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芝麻镰孢茎枯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10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在查氏琼脂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值为7;光照抑制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原菌在VBC培养基上易于产孢,产生的孢子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CA培养基上产生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产孢温度范围10~30℃,最适30℃,最适pH值为9.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木糖溶液,适宜氮源为0.01%脲溶液;分生孢子在10~30%温度问均能萌发,最适25℃;萌发最适pH值为8,光照抑制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2℃10min.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条件下臭椿盘长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菌株SQD-107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情况.该菌株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在供测碳源中病原菌对蔗糖、葡萄糖利用较好,供测氮源中对硝酸铵、氯化铵利用较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25~30℃;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5℃,最适25℃.在pH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7~8;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为7.孢子萌发最适pH 6~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持续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3.
白芷斑枯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较系统地研究白芷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5~7;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很好的生长和产孢;对碳源的利用以双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无机氨态氮最好;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和产孢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的萌发率极低,加入糖分或寄主汁液可显著提高孢子的萌发率;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93%以上孢子才能萌发,以RH100% 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pH5~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在最适条件下,病菌孢子8 h开始萌发,24 h萌发率达到90%以上。光照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 in)。  相似文献   

4.
研究证明:豇豆叶霉病菌即菜豆尾孢(Cercospora cruenia Sacc)的分生孢子只能在水膜中萌发;病斑上的分生孢子的再生能力很强,保温保湿4h就可形成分生孢子,且2~3d后产孢率达到最高峰;病叶上的部分分生孢子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400多d,是下一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源之一;分生孢子在保湿保温(28℃)8h后萌发率达94%;在充分保湿条件下,分生孢子在5~40℃范围内都能萌发,以25~28℃最为适宜;分生孢子在pH2~pH11的0.1mol·L~(-1)磷酸缓冲液中皆能萌发,以pH5·5为最佳;不同的光照处理即连续光照(100 lx荧光24h)、连续黑暗(24h)、先光照后黑暗(12h/12h)、先黑暗后光照(12h/12h)等条件下,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都无显著差异(P=0.05)。在供试的11种杀菌剂中,65%代森锌和瑞锌合剂(65%代森锌:25%瑞毒霉=3:1)的500倍和1000倍液对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环境因子对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凹玻片悬滴等方法研究了温度、湿度、光周期、初始pH值、紫外照射、高温胁迫及吐温-80浓度对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6℃左右,适温为23~32℃,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低于85%分生孢子不萌发。黑暗促进孢子萌发,光照抑制孢子萌发,但光暗交替时,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升高。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5~7,用0.05%~1%的吐温-80配制孢子悬浮液。经过48℃高温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的萌发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因此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95%以上,初始pH值为6,全黑暗培养。  相似文献   

6.
 用7种培养基培养的结果,在麦芽汁培养基(MEA)上(23℃)得到最大产孢量(4.7×109分生孢子/皿);用6种谷物的固体培养基试验中,大米粒培养基最适宜产孢,发酵培养10d得到最大产孢量1.5×109分生孢子/g,孢子萌发率95.14% 。3种储藏条件试验的结果,以4℃冰箱中黑暗下6个月的孢子萌发率最高(91.47%)。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记载了四种腐生于木头和枯枝,分别代表我国半知菌新记录属的真菌。采自柳树(Salix sp.)和白榆(Ulmus pumila)的掌状网格孢(Dictyosporium toruloides)其产孢细胞为全壁芽生式,分生孢子手掌状;粘环孢(Myxocyclus polycistis)采自桦属(Betula)和栒子属(Cotoneaster)植物,是该菌的寄主世界新记录,这种菌产生盘状至垫状的子实体,产孢细胞为全壁芽生式,分生孢子砖格状,具离壁隔膜,孢子及梗包裹在胶质壳内;忍冬锥壳孢(Sphaerographium lonicerae)其分生孢子器具长喙,生于忍冬(Lonicera heterophylla)枝上,产孢细胞为内壁瓶梗状芽生式,分生孢子镰刀状;生于白榆枝条上的门座孢(Thyrostroma compactum)具垫状分生孢子座,全壁环痕芽生式产孢细胞及暗色的砖格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8.
红蓼褐斑病的病原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蓼上壳针孢引起的两种褐斑病症状研究,发现蓼壳针孢Septoria polygonorumDesm.引起的褐色病斑较大,而待定种Septoriasp.引起的灰色病斑较小.蓼壳针孢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分生孢子萌发温限为5~35℃,最适25℃,室温下萌发率为25.2%;孢子萌发需有液态水存在,100%相对湿度萌发率为7.6%,低于100%则不萌发;pH值4.53~9.18均可萌发,最适pH为6.47;对光敏感,连续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牛粪浸液、土壤浸液、蔗糖浸液对孢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红蓼叶榨出液对孢子萌发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分生孢子的耐热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获得适应我国南方夏季高温的生防菌株,将不同寄主和产地的12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分生孢子分别悬浮于1 mL萌发液中,接受48℃恒温水浴的热胁迫以逻辑斯蒂方程拟合孢子萌发率随热胁迫时间的衰变过程,将孢子活力丧失一半所需的时间(LT50)作为各菌株对热胁迫反应的特征指标结果表明,对所有测试的球孢白僵菌株,孢子的残存指数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且供试菌株之间差异显著所测菌株孢子的LT50平均值为126 min(67~212 min),仅1株的LT50高于20min,有4株的LT50低于10 min由此建立的技术体系可用于客观评价各种生防真菌的孢子耐热力  相似文献   

10.
链格孢属(Altermaria)中的A. soloni需要光照及其它条件的诱导才能产孢,许多研究者对此做了不少研究工作。尽管许多学者对A. soloni产孢和机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对适合于A. soloni分类的培养条件,即光质对产孢性能和诱发产孢方法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条件  选用适合于大多数种类的PCA培养基。培养箱:光照台上装有三支122 cm灯管,相距15 cm, 中央灯管是一支黑光灯(40 W或2支20 W),两边各是一支40 W日光灯管。在灯管下36 cm处用一个122×30 cm的平板放置培养皿。 1.2 不同光质对A. soloni产孢性能的影响  把A. soloni接种于PCA上,在黑暗条件下培养3 d(25 ℃),置于培养箱(进行灭菌处理)内,进行如下处理:   ①在同一条件下以日光灯(DL)为光源作三种处理;揭去皿盖,直接照射培养皿中的菌落、光透过玻璃皿盖照射菌落和透过塑料皿盖照射菌落。光照10 h后置22 ℃黑暗条件下,分别培养10 h,36 h后,检查产孢量;以黑布裹的培养皿为对照。   ②近紫外线(NUV)处理。改用NUV灯管,处理及方法同上。   ③DL+NUV处理,改用DL+NUV光照,处理方法同上。 1.3 诱发A. soloni产孢的方法  把A. soloni接种于PDA上,在黑暗条件下培养4 d(25 ℃),然后做如下处理:   ①伤刺激:用灭菌针划破菌落,置22 ℃湿箱中,在黑暗条件下继续培养。定期观察产孢情况,等产孢后,制片镜检。   ②日光灯照射:在培养箱内DL光照下直接照射菌落10 h,然后在22 ℃黑暗条件下培养 36 h, 制片镜检。   ③近紫外光照射:在培养箱内NUV光照直接照射菌落10 h,然后在22 ℃下黑暗培养36 h,制片镜检。   ④日光灯加近紫外灯照射:在培养箱 内 DL+NUV光照下处理(通过塑料皿盖)10 h, 培养条件同前,36 h后制片镜检。   ⑤转接菌块于PCA培养基上,培养条件同①,36 h后制片镜检。   对上述处理后产生的分生孢子,每处理选代表性孢子50个,进行描绘,然后和自然寄主上的分生孢子进行形态比较,对分生孢子长、宽、横隔、纵隔、喙长、喙分隔数、喙分枝率等性状进行测定,求平均值,进行聚类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光质对A. soloni产孢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的结果表明:   ①DL,NUV和DL+NUV三种光直接照射菌落时,DL和NUV分别照射诱发的分生孢子产孢量最大,DL+NUV光照次之。DL+NUV光线照射诱发的孢子梗数量接近于DL和NUV下产生的量,但出现大量的不育梗,造成产孢量减少。同时由于这种方法在强光下开盖时间较长,培养基的水份易散失,使培养基质干裂,且易污染。   ②三种不同光质的光线透过玻璃培养皿盖照射处理,然后黑暗培养12 h,诱发产孢作用剧减或全无。其中NUV处理有稀少的分生孢子产生;DL和NUV+DL处理不能产生孢子。表明玻璃皿盖阻隔了大部分NUV光线的透过。   ③当三种不同光质透过塑料培养皿盖后,DL+NUV诱发的孢子效能最佳,产孢量最大,DL和NUV次之。NUV比DL诱发产孢的时间短,DL+NUV能使产孢量迅速达到较高的水平。 2.2 诱发产孢方法对A. soloni产孢形态的影响  将各种处理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与自然寄主上的分生孢子形态进行比较,发现:   ①PCA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在孢子近基部显著变宽,分隔处有较深的缢缩,纵格增多,个别孢子表面具刺突;喙的分隔增多,其中一些喙在分隔处缢缩,分隔间的喙细胞上部或中部或下部膨大;分生孢子梗无明显的变化。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分类培养。   ②DL处理下,分生孢子中部略宽,喙分隔较多,其它变化不显著。   ③NUV处理下,喙的纵格数减少,喙分隔较多,其它变化不显著。   ④创伤法处理下,孢子分隔处缢缩较深,一些孢子近喙基部的细胞显著膨大,其它性状变化不明显。   ⑤DL+NUV处理下,在孢子中部分隔间的细胞上,纵、斜隔明显增多,其它性状变化不明显。 2.3 聚类分析表明  刺伤法诱发的孢子形态最接近自然寄主上分生孢子的形态,其次是NUV+DL,最差的是DL光照处理。由于喙的分枝率在不同条件是不稳定的,除去喙分枝率的性状,用同样方法聚类,结果表明:NUV+DL光照直接或透过塑料皿盖照射处理,诱发的分生孢子形态最接近自然寄主上者,其次是伤刺法。   NUV和DL光照都使喙的分枝数比例增加,这种现象还未见有报道。其中,DL光照使A. soloni个别孢子喙的喙具有3个分枝现象(在自然条件下仅发现二叉式分枝喙)。Simmons提出PCA,Hay和V8培养基,8 h日光照射作为Alternaria的标准培养条件,同时,在研究A. passiflorae 时,发现该种在培养中(日光灯),喙出现多分枝现象,他把这看作是该种的特有性状,而笔者根据对A. soloni的研究认为,多分枝现象也可能是由光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4.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6.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8.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预测厚胶合板弹性模量,通过简化层合板理论,该文建立了胶合板弹性模量预测模型,并以单板条、经过涂胶热压处理的单板条和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采用4种不同铺层方式的19层桉树胶合板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种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趋势一致,相关系数R2顺纹在0.86以上,横纹在0.88以上,但是精度不同。采用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低;采用经过涂胶热压处理后的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高;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与实测值偏差较小,顺纹平均误差为4.64%,横纹平均误差10.94%。因此,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来预测胶合板的弹性模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赵经华  张春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80-4481
分析了入世4年来,我国水果出口在量上实现了突破,但并没有实现质变的主要原因,指出我国水果业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引进外资对发展我国水果业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