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劳动生产率最优化模型和土地生产率最优化模型,分析各自最优化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我国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目标的确定方法:应当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及粮食供给现状,合理平衡劳动生产率及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施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建立完备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3个方面着手,提高农户规模经营的效益,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项补贴合一改革政策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方法:根据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邹氏参数稳定性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三项补贴(X1)系数为正、改革前后的方程未通过邹氏参数稳定性检验;结论:(1)政策前后,肥城农户土地经营面积发生深刻变化,且影响农户土地经营面积决策的因素所占比重也发生深刻变化。(2)农业补贴的杠杆作用带来土地租金的上涨。(3)三项补贴合一的正效应没有超过农产品价格下跌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农户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认知与种粮行为变动影响有助于政府明确政策实施效果,调整政策措施,缓解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改革压力。以黑龙江省为例,在调查农户对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认知与规模变动反应基础上,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粮农种粮规模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农户种粮行为变动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都很高,达80%以上。农户粮食生产收入增加会促使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农户认知的粮食补贴对其粮食生产越起作用,农户越倾向于多种粮;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量越多且价格越合理,农户扩大种粮的积极性越高。农户在当地找非农工作越难,越倾向于扩大种粮面积;农户家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和承包耕地面积的多少对其种粮规模变动不显著。研究表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粮食补贴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因此,未来主产区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调整中,政府需要构建粮食价格与补贴的融合机制,要分层次分类别对农户进行重点补贴,要加大对农户生产投入产出的补贴。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无法与土地分离开来。梳理国内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涵义、意义、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大小的关系、土地流转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今后的创新研究方向,包括对不同规模农户农业生产中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评价,明确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追求目标和服务主体,建立综合的计量模型与农户模型,深入探究土地流转与土地经营规模之间的关联,农户适度经营规模大小与农业补贴政策是否合适。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盐城市省级土壤监测点的农户为调查样本,将研究置于农村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综合分析国家政策引导、农民思想观念、农户劳动力状况与收入结构、经营规模等因素与农户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农地土壤质量变化的显著要素。并基于此提出进行生态认证与差异化补贴、发展农业合作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形势下,粮食安全特别是主产区的粮食安全供给关系到了整个国内粮食的稳定.采用黑龙江省265份种粮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黑龙江省农户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种粮收益、生产灌溉水资源充足与否、粮食补贴政策、粮食销售交通便利性、生产资料价格合理性与农户种粮意愿呈正相关关系,非农收入比例与种粮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主产区农户粮食生产各项政策补贴,增加其种粮收益;改善主产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设施的政府投入力度;积极培育专业化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集中有限的资源扩大其规模经营效益;深入探讨主产区承包经营体制,稳定推进种粮农户粮食生产投入.  相似文献   

7.
周来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7):227-233
在中国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利用2015年1月江西省丰城市和遂川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基于农地流转的视角,重新审视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农地经营规模可通过土地市场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规模效应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实证结果则验证了理论假说。因此,应继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削弱土地细碎化对技术效率的负向影响;同时,应鼓励农户异地从事非农就业,从而加速农户农地流转的参与,进而提高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国财政支农补贴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影响关系,采用传统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以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为中介,以农业技术环境为调节,探究财政支农补贴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补贴能够有效促进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对非粮食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大于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补贴通过发挥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在较优的农业技术环境中,财政支农补贴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据此,从完善财政支农补贴政策,充分发挥结构和技术效应,加大农业技术环境优化力度3个方面提出促进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营规模的扩大为秸秆机械化还田创造了有力条件。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是促进农户秸秆还田的重难点。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探讨其提升途径及效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秸秆还田率较低,农户、地块采纳率分别仅为20.59%和17.74%,但呈现出随经营规模增加而提高的态势,且不同规模的农户未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原因有所差异。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且秸秆还田补贴、机械设备供给、机械作业质量在经营规模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具有显著提升效应。各途径的提升效应随样本采纳秸秆还田概率的提高呈不同变化。研究表明,适度扩大经营规模、进行政策动态干预是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关键。因此,提出持续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作业补贴标准和瞄准性、加大秸秆还田研发投入与技术培训、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规模分化的视角,以花生为例,利用2011-2014年农户微观调研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和综合指数分析模型,分析价格与生产决策及收益的关系,探讨花生价格对农户生产决策调整以及农户种植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价格与农户经营规模并不存在明显关系,说明花生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并非由农户内生决定。花生价格对农户生产决策的影响与农户经营规模有关,并表现为倒"U"型关系,价格变化对小、中、大规模农户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257、0.348和0.121。花生价格波动的价格效应对农户种植收益变动的贡献率也与农户经营规模有关,价格波动对中等规模农户种植收益变动的贡献率为64.63%,低于小规模和大规模农户的73.12%和78.27%。因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并充分考虑不同经营规模的差异,同时还要加强支持政策,发展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97-03—2013-12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贝叶斯DCC-GARCH模型,分析农产品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之间的动态关联性。结果表明:1)农产品价格及CPI的波动具有非对称性,波动衰减速度缓慢,且衰减速度随着波动幅度的加大而减缓。2)畜产品价格与CPI关联更为密切,粮食价格与CPI关联相对较弱;畜产品价格中与CPI波动关联性最强的是猪肉价格,其次为鸡蛋和鸡肉价格,牛羊肉价格与CPI关联度相对较小,粮食价格中籼稻和粳稻价格与CPI的关联度更高。3)农产品价格与CPI的关联性具有时变性;畜产品价格与CPI波动关系大致表现出前期稳定,后期更为密切的特征。农产品市场重要程度、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及随机事件冲击,致使关联性在品种间和时间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年来我国农户粮食储备量连续下降的问题,以及农户群体储粮行为常表现出的"共振效应"现象,利用进化博弈分析方法,对农户群体粮食储备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群体的储粮行为存在3个进化稳定策略。2)在预期粮价与粮食产储成本满足一定关系时,农户群体粮食储备行为常表现出趋同性,出现"共振效应"。3)可以通过调整未来预期粮价与改变农户粮食产储成本的方式,影响农户群体的粮食储备策略,进而将农户群体的储粮行为保持在可调控的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农业的结构演化与功能拓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新 《农业科学与技术》2009,10(2):145-148,153
为了探索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关规律性,按照我国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特点,将我国农业发展大致分为传统时期、计划体制时期、家庭承包经营时期等几个阶段,拟从农业结构演化的角度研究各阶段农业功能的拓展,并就我国现代农业的结构优化与功能拓展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传统时期农业的结构围绕着养活人口进行粮食生产而展开,农业的功能体现的是生存水准之上的经济功能;计划体制时期,我国农业形成了种植业主导农业、粮食主导种植业的单一结构模式,农业执行着生存水准之上和生活水准之上的混合经济功能;家庭承包经营时期,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与优化,但农业作为产业水准的经济功能发展仍受很大的障碍。我国现代农业的结构演化必须朝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农业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地位逐步显现.农业生产El益呈现出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得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粮食价格,同时上涨,部分或者完全抵消了粮食价格上涨以及国家试图提高农民收入、调节收入分配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效应。Granger因果检验说明粮食价格、农民收入分别是农业生产成本的Granger原因。为此,政府必须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控制在合理区间,改善农村物流现状,规范农资市场的经营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粮食主产区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提供参考,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方法】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东北粮食主产区榆树县245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从农业新技术的接受途径,农户主要的技术需求以及影响农户接受新技术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96.3%的被调查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38.4%的农户获取农业新技术主要来源是农业技术推广,64.9%的农户通过向邻居学习来获得农业技术信息;48.2%和51.4%的农户需求新型肥料和新型农机等农业新技术;90.2%的农户认为栽培粗放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89.4%的农户对农技推广是很欢迎的,但有近50%的农户得不到推广服务。【结论】粮食主产区农业技术进步需要重点选育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研究新型长效肥技术,研制适合单个农户的农业机械以及开发与品种配套的栽培管理模式。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注重技术的增产和增收,加大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和典型农户的示范带动。  相似文献   

16.
李翠珍  孔祥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52-16855,16861
从农户对粮食生产能力和价值生产能力偏好的角度对农户进行群体分类,分析不同时期农户土地利用目标演化和农户群体类型演替之间的关系,选择北京大兴、海淀、曲周为典型案例区,对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在位于城市郊区的大兴,产量和利润协调型农户占调研总数43.04%,接近50%的农户已转型为利润需求型;而受城市辐射影响较小的研究区域曲周四疃,农户类型依然是以产量和利润协调型为主;而城市近郊的海淀,农户类型则呈多元化,由于农地稳定性差而1/3多的农户对耕地的保障功能很看重。②从农户产量需求型→产量和利润需求型→利润协调型的转型中,在种植结构上表现为从以粮食作物为主到逐渐减少其种植面积,而相应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收入结构上表现为种植业收入会逐步增加。③不同类型农户生产函数估计结果显示,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收益有很大限制作用,且产量和利润协调型农户、利润需求型农户偏好劳动集约高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变迁的动因进行了回顾,结合13个粮食主产省2004—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Paneldata)模型,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种植面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粮食直补金额均对粮食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粮食补贴机制,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海伦县东风乡保卫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200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为依据,就粮食生产专业户的适宜经营规模进行了动态研究,给出了三个时段五种发展模式下的不同经营规模的总收益和2000年前保卫村适宜经营规模的大小,从而为正确制订专业户的经营规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粮食供求平衡和市场价格平抑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粮食调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表现在能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气候灾害变化所引发的粮食生产遭灾减产、能应对世界粮食价格异动和对我国粮食市场及供求平衡冲击以及调节区域粮食供求平衡、缓解国内粮食供求矛盾.当前,我国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及管理制度,储备能力和储备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粮食储备体系中仍然存在有对储备粮功能认识不足,储备结构、布局不合理,储粮基础设施落后,农户储备条件落后,各储备主体之间的协调不力等问题.接着分析了影响粮食储备的主要相关因素,如粮食产量、粮食消费需求、粮食价格、粮食储备政策制度和粮食进出口贸易及国际粮食形势,最后从粮食储备体系、承储主体、农户储备这几个角度提出了完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保证粮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20.
李文才  邱建军  邱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94-6797,6807
选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西藏地区那曲、堆龙德庆、日喀则3县(市)的204个面板数据样本,采用线性模型和混合OLS模型以及随机效应模型回归估计方法,针对影响农牧户种植业生产行为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外出打工人员数量"、"家庭劳动力数量"、"年末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是否拥有农业机械"等家庭禀赋因素对于家庭的总播种面积具有正向影响,理论上预测的内部因素禀赋效应成立;"粮食均价"与"是否出售"这两个因素的乘积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证实外部因素中价格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