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为探究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瘤胃酸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40 头泌乳奶牛,随机分为4 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1%、2%和3%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周期为预试期7 天,正式试验期30 天。通过检测奶牛生长性能指标、泌乳性能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产奶量及牛奶中的乳脂率显著升高(P<0.05);奶牛瘤胃液pH和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奶牛基础日粮中混饲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生长性能和泌乳性能,改善瘤胃发酵参数,治疗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中药复方对泌乳牛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40 头泌乳牛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试验Ⅰ、Ⅱ、Ⅲ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 g/d、200 g/d、300 g/d中药复方。预试期7 天后连续饲喂30 天,试验期结束时检测生产性能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及所产牛奶中的乳脂率显著升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奶牛瘤胃液pH显著降低,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药复方提高了泌乳牛的生产性能,改善了瘤胃发酵情况。  相似文献   

3.
选择体重350 kg左右健康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45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不同日粮,其中试验Ⅰ组(精料+玉米秸秆黄贮)、试验Ⅱ组(精料+全株青贮玉米)和试验Ⅲ组(精料+添加剂全株青贮玉米),试验期140 d。结果表明,试验Ⅲ组的日增重极显著地高于试验Ⅰ组(P<0.01)和试验Ⅱ组(P<0.01),分别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高出90.35%、24.00%。试验Ⅰ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1)和Ⅲ组(P<0.01),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差异。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的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肉牛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瘦素的含量试验Ⅰ组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肉牛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浓度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组的头均日收益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高22.21和9.27元。综上所述,添加剂全株青贮玉米的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氧化镁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清镁含量及尿液pH值的影响。[方法] 选择胎次、泌乳量、泌乳天数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奶牛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25%、0.250%、0.375%和0.500%的氧化镁(含量为70%)。预饲期7 d,正饲期70 d。记录采食情况和产奶量,计算干物质采食量;于试验第35天和第70天分别采集乳样、血样、尿样,测定乳蛋白含量、乳脂率、血清镁含量、尿液pH值。[结果] 在试验第35天和第70天,Ⅲ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4个氧化镁添加组的乳蛋白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Ⅲ组和Ⅳ组的乳脂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4个氧化镁添加组的血清镁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P>0.05)差异;4个氧化镁添加组的尿液pH值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氧化镁(含量为70%)能增加产奶量,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在该试验条件下,合理添加量为0.250%。  相似文献   

5.
金属硫蛋白对热应激下体外培养奶牛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外源性金属硫蛋白(MT)对热应激下体外培养奶牛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将屠宰获取的奶牛脾脏淋巴细胞随机分为4组,每组细胞培养液中MT的终浓度分别为0 μg/mL(对照组)、70 μg/mL(第Ⅰ组)、140 μg/mL(第Ⅱ组)、210 μg/mL(第Ⅲ组),同时置于细胞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0 h,之后同时置于43℃水浴锅中进行热应激处理1 h,再回细胞培养箱中培养3 h,然后利用形态学观察、RT-PCR等方法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1)通过形态学观察和AO/EB染色观察,表明添加MT可以有效缓解热应激对奶牛淋巴细胞的损伤,但缓解效果随MT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2)第Ⅰ~Ⅲ组的CAT活性、SOD活性和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MT能够有效改善淋巴细胞的抗氧化能力;3)试验Ⅰ~Ⅲ组的Bax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试验Ⅰ~Ⅲ组Bcl-2基因的表达量和p50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MT可以调节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添加MT可以降低奶牛淋巴细胞死亡率,改善奶牛淋巴细胞抗氧化性能,抑制奶牛淋巴细胞凋亡,以添加终浓度为70 μg/mL的M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苜蓿黄酮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与抗氧化的影响。试验利用含不同浓度0 μg/mL(对照组)、25 μg/mL(试验Ⅰ)、50 μg/mL(试验Ⅱ)、75 μg/mL(试验Ⅲ)、100 μg/mL(试验Ⅳ)苜蓿黄酮的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结果表明,1)细胞培养第3天,各组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但第5天试验Ⅱ~Ⅳ组细胞增殖能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I组(P<0.01)。2)试验Ⅱ~Ⅳ组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试验Ⅰ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Ⅱ组、Ⅳ组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试验Ⅲ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但对照组与试验Ⅲ组差异不显著。3)试验Ⅳ组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而试验Ⅲ组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Ⅱ和Ⅲ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而各处理组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差异不显著。4)试验Ⅱ和Ⅲ组细胞p53、Caspase-3、SOCS3和STA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苜蓿黄酮能够促进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提高细胞抗氧化的能力,抑制细胞凋亡,其中添加浓度为75 μg/mL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研究天然草原青干草对农区洼地绵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月龄洼地绵羊公羊27只,组间平均体重(20.0±0.5) kg,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试验Ⅰ组饲喂天然草原青干草,试验Ⅱ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花生秧,试验Ⅲ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苜蓿,试验期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肉色、大理石花纹、pH、熟肉率等指标3个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失水率试验Ⅰ组显著低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剪切力试验Ⅰ组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3个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灰分试验Ⅰ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总含量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鲜味氨基酸试验Ⅰ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综合研究表明,与农区秸秆饲料相比,天然草原青干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区洼地绵羊羊肉的食用价值和营养物质含量,同时改善了羊肉风味,可在农区推广使用天然草原青干草。  相似文献   

8.
不同营养水平对淘汰荷斯坦奶牛消化代谢、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对淘汰荷斯坦奶牛消化代谢、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淘汰荷斯坦奶牛32头,随机分成4组,Ⅰ组(低营养水平)、Ⅱ(中营养水平)、Ⅲ(较高营养水平)、Ⅳ(高营养水平),试验分两期进行。结果表明,随着日粮营养水平的增加,各试验组粗蛋白、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Ⅲ组最高,分别达到72.47%和80.64%;Ⅳ组背膘厚度比Ⅰ组提高了73.33%(P<0.05)。日粮营养水平能显著影响熟肉率、肉中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其中,Ⅲ组熟肉率最高,为49.73%,比Ⅰ组、Ⅱ组、Ⅳ组分别提高6.03%,7.87%和4.30%(P<0.01);牛肉中脂肪含量Ⅰ组最低,为4.08%,Ⅳ组最高,达到6.94%;各试验组牛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差异显著(P<0.05),Ⅳ组PUFA含量最低,为3.67%,Ⅱ组最高,达到5.93%,Ⅱ组比Ⅳ组提高61.58%(P<0.05),Ⅲ组PUFA含量比Ⅰ组、Ⅳ组分别高2.47%和58.31%(P<0.05)。因此,淘汰荷斯坦奶牛育肥营养水平建议值为:体重410~470 kg,干物质采食量为11.03~11.53 kg/d,DE摄入量为147.86~150.05 MJ/d,CP摄入量为1.57~1.66 kg/d(DM);育肥牛体重470~530 kg,干物质采食量为10.76~11.23 kg/d,DE摄入量为149.18~151.21 MJ/d,CP摄入量为1.53~1.62 kg/d(DM)。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黑麦草粉颗粒料对扬州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出壳时间和体重基本一致),健康的扬州鹅300只,将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添加的黑麦草粉依次为:0,8%,12%,16%和20%,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饲养试验期3周,试验期间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和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2)各组之间的宰前活重、屠体率、腿肌重和腿肌率差异不显著,但试验Ⅰ和Ⅱ组的屠体重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Ⅲ组的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重、胸肌率和胫骨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各试验组的心重、肝重、脾重、肌胃重、胸腺重和胰腺重均高于对照组。4)试验Ⅲ组的血清TP和HD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血清TG、TC和L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血清GLU和GP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和Ⅳ组的GO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血清ALP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黑麦草颗粒饲料能够提高扬州鹅的生长性能、改善屠宰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其中添加16%黑麦草粉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方美烟  王贤东  于全平  陈勇 《草业学报》2020,29(10):129-13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泌乳前期伊犁马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的营养需要量提供参考依据。选取分娩后7 d内的伊犁母马25匹,根据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第1泌乳月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1.41 MJ·d-1、1.38 kg·d-1(Ⅰ组),112.05 MJ·d-1、1.50 kg·d-1(Ⅱ组),122.40 MJ·d-1、1.63 kg·d-1(Ⅲ组),133.27 MJ·d-1、1.75 kg·d-1(Ⅳ组),143.84 MJ·d-1、1.87 kg·d-1(Ⅴ组);第2泌乳月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9.73 MJ·d-1、1.82 kg·d-1(Ⅰ组),140.37 MJ·d-1、1.94 kg·d-1(Ⅱ组),150.72 MJ·d-1、2.07 kg·d-1(Ⅲ组),161.60 MJ·d-1、2.19 kg·d-1(Ⅳ组),172.17 MJ·d-1、2.31 kg·d-1(Ⅴ组)。试验期为60 d,一个试验周期30 d。每个试验周期末采集粪便和尿液用于测定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采集血液用于测定氮、脂代谢指标以及生长、代谢相关激素浓度。结果显示:饲喂不同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马各饲粮组的体重、平均日增重以及干物质、有机物、总能、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磷等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和可消化能、可消化氮、磷代谢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钙表观消化率随着饲粮中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饲粮Ⅴ组比饲粮Ⅰ、Ⅲ、Ⅳ组显著提高14.14%、27.08%和24.13% (P<0.05),饲粮Ⅱ组比饲粮Ⅲ、Ⅳ组显著提高21.91%和19.09% (P<0.05)。饲粮Ⅴ组钙的沉积率比饲粮Ⅰ、Ⅲ和Ⅳ组显著提高33.56%、54.79%和26.46% (P<0.05),饲粮Ⅱ组比饲粮Ⅲ组显著提高36.02% (P<0.05)。钙利用率饲粮Ⅱ、Ⅳ和Ⅴ组分别比饲粮Ⅲ组显著提高23.24%、27.67%和34.16% (P<0.05)。不同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浆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游离脂肪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血浆白蛋白、尿素氮水平以及雌酮、雌二醇、垂体泌乳素、黄体酮等生殖激素以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生长激素、胰岛素水平等生长代谢类激素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Ⅱ组甲状腺素水平较饲粮Ⅰ、Ⅲ、Ⅳ和Ⅴ组提高34.83%、26.57%、30.36%、34.39% (P<0.05)。由此可见,第1泌乳月和第2泌乳月,消化能饲喂水平分别为112.05和140.37 MJ·d-1,粗蛋白质饲喂水平分别为1.50和1.94 kg·d-1时,能够满足伊犁母马泌乳前期的需要量,有助于提高饲粮钙的消化和代谢和甲状腺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选取体重接近、胎次相同、体况良好的荷斯坦牛60 头,随机分为4 组,每组15 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I组、II组、III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复方中草药添加剂200 g/d·头,250 g/d·头,300 g/d·头,试验期为30 d。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250 g/d·头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显著降低了牛奶中的乳脂率和体细胞数(P<0.05),显著提高了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牛奶中的乳蛋白率(P<0.05)。结论 日粮中添加250 g/d·头的复方中草药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及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复合中草药制剂对热应激奶牛泌乳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产奶中后期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20头,按泌乳时间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均分为A、B、C和D 4组。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和D组分别在每头牛的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和150 g/d水平的复合中草药制剂。每天测定产奶量,在试验的第1(添加复合中草药制剂之前)、20和40天逐头采集血样,测定不同剂量复合中草药制剂对热应激奶牛血淋巴细胞凋亡率、血液抗氧化酶GSH-Px、CAT基因及血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B、C和D组的日产奶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0.26%(P<0.05),24.20%(P<0.05)和16.98%(P>0.05);乳中体细胞数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1.68%(P<0.05),29.88%(P<0.05)和24.22%(P<0.05);奶牛血液抗氧化酶GSH-Px、CAT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00%(P>0.05),13.00%(P<0.05),6.00%(P>0.05)和5.00%(P>0.05),16.00%(P<0.05),3.00%(P>0.05);奶牛血淋巴细胞平均凋亡率分别比A组降低了18.20%(P>0.05),17.86%(P>0.05)和12.51%(P>0.05);奶牛血淋巴细胞Bcl-2在20,40 d时均极显著高于A组,全期的平均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05.00%(P>0.05),113.00%(P>0.05)和57.00%(P>0.05);p53基因的表达水平在20,40 d时均极显著低于A组,全期的平均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4.00%(P>0.05),28.00%(P>0.05)和20.00%(P>0.05)。试验组中,C组奶牛的日产奶量、体细胞数、血液抗氧化酶活性、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等指标要优于B、D组;而血液淋巴细胞凋亡率指标为B组最好。说明复合中草药制剂能有效改善热应激奶牛的泌乳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且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头牛日粮中添加100 g/d水平的效果要优于50及150 g/d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Oo)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的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产奶性能与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4头。对照(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不同添加水平的Oo和RPMet,Oo添加水平分别为11.5(L)、13.0(M)、14.5(H) g·(d·头)-1;RPMet添加水平分别为22.5(L)、25.0(M)、27.5(H) g·(d·头)-1,共组成9个不同的添加量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Oo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产奶量方面,LL、HL、HM、MH、HH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MH组最高。乳成分方面,MH、HM组乳脂率极显著提高(P<0.01);HM、HH组乳蛋白率极显著提高(P<0.01),各试验组在乳体细胞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氮排泄方面,LL、ML、LM、MM、HM、LH、MH、HH组氮排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以MH组最低。综合考虑上述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以MH组[Oo 13.0 g·(d·头)-1、RPMet 27.5 g·(d·头)-1]组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日粮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96 头体况良好、健康的泌乳早期荷斯坦牛,泌乳天数为(65±15)天。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照年龄、胎次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将96 头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 头。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和过瘤胃赖氨酸(RPLys),添加量分别为18 g/头·天和35 g/头·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RPMet和RPLys显著提高产奶量(P=0.034),对干物质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0);添加RPMet和RPLys显著降低乳尿素氮含量(P=0.015),对乳脂率有增加的趋势(P=0.096),对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乳糖率和总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添加RPMet和RPLys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血糖(GLU)含量,显著降低尿素氮(BUN)含量(P=0.049),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球蛋白(GLOB)、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添加RPMet和RPLys可提高经济效益3.60 元/头·天。综上所述,日粮添加RPMet和RPLys可提高泌乳早期奶牛的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石玉13号玉米为材料,比较全株玉米裹包青贮和窖贮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对裹包青贮和窖贮全株玉米在干物质营养成分,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玉米裹包青贮干物质含量高于窖贮,裹包青贮奶牛14 d和28 d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窖贮玉米(P<0.05);饲喂裹包青贮和窖贮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窖贮奶牛28 d乳脂率极显著低于裹包青贮(P<0.01),乳蛋白率显著低于裹包青贮组(P<0.05);裹包青贮与窖贮全株玉米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与窖贮相比,裹包青贮每头奶牛增加产奶量0.06 kg/d,每头奶牛增加效益0.23 元/d。  相似文献   

16.
"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夏季热应激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中兽医学理论对夏季热应激奶牛进行辨证施治 ,组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抗热应激缓冲剂。选择 1 6头年龄、胎次、生产性能相似的奶牛分成 2组 (每组各 8头 )进行添加剂饲喂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中草药复合剂的试验组产奶量比空白对照组明显提高 (P <0 .0 5) ,试验组的乳汁监测也表明 ,中草药添加剂在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同时 ,不但不影响牛奶品质 ,还能提高牛奶营养成分。血液生化指标证明中草药添加剂还能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和全株玉米均是制作奶牛青贮饲料的重要原料。为比较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将胎次、年龄、体重及产奶量相同的20 头奶牛分为两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饲喂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通过统计各组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率,分析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2的日平均产奶量高于试验组1,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1和试验组2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2的平均乳蛋白率高于试验组1,且差异显著(P<0.05),且全株玉米青贮比玉米秸秆青贮经济效益更高,一个泌乳周期可增加736.8 元/头。  相似文献   

18.
试验按产奶量、胎次、泌乳时间和体况评分相近的原则选取4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中草药)、试验Ⅱ组(中草药+缓冲剂)、试验Ⅲ组(中草药+益生菌)和试验Ⅳ组(中草药+γ-氨基丁酸),测定热应激期生产性能、生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热应激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结果显示:(1)平均产奶量,Ⅳ组〉Ⅲ组〉Ⅰ组〉Ⅱ组〉对照组,其中Ⅳ组和Ⅲ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8kg/d和1.25kg/d(P〈0.05);(2)各组间乳成分无明显变化;(3)生理指标方面,试验各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均略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各组三碘甲腺原氨酸(T3)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组比对照组高37.33%(P〈0.05);甲状腺素(T4)浓度,除试验Ⅲ组有所降低外,Ⅱ组和Ⅰ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皮质醇(Co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白细胞介素-2(IL-2)均略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肌酸激酶(CK)、碱性磷酸酶(ALP)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AST含量比对照组低21.34%(P〈0.05);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具有缓解奶牛热应激症状、改善机体代谢、调节内分泌和免疫水平的作用;就提高生产性能而言,以中草药+益生菌和中草药+γ-氨基丁酸两组配方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