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家庭禀赋即家庭成员和整个家庭共同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主要包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三个方面,其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家庭的收入水平。本文通过对浙江省5个县市330户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的影响,但家庭禀赋中的不同要素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程度不同,家庭禀赋中的年龄、家庭受农业技术培训人次、劳动力数量、土地规模和是否加入合作社都对农户家庭提高收入有着正向且显著影响,而家庭是否有人身体不健康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112份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经济特征、资源禀赋特征、社会特征五个方面的变量因素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吉木萨尔县农户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意愿情况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土地块数、是否了解土地流转及是否外出务工等六项因素是影响吉...  相似文献   

3.
探究家庭禀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农户非农就业、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1770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OLS、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家庭禀赋对农户收入及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非农就业在家庭禀赋与农户收入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1)家庭禀赋对农户收入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家庭自然资本,最后是家庭人力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2)家庭禀赋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具有不同的影响差异,且对中高收入水平农户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非农就业在家庭人力资本与农户收入和家庭经济资本与收入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9.0%和6.4%。因此,为促进农户增收,建议充分考虑农户家庭禀赋水平,要大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丰富和拓宽农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其次要重视低收入水平农户养老服务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支持;最后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农户非农创业,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  相似文献   

4.
在调查山西省临汾市120个林业农户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方法对可能影响农户森林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年人均收入水平、是否有待偿还贷款、灾害损失在年收入中所占比重、所拥有的林种及了解森林保险的程度等,对农户的森林保险需求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浙江省3个县的148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生产环节选择外包机械化服务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水稻Oryza sativa栽培面积增加,生产环节中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概率先增大后减少,呈"倒U"型,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户主年龄对接受机械化服务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机手的经历、家庭拥有农机数量以及土地破碎化等因素对接受机械化服务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多种服务主体、鼓励土地整理、为机械化外包服务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家庭农场资源禀赋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机理模型,利用2017年对浙江示范性家庭农场经营调查的289份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禀赋对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动态能力则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资源禀赋通过激发动态能力的形成,从而促进经营绩效的提升;(2)政府应该为家庭农场提供精准化服务与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绩效;(3)加强对家庭农场主经营过程中动态能力的提升,促进家庭农场从"资源禀赋依赖型"向"动态能力驱动型"转型。  相似文献   

7.
建立基于CD函数的劳动力禀赋和农业产出模型,分析劳动力禀赋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然后利用线性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劳动力禀赋(数量和质量两个测量维度)与农业产值有显著关系,农户的劳动力数量与总产值正相关;农民的劳动力素质与农产品总产值呈"正"的"U"形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家庭农场资源禀赋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机理模型,利用2017年对浙江示范性家庭农场经营调查的289份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禀赋对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动态能力则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资源禀赋通过激发动态能力的形成,从而促进经营绩效的提升;(2)政府应该为家庭农场提供精准化服务与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绩效;(3)加强对家庭农场主经营过程中动态能力的提升,促进家庭农场从"资源禀赋依赖型"向"动态能力驱动型"转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家庭资源禀赋是影响着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分析农户不同的家庭资源禀赋对其绿色生产的影响,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方法/过程]选取福建省福鼎市、安溪县、华安县等地的50个村庄共计458户茶叶种植农户进行入户调研,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的家庭资源禀赋对其绿色生产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伊宁市作为样本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农村宅基地闲置与退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拥有的房屋数量、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年收入、家庭是否有人担任村干部等6个自变量对家庭宅基地的闲置有着显著影响;对于伊宁市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的满意程度、对宅基地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对现居住宅基地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家庭是否有人担任村干部、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里有几代人对农户响应宅基地的退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83-15684,15686
介绍了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模式,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理论,提出了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模型的构建方案。在遵循市场的完全竞争性,资本、劳动力不存在国家间的移动,汇率不变、产品的不完全替代性,行为主体为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生产者、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所组成等假设的基础上,构建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CGE模型。该CGE模型需要的相关参数包括:中间合成产品、投资合成品和消费合成品在进口和国产之间的Arm ingtion替代弹性,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总销售在国内吸收和出口之间的转换弹性,居民支出弹性和价格弹性,出口需求弹性,以及资本存量中各部门的相对份额等。并指出CGE模型在分析粮食直补政策方面的优势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唐海县10 a来农村劳动力变化和20 a来农民收入状况,计算了农民收入与其影响因素、构成因子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唐海县农村劳动力呈逐年增长态势;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逐年增长,从事农业的人员逐年减少;农民收入逐年增长,近年来增幅不大;在选取的影响唐海县农民收入的5个因素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影响最大,而后依次是工资性收入、耕地面积、农村劳动力数量和粮食产量;在农民收入的5个构成因子中,家庭经营收入贡献最大,而后依次是工资性收入、种植业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户兼业、生产环节外包与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户兼业化趋势的加强,农村务农劳动力不断流失,生产外包服务市场不断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农户兼业和生产环节外包对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基于全国9省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作用逻辑及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在总体上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生产环节外包特征变量在农户兼业影响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此外,被访者性别、年龄、家庭总收入、村庄地形和交通设施对农户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也存在显著影响。据此,本文认为,为引导农户种植结构"趋粮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外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市场的发育与完善,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外包服务率;同时,制定合理的价格支持政策,保障农户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对海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关联序为: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0.8382)〉农业机械总动力(0.83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0.7964)〉农村家庭从业人员(0.7303)〉粮食单位面积产量(0.7011)〉农业人口数(0.6843)〉农业生产总值(0.6789)〉耕地总面积(0.6708)〉粮食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0.6444)。在此基础上.根据关联度的分析,对如何发挥主导因素的作州,提高海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东北粮食主产区18个典型村为研究区,运用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模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下农地价值功能、农地生产功能和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及其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较高,农地价值功能基本不需替代,农地生产功能完全不需替代。2)研究区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越大,农地转出率越高;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大,农地转入率越高,农地转出率越低;农地生产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地转入率越低,农地转出率越高。3)研究区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差异明显。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转入率呈正相关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中等、低等和高等收入农户;农地生产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转入率呈负相关,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高等、中等和低等收入农户;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转出率呈正相关,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低等、高等和中等收入农户。  相似文献   

16.
依据1985~2008年河北省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农民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多元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模型表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所占比重等因子对农民农业纯收入增长起到正向作用;农业产值所占比重、从事农业劳动力人数所占比重等因子对农民农业纯收入增长起负向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6个小麦主产区省份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机理,为保障其种植面积及维护粮食安全提供政策参考.[方法]以小麦种植面积作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采用固定效应系数模型定量分析小麦最低收购价、家庭负担系数、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对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结果]影响小麦种植面积的因素各省份存在差异,四川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小麦最低收购价,其次是城乡收入差距;湖北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安徽、山东和江苏3省的影响程度最大;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对安徽、山东、河南和四川4省份的小麦种植面积呈正向影响,且对河南省的影响程度最高,但对湖北和江苏的小麦种植面积呈负向影响.[建议]制定差异化的地方配套政策,提高政策针对性与适用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粮食生产制度短板;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粮食机械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翠珍  孔祥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52-16855,16861
从农户对粮食生产能力和价值生产能力偏好的角度对农户进行群体分类,分析不同时期农户土地利用目标演化和农户群体类型演替之间的关系,选择北京大兴、海淀、曲周为典型案例区,对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在位于城市郊区的大兴,产量和利润协调型农户占调研总数43.04%,接近50%的农户已转型为利润需求型;而受城市辐射影响较小的研究区域曲周四疃,农户类型依然是以产量和利润协调型为主;而城市近郊的海淀,农户类型则呈多元化,由于农地稳定性差而1/3多的农户对耕地的保障功能很看重。②从农户产量需求型→产量和利润需求型→利润协调型的转型中,在种植结构上表现为从以粮食作物为主到逐渐减少其种植面积,而相应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收入结构上表现为种植业收入会逐步增加。③不同类型农户生产函数估计结果显示,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收益有很大限制作用,且产量和利润协调型农户、利润需求型农户偏好劳动集约高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户模型的粮食补贴政策绩效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粮食主产区安徽省塘溪村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农户模型,并根据调查地区的现实状况,设置补贴强度、农资要素价格、农产品价格以及土地经营规模变化等情景条件,模拟研究粮食补贴政策在不同情景条件下对农户粮食生产和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的增产增收效应与农产品价格变化呈现出正比关系,但与要素价格变化呈现反比关系,且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的负面影响明显超过粮食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有助于发挥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增产和家庭增收的乘数效应。建议提高粮食补贴标准,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建立粮食补贴与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生产要素价格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业规模化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地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关键所在.从农户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建立了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测度模型;并利用湖南长沙市2个郊区县14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因素包括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业生产技术、各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及其市场转移概率;目前,农业生产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地投入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影响最小;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42 hm2,但目前户均农地经营面积仅有0.31 hm2;为了使农户家庭劳力与农地达到最优配置状态,进而使农户家庭收入达到最大,应选择转入农地或转出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