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唐菖蒲(Gladiotus hybridus)亦名十样锦、菖兰、剑兰及十三太保,属鸢尾科唐菖蒲属,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切花植物,现有品种1万种以上,而切花生产中种球普遍存在退化现象。本文通过材料的选取、种圃的建立、种球的繁殖、种球的复壮、生长环境、日常管理、种球的采收与贮藏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唐菖蒲冬季种球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品种同功酶及水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电泳技术分析了大白菜(BrasicacampestrisL.sp.pekinesis)49个品种苗的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过氧化物酶(POX)、脂酶(EST)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的同功酶谱,以及种子水溶蛋白(PROT)的图谱。从中分析了13个表现出品种之间多样性的位点。根据这些位点上带型的差异,可以区分供试的所有大白菜品种。图谱上品种之间的差异位点,可以用于杂交种F1代的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5.
6.
苹果实生树阶段转变特异蛋白质的SDS-PAGE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广娟 李春敏 张新忠 田义 陈东玫 赵永波 董文轩 ZENG Guang-juan LI Chun-min ZHANG Xin-zhong TIAN Yi CHEN Dong-mei ZHAO Yong-bo DONG Wen-xuan 《园艺学报》2008,35(7):1059-1064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分析了6株苹果实生树(‘红玉’ב金冠’)叶片中蛋白质随节位升高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节位升高蛋白质带发生变化,共发现了3条阶段转变特异蛋白质带,分子量分别为55 kD、19 kD和17 kD。其中55 kD蛋白质表现为定性变化,有5株实生树在36~75节出现,到101~126节消失;19 kD蛋白质在实生树低节位含量高,在86~100节之后含量突然降低;17 kD蛋白质在实生树低节位含量低,随着植株的发育蛋白质在36~50节含量突然增加并保持稳定,到91~105节后含量突然下降。认为这3种蛋白质是苹果实生树阶段转变的特异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Eerde’)花瓣中克隆得到1个质膜内在蛋白(plasma membrane intrinsic proteins,PIPs)类的水孔蛋白基因,命名为GhPIP1;1。该基因cDNA 全长1 130 bp,包含867 bp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88个氨基酸。克隆和分析相应的gDNA序列(2 098 bp)表明,其包含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的编码区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hPIP1;1具有水孔蛋白家族高度保守的2个NPA(Asn-Pro-Ala)基序。同源性分析显示GhPIP1;1氨基酸序列与同科的荷兰鸢尾(Iris hollandica)PIP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4%。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GhPIP1;1在唐菖蒲花瓣、雄蕊、雌蕊、茎、苞片和叶片等均有表达,但表达量以花瓣中最高,叶片中最低;GhPIP1;1在花蕾至花朵盛开期间的表达水平较高且变化不明显,但在花朵盛开后的萎蔫过程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9.
以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品种‘Rose Supreme’的球茎为试材,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了一个全长为2 797 bp的茉莉酸(Jasmonic acid,JA)生物合成关键酶LOX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GhLOX1,属于9-LOX。该序列含有一个2 54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846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94.90 kD。RT-PCR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唐菖蒲叶、花、根、匍匐茎、新球茎和籽球上都表达,而在叶和匍匐茎中表达量最高,在花和籽球中表达量较低;离体条件下,经过0、0.1、0.5、1.0、2.0 mmol · L-1的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杨酸(SA)处理后,其表达水平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SA浓度达到2.0 mmol · L-1时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10.
11.
天水市唐菖蒲切花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9个唐菖蒲品种的引种观察,认为夏威夷、青骨红、白友谊、新星、粉友谊等5个品种在天水市的日光温室生长表现良好,具有品质优良,切花率高,对环境条件相对不敏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多效唑在唐菖蒲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MS+蔗糖60g/kg的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对组培唐菖蒲球茎形成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浓度为30mg/kg的球茎形成较早;浓度为3和10mg/kg的形成球茎较大。在多效唑10mg/kg的培养基上,接种芽的长度不同对球茎形成也有影响,3~5cm的芽球茎形成较早;太长的芽,球茎形成反而推迟。活性炭对多效唑有明显吸附作用,不仅球茎形成推迟,球茎鲜重也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三种抗生素对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唐菖蒲切花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瓶插寿命及观赏品质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链霉素、青霉素、灰黄霉素3种抗生素对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效应。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链霉素和青霉素处理能延长切花寿命,促进切花吸水,增加切花鲜样质量,提高切花观赏品质,以200 mg/L链霉素处理对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效果最佳。而较高浓度灰黄霉素处理对切花保鲜有负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993~1997年研究表明,在贵阳地区,适应性较强的唐菖蒲浅色花品种的休眠球茎、发芽种球、幼苗期球茎及幼苗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适应性较弱的深色花品种,而深色花品种的开花期母球、新球、新根、茎、叶、花药的蛋白质含量以及上部叶片的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暗呼吸速率高于浅色花品种,花瓣的蛋白质含量低于浅色花品种。由此推测,唐菖蒲不同品种的栽培适应性差异与以上生理生化性状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唐菖蒲切花采后微生物变化与衰老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唐菖蒲切花采后瓶插时微生物的变化及与切花衰老的关系.经唐菖蒲切花瓶插液和茎切口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发现微生物发生以细菌为主,真菌数量少,瓶插第7天才检测出少量,放线菌未检出.细菌繁殖速度快,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切花衰老成正相关,主要来自于切口处的伤口感染.纯化培养鉴定后保存6株主要菌株.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