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刘挺  黄可威 《蚕业科学》2002,28(4):313-316
以试管稀释法、活菌计数法检测了克蚕菌体外最低抑菌浓度 (MIC)及最低杀菌浓度 (MBC)等 ,结果显示克蚕菌对苏云金杆菌、卒倒杆菌、青头败血病菌、八联球菌和产气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 0 5 μg/mL和 8.0 μg/mL。不同细菌接种量、不同家蚕血清含量和不同pH值对克蚕菌的抗菌活性略有影响。克蚕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盐酸沙拉沙星胶囊是以兽用喹诺酮类药物盐酸沙拉沙星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蚕用抗菌药剂。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用100mg/L盐酸沙拉沙星药液给感染卒倒芽孢杆菌的4龄起蚕连续添食3d(第1天添食24h,第2、3天每天添食6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果与用500mg/L盐酸诺氟沙星药液、125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用400mg/L盐酸沙拉沙星药液给感染灵菌的4龄起蚕连续添食3d(添食方法同上),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用500mg/L盐酸诺氟沙星药液、250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P0.05),与用500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盐酸沙拉沙星对卒倒芽孢杆菌、灵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5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5、10μg/mL。分别给4龄、5龄家蚕添食400、800、1200、2000mg/L的盐酸沙拉沙星药液,对家蚕的生长发育、茧质和丝质均未见明显不良影响(t检验,P0.05),且不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分别给5龄第4天家蚕添食剂量为5、10、20mg/kg的盐酸沙拉沙星后,药物在蚕体内吸收良好,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开放式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卒倒芽孢杆菌或灵菌感染引发的家蚕细菌性败血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且对家蚕安全无害。  相似文献   

3.
头孢喹诺对几种常见动物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国产头孢喹诺对5种常见动物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与头孢噻呋、氨苄西林及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头孢喹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μg/mL,抗菌活性强于其他3种药物;对大肠杆菌的MIC≤0.031~0.25μg/mL,抗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近,高于头孢噻呋和氨苄西林;对链球菌的MIC≤0.031~1μg/mL,抗菌活性与头孢噻呋和氨苄西林相近,高于环丙沙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及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MIC分别≤0.031~0.5μg/mL和≤0.031μg/mL,抗菌活性与头孢噻呋和环丙沙星相近,强于氨苄西林。结果表明头孢喹诺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强大的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9种抗菌药物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和MBC)。结果表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诺氟沙星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均为0.125μg/mL,诺氟沙星MBC为0.5μg/mL,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MBC都为1.0μg/mL。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和卡那霉素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分别为:0.5、2和2μg/mL。  相似文献   

5.
家蚕细菌病是一种可以应用药物治疗的蚕病,在养蚕生产中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为了合理使用药物,有效防治家蚕细菌病,采用琼脂平板滤纸片法调查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硫氰酸红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等7种抗菌药物对家蚕灵菌败血病病原、苏云金杆菌和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调查抗菌药物间协同抗家蚕细菌病原的效果。结果表明,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蚕病原细菌抗菌效果最佳,对灵菌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抑菌活性是抗菌较差药物的19倍以上;其次是恩诺沙星;其他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差。试验验证出盐酸环丙沙星与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硫氰酸红霉素、氯霉素、阿莫西林以及恩诺沙星与硫氰酸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两两混合对家蚕灵菌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盐酸环丙沙星与氯霉素、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混合对家蚕葡萄球菌也具有增强抗菌的效果。试验结果为蚕用药物生产以及养蚕生产中合理利用药物有效防治蚕病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WTO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的基础上,建立对不明成分和含量的抗菌药物复方制剂的药敏试验方法,为抗菌药物临床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并便于在临床兽医中推广应用。试验设4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以浓度为1/2.5a(a为产品使用说明指导的容水量(L/g)),1/5a,1/10a和1/20a(g/mL)的复方抗菌药物溶液制备药敏纸片。受试菌为2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试验结果表明:1/5a组制备的药敏纸片(药物剂量(mg/kg)为药敏片含量的250倍),药敏结果更为稳定,不同药物间抑菌圈直径平均数差异也较大,可为兽医临床抗菌药物对比选择提供较好的量化依据;标示成分及含量相同的不同抗菌制剂(甚至同一厂家生产)的药敏试验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主成分相同的不同抗菌制剂对同一株病菌的抗菌效力差异很大,也进一步证明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选择用药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犬血液中头孢唑啉的有效抗菌浓度及维持时间,以便为临床给药途径、剂量及给药时间间隔等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为供试菌株,用纸片扩散法(K-B法)从30种抗菌药中筛选出金葡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头孢唑啉;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所选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选用3只中华田园犬肌肉注射头孢唑啉,用微生物法检测犬血浆中头孢唑啉的有效抗菌浓度及维持时间。结果显示:头孢唑啉对金葡菌的MIC为0.25μg/mL,MBC为0.50μg/mL;肌肉注射头孢唑啉1 h后犬血药浓度达到峰值418.67μg/mL,给药后9 h血药浓度降至0.17μg/mL,小于MIC(0.25μg/mL)。这表明中华田园犬肌肉注射头孢唑啉抑制金葡菌有效浓度维持时间在8 h以上。  相似文献   

8.
TTC法检测牛奶中的抗菌药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用TTC法检测牛奶抗菌药物残留过程中因为在被检乳样中加入指示菌的数量不稳定而影响检测的问题,本研究增设了菌液稀释度试验以确定加入的菌液量。同时,采用TTC法对奶牛场常用的几种抗菌药物检测其在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结果是青霉素3μg/kg,链霉素660μg/kg,庆大霉素620μg/kg,卡那霉素6200μg/kg,红霉素30μg/kg,环丙沙星500μg/kg,土霉素100μg/kg,金霉素100μg/kg,磺胺嘧啶100μg/kg。本研究用TTC法对青霉素、红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和磺胺嘧啶的检测灵敏度均达到农业部规定的牛乳中兽药残留最高限量要求。TTC法具有简便、价廉的优点,并且所检测的抗菌素范围较广,符合我国奶牛场中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较多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七种抗菌药品对家蚕病原细菌的抗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市场上一些蚕药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琼脂平板滤纸片法研究蚕服康一号、天丝克毒灵、氯霉素、盐酸多西环素、蚕用菌克、蚕食健、强氯添食康等七种药品对家蚕黑胸败血病菌、灵菌败血病菌、苏芸金杆菌、葡萄球菌和杀螟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蚕服康一号和蚕用菌克对各种病原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氯霉素对各种病原的抗菌作用表现中等,天丝克毒灵对病原细菌基本没有抗菌活性。蚕服康一号对灵菌败血病菌的抑菌圈面积比盐酸多西环素的大3倍以上、比氯霉素的大242.25 %、比蚕用菌克的大52.11%、比蚕食健抑菌圈面积大42.45%,蚕服康一号对黑胸败血病菌的抑菌圈面积比氯霉素抑菌圈面积大44.00%,结果显示蚕服康一号对家蚕的灵菌败血病菌、黑胸败血病菌有很强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中兽药裸花紫珠颗粒的抗菌、抗炎及抗氧化的效果,试验通过测定裸花紫珠颗粒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估其抗菌效果;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构建炎症模型,用100μg/mL、50μg/mL、25μg/mL裸花紫珠颗粒药液干预细胞4h,测定药物对一氧化氮(NO)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以H2O2诱导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ADSC)构建氧化损伤模型,通过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评估药物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裸花紫珠颗粒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25 mg/mL。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均可显著降低NO含量和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25μg/mL组可显著降低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各药物组的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100μg/mL组的CAT活性显著提高(P...  相似文献   

11.
鳄龟血液抗菌肽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鳄龟血液抗菌肽初提物的生物活性,采用纸片法和固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其进行抗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血液抗菌肽对G-细菌和G+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但不同的微生物对其敏感性不同。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2.5,25,50,50,200μg/mL。鳄龟血液抗菌肽具有①耐热性:将其沸水浴5 min后仍然具有极强的抗菌活性,沸水浴10 min后其抗菌活性减弱;②耐酸性和不溶血性:pH值为6.0,5.0,4.0,2.5时,鳄龟血液抗菌肽对嗜水气单胞菌均有抑菌活性,当pH值下降至2.5时其抑菌圈最小。  相似文献   

12.
一株桑树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从野生型鲁桑(Morus multicaulis Perr.)桑树枝条韧皮部组织中分离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ME1。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鉴定ME1菌株为有芽孢和鞭毛的革兰阳性菌,细胞呈杆状,大小为0.6~0.7μm×1.8~1.9μm;能够利用葡萄糖、蔗糖和乳糖等碳水化合物,所产淀粉酶活力可达4 182.60 U/g;耐盐性较高,可耐受100 g/L NaCl。进一步通过16S rDNA序列及其系统进化分析,初步鉴定ME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抑菌试验表明ME1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和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体外抑制率分别为59.92%、75.70%、51.60%、87.25%和69.81%,该菌株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潜在的医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豫北地区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治疗鸡大肠杆菌病,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方法测定了17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豫北地区15株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根据其MIC及MIC范围(MICRange)使用SPSS 13.0中Probit过程计算出17种抗菌药物的MIC50和MIC90。结果表明:多粘菌素B的抑菌作用最强,MIC50、MIC90分别为0.11、0.87μg/mL;加替沙星的抑菌作用次之,MIC50、MIC90分别为2.53、3.88μg/mL,其它3种药物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抑菌作用相当,但不及加替沙星,MIC50、MIC90分别为10.11-11.79μg/mL、15.16-21.13μg/mL;多西环素和阿莫西林等12种抗菌药物的抑菌作用较小,MIC50、MIC90分别为18.53-388.50μg/mL和30.59-713.42μg/mL。  相似文献   

14.
抗菌肽LL-37在毕赤酵母SMD1168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高效表达的抗菌肽LL-37,根据人源抗菌肽LL-37的氨基酸序列,选择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密码子的偏嗜性,通过SOEing法改造合成LL-37基因片段,克隆到pGAPZαA质粒中,获得分泌型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LL-37。pGAPZαA-LL-37通过限制性内切酶AvrII酶切线性化后,经电穿孔法转入毕赤酵母细胞SMD1168。经Zeocin抗性筛选,得到高拷贝转化子,PCR检测表明LL-37基因与毕赤酵母染色体稳定结合。在GAP启动子调控下,LL-37蛋白获得分泌表达,其上清表达量约为237mg/L。表达产物耐热性强,在100℃条件下30min内仍保持一定的抗菌活性。表达产物对大肠杆菌DH5α、大肠杆菌D31和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μg/mL、3.12μg/mL和6.25μg/mL。  相似文献   

15.
采用7种抗菌药物对黑胸败血菌及灵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对上述病菌具有显著效果的2种药物。联合抑菌试验,显示2种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剂量筛选试验,筛选出2种药物的合理剂量配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治疗鸡大肠杆菌病,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方法测定了17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豫北地区15株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根据其MIC及MIC范围(MICRange)使用SPSS 13.0中Probit过程计算出17种抗菌药物的MIC50和MIC90.结果表明:多粘菌素B的抑菌作用最强,MIC50、MIC90分别为0.11、0.87 μg/mL;加替沙星的抑菌作用次之,MIC50、MIC90分别为2.53、3.88 μg/mL,其它3种药物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抑菌作用相当,但不及加替沙星,MIC50、MIC90分别为10.11~11.79 μg/mL、15.16~21.13 μg/mL;多西环素和阿莫西林等12种抗菌药物的抑菌作用较小,MIC50、MIC90分别为18.53~388.50 μg/mL和30.59~713.42 μg/mL.  相似文献   

17.
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与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桑叶粉中的活性物质,分别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评价桑叶各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供试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溶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3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测定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总多酚质量比为(11.91±0.67)mg/g,显著高于其它溶剂提取物,表明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其总多酚的含量成显著剂量效应关系(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