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百合遗传转化再生系统的建立、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百合遗传转化技术等方面总结了百合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在百合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遗传转化可以广泛利用外源基因,定向改变百合的性状,创造新的品种。对百合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遗传转化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以及转基因植株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有助于加深对百合遗传转化的认识,进一步扩大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百合具有观赏、食用、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广,通过组织培养可快速得到品种优良的百合再生苗。通过对百合组培快繁中的外植体、再生途径、组培在种质资源保存、脱毒、遗传转化等方面应用的专利进行分析,为百合组织培养相关的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植物基因工程是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转基因植物与日俱增,转化方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大豆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不定芽器官再生体系、体细胞胚胎再生体系、原生质体再生体系)及其优缺点,同时分析影响转化效率的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5.
大豆因其愈伤组织难以分化、原生质体再生困难等因素,其再生体系一直不够完善。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成功建立了大豆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器官发生再生系统。80年代末期原生质体培养获得突破。介绍了大豆器官发生再生系统、体细胞胚胎再生系统和原生质体再生系统的研究进展;对这3种再生系统进行遗传转化的优缺点作了比较;并提出了关于大豆遗传转化再生系统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6.
山新杨叶片高频率植株再生体系建立及其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杨树高效的植株再生体系是采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和前提。该研究以山新杨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通过对附加不同浓度BA和NAA的MS培养基的筛选,建立了不定芽的高频再生体系,其再生率、生根率及移栽成活率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不定芽再生和生根的卡那霉素选择压。对再生苗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该再生体系基本能够保持原有供体植株的遗传基础,可以应用于试管苗快速无性繁殖及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7.
大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创造和培育多种不同的大豆新品种和种质资源,文章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大豆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不定芽器官再生体系、体胚再生体系、原生质体再生系统),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转化法、电击和PEG/电击转化法、花粉管直接导入法)及大豆转基因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百合鳞片薄层细胞培养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建立适宜百合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以铁炮百合品种白天堂无菌苗的叶片和鳞片为外植体,薄层切割后接种于添加不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观察其植株再生情况,并对其建立的再生体系的遗传转化前景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叶片薄层细胞几乎没有再生能力;2,4-D和Piclofram均可诱导横向薄层鳞片细胞直接产生鳞茎芽,最适的培养基是MS+2,4-D 0.002 mg/L,在30 d内就可直接诱导出鳞茎芽,再生率达到100%,平均出芽数为2.38;MS+TDZ 0.4 mg/L+NAA 0.5 mg/L可以诱导横向薄层鳞片细胞产生愈伤.综合考虑,百合鳞片薄层培养以MS+2,4-D 0.002 mg/L诱导的直接再生体系为最佳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9.
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的主要材料,具有较高的观赏、生态和经济价值,常以播种、扦插、嫁接等方式进行繁殖,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有利于提高园林植物的繁育速度和品种生产的均一性,克服传统方法周期较长且效率低的特点。植物转基因体系常以高效的再生体系为基础,基于农杆菌转化法获得转基因植株。本文总结了外植体、培养基、激素种类、其他因素等对园林植物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园林植物叶柄诱导愈伤组织的效率要高于叶片、茎段,一般使用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培养,WPM培养基则更适用于木本园林植物,常采用萘乙酸(NAA)和6-苄基腺嘌呤(6-BA)的不同配比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并比较了常用的遗传转化方法及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对园林植物再生与遗传转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从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植株再生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旨在为甜荞良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花生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的主要研究进展。花生的再生体系已有不少成功报道,但仍存在基因型差异大、再生率低、生长慢等问题。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轰击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途径的遗传转化也获得了成功,但应用创新种质资源及其利用还有待加强。指出建立高效稳定的花生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创新种质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草坪草体细胞胚诱导对高频组培再生体系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及影响体胚发生的因素,体胚的发生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细叶百合组织培养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细叶百合的鳞片和花丝为外植体,通过两种不同的发生方式,成功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了细叶百合两种外植体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鳞片可以通过器官直接发生途径再生,其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NAA0.5mg·L-1+6-BA1.5mg·L-1;花丝通过愈伤组织间接器官发生途径再生,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D2mg·L-1+KT2mg·L-1,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0.5mg·L-1+6-BA2.0mg·L-1;最适继代增殖培养基均为MS+NAA0.2mg·L-1+6-BA1.0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1。  相似文献   

14.
禾本科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与器官发生的激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禾本科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源激素对体细胞胚发生和器官发生2种再生途径的调控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在同一外植体中通过激素配比对2种再生途径的调控。并对这种调控在体细胞无性变异育种、遗传转化和快繁与脱毒中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木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随着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发展,生物技术育种要求一种高效的再生体系。从木薯的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胚发生途径、脆性胚性愈伤组织(FEC)再生和原生质体再生4个方面阐述了木薯再生体系的发展与建立,以期为木薯组织培养和基于木薯再生体系的技术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高效再生体系,提高遗传转化效率,从鹰嘴豆再生体系与遗传转化两个方面阐述其研究进展,并对目前转化中遇到的植株再生频率低和转化率低或得不到转化体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菊花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菊花遗传转化受体的建立和菊花转基因体系的建立两方面综述了建立菊花的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情况,后者包括抗生素的选用、转化再生植株的筛选、共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株的选择。同时对近10年来在菊花遗传转化方面所作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包括转NPTⅡ基因和GUS基因,转改变花色、花型、花期基因,转抗病、抗虫、抗病毒基因和提高耐寒性基因。提出了转基因菊花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以马铃薯茎段、叶片及块茎为起始外植体不同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了基因型、受体外植体类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和预培养等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为建立马铃薯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4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栽培种为材料,对其叶片、茎段和试管薯3种外植体再生体系进行研究,筛选与优化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和条件,建立马铃薯高效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结果表明:茎段较叶片愈伤组织形成速度更快、诱导率更高。其中,‘陇薯3号’愈伤组织分化效果最佳,分化率和出苗率分别达100%和175.0%。在添加1.0mg·L~(-1)ZT+1.0mg·L~(-1) IAA+0.5mg·L~(-1)6-BA+0.2mg·L~(-1) GA的MS培养基中,4个品种的试管薯均可通过直接分化再生系统分化成苗。其中,以‘青薯168’试管薯薯片出苗率最高(110.0%)。验证了试管薯作为转化受体,受基因型的影响小,转化周期短,是马铃薯遗传转化的最佳材料,进一步建立试管薯繁育及再生体系,为马铃薯遗传转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4个番茄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子叶和茎段培养,建立了番茄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为番茄的遗传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受体系统;通过农杆菌介导,初步将HIV—l的gag基因、apl20基因和gag-apl20嵌合基因导入番茄,得到了抗性转化再生植株,再生植株PCR检测结果呈阳性,从而建立了良好的番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