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基层土地资产管理实际工作与土地相关理论相结合,对实施基层土地资产相关因素进行详细梳理,系统总结出政府推进土地资产管理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背景下土地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6-18
土地是城乡关系的桥梁与纽带。在介绍城乡统筹和土地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土地流转与土地市场、土地制度、土地权益、土地利用与规划等方面对城乡统筹理念下的土地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金威  章建人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64+7982-7864,7982
在论述农民对土地承包及其相关法律政策了解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民对土地承包及其相关法律政策理解的误区,剖析了土地承包过程中常见的违法现象,建议把土地承包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与当前农村工作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土地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4.
基于重庆市土地流转情况实地调研,介绍重庆市土地流转现状,提出重庆市土地流转的"地票"制度和创办农村土地交易所的新尝试,并对所调研的村镇进行统计性描述,研究土地流转的相关定价问题。通过对重庆市土地流转相关政策的研究分析,提出我国农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运用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土地征收与管制对农民土地权利适当和过度的限制。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可知,我国的土地征收、管制对农民土地权利的限制多是过度的。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土地征收和管制限制农民土地权利的具体体现,并借鉴国外的相关先进经验,对我国土地征收、管制制度的完善提出合理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使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使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总结了土地工程的相关工作经验,阐述了构建土地工程信息化标准的重要性,全面总结了土地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相关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日前,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土地整治相关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统一思想,规范管理,统筹安排,加强监督,提高土地整治相关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通知》要求,统筹安排,提高土地整治相关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吴钧 《吉林农业》2011,(12):47-47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离不开土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国家的长期国策。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在广大的农村中农民和土地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重点介绍了《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使广大农民真正了解涉农相关的土地法律制度,进而更好地保护土地,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美国和巴西土地冲突进行分析,对比两国土地冲突不同的历史发展、解决方式以及相关制度建设,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两国土地冲突管理的成功经验与困境,该文认为我国在土地冲突管理中要注重社会公平,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同时改革完善土地管理体系及相关制度法规,明晰土地产权,强调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共参与,以化解土地冲突,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相关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日前,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土地整治相关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李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05-17807,17810
基于土地利用美学的视角,分别对耕地、林地、草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7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审美价值的实现进行探索,以期为土地利用决策和管理提供美学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小方差法研究江苏省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全省可以分成七大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区,即耕地未利用地均衡主导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均衡主导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其它农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建设用地主导均衡类型区和耕地主导均衡类型区等.这不仅揭示了江苏省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规律,也为全省土地资源利用战略的制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统筹社会经济生态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宝华 《农学学报》2021,11(4):62-67
利用山东省1970s、1980s、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共7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研究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970s—2015年山东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除建设用地增加迅速外,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均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耕地用地为主要用地类型。信息熵上升、优势度下降、均衡度上升,说明各土地利用类型规模差异减少、单一土地利用类型支配程度下降;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2,属于土地利用极缓慢型。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中,耕地、林地、草地利用极缓慢,建设用地中的建设用地动态度为7.07,在建设用地动态度中变化最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向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转向耕地和建设用地,水域转向未利用土地。耕地、草地与地区生产总值(X1)、第一产业(X2)、第二产业(X3)、第三产业(X4)有着显著负相关关系;建设用地与X1、X2、X3、X4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未利用土地与X1、X2、X3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波  杜忠潮  谢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77-20680
以陕西省略阳县为例,在新一轮土地规划分类的基础上,对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需求量预测,同时结合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潜力分析,得出略阳县新一轮土地规划各项建设用地指标。结果表明,以土地规划分类和节约集约为基础,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分类预测,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更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土地规划分类和节约集约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分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毅  陈进发  徐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76-10178
以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例,在新的土地规划分类的基础上,应用建设用地分类预测法,分别对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需求量预测,同时结合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潜力分析,得出乳源瑶族自治县新一轮土地规划各项建设用地指标。结果表明,以土地规划分类和节约集约为基础,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分类预测,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更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16.
孙艳敏  林培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7):1408-1413
 农业用地是土地的农用类型。根据FAO关于土地的定义,土地应当是比土壤更为广泛的概念,该文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工作区采用了土地类型的系统分类中的小单元的分级理念,分为土地综合类、土地综合亚类和土地利用综合体三级分类系统,既解决了农用土地分等的理论问题,又解决了过去长期以来所困扰农用土地分等的最低评价单元的实际问题,并利用“面向对象”的土地资源的信息编码技术,将黄土高原边缘地带的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土地类型划分为10个土地综合类、42个土地综合亚类和309个土地利用综合体。并在GIS支持下,绘制了该区1:3.5万土地类型图。该方法初步建立了利用土地类型概念进行农用土地分等的理论基础及其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土地多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土地持续利用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当有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土地多宜性评价是实现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西方提出了土地多宜性评价方法并在河北省徐水县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耕地利用现状与需求量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耕地利用结构、耕地质量及生产力水平,分析了湖南省耕地利用现状,指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坡耕地及低产田比重大、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耕地质量下降等主要问题.基于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湖南省未来人口、人均生活水平、粮食总量的需求,采用数学模型,对2015年和2020年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对耕地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8年共3期昆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昆明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昆明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为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1990—2008年,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逐渐减少,而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逐渐增加,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建设用地和耕地,盘龙区、五华区和官渡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最快,草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换类型。  相似文献   

20.
区域土地价格协调是深化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地市场的均衡发展。将城镇土地分等和基准地价平衡结合起来,使土地使用价值与价格相匹配,调整城镇基准地价,建立有序的区域土地价格体系。以武安市为例,采用加权计算得到各城镇的综合地价,利用分等结果对综合地价进行平衡,再通过计算城镇土地底价,可得区域协调的城镇基准地价。武安市城镇地价研究表明,通过城镇土地分等与基准地价平衡,能协调区域土地价格,促进区域土地市场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