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熙礼  蒋选利 《北方园艺》2016,(16):113-118
以花溪辣椒、遵义辣椒为试材,辣椒白粉病菌为供试菌,苯丙噻二唑(BTH)为诱导剂,采用喷施接种法,研究了BTH诱导辣椒对白粉病产生抗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BTH均可以诱导辣椒对白粉病产生抗性,浓度为0.20 mmol·L-1时诱导效果最佳,防治效果为81.82%;BTH-接菌处理的辣椒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增加;BTH-接菌、BTH-未接菌和CK-接菌处理都能诱导辣椒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升高,但CK-接菌处理增加幅度较小.BTH不影响白粉病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子的产生,却能有效抑制菌丝的生长,表现为菌丝生长缓慢和菌丝的侧枝数减少.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K-接菌处理在24 h后,辣椒叶片保护层开始被溶解,BTH-接菌处理的辣椒在接菌48 h后才出现该现象,说明BTH能产生阻碍或延迟菌丝破坏的保护层物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电子束对唐菖蒲诱变育种的可行性和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唐菖蒲的影响;用能量为3 MeV的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唐菖蒲"江山美人"和"超级"球茎,对不阿处理植株的过氧化物酶、酯酶、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4种同功酶及SDS-PAGE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功酶及SDS-PAGE与对照相比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辐照剂量的改变,出现了多种变异形式,变化与形态学变化相一致,但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同功酶及SDS-PAGE谱带带型,数据分析使用SPSS11.5,采用单匹配相似系数组内连结分层聚类,分别得到了2品种的聚美树状图,图中显示,"江山美人"被分成了3个组:其中2组分别为200 Gy处理材料和240 Gy处理材料,另一组包含了小于等于160 Gy剂量处理材料及对照;"超级"被分成了3个组:其中2组分别为对照和240 Gy处理材料,另一组包含了小于等于200 Gy的各处理材料.由聚类分析可以看出"江山美人"比"超级"有更强的电子束耐受性.试验表明,电子束辐照对植株能诱导明显的变异,试验为快中子诱变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香菇栽培菌株"庆20"作为诱变材料,分别利用0.4、0.6、0.8kGy 3种辐射剂量,剂量率为10Gy·min~(-1)的~(60)Co-γ射线对香菇菌株进行物理诱变,以不辐射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辐射剂量对香菇菌株诱变率和致死率的影响,将诱变菌株与对照菌株进行拮抗试验和SSR分子鉴定,并对突变菌株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利用能力进行筛选,以期筛选出能更好的利用秸秆作为栽培基质的香菇栽培菌株。结果表明:辐射剂量为0.4kGy时,所有菌株致死率为0,0.6kGy时致死率为46.7%,0.8kGy时致死率达到100%。经过拮抗试验和SSR分子标记的筛选,得到6株符合要求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适合空间诱变辣椒的AFLP反应体系,以3~4叶期的辣椒叶片为试材,对体系中的DNA用量、酶切与连接、预扩增及产物的稀释倍数等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确立了适合空间诱变辣椒的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采用该体系对空间诱变辣椒进行AFLP分析,能够得到清晰稳定的分子标记图谱.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剂量的60Co-射线照射处理温州蜜柑山下红枝条,将处理后的枝条进行嫁接,分析射线的致死剂量和相对安全剂量范围;并通过定植后成活率调查和挂果后的性状变异筛选,得出不同照射剂量的诱导变异率,筛选柑橘主要优良变异类型。结果显示,80Gy及以上剂量为致死剂量,20Gy剂量成活率最高,40Gy变异率最高,并从60Gy照射诱变优系中选育出“了武陵红”优质柑橘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利用胺磺灵诱变西瓜四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无籽西瓜的选育提供优质亲本材料,以小果型西瓜二倍体自交系A8为试材,采用胺磺灵对幼苗生长点进行剥滴处理,设计不同浓度和处理天数,进行四倍体诱导,并进行形态学鉴定、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法鉴定,经3代种植观察和筛选,获得了稳定的四倍体材料。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可诱变产生该材料的四倍体,其中最有效的处理是在播种后第8天剥除心叶,再用100mg/L胺磺灵连续处理裸露的生长点6d,幼苗成活率达100%,最终诱变率达30.59%。  相似文献   

7.
鲜干兼用型辣椒航椒4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椒4号是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太空诱变的种质材料选育的自交系配制而成的鲜干兼用型辣椒一代杂种.2002年在神州3号飞船上搭载天水羊角椒、甘农线椒干种子进行太空诱变处理.2003年进行田间观察试验和RAPD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一致表明,太空诱变处理使这两个品种产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8.
张焕欣  董春娟  尚庆茂 《园艺学报》2017,44(10):1937-1948
为了探明吲哚丁酸(Indole-3-butyric acid,IBA)对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诱导机制,采用IBA浸蘸后扦插的方法,研究了外源IBA处理后辣椒下胚轴不定根发生进程、糖类物质转化与不定根发生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外源IBA诱导辣椒下胚轴不定根发生具有浓度依存效应,150μmol·L~(-1) IBA处理后不定根发生区段长度、不定根数及平均根长分别是对照的3.47倍、3.28倍和1.91倍;150μmol·L~(-1) IBA上调了不定根启动相关基因Ca ARL1和Ca Cyc B1的表达,下胚轴的不定根原基发生区域明显增加;此外,150μmol·L~(-1) IBA还上调了下胚轴不定根发生区段糖代谢相关基因Ca CWI和Ca STP的表达,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细胞壁转化酶活性显著提高。结果表明适宜浓度IBA处理可以促进辣椒下胚轴不定根发生区段糖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诱导辣椒下胚轴不定根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60Co-γ射线辐照百合鳞茎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切花"西伯利亚"种球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进行辐射诱变育种试验,研究了不同的诱变剂量对百合种球成活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60Co-γ射线辐射剂量为5Gy诱变"西伯利亚"种球比较合适。经4、5、6Gy 60Co-γ处理对百合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出现较明显的辐射损伤,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植株成活率、株高、叶片数、花蕾数、开花株率、花径相应减少,而出苗时间则增加,成活率分别为80%、52%、20%。  相似文献   

10.
果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当时采用的方法多数是物理方法,诱变率低,直到1937年Blackeslee和Avery利用秋水仙素诱导蔓陀罗四倍体获得了成功。从此.人工诱导多倍体进入了新时代。多倍体育种的优越性在于植株细胞染色体适当多倍化后所表现的“巨大性”。倍性育种可以高效率的改变园艺植物特别是果树的某些性状.从而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增强抗逆性。  相似文献   

11.
间歇升温对采后辣椒冷害发生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为试验材料,研究采用不同模式间歇升温的处理方法对辣椒果实冷害的影响,测定贮藏期辣椒的冷害指数及相关生理指标。在4℃下贮藏的辣椒采用不同模式的间歇升温处理,测其硬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多酚和Vc含量、PPO和P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表明,经间歇升温处理后的辣椒有效减缓了冷害的发生,减缓了多酚类物质的消耗和抑制PPO、POD的活性,减少MDA的产生。综合辣椒的生理生化指标及相关酶的活性,得出在4℃下贮藏经3次间歇回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徽省各地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进行监测和室内抗性诱导, 结果发现: 野生辣椒疫霉菌株中敏感、中抗和抗性菌株分别占 63.2%、30.4% 和 6.4%, 说明敏感菌株是安徽省辣椒疫霉菌的优势种群, 但 EC50 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的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群体水平上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 室内药剂直接诱变容易获得抗性突变株, 且抗性水平可较其敏感亲本高近 1 000 倍, 说明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存在较大的抗药性风险, 据此, 讨论了相应的抗药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柑桔诱变育种工作中,为了避免或减少诱变处理后会产生较高频率嵌合体的现象,可采用的方法之一是诱导不定芽(Broertjes等,1980)。本文是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结合钴60-γ射线辐照,诱导柑桔不定芽和再分化植株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4.
鹤顶兰四倍体植株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鹤顶兰原球茎为材料,使用秋水仙素进行了四倍体的离体诱导。结果表明,采用秋水仙素浸泡法可以诱导鹤顶兰原球茎发生倍性变化,含0.02%秋水仙素的“花宝一号”溶液浸泡处理6 d诱导率最高,达22.5%。细胞学鉴定发现,诱变成活植株中有3株为四倍体,其植株形态、气孔大小、气孔密度与二倍体存在差异,细胞核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为选择最佳的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剂量,设置不同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对青刀豆种子畸形率、成活率及青刀豆植株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MS浓度为0.6%,处理4h时诱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辣椒种子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活力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辣椒植株早衰、种子后熟和晾晒不当三个方面分析了辣椒种子活力低的原因,并从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等种子处理方法上综述了提高辣椒种子活力的技术,这些处理技术对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产量和品质可产生有利的影响。并对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秋水仙素和胺磺灵除草剂诱导小型西瓜四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2%秋水仙素水溶液和不同浓度胺磺灵除草剂滴苗处理诱导小型西瓜四倍体。结果表明,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变频率基因型间差异较大,高的可以达到26.3%,低的仅有1.4%。胺磺灵诱导小型西瓜四倍体有一定的效果,但整体诱导频率不高。  相似文献   

18.
为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选择土壤消毒、种子消毒及不同辣椒品种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不同处理组合对辣椒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三处理因素对辣椒幼苗灰霉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具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土壤消毒方式影响最大,因此选择合适的土壤消毒方式可有效抑制辣椒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猕猴桃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韩礼星  张海璇 《果树科学》1998,15(3):273-276
对美味猕猴桃品种秦美和中华猕猴桃品种琼露在组培和田间条件下,用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和秋水仙碱,8-OH喹啉和对二氯代苯,进行诱导多倍体试验,发现200mg.l^-1秋水仙碱,300mg.l^-18-OH喹啉500mg.l^-1对二氯代苯连续处理一周左右诱导效果较为理想,可达到较低的死亡率和较高的诱变率,3种处理可用膏剂代替水剂,遮光可以增强处理效应的稳定性,诱导出的多倍体均为嵌合体,需要及时采取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辣椒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的影响因素,以3个不同辣椒品种为材料,从基因型的选择、预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不同激素浓度、高温热激时间以及活性炭浓度等方面开展试验。结果表明:3个不同辣椒基因型中,有2个基因型获得了胚状体,其中胚状体诱导率较好的是L3,达21.7%;综合看来,以4℃低温预处理2 d的诱导效果较好;添加合适浓度的激素组合可以提高辣椒花药培养效果,添加P5(NAA 0.8 mg/L+KT 1.0 mg/L+IAA 1.0 mg/L+6-BA 0.3 mg/L+ZT 1.0 mg/L)激素组合处理的培养基(MS+蔗糖30 g/L+琼脂8 g/L+活性炭2 g/L)中辣椒花药胚状体诱导效果最好;试验材料在接种后经35℃高温热激处理7 d的诱导效果较好。添加2 g/L活性炭有利于提高L1、L3基因型花药胚状体诱导率,活性炭对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与供试材料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