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依据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推拿治疗组和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组,每组33例,对两组分别进行推拿治疗,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组在常规推拿的基础上进行红外线检查后依据异常点进行推拿,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和疼痛评定(VAS),其中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在治疗过程中脱落2例,常规推拿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脱落4例。结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VAS量化评分比较,常规推拿治疗组与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组治疗后较常规推拿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组治疗后较常规推拿组治疗后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定点后,在临床疗效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推拿结合电针与单纯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湖北省中医院门诊两年来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 480例,遴选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推拿联合电针治疗)和对照组(牵引治疗)各10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cGill疼痛指数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RI、VAS和PP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以85.0%高于对照组5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非手术疗法能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缓解周围组织压迫,但相比单纯治疗治疗,复合型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效果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8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主要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主症及体征评分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效果显著,且优于单纯局部封闭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颈舒十四味在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该型病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采用颈舒十四味口服处理,对照组(B组)采用根痛平颗粒口服处理,疗程4周。观察指标为比较治疗两组患者疼痛症状VAS评分,各临床症状、体征情况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常规安全性指标。结果 (1)颈舒十四味的临床有效率为93.3%、根痛平颗粒的临床有效率为89.7%,治疗4周后,颈舒十四味与根痛平颗粒的疗效相等,两组在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主次症状、体征总积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舒十四味在改善疼痛方面基本与根痛平颗粒基本相等(P>0.05),但降低临床症状及体征总积分方面优于根痛平颗粒(P<0.05)。(3)颈舒十四味未见任何不良事件,安全性高。结论 颈舒十四味在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肌内效贴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运用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针刺+传统贴布组、针刺+肌内效贴组,分别接受常规针刺、针刺+传统贴布及针刺+肌内效贴治疗,观察对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VAS评分,CASCS评分变化的影响以及各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的VAS评分和CASC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针刺+肌内效贴组的VAS评分和CASC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3%、90.3%、97.1%,针刺+肌内效贴扎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和针刺+传统贴布组(P<0.05)。针刺+肌内效贴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针刺+传统贴布组。结论 针刺配合肌内效贴贴扎疗法可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且有着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平眩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眩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四周,并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改变、经颅多普勒检查血流参数的改变;并在治疗期间观察有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颅多普勒检查,两组治疗后VA、BA的Vs、Vd值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平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其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改善与颈复康组疗效相当,TCD指标改善及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松  陈敬有  高皓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0):1136-1139
目的 探讨臭氧消融术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进行臭氧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前进一步针灸治疗,每两天1次,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后,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腰椎关节活动度、JOA和VAS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2%,观察组为93.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前屈、后伸的幅度较治疗前明显得到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炎性因子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臭氧消融术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单纯使用臭氧消融术治疗更佳,且还具有更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混合微创手术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气虚水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奥司明口服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和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气虚水滞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40例,以随机法抽签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分别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WOMAC评分、SF-36评分、实验室指标水平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液SDF-1、MMP1及MM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远期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显著缓解关节疼痛症状,促进关节正常活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下调SDF-1、MMP1及MMP3水平,并有助于避免远期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中药桃红四物汤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前列地尔静滴,采用视觉模拟尺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VAS评分,从而探讨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6.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积分及PSQ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联合前列地尔能够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许万松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2):1373-1377
目的 比较不同用穴方案针刺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PDS)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为寻求合理的用穴方案提供部分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84例在我院消化科确诊并进行针刺治疗的PDS患者,其中29例患者进行基础穴位针刺,55例患者根据症型进行辨证针刺,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和随访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症状疗效指数(FDI)、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并在治疗前后,抽血检测患者血清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水平。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普通针刺组和辨证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和随访2个月后,辨证针刺组FDI分数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和随访2个月后,辨证针刺组患者NDSI和NDLQI分别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和随访2个月后,辨证针刺组患者SF-36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辨证针刺组患者血清中GAS和MTL水平与治疗前和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辨证分析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型,合理选择用穴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及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CSA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体征和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猝倒、颈部压痛和旋颈试验阳性率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A、RVA和BA的VP、VE和VM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推拿联合针灸对CSA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椎动脉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疗法组、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浮针疗法组以膝关节周围患肌为针刺靶点,采用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以局部经穴、阿是穴为主的常规针灸疗法,配合生物灯照射治疗。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于治疗结束时及1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浮针疗法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的WOMAC评分均较常规针刺组减少得更明显(P<0.05);(3)6次治疗结束时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P>0.05),浮针疗法组愈显率为66.7%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的26.7%(P<0.01);(4)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浮针疗法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7%和76.7%,均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的13.3%和46.7%(P<0.05)。结论 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能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亚低温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细胞凋亡及p-Raf1、p-ERK1/2的影响。方法 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并加以改良,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联合亚低温组,每组10只,针刺及针刺联合亚低温治疗72 h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磷酸化Raf-1、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凋亡细胞增多,磷酸化Raf1、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治疗后,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凋亡细胞及磷酸化Raf1、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针刺组比较,针刺联合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磷酸化Raf-1、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针刺及针刺联合亚低温均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调节p-Raf1、p-ERK1/2,减少细胞凋亡,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且联合组的脑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