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薇菜生长在自然环境,无污染,无公害,被誉为天然“绿色食品”、“森林食品”。成品薇菜干系用摘去顶花的鲜薇菜原料,用沸水浸烫冷却加工而成,清醇、芳香,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相应的保健作用,颇受青睐。 1.加工技术要点 将采回的鲜薇菜经挑选(粗细分开),放进沸水锅内,漂烫3-5分钟,即可捞起,每次放进锅内的薇菜不可过多,以水可浸没薇菜为宜,漂烫薇菜一撕两半即表明烫好。烫好后要迅速放进流动的冷水中冷却,用竹帘等晒2小时,直到薇菜发皱,颜色发红,无水时开始揉  相似文献   

2.
野生绿色食品已成为当今国际市场上的"宠儿",薇菜便是其中之一。薇菜俗称大巢菜、野豌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薇菜的嫩茎叶可供食用,既可鲜食,又可腌渍、干制;薇菜食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薇菜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其对ABTS+·的清除动力学,为薇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薇菜多糖(POJT),Sevage法脱蛋白后利用SephadexG-200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薇菜多糖主要组分POJT-1,初步分析其单糖组成和结构,同时测定0.2,0.4,0.6,0.8和1.0 mg/mL POJT-1对ABTS+·的清除动力学。【结果】POJT-1的红外光谱显示其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PMP衍生结合HPLC分离可初步判断POJT-1中可能含有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岩藻糖等单糖组分。不同质量浓度POJT-1清除ABTS+·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能更好地拟合POJT-1清除ABTS+·的反应动力学过程。POJT-1对ABTS+·的清除能力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ABTS+·清除速率加快,POJT-1清除ABTS+·的IC50为0.273 7 mg/mL。【结论】薇菜多糖对ABTS+·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且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能很好地拟合薇菜多糖对ABTS+·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辨析了薇菜名称,详细介绍了薇菜的生物学特性、适于生长的环境条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从整株移栽和分株移栽等无性繁殖、孢子有性繁殖方面介绍了薇菜的人工繁殖方法,论述了薇菜的采收和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薇菜又名蕨菜、龙头菜,是凤尾科蕨属中的野生品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薇菜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因富含蛋白质、铁、钙、硒、胡萝卜素等17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具有独特的清脆可口特点,在日本被誉为“山菜之王”、“美味山珍”。据中、日营养食品专家鉴定,常食薇菜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而且对于运动量不足、受日照少、疲劳过度、长期患病及妊娠妇女具有一定调理作用,是上乘食补佳品和美味佳肴。赣西北修水县布甲乡的太阳山海拔均在800米以上,其气候、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宜薇菜的生长,野生薇菜面积超过2万亩,年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薇菜作为一种“野味”,越来越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时尚。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野生薇菜具有很好的市场竞争能力,开发利用野生薇菜资源,既可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可变“野”为宝;既可为广大农村带来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正>南方薇菜又名紫萁,属于蕨类植物门真蕨纲紫萁科紫萁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薇菜是一种山野菜,以初生嫩薹干制,水煮复原后食用,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特色蔬菜,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薇菜富含人体必需的缬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且采自山野,被誉为"山珍"和"山菜之王"。因此,大力开展薇菜标准化人工栽培是保护和开  相似文献   

8.
张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66-5667
选用富硒薇菜多糖、“恩五叶蜜”绞股蓝总皂甙、柠檬酸为原料,经对配方筛选和工艺优化,采用湿粒法研制薇菜口含片。结果表明:薇菜多糖、“恩五叶蜜”绞股蓝总皂甙、柠檬酸等因素对口含片的口感、品质量有较大影响;以70%乙醇做润滑剂、75%薇菜多糖、20%绞股蓝总皂甙、2%柠檬酸为材料,添加0.1%薄荷脑,3%硬脂酸铗,1.7×10^-7硒卡拉胶,制得薇菜复合口含片,符合中国药典2005规定。  相似文献   

9.
正1概述1.1薇菜薇菜为紫萁科紫萁属的分株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var.asiatica Fernald),又名桂皮紫萁,俗称"牛毛广",商品名"薇菜",南方俗称"大巢菜""野豌豆""扫帚菜""野鸡头"等。1.2栽培地环境薇菜主要分布在海拔200~1 500m高山地区的潮湿荒坡或水沟边。长白山林区野生薇菜资源十分丰富,但分布稀疏,为了更好地利用野生薇菜资源,黄泥河林业局从1982年开始进行了野生薇菜的人  相似文献   

10.
对6年生孢子苗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和7年苗龄的野生转人工栽培的薇菜施用含硒量为83 mg/kg的硒矿粉,施用量分别为0、600、1 200、1 800、2 400、3 000 kg/hm2,检测薇菜收获物的硒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硒矿粉能够极显著提高薇菜的硒含量,能够作为富硒栽培的有效措施;2在孢子苗上,施用硒矿粉的薇菜其平均硒含量为0.213 5 mg/kg,比对照增加17.90%,薇菜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成二次曲线关系y=-8×10-9x2+4×10-5x+0.178 2(r=0.776 6),2 4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的硒含量最高,施用量超过此值后,薇菜的硒含量呈下降趋势;3野生转人工栽培薇菜施用硒矿粉后平均硒含量为0.214 3mg/kg,比对照增加6.51%;薇菜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成二次曲线关系y=-1×10-8x2+4×10-5x+0.192 4(r=0.550 7),2 4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的硒含量最高;4在硒矿粉施用量低于1 800 kg/hm2的情况下,孢子苗薇菜的硒含量低于野生转人工栽培的薇菜,施用量高于2 400 kg/hm2后则呈相反趋势;5空白处理(土壤硒含量0.308 1 mg/kg)的薇菜含硒量已经高于0.181 1 mg/kg,达到了湖北省关于富硒食品地方标准(DB42/211-2002)中富硒薇菜(0.15~1.0 mg/kg)的下限标准。  相似文献   

11.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4):I0003-I0003
薇菜(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经挑选→抢烫→转红→揉搓→干燥等工艺可制成初加工产品——薇菜干,是一种名贵野菜。我国对薇菜的人工栽培研究是近10年才开始的,并逐步完善起来。贵阳地区,野生薇菜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目前,贵阳地区薇菜栽培面积大约有60hm^2,主要集中在乌当区新场乡,息烽县西山乡,清镇市百花湖乡,花溪区孟关乡,修文县扎佐镇,开阳县双流镇等野生薇菜自然分布区,生态条件较适合薇菜的生长发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一、采收:采收季节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最盛期为4月份。薇菜嫩叶伸出土面,叶柄顶端叶片卷曲于网状绒毛之中将展而未展时,从柄基部采下。叶片部分展开后不宜采收。为了提高薇菜产量,促进  相似文献   

13.
薇菜的采收与加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薇菜 (OsmundacinnamomeaL .) ,又名桂皮紫萁、猫耳蕨、牛毛广、分株紫萁等 ,为紫萁科植物。2 0 0 0年前我国历史上就有采薇的记载。薇菜在我国野生资源中贮量比较丰富 ,营养价值比较高 ,食用或药用均受到人们的欢迎 ,畅销国内外市场。薇菜栽植 3年后 ,每亩可产干菜 30kg左右 ,  相似文献   

14.
薇菜含硒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恩施市主要含硒区采集薇菜样品,并分析其含硒量。结果显示,所采样品中,薇菜根含硒在1.58~5.04μg/g之间,茎含硒在1.97~5.52μg/g之间,叶含硒在3.06~7.44μg/g之间。不同含硒区的薇菜含硒量不同,薇菜含硒量呈现出叶大于茎、茎大于根的分布规律。说明薇菜能够吸收利用土壤中的硒,发展富硒薇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5%结晶石硫合剂、50%代森锰锌等9种常规农药,对薇菜白粉病的分生孢子进行毒力测定和对薇菜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5%结晶石硫合剂179倍液(0.2°Be)和扑菌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3种药剂对薇菜白粉病防效良好。3种药剂可在生产上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施肥种类对薇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遮阳网大棚栽培薇菜(Osmunda japonica),调查了施用无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薇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无机肥会促进薇菜的蔸发叶数、地径和株高增加,氮磷钾复合肥的促进效果最佳,但与两种无机肥混合施用没有显著差异。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促进薇菜的生长,其与氮磷钾复合肥同时施用时薇菜的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7.
选用禾耐斯(Harness)、金都尔(Dual Gold)、氟乐灵(Trifluralin)和丁草胺(Butachlor)4种芽前除草剂,对薇菜芽前播孢基质作除草试验,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禾耐斯、氟乐灵的除草效果显著,对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的综合防效达90%以上,药效长达46 d,禾耐斯对薇菜孢子的萌发无影响,氟乐灵对孢子的萌发有轻微影响;金都尔、丁草胺的除草效果次之,且对薇菜孢子萌发影响较大.综合评价:禾耐斯是薇菜孢子繁殖基质的首选芽前除草剂,氟乐灵次之.  相似文献   

18.
选用禾耐斯(Harness)、金都尔(Dual Gold)、氟乐灵(Trifluralin)和丁草胺(Butachlor)4种芽前除草剂,对薇菜芽前播孢基质作除草试验,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禾耐斯、氟乐灵的除草效果显著,对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的综合防效达90%以上,药效长达46d,禾耐斯对薇菜孢子的萌发无影响,氟乐灵对孢子的萌发有轻微影响;金都尔、丁草胺的除草效果次之,且对薇菜孢子萌发影响较大。综合评价:禾耐斯是薇菜孢子繁殖基质的首选芽前除草剂,氟乐灵次之。  相似文献   

19.
薇菜成株仿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缓解“保、建、退、还”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目前广泛开展再造植被的生态重建过程中,人们往往寄希望于一些具有生态和经济双重价值的草种树种上。薇菜根系发达,再生性强,菜用名贵,逐年攀升的情况已被人们所了解,因此在一些地区把薇菜作为首选的地被草种,或作为高效的经济植物,开始进行人工栽培。 但是,在薇菜人工栽培过程中,由于  相似文献   

20.
开展皖西山区野生薇菜分布和生长调研,结果表明,薇菜主要分布在坡度16~45°,其适宜生长环境因子是郁闭度0.3~0.6,海拔高度700~1 500 m,土壤pH值5.7~6.3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