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大花蕙兰成花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华年  赵鹂  朱宏彪  李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60-3360,3364
对温度、光照、肥料、抹芽等因子对大花蕙兰成花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栽培比平地栽培有利于大花蕙兰的成花;大花蕙兰开花需要一定的直射光;NP∶2O5∶K2O为158∶.72∶0.8时,有利于大花蕙兰的生长2;004年抹芽与大花蕙兰的成花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花蕙兰根据其花朵的大小一般可分为大轮花、中轮花和小轮花,大轮花从花芽分化至开花需6个月,中轮花和小轮花只需4—4.5个月时间。目前栽培的大花蕙兰盆花,主要在元旦至春节期间上市,其花芽分化期在6-8月的高温季节,大花蕙兰在花芽发育过程中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冬春季开花品种在花芽形成后,需要给予一段时间的较低温度,其花芽才能继续进行发育和伸长开花。据此特点,国外的园艺家和大花蕙兰专业场摸索出一套较好的促进花芽发育的栽培技术,即在兰花业界常常提到的“高山技术”。为了填补我市大花蕙兰栽培的空白,本试验引进国内优良株系,进行催花技术探讨,以筛选出适宜本地气候条件栽培的优良株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提高CO2浓度对大花蕙兰植株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CO2浓度会促进大花蕙兰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株高、叶宽和叶长;对花芽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提高植株的开花率;会使大花蕙兰的始花期提早,但对花期的长短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导致了叶片气孔导度(SC)和蒸腾速率(TR)的下降,净光合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大花蕙兰又称西姆比兰、杂交虎头兰、蝉兰、新美娘兰,是兰科兰属中的一种附生性草本植物。其花朵硕大、清新典雅、雅致多姿,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栽培十分广泛。大花蕙兰花芽生长和发育需要较低的温度及较大的温差,因此高山栽培及催花是重要的栽培措施,如果花后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有利于缩短再次开花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观赏兰属植物杂交育种适宜的授粉时间,采用TTC染色法检测了大花蕙兰、春兰、蕙兰和墨兰各5个品种(材料)不同开花时间的花粉活性。大花蕙兰花龄设置为-2、3、8、13和18 d,春兰、蕙兰和墨兰花龄设置为-2、1、4、7和10 d。结果发现,大花蕙兰花粉的强活力时期为-2~8 d、蕙兰为-2~10 d、春兰和墨兰为-2~4 d;开花当天花粉活力最高、强活力花粉数比重最大,而后活力逐渐减弱;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选择开花当天的花粉进行授粉,有利于提高受精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大花蕙兰又称虎头兰、喜姆比兰和蝉兰,兰科、兰属植物,是对兰属中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的、色泽艳丽、花朵硕大的品种的统称。大花蕙兰原产亚洲热带和亚热带高原,性喜凉爽高湿的环境,生长适温为10~25℃,开花期在2—3月。越冬温度在15℃左右时,植株叶片绿且有光泽,开花提前到1—2月,以供应春节市场。大花蕙兰的组培苗要经过2.5~3a的营养生长,才能够进入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和发育,进而开花。因  相似文献   

7.
大花蕙兰,又名虎头兰、黄蝉兰,是一种优良的热带地生兰.它以品种繁众、花大且多、花期长而著称,开花可从11月直至翌年5月.然而,由于人们对大花蕙兰的熟悉不足,觉得大花蕙兰价格高且难以养护,而在开花后放弃,其实,大花蕙兰的栽培难度并不比其他兰花高,只要了解它的习性,给予相应的措施,在开花后是可以成功栽培并继续开花的.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光周期、6-BA和GA3处理对春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侧芽、花芽、高位芽和鳞芽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日照有利于侧芽的成花,而短日照能促进节上的侧芽形成高位芽及基部形成鳞芽;6-BA能显著促进侧芽的萌发,进而有利于花芽、高位芽的形成,同时也显著促进鳞芽的形成;施加GA3则对于侧芽的萌发和花芽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但有利于高位芽的形成,对鳞芽萌发无明显影响。建议在春石斛的栽培中,采用不同的光周期调控其开花和自然营养繁殖材料的生产,利用6-BA促生长的显著作用加快其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浓度及配比的植物激素对大花蕙兰丛生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大花蕙兰试管苗为外植体,接种于附加不同种类、浓度及配比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不同浓度6-BA、KT、ZT与同一浓度NAA(0.2mg·L~(-1))配比时,均可诱导大花蕙兰不定芽分化丛生芽,实现增殖,但增殖倍率和苗的生长情况存在差异,其中以培养基为MS+6-BA 3 mg·L~(-1)+NAA 0.2 mg·L~(-1)时,大花蕙兰丛生芽增殖倍率最高,达3.57倍,且丛生芽生长健壮,叶片浓绿;在附加ZT的培养基中,丛生芽增殖倍率低,最高为2.07倍,且丛生芽生长较慢,不够健壮,但试管苗不易褐化。同一浓度BA(3mg·L~(-1))与不同浓度IBA配比时,以IBA 1.0mg·L~(-1)时丛生芽增殖倍率略低,为2.03倍,但苗生长健壮,可直接成苗。[结论]不同植物激素对大花蕙兰丛生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不同,其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3mg·L~(-1)+NAA 0.2mg·L~(-1)。  相似文献   

10.
王晓炜  米立刚  朱小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93-10694
[目的]研究大花蕙兰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寻求最佳培养基。[方法]以大花蕙兰的原球茎为接种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不同生长调节物质浓度的组合、不同激素配比,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对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诱导芽及生根的影响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形成根的影响。[结果]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原球茎增殖以MS+0.1 mg/L NAA+2.0 mg/L 6-BA培养基配方最好;适合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原球茎诱导分化的培养基配方为MS+1.5 mg/L 6-BA+0.3 mg/L NAA,诱导出芽率可达130%;适合大花蕙兰诱导生根的培养基配方为1/2 MS+0.2 mg/L NAA+1.0 mg/L 6-BA,试管苗移栽后成活率为78%。[结论]6-BA浓度的增加,可明显提高原球茎的增殖,高浓度6-BA与低浓度NAA的配比较适合大花蕙兰的原球茎增殖;6-BA在1.5 mg/L时最有利于原球茎的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11.
杨献娟  潘丽  邵元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950-7952
[目的]研究南通地区国兰的生长发育动态,为国兰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春兰和蕙兰主栽品种为试材,定期观测叶芽、花芽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春兰春芽(叶芽)快速生长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下旬,蕙兰春芽(叶芽)旺盛生长期在4月中旬至7月中旬;春兰秋芽(叶芽)快速生长期在10月初至12月中旬;蕙兰秋芽(叶芽)旺盛生长期在10月初至12月下旬。春兰、蕙兰的花葶均在10月底出土,但春兰的花葶在1月底进入缓慢生长期,而蕙兰的花葶则在2月底才进入缓慢生长期。[结论]南通地区春兰和蕙兰的主要施肥期宜为:春季3月下旬至4月初,以氮肥为主;秋季9月中下旬,宜多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12.
陈昌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97-99,117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杂交兰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两年生杂交兰"红美人"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和假鳞茎喷施方式,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浓度对杂交兰生长的影响。[结果]采用叶面喷施方式,相比对照,100 mg/L GA3和150 mg/L GA3+150 mg/L 6-BA在前期促进花芽分化,但后期花芽未能成形,其余组合和浓度对花芽分化均呈抑制作用。高浓度TDZ和6-BA不利于花芽分化,6-BA尤为明显,但当6-BA组合适宜浓度的GA3时,呈现花芽分化抑制作用减弱现象,同时,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提高腋芽诱导,且高浓度或组合GA3的6-BA作用尤为明显,在花梗长度的影响上,GA3能够有效增加花梗长度,当GA3组合6-BA时,虽可增加花梗长度,但后期开花掉苞严重。以假鳞茎喷施时,低浓度的6-BA和6-BA组合低浓度的GA3能够促进花芽和腋芽的形成。[结论]在两年生杂交兰促进花芽分化上,应以低浓度的6-BA喷施假鳞茎为佳;在促进花梗长度上,应以低浓度的GA3喷施叶面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杂交兰(Cymbidium hybridum×faberi)组培快繁技术,为杂交兰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杂交兰茎尖和腋芽为外植体,调查不同激素与活性炭(AC)组合对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6-BA是影响原球茎诱导的主要因素,IBA是影响原球茎增殖和分化的主要因素.原球茎诱导和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5 mg/L+AC 3.0 g/L+3%蔗糖;MS+6-BA 0.5 mg/L+IBA 0.5 mg/L+AC 3.0 g/L+3%蔗糖最适于原球茎分化成苗;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5 mg/L+AC 1.0 g/L+3%蔗糖+0.5%琼脂.[结论]在MS基本培养基中,低量的6-BA、IBA对杂交兰原球茎诱导、增殖与分化、生根和移栽成活均有明显促进效应,原球茎不同生长阶段对AC的需求量不同.  相似文献   

14.
康定木兰在成都引种栽培,生长情况良好,但未发现开花,关于其花芽分化过程及相关机理研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野生康定木兰花芽、栽培康定木兰芽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康定木兰花芽分化过程。同时,针对栽培康定木兰采用喷施激素和修剪两项措施研究对其花芽分化的影响,探索康定木兰花芽分化机理。结果表明:野生康定木兰花芽分化从4月底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整个过程历时39d左右,其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分别历时35 d、6 d 、10 d 、11 d 、12 d;同时期的栽培康定木兰芽在经过各种措施处理后并未进行花芽分化,成都平原夏季自然高温可能抑制了康定木兰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澳洲坚果内源激素对其花芽分化的影响。[方法]以5年生澳洲坚果品种Own Choice(O.C.)和Beaumont(695)为试材,调查2个品种的花芽分化物候期,并测定其花芽分化期间细根、枝条、叶片中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O.C.的花芽出现时间、花序伸长时间及盛花期均比695早;在10月中旬,O.C.叶和枝中的GA3含量较低(213.78、250.00 ng/g),而695含量较高;O.C.叶和枝中的ABA、ZT含量在10月中旬达到高峰(132、48、178、111 ng/g),而695叶中的ABA和枝中的ZT含量在9月到10月下旬较低;O.C.各器官中ABA/GA3、ABA/IAA、ZT/GA3、ZT/IAA的值在10月中旬均高于695。[结论]在澳洲坚果的细根、叶片及枝条中,低水平的GA3、高水平的ABA、ZT、ABA/GA3、ABA/IAA、ZT/GA3和ZT/IAA有利于其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6.
在同种基质条件下,研究不同肥料配比500mg/kgK2SO4复合肥(处理1)、500mg/kgKH2PO4+1000mg/kgCO(NH2)(2处理2)、500mg/kgK2SO4复合肥+缓释肥(处理3)、500mg/kgKH2PO4+1000mg/kgCO(NH2)2+缓释肥(处理4)对大花蕙兰品种"YX52"(星月)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4对植株营养生长及提高叶绿素含量效果最为显著,处理4与处理3能缓解高温对大花蕙兰植株生长的不利影响。这说明在使用缓释肥基础上,喷施500mg/kgKH2PO4+1000mg/kgCO(NH2)2有利于大花蕙兰的生长,可作为在大花蕙兰生产经营中施肥的辅助措施;500mg/kgK2SO4复合肥与500mg/kgKH2PO4+1000mg/kgCO(NH2)2由于营养元素单调,不能满足大花蕙兰生长所需的养分;而500mg/kgK2SO4复合肥+缓释肥不能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草莓花芽分化时期及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试验是作者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长春气候条件下,11个草毒品种的芽分化与气温、日照、植株生长情况的关系,结果表明:草莓花芽分化所需的条件为平均日照时数在11h以下,旬平均气温在19~5℃这个范围内,在这个条件下,壮苗形成的花朵数多于弱苗。  相似文献   

18.
从营养学的角度,对大花蕙兰的2个传统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及假鳞茎内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分配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元素在各个时期的分布情况,旨在为大花蕙兰栽培过程中合理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芥兰对氮磷钾的吸收以钾最多,氮其次,两者差异不大,磷最少。钙的吸收比氮、钾少而比磷、镁多。镁的吸收比磷少。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因生长期而不同。花芽分化前氮钾比例较高,且钾明显大于氮,菜薹形成期间氮钾比例缩小,采收时氮磷钾比例为5.3:1:5.5,植株的氮磷钾含量随着生育过程逐渐降低。吸收量则随着生育过程而逐渐增加,菜薹形成期间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3/4以上。氮磷钾等养分的分布随生育过程而变化。花芽分化前95%以上的养分分布在茎叶,花芽分化后的菜薹形成期间分布在茎叶的养分比例逐渐减少,而菜薹占的养分比例则迅速增加,采收时占氮3/4,占磷、钾、钙和镁的2/3左右。  相似文献   

20.
试验设N1,K1,N1K1,N1K2,N2K2,和N2K2六个处理,研究芥兰菜薹形成过程生化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芥兰花芽分化前,茎叶可溶性糖,还原糖、蛋白质和游离氨基基酸不断积累,可溶性糖/蛋白质(SS/TP)比逐渐提高。当碳氮化合物积累至小高峰,SS/TP比达一定值时,花芽便分化。K1处理的碳化合物含量最高,而氮化合物含量最低SS/TP比高,花芽分化最迟,其他处理的花芽分化期差异不大。在菜薹形成过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迅速增加,同时茎叶糖和游离氨基酸逐渐积累,但蛋白质含量下降,至现蕾前后叶片的叶绿素和茎叶糖含量开始下降,茎叶蛋白质含量他处理,其菜薹发育最差。在花芽分化过程,茎端DNA含量变化不大,RNA含量在花芽分化前逐渐增加,达一小高峰后便花芽分化,菜薹形成期间,茎端DNA含量缓慢增加,而RNA含量迅速增加,各处理的变化趋势无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