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对芨芨草具有高效防除作用的除草剂品种及组合,本研究采用茎叶喷雾法分别在芨芨草开花期和平茬(成株芨芨草离地面15 cm刈割)后第3天施药,测定了10种常用除草剂品种和6个除草剂组合对芨芨草的防除效果,获得了"花期茎叶喷施除草剂"和"平茬+喷施除草剂方式"清除芨芨草技术。1)开花期:18%草铵膦AS在有效剂量(下同)405 g/hm~2时,药后7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100%;41%草甘膦异丙胺盐AS剂量为922.5 g/hm~2时,药后5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87.18%;24%烯草酮EC剂量为216 g/hm~2时,药后15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77.03%;18%草铵膦AS 180 g/hm~2+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 37.8 g/hm~2处理,药后5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91.30%。2)平茬后:18%草铵膦AS、41%草甘膦异丙胺盐AS均药后5 d见效,30 d鲜重防效均大于87%;30%苯唑草酮SC剂量为22.5 g/hm~2时,药后5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85.97%;24%烯草酮EC剂量为144 g/hm~2时,药后7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88.21%;15.8%精喹禾灵EC剂量135 g/hm~2时,药后7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85.26%;12.5%烯禾啶EC 112.5 g/hm~2+15.8%精喹禾灵EC 15.8 g/hm~2处理,药后5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97.97%。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研究天然草原青干草对农区洼地绵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月龄洼地绵羊公羊27只,组间平均体重(20.0±0.5) kg,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试验Ⅰ组饲喂天然草原青干草,试验Ⅱ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花生秧,试验Ⅲ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苜蓿,试验期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肉色、大理石花纹、pH、熟肉率等指标3个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失水率试验Ⅰ组显著低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剪切力试验Ⅰ组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3个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灰分试验Ⅰ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总含量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鲜味氨基酸试验Ⅰ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综合研究表明,与农区秸秆饲料相比,天然草原青干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区洼地绵羊羊肉的食用价值和营养物质含量,同时改善了羊肉风味,可在农区推广使用天然草原青干草。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是土壤肥力的基础。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高寒草甸为对象,采用放牧控制试验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根系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以期阐明短期放牧对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牧能够增加土壤内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中牧时在0—10cm土层,粒径1mm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但在10—20cm土层,粒径1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大于对照和其他放牧处理;随着放牧梯度的增大,地下生物量也递增,在0—10cm土层表现最为明显;中牧处理下土壤中真菌数量最大,而放线菌的数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天祝县境内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牦牛牧区设置不同强度放牧小区,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组成、种重要值和种群生态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随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种数逐渐减少,其中紫花针茅、西藏香青、高山韭等种类在重度放牧条件下消失。在中度条件下,优势种线叶嵩草的重要值最高;另一优势种珠芽蓼的重要值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以轻度放牧条件下最高。在3个放牧强度条件下,珠芽蓼和线叶嵩草的生态位宽度均位居所有种群前两位,并随着放牧强度增加二者的生态位宽度呈增大趋势,在重度放牧条件下二者生态位宽度相等。3个放牧强度下,优势种珠芽蓼和线叶嵩草与各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系数不尽相同,封育或者轻度放牧条件下,珠芽蓼是种群间竞争较强的一方,但当放牧强度达到中度及以上时,珠芽蓼则退出种群间竞争强度激烈的局面;线叶嵩草是重度放牧下,种群间竞争强度最大的一方。说明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植物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度放牧强度是珠芽蓼和线叶嵩草的适宜放牧强度。运用“生态位理论”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其结果与“中度干扰理论”相吻合,中度放牧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种适宜的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比例青干草与青贮玉米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产奶量为(1.65±0.05)kg/d的崂山奶山羊2胎母羊20只,随机分为4组,粗饲料青干草与青贮玉米比例分别为8∶2(试验Ⅰ组)、6∶4(试验Ⅱ组)、4∶6(试验Ⅲ组)、2∶8(试验Ⅳ组),每组5只。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各组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和料奶比无显著差异(P0.05)。乳脂含量在第0天、第20天、第40天无显著差异(P0.05),第60天试验Ⅱ组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的乳蛋白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Ⅳ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为最低值,且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综合得出,崂山奶山羊粗饲料青干草与青贮玉米以6∶4组合效果最好,乳脂、乳蛋白、乳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不同轮作模式对后茬作物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前茬作物分别是种植4年的苜蓿田,玉米田,大豆田的情况下,研究了3种轮作模式(苜蓿-小麦;大豆-小麦;玉米-小麦)对其后茬作物小麦产量(籽粒产量、出籽率、地上部生物量)与小麦的生理指标(叶色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小麦轮作模式下比玉米、大豆轮作小麦模式会显著提高后茬作物小麦产量,而后2种模式在产量上差异不显著。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改善小麦旗叶叶色值、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小麦在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在孕穗期的蒸腾速率;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提高了小麦生长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说明此种轮作模式有利于改善后茬作物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取4月龄洼地绵羊公羊27只,平均体重(20±0.50) kg,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3组,每组9只,以研究天然草原青干草对农区洼地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Ⅰ组饲喂天然草原青干草,试验Ⅱ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花生秧,试验Ⅲ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苜蓿,饲养试验期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间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料重比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降低4.55%,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显著降低11.29%;3个试验组间体高、体长和胸围增加值差异不显著;屠宰率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提高1.22%,比试验Ⅲ组降低2.33%,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胴体净肉率试验Ⅰ组最高,为37.83%,分别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提高2.97%、1.26%,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肉骨比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提高1.56%,比试验Ⅲ组低3.35%,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3个试验组的眼肌面积大小比较接近,但试验Ⅰ组最大,分别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大0.57%、7.30%;试验Ⅰ组盈利额最大,为492.15元,分别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多41.31和150.74元。综合研究表明,天然草原青干草对农区洼地绵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都有促进作用,且能够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鲁东南地区不同年龄紫花苜蓿在不同茬次下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怎样的差异,本试验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年龄(2、3、4、5龄)紫花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研究了年龄及茬次对紫花苜蓿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茬次内,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不同,但总体上3龄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高于其他年龄;每茬时,4龄苜蓿叶和茎N∶P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P<0.05),3龄苜蓿叶和茎N∶P均低于其他年龄。4个年龄苜蓿叶和茎N、P含量随茬次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第3茬达到最大值(除3龄苜蓿茎的N含量);2龄和4龄苜蓿叶N∶P随茬次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苜蓿茎N∶P随茬次呈先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除5龄),并均在第4茬时达到最低值;苜蓿年龄和茬次的变化均能显著影响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及N∶P;苜蓿叶和茎的N含量与N∶P基本呈正相关,苜蓿叶和茎的P含量与N∶P基本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苜蓿由主要受N限制向主要受P限制转变。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并分析不同杂草盖度紫花苜蓿田苜蓿叶、茎以及0~30 cm土壤中N、P含量及其氮磷比,研究了不同杂草盖度对苜蓿、杂草和土壤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人工草地自第二茬时出现较多杂草,对照组的土壤全N含量较高;杂草中度侵害等级的土壤全P含量较高;对照组和杂草轻度侵害等级的土壤氮磷比较高.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及氮磷比均受杂草盖度的影响,且第二茬和第三茬的苜蓿叶氮磷比小于14,说明苜蓿的生长受氮限制,可在其刈割后追施氮肥.在同一杂草侵害等级下,第三茬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均高于第一茬和第二茬.在不同杂草侵害等级和不同茬次下,相同杂草的N、P含量及氮磷比也不相同;苜蓿叶、茎和土壤中N、P含量以及氮磷比均能影响相应杂草的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并发现特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对封育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封育是退牧还草恢复退化草地的主要措施,而封育的时效限制着该措施的实施年限。本研究连续6年监测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天祝县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对封育的响应。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群落盖度、高度、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均随着封育年限增加表现为先显著降低,后显著升高,再显著降低(P<0.05),第4年时群落高度和盖度最高,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最大,说明高寒草甸适宜封育时间是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