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利用微波辐射聚合的优点,在丙烯酸类树脂的合成中引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提高产品的耐盐性。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合成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并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分析;探讨了微波功率、无机盐溶液的浓度、离子价态、温度、pH等因素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水倍率随着盐溶液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吸水倍率与阳离子的价态有关,其大小顺序为NaCl>CaCl2>FeCl3。同浓度的一价阳离子盐溶液,树脂的吸水能力相当。引入阴离子单体提高了树脂的耐盐性。吸水倍率在无机盐溶液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先缓慢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在蒸馏水中呈下降趋势;吸水倍率随缓冲溶液pH的增大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Co γ射线辐照降解多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探讨了辐照剂量、初始浓度、pH和添加剂对3种农药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样品中,3种农药都能被有效地降解,其中甲基托布津降解成多菌灵;在混合样品中,低浓度的3种农药的降解效果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高浓度的混合样品中,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噻菌灵降解效率增加,而甲基托布津的降解效率降低,由于甲基托布津降解成多菌灵,所以多菌灵的降解没有太大变化;添加剂NaNO3对多菌灵和噻菌灵的降解有抑制作用,对甲基托布津的降解有促进作用;正丁醇对3种农药的降解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征,采用Cu/CuO对碳纳米管进行了改性,通过SEM、XRD和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碳纳米管进行表征。以改性前后碳纳米管为吸附剂,研究了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并且分析了环境因素包括温度、pH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在2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改性之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增强。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pH和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表明,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优于原始碳纳米管,Cu/CuO改性碳纳米管去除溶液中的亚甲基蓝主要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铜与亚甲基蓝之间的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硫代硫酸钠在四甲基联苯胺贮液保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试剂四甲基联苯胺(TMB)贮液在储藏时容易变色的问题,本研究改良了TMB贮液的配方,即在原有每毫升TMB贮液中加入3μL 2 mg/mL的抗氧化剂五水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液。试验结果表明,新配方TMB贮液至少能在4℃下贮存3个月不变色且不影响显色效果。同时,对照原有配方中已经变色的TMB贮液,发现根据变色深浅,每毫升中加入2~6μL 2 mg/mL Na2S2O3.5H2O溶液,3~6 h后会变回无色,颜色消失的TMB贮液可重新利用而不影响显色效果。  相似文献   

5.
2-甲基苯甲酰甲酸甲酯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甲基苯甲酸为原料,酰化后与氰化钠反应生成2-甲基苯甲酰腈,经甲酯化生成2-甲基苯甲酰甲酸甲酯,改进了三步合成2-甲基苯甲酰甲酸甲酯的方法,并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合成反应中的最优化条件.同时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红外光谱(IR)、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进行了解析,确证了该产物的合成.本方法具有合成产物分离简单、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Fenton氧化法降解甲基橙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氧化法降解甲基橙溶液.结果表明,H2O2浓度决定甲基橙的去除率,铁离子浓度是影响降解速率的主导因素,而随pH值降低反应速率明显增大.在UV紫外光条件下,能更好的使降解甲基橙溶液脱色,证明UV紫外光是控制光催化氧化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通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不同Fe2+浓度、光照、pH值以及H2O2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处理效果各因素的重要性大小顺序为:pH值,Fe2+浓度,H2O2浓度,降解时间.在甲基橙降解过程中pH值不断下降,反应终止时pH为2.74.初始pH为3.0时处理效果最好,过大或过小均对反应不利.在甲基橙降解的最佳条件下,甲基橙的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汞(Ⅱ)—甲基百里酚兰(MTB)—六次甲基四胺(HMTA)的反应机理。在pH为6.0的HMTA的缓冲系中,Hg(Ⅱ)与MTB和HMTA形成兰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630nm,摩尔比为Hg(Ⅱ):MTB:HMTA=1:1:1。HMTA既是缓冲剂,又是配位剂。  相似文献   

8.
1-甲基环丙烯对洋桔梗切花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洋桔梗切花,研究其对切花形态变化和体内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1-MCP溶液能明显延长洋桔梗切花保鲜时间,增加花枝鲜重,保持切花的水分平衡,降低呼吸速率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延缓蛋白质降解.其中,以120 nL/L 1-MCP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可使切花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5 d.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CTAB微乳液凝胶对水溶液中Cr(VI)的富集效果,同时考察了CTAB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浸泡时间、操作温度、pH值等因素对O/W型CTAB微乳液凝胶富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W型CTAB微乳液凝胶能有效地富集水溶液中的Cr(VI);CTAB含量越高,凝胶富集率越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和Span60均能使凝胶富集率增大,相同含量下前者的增大幅度要大于后者;处理8 h凝胶富集达到平衡;凝胶富集率在低于25℃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当Cr(Ⅵ)溶液pH值控制在2.6~10.6内时随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中性盐水溶液中随盐浓度的增大稍微降低.在22℃时使用CTAB含量为4.5%、EM中含25%Tween 80的O/W型CTAB微乳液凝胶处理pH值为4.4的Cr(VI)溶液8 h,凝胶富集率为23.3 mg/g.  相似文献   

10.
对水溶液中丙烯酰胺(AM)与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MBDAC)、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三元共聚的分散聚合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分散介质、分散剂、助分散剂等因素对分散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硫酸铵(AS)的去离子水为分散介质,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聚合物(PDAC)为分散剂,水溶性偶氮类引发剂VA-044为引发剂,可制得以微米级粒径悬浮于分散介质中的共聚物,产品呈现为牛奶状的平滑乳液;追加无机盐调节分散介质的密度,有利于聚合产物获得更佳稳定性;当调整聚合产物的pH至3.5~4.0时其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减阻率与分子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聚合物分子量是影响聚合物减阻效果的诸多因素之一,通过对国外两种减阻剂以及试验合成的高级α-烯烃的均聚物,共聚物进行环道测试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对减阻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和减阻效果比相同分子量的均聚物要好,而相同分子量均聚物的减阻率随侧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人心果乳汁的流变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浓度、pH值、温度、剪切力变化等对人心果乳汁溶液粘度的影响及与黄原胶的协效性.对人心果乳汁溶液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升高,人心果乳汁粘度逐渐上升;酸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溶液粘度;温度和剪切力均能改变溶液的粘度;人心果乳汁与黄原胶溶液有一定的协效性,但其协效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魔芋资源,改善其黏度及水溶性。[方法]硝酸铈铵引发魔芋葡甘聚糖与N,N-二亚乙基双丙烯酰接枝共聚,并对接枝共聚物的部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接枝共聚反应最佳条件为:N,N-二亚乙基双丙烯酸胺浓度1.5 mol/L,硝酸铈铵浓度8.0 m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5 h。[结论]接枝共聚物的水溶性及溶液黏度增强,可用作工业增稠剂和上浆剂。  相似文献   

14.
以噻吩为原料,经草酸一乙酯一酰氯酰化反应、还原水解生成2-噻吩乙酸,总收率为74.0%,其结构经IR、GC-MS和NMR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SAP)对微肥中不同盐类吸持作用。[方法]采用自然过滤法测定树脂吸水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树脂对锌、铜微肥等的吸肥量。[结果]树脂在不同盐水溶液中吸水率的大小顺序为:(H2O)>MnSO4≈CuSO4≈ZnSO4>FeSO4。[结论]微肥中各种盐类降低了树脂吸水率,同时对各种微肥有一定的吸持作用,其吸肥量随微肥浓度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改善地毯草黄单胞菌FJAT-10151产的黄原胶的力学性能,研究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的流变性,为该复配胶的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及参考。通过分析复配比、质量浓度、pH值、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氯化钾浓度等对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黏度的影响研究其流变性。结果表明: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为"非牛顿流体",最佳复配比为4∶6;复配胶的黏度随pH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pH 8.0时黏度最大;复配胶的黏度随加热温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60℃达到最大值;复配胶的黏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氯化钾浓度和冻融处理对复配胶的黏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0.5%复配胶在60℃加热30min条件下黏度为454.337Pa·s,其稠度系数为9 117。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提高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耐水性,依据仿生学原理,采用疏水效果好的纳米二氧化硅和1H,1H,2H,2H-全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其进行疏水改性,明确最佳改性配比及机理,进而制备出缓释效果好的环境友好型包膜氮肥。【方法】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的壳聚糖(0.5%、1.0%、1.5%)、淀粉(0.5%、1.0%、1.5%)和聚乙烯醇(PVA)(2%、3%、4%)对水基共聚物膜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吸水率及极差分析筛选出疏水效果好的最优配比。在优选的水基共聚物包膜材料中分别加入0.5%、1.0%、1.5%、2.0%、2.5%、3.0%、3.5%和4.0%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疏水改性,通过测定纳米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吸水率和渗透率明确最佳纳米二氧化硅用量。随后,将优选的纳米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分别置于含0.5%、1.0%、1.5%和2.0%的1H,1H,2H,2H-全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FAS)的正己烷溶液中进行自组装改性,探究组装浓度对膜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改性前后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疏水性及透性等变化明确其改性效果,通过改性前后膜材料红外光谱特征、表面微观结构变化探讨其疏水改性机理。并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探究所制备的仿生改性水基共聚物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结果】 当壳聚糖含量为0.5%、淀粉含量为1.5%、PVA含量为4.0%时所制备的水基共聚物膜材料吸水率最低,为42.50%。与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相比,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双重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吸水率分别降低了38.54%和55.98%,铵离子的渗透率分别降低了24.14%和44.58%,水分子渗透率分别降低了36.14%和60.98%。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OH数量减少,并且观察到了Si-O-Si摇摆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双重改性后水基共聚物材料表面观察到了C-F键。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表面发现Si元素,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双重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表面发现F元素,并且观察到粗糙的表面结构,其水接触角由62.5°提升到118.6°,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效果。此外,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基共聚物包膜尿素(NWCU)、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双重改性水基共聚物包膜尿素(SNWCU)的养分缓释期明显延长,SNWCU养分累积释放80%所需时间由改性前的10 d左右提升了28 d左右。【结论】 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对水基共聚物膜材料进行联合改性可以显著改善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耐水性及透性,所制备的仿生改性水基共聚物包膜氮肥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聚合物接枝改性天然橡胶(NR)是改善NR性能和扩展其应用范围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人们主要通过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FRP)法合成NR接枝共聚物,本文就其反应机理和反应工艺进行了综述.并从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可控性和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角度对NR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淀粉与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化学法和微波法制备淀粉与丙烯酸甲酯的接枝共聚物,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图1(2)和图2(1)的曲线走向基本相同,与玉米淀粉的谱图比较,在相同位置出现羰基的伸缩振动峰(1 734 cm-1)和羟基的弯曲振动峰(1 436 cm-1)。图1(3)和图2(2)中淀粉羟基的伸缩振动峰消失,在2 954、1 734、1 457及1 160 cm-1处分别为酸解剩余物中CH、>C=O、σCH2.CH3和C-O-O的伸缩振动峰。化学法制备淀粉接枝物的最佳反应温度为34℃,最佳反应时间为3.0~3.5 h;微波法制备淀粉接枝物在Defrost档位下,以(30 s+30 s)的形式反应6 min的接枝效果最佳。微波法的反应时间是化学法的30~35倍。[结论]化学法的接枝百分率和接枝效率明显高于微波法,微波法制备节约时间、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