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角科分类系统和亲缘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八角科的分类系统,对其异名现象进行了归纳;同时对其地理分布、形态鉴别、表型差异等亲缘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八角尺蠖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角尺蠖Dilophodes elegans sinica Prout是八角树的一种灾害性食叶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对八角尺蠖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八角尺蠖在广西南宁地区1 a发生5代,以幼虫或蛹在叶片、枯枝落叶层或浅土表层越冬,世代重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幼虫取食量随着虫龄与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温度超过30℃取食量会减少.  相似文献   

3.
对产自东亚的八角科八角属八角组的5种植物和八角茴香组的13种1亚种植物,共43个材料做木材解剖结构比较研究,报道它们的木材解剖特征。因八角科植物木材为散孔材,单管孔,导管分子长、直径小、管壁薄、管孔多角形,端壁高度倾斜,具细密的梯状穿孔,穿孔板上横隔数多,管间纹孔式梯状,单列射线中均有横卧细胞,异形射线Ⅱ型,木薄壁组织少,星散状排列等较原始的木材解剖特征,而从木材解剖方面说明八角科是现存具导管的木本双子叶植物中最为原始的类群之一。根据对八角组和八角茴香组木材性状指标比较,发现2个组之间的木材解剖特征在形态上相似,在数量上有差异。根据对八角科与五味子科木材解剖特征比较,发现二者木材解剖结构的大多数特征一致,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很近,从而支持建立含八角科和五味子科的八角目;同时,2个科木材解剖特征又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支持建立单属的八角科;比较这些差异,发现八角科较五味子科具有更多的原始性状,从而支持将八角科的系统位置排列在五味子科之前。另外,根据对导管分子易损度的比较,发现八角茴香组的易损度远高于八角组,而从理论上用数量值证实分布于较高海拔和较高纬度的八角组植物受干旱、霜冻胁迫的强度要较八角茴香组植物的大,亦能...  相似文献   

4.
八角低产林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林 《广西林业》2001,(5):15-15
长期以来,我区八角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低产林面积比例大。低产表现为适龄树不结果或结果少,大小年结果差异大,落花落果多。笔者认为,造成低产的原因是诸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养分不足。八角终年花果不离枝,树体积累的养分消耗较多;每年采收果实和落叶,会带走土壤中大量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从而使土壤养分含量越来越少。加上长期以来对八角只停留在粗放管理水平上,不施肥或施下的肥料品种和施肥时期、配料搭配、施肥方法不当,土壤肥力得不到及时补偿,养分供应不足,八角的生长、开花结实受到影响。第二,林内植…  相似文献   

5.
八角炭疽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广西宁明县的八角炭疽病病叶标样,按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病原物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无性阶段为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des(Wall)Hughes);发育成有性阶段为子囊菌纲小丛壳菌属一新种,命名为八角小丛壳菌(Glomerella illicium Wei)。  相似文献   

6.
以八角顶芽为材料,试验了几种基本培养基对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并研究了八角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0.1%HgCl2消毒12 min效果较好;春季外植体比秋季外植体更适离体培养;MS比1/2 MS、White、MS改培养基适于茎段的萌芽培养,萌动率达27.6%.最适的初代培养基为:MS+IBA1.0 mg·L-1+6-BA3.5 mg·L-1,萌芽率达76.7%.  相似文献   

7.
文山州八角年产量120—150万kg,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为全州农副产品中的拳头产品。为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我们对文山州八角的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八角花形和气候的不同,采收期分春秋二季。秋果产量为全年产量的80—90%,因此,我们在秋果大量采收的8月和9月定点采收进行干鲜比试验,以求得到最佳采收时期,并且比数不同的加工方法之优劣。现将不同采收时期和加工方法的试验结果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八角丰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八角的生态特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用良种和种植材料,造林定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较系统地总结介绍广西八角丰产栽培技术,供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9.
八角的利用与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祥 《云南林业》1996,(6):20-21
八角的利用与栽培 钟祥八角为茴香科常绿乔木,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我国八角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主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产量占全国的85%,广东、福建、湖南、云南等省也有栽培。云南是全国八角产量第二大省,主产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广东信宜市八一林场及阳春市花滩林场的八角Illicium uerum 林出现树叶黄化、枝条枯萎,结果量极少,甚至整株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区一些八角种植区,特别是八角中幼林的嫩梢纷纷出现干枯现象,每年春夏,新梢长出后很快萎蔫、干枯,使得当年八角枝叶生长受阻,开花、结果落空,造成八角果大部分或完全失收。震动八角树,会落下一种体黑而坚硬的虫子,即八角象甲。笔近年来对该虫的生物学观察及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2.
对1996~2002年广西区各地送检的八角(Illicium verum)林地土壤样品的养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广西八角林地土壤普遍呈酸性,pH值4.5~5.5。土壤氮素含量中等,速效氮100~200mg/kg;土壤严重缺磷,速效磷0.8~1.5mg/kg;钾素含量中上水平,速效钾30~70mg/kg;有机质含量25~55g/kg,中等水平;有效微量元素硼、铜、锌、锰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13.
广西八角养分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八角(Illicum verum)施肥前后的土壤及植株叶片进行分析测定,掌握施肥前后土壤及植株叶片的养分变化规律,并根据施肥前后八角生长与开花结果等情况,总结出八角林地土壤与植株叶片各种养分的丰缺指标,为八角的平衡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西八角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香料资源——八角的生产、销售和深加工现状,通过分析八角资源优势及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了广西八角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八角生产基地的龙州县目前八角树已发展到6133hm^2,但产量普遍很低产林经济效益不高,急需进行低产林改造。低改的主要措施是保留合理密度、修枝整形、搞好病虫害防治和做好抚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1 发生地的情况规林八角场位于桂西北那坡县境内,东经10 5°5 7′,北纬2 3°18′,地形为山地,坡度2 0~30度,海拔为5 0 0~130 0m ,相对高度2 0 0~5 0 0m。全年平均温度18 7℃,元月最低温度- 4 4℃,7月最高温35 5℃,湿度为80 % ,年降雨量14 37 7mm ,干湿季节明显,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雨季集中在5~10月,6~8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 %。2 诱发的原因规林八角场所处凉热交汇的特殊地理环境,种植大面积连片同龄八角纯林,由于疏于管护,林分密度过大,林内透光度差,导致全场大面积介壳虫虫害发生,诱发煤烟病严重,重病害区连片病株率…  相似文献   

17.
云南八角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海拔、坡度、坡位、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作为云南八角立地类型划分的初终因子,将各因子分级,按主导因子原则应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海拔和土层厚度两个主导因子,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根据最优回归方程估测了两个主导因子的7个等级,划分成12个立地类型的单株风干果重量。根据产量对各立地类型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八角的生态特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用良种和种植材料,造林定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较系统地总结介绍广西八角丰产栽培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西八角无性系选育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品种普查、优株选择、无性繁殖方法、无性系造林情况等方面介绍果用八角,提出果用八角栽培应发展无性系。  相似文献   

20.
选择7种不同的杀菌剂,用抑菌圈法和菌落生长速率法对八角炭疽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纳斯津、使百克这三种杀菌药剂对八角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