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侧耳双核菌株降解稻草木质纤维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研究红侧耳双核菌株降解稻草的过程,为开发利用富含木质纤维素的秸秆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对BS02、BS09、BS15和BS17等4株红侧耳双核菌株降解稻草过程中,纤维素酶、MnP酶、LiP酶和漆酶的酶活及木质素与纤维素降解率、粗蛋白含量和稻草表面结构的变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4株红侧耳双核菌株酶活的变化与其对稻草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BS17的纤维素酶活、纤维素降解率和粗蛋白产率较高,BS09的MnP、LiP酶活和木质素降解率较高,BS15的漆酶酶活较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降解稻草秸秆的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可看到该菌株主要降解稻草的薄壁细胞,使其发生严重皱缩。【结论】红侧耳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侧耳菌降解秸秆粗纤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耳菌在16、20、24℃3个不同环境温度下处理玉米秸秆,通过测定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揭示在不同温度下侧耳菌对秸秆粗纤维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秸秆NDF和ADF均呈下降趋势。处理结束时,3个温度条件下NDF降解率分别达到5.27%、8.53%和9.76%,3个处理组ADF含量分别为47.86%、46.8%和46.14%,降解率分别为3.08%、5.22%和6.56%,表明侧耳菌可以降解秸秆粗纤维,并且低温环境下降解速度较慢,降解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滤纸酶活力为考察指标,探讨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化L4C 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混合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时间;并以降解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混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优化,以促进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缓解粮食危机,降低环境污染。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化 L4C 和黑曲霉混合固态发酵最佳时间为3 d,最佳总接种量为10%,绿色木霉化 L4C 与黑曲霉的最佳接种比例为1∶1,培养基最佳氮源为硫酸铵,麸皮与稻草秸秆粉最佳质量比为3∶7,最适宜培养基含水量为50%。在该条件下稻草秸秆半纤维素降解率可达34·83%,纤维素降解率可达39·75%,木质素降解率可达27·41%。  相似文献   

4.
一株纤维素降解菌的鉴定及其对饲料粗纤维的降解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课题组分离的一株纤维素降解菌进行鉴定,优化其产酶条件并检测其对饲料粗纤维的降解效果,以期为该菌在饲料粗纤维降解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菌株形态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了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一株纤维降解菌;研究该菌所产纤维素酶的部分酶学性质和酶谱,并优化其产纤维素酶的条件;利用体外发酵和尼龙袋法测定菌株N3所产粗酶液对3种饲料(麸皮、麦草、燕麦)粗纤维的降解率;利用RB亮蓝脱色试验检测该菌的木质素降解能力。【结果】经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N3;N3菌株不产生漆酶,主要向胞外分泌分子质量70ku以上的纤维素酶组分;N3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5.5;N3菌株以体积比1∶50接种至最适发酵培养基(碳源为麸皮、氮源为蛋白胨,初始pH为5),37℃培养24h时,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可达3.50U/mL;菌株N3所产粗酶液对麸皮的粗纤维降解率最高,对麦草秸秆的粗纤维降解率最低。【结论】分离到的纤维降解菌Bacillus subtilis N3主要分泌分子质量70ku以上、耐热的纤维素酶,对饲料粗纤维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胡丽 《当代农业》2014,(23):46-46
一、秸秆氨化饲料的好处 利用氨化处理秸秆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处理秸秆的方法,材料易取,方法简便易行。同时,秸秆氨化处理后,质地松软,适口性增加,提高家畜对秸秆的采食量,有机物消化率提高10%~12%,粗蛋白含量提高1倍;节约粮食,减少畜牧业对粮食的依靠,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秸秆氨化饲料的加工1.氨化原料选择各种质地较好、未出现霉变、含水量不超过13%的农作物秸秆,如稻草、玉米秸、麦秆,农副产品如谷壳和棉籽壳等均可作为氨化的原料。2.氨源及用量各种农用氮肥,如尿素、碳铵等,最常用的是尿素,  相似文献   

6.
以稻草秸秆为纤维素原料,利用稀盐酸对其进行预处理,再用烧碱调节起始pH值,利用自制纤维素酶液进行酶解,得出稻草纤维素降解糖化的较优工艺条件,并进行了最优降解条件纤维素水解液发酵产乙醇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稻草秸秆在盐酸浓度2.5%、温度126℃、固液比(g/mL)1:3的条件下处理1h后,在温度为55℃、起始pH值为5...  相似文献   

7.
不同培养料对金顶侧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分析了3种培养料栽培的金顶侧耳产量、生物学效率和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棉籽壳培养料栽培金顶侧耳,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03.30%;阔叶树木屑培养料栽培的金顶侧耳,生物学效率为96.10%;玉米秸秆培养料栽培的金顶侧耳,生物学效率为74.3%。3种培养料栽培的金顶侧耳,蛋白质含量均高于10.00%,其脂肪、总糖和粗纤维含量比较接近,以棉籽壳、玉米秸秆和阔叶树木屑为主料栽培的金顶侧耳,其氨基酸分别为10.54,11.16和11.13mg/g。  相似文献   

8.
稻草饲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稻草秸秆的微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微生物-化学处理法等3个方面对稻草饲料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稻秸氨化法处理和微生物处理在生产实践中被证明是科学的、有发展前途的粗纤维饲料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氨化饲料是将氨化剂(如氨水、尿素等)按一定的比例加入秸秆饲料中,充分拌匀,在密封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氨化处理,以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秸秆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粗纤维。粗纤维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以被牛羊等反刍家畜消化利用,还有部分纤维素与木质素紧密结合,难于被消化利用。氨化可以破坏纤维与木质素表面之间的结合,并使少量木质素溶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表面保护层结构改变,细胞壁膨胀,纤维软化,从而提高粗纤维的消化率。秸秆对氨有吸附作用,所以氨化还可以提高秸秆饲料中游离氨的含量,增加秸秆饲料中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纤维素降解菌N32对大麦秸秆还田的影响,采用了盆钵试验方法,设置3个处理:处理1为不加菌剂和秸秆的纯土壤(作为对照组CK),处理2为秸秆与土壤混合物(JT),处理3为使用菌剂处理的秸秆与土壤混合物(JJT),并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秸秆降解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聚乙二醇试剂的预处理效果最好,秸秆失重率达13.9%;JJT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提高了土壤碳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土壤脲酶、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等酶活性,且施加菌剂的秸秆失重率在40 d内达17.95%,比CK提高了40.78%。由此可见,纤维素降解菌N32对秸秆还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快了秸秆的腐熟速度,并提高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由南京地区稻麦轮作农田中采集植物根围50多份土样,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单一碳源培养、CMC酶活性和滤纸酶活性的测定,筛选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菌株;以改进的Van Soest洗涤法为基础,采用差质量法测定供试菌株处理和对照处理的水稻秸秆失质量率及纤维素降解率、半纤维素降解率、木质素降解率,综合评价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对水稻秸秆的降解效果,筛选出其中降解效果较突出的枝孢菌BD-19菌株。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简称ITS)序列分析结合菌株生长形态特征的鉴定方法对BD-19菌株进行鉴定。最后,利用秸秆作为唯一碳源的基础培养基进行培养,选取3、5、10、20、30 d等4个时间点进行取样,对样品衍生化后利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枝孢菌BD-19处理水稻秸秆后产生的有机物,同时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样品中有机物种类的变化。由结果可知,枝孢菌BD-19具有较好的秸秆降解能力,目前对于枝孢菌作为秸秆降解菌株的研究还不够广泛,该菌株的获得为秸秆降解菌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具有较高潜力的菌种。  相似文献   

12.
以猴头菇菌渣和水稻秸秆为原料,以纤维素酶和表面活性剂为水解剂,研究了添加水解剂对还原糖含量、CMC酶活性、底物回收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纤维素产糖的效率高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降解产糖效率,纤维素酶降解试验底物回收率大小顺序为TU2TU1CKHOU2HOU1;猴头菇菌渣降解率远远高于碱处理水稻秸秆,在酶解试验中产糖量大小顺序为HOU2TU2TU1CKHOU1。菌渣中酶和加入的酶液共同降解底物产糖效率高于其他组,在酶解试验中酶活性大小顺序为HOU1TU2TU1HOU2CK。纤维素酶降解纯菌渣CMC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原料栽培灵芝的效果。方法: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秸秆种类和玉米粉用量对灵芝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秸秆种类和玉米粉用量对灵芝生物转化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用稻草、麦草和油菜杆做主要原料栽培灵芝是不可行的,而用大豆秸、豌豆秸、蚕豆秸、花生秸等豆科植物秸秆及玉米芯、玉米秆、棉籽壳栽培灵芝是可行的。用大豆秸等豆科植物秸秆及棉籽壳栽培灵芝,培养基中玉米粉的最佳用量为6%。生物转化率可达66%-80%:用玉米芯、玉米秆栽培灵芝,培养基中玉米粉的最佳用量为9%,生物转化率分别为74.5%和50%。  相似文献   

14.
稻草经尿素氨化外理后,干物质的瘤胃降解率和尿素残留量明显受稻草的含水量、尿素用量、处理时间和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用尿素氨化处理稻草,尿素用量以5%(占干物质)、含水量40%、添加大豆粉4%(或鸡粪8%)的效果较为理想。在尿素氨化处理温度低、时间短的条件下,添加4%的大豆粉可加快尿素的分解;而在温度高、处理时间长的情况下,添加大豆粉与否,对尿素分解没有影响。用氨化稻草饲喂延边黄牛,可以增加采食量,提高日增重,瘤胃内的的PHTVFA浓度以及丙酸。乙酸的比值均得到提高(P<0.05)同时稻草中的有机物粗蛋白、NDF、ADF和无氮浸出物的消化率也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5.
从食用菌菇渣中提取粗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纤维素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废弃物中,纤维素酶(Cellulase)对于纤维素废物加工利用的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如目前被用于粗纤维饲料的软化、沼气发酵的基质堆沤等。在棉籽壳、稻草等纤维素含量较高的生长基质上栽培食用菌采收子实体后,在菇渣中含  相似文献   

16.
通过酶解实验提出秸秆粗饲料中的粗纤维成分分为两个结构层次,即粗纤维中易被酶水解的是游离型半纤维素和纤维素,难以被酶水解的是与木质素键合的结合型半纤维素和纤维素。试验结果表明,棉花秸秆中半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半纤维素总量的80.98%,被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纤维素总量的19.31%;玉米秸秆中被半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半纤维素总量的60.23%,被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纤维素总量的44.36%;小麦秸秆中被半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半纤维素总量的46.20%,被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纤维素总量的43.04%;水稻秸秆中被半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半纤维素总量的47.60%,被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纤维素总量的51.80%。这可能是造成粗饲料消化代谢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世界上三大产棉区之一,基本形成了黄河中下游平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等固定的三大的产棉区,仅河北省常年种植棉花面积就达900万亩,年产棉秆270万t。经检测棉秆的粗纤维(包括木质素)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灰分均高于棉籽皮;粗蛋白、粗脂肪和碳氮比稍低于棉籽皮,但粗蛋白、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高于主要农作物秸秆,其干物质有效降解率为33.3%,分别为玉米秸秆、稻草和小麦秸秆干物质有效降解率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降解稻草秸秆的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筛选方案,即筛选能直接降解稻草秸秆的菌株。以稻草粉琼脂平板进行初筛,以NaOH处理过的稻草粉为发酵培养基进行复筛,得到对稻草降解较为完全的一株菌株。研究表明,该菌株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及稻草的降解率分别达72%,93%及84%。  相似文献   

19.
高效稻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稻秆快速降解、原位还田,利用秸秆粉平板和刚果红-纤维素平板从土壤中初步筛选出4株降解稻秆能力较强的细菌,进行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观察;运用DNS法测定4种细菌的纤维素酶活变化曲线,分析稻秆失重率及残渣含量发现其中两株细菌降解效果更优;利用16Sr DNA序列分析鉴定菌属,随后将4株细菌建立复合菌系降解稻秆。结果表明,35℃、180r/min摇床培养15d后发现菌XJ1、XJ2、XJ8、XJ9处理的稻秆降解率分别达到78.04%、72.68%、68.48%和76.58%。菌XJ1为地衣芽胞杆菌属,菌XJ9为高温芽孢杆菌属。37℃、180r/min摇床培养3d后复合菌系稻秆降解率达50.16%,培养7d时稻秆降解率达58.32%。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3种化学物质处理玉米秸秆,对秸秆中粗纤维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氨水、碳酸铵和尿素3种物质中,氨水对秸秆粗纤维降解的促进效果较好,降解率可达到20.6%。在试验田中,喷洒氨水对提高秸秆的降解率效果显著,经过半年后,粗纤维的最大降解率可以达到48.2%,降解效果明显高于没有喷洒氨水的秸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