH8.5~9(消毒前),在28~32℃培养7天后,在40~50℃烘干.菌粉先用少量清水搅成糊状,按比例加足水量,浸泡12~24小时,将沉淀物充分搓洗,过滤去渣待用.  相似文献   

18.
柑桔粉虱座壳孢菌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移挂柑桔粉虱座壳孢菌(Aschersonia aleyrodis Webber)防治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oad)和寡刺长粉虱(Bemisia giffardi Young),方法简便且防效高。挂枝一次,该菌即可定居柑桔国内,其感染率平均为75.46%,流行高峰期达90%以上;挂枝8个月后,柑桔园中有74%植株上的柑桔粉虱感病。粉虱座壳孢菌全年有两个流行高峰期:4~6月份和8~11月份。其疾病流行期为4~12月份。高湿和降雨为流行的必要条件,气温15℃以上对流行影响不大。因此,柑桔园中移挂粉虱座壳孢菌,以柑桔粉虱第一代若虫发生高峰期前10~14天较为适宜。本菌在室温28℃条件下,潜育期9~14天,田间潜育期一般为10~15天。分生孢子在23~28℃时萌发较好,最适温度为27℃;15℃以下或33℃以上,对孢子萌发有不良影响;0℃则不萌发。常用杀菌剂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苏云金芽胞杆菌对淀粉塑料膜降解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芽胞杆菌菌粉,玉米淀粉与线性低密度乙烯共混制得淀粉塑料,通过地理降解和摇床快速降解试验研究了淀粉塑料中淀粉的降解率。结果发现地理降解120d后含5%菌粉和50%淀粉的薄膜淀粉降解率达到89.52%,扫描电镜观察大部分淀粉颗粒破碎,出现许多小孔。不加菌粉的淀粉降解率只35.48%,表明添加的菌粉对淀粉降解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低剂量模拟叠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低剂量外源混合稀土在黄褐土中积累对土壤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外源低剂量稀土的持续积累会对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自生固氮菌产生刺激、抑制、再刺激的交替作用。4种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对混合稀土抑制敏感性依大小排序为: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对田间小区低浓度稀土积累下土壤微生物学数据进行模拟计算,稀土积累对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自生固氮菌的E C50(半抑制浓度)值分别为7.7~10.9、42.3~74.3、12.1~78.4和30.4~91.2m g·kg-1。稀土积累对参与有机碳转化的细菌类群比对参与氮素转化的细菌类群产生更强的抑制作用,纤维素分解菌可作为稀土积累生态效应的指示菌。由于土壤细菌对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贡献,外源稀土在黄褐土中积累对细菌的安全临界值可以初步确定为10~30m 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