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探究宣威烟区优质烤烟品种的适宜施氮量。本试验以‘云烟97’、‘云烟301’和‘中川208’为试验品种,于2020年采用田间试验对比方法,研究3个烤烟品种不同施氮量的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云烟97’在施氮量为82.5 kg/hm2时烤烟化学成分最为协调,施氮量为97.5 kg/hm2时烤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感官评吸质量均最高,2个施氮水平下烤烟综合品质均最好,但施氮量为97.5 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云烟301’在施氮量为67.5 kg/hm2、97.5 kg/hm2、112.5 kg/hm2时候均有较好的表现,施氮水平较低时有助于提高烤烟外观质量及物理特性,施氮水平较高时有助于提高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及经济效益;‘中川208’在施氮量为97.5 kg/hm2时大田长势表现较好,经济效益较优,产值为72883.5元/hm2,烟叶综合品质较高,综合得分为0....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烟叶产质量,明确石灰性紫色土烤烟营养均衡的施肥体系,2018—2019年,采用大田正交试验的方式,研究氮磷钾(NPK)不同用量及NK基追不同配比对农艺性状、产量、化学指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NPK施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N对SPAD和化学成份有显著影响,N和P对产量有显著影响,且产量与N施用量成正相关;(2)N2P3K2 (97.5、150、315 kg/hm2)为广元烤烟种植的最佳施肥组合;(3)氮肥前移,钾肥后移的施肥方式更用利于提高烟叶内在质量。广元烤烟栽培营养均衡施肥体系: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97.5、150、315 kg/hm2,氮、钾基肥与追肥养分分配比:N基:追=7:3、K基:追=3:7。  相似文献   

3.
烟叶复烤废弃物烟梗灰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烟梗灰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解决烟梗灰的废物利用问题,实现烟草废弃物循环经济的目的,采取烟梗灰为原料配制的基、追肥与常规烟草基、追肥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烟梗灰不同的配施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烟梗灰可以延长烤烟大田生育期,促进烟叶充分成熟和干物质积累;(2)施用烟梗灰可以提高烤烟农艺性状,圆顶期最大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3%~20.7%;(3)施用烟梗灰可以有效提升烤烟的产、质量,其中T1处理(基肥:菜饼 378 kg/hm2+烟梗灰252 kg/hm2+磷酸二铵212.55 kg/hm2+硝钙220.65 kg/hm2;追肥:烟梗灰735 kg/hm2+尿素96.45 kg/hm2)效果最佳,产量上增加了75.6 kg/hm2,烟农纯收入增加了5952.9元/hm2,相比对照提高了14.85%。因此,烟梗灰基、追配方处理(T1)是烟梗灰在烤烟生产上利用的最佳方式,适合湖南永州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抚仙湖流域植烟区烤烟适宜施氮量,减少烟田径流氮磷流失,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N)水平(N0:0 kg/hm2、N60:60 kg/hm2、N75:75 kg/hm2、N90:90 kg/hm2、N105:105 kg/hm2)对植烟区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烤烟(Nicotiana tabacum)氮素吸收利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地表径流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及其流失量逐渐升高;(2)与常规施氮处理(N105)相比,N60、N75、N90处理径流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降低18.6%、14.7%、9.15%和12.3%、7.66%、5.25%,TN和TP流失总量分别降低19.2%、18.1%、9.81%和14.4%、10.1%、6.78%;(3)烟株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利用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处理N75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27.00%;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P<0.05);(4)烤烟产量随施氮量提高而增加,施氮处理较N0处理增产3.02%~13.90%,上等烟、上中等烟比例、产值和均价,随施氮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施氮量75 kg/hm2的效果最佳。综合考虑烤烟经济性状及环境效益,N75处理既可提高烤烟经济性状,又能有效降低植烟区氮磷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5.
氮肥增效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氮肥增效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以为在沿江江南地区推广此类产品提供科学依据。在磷、钾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增效剂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产量和生长性状、氮肥农学效率以及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处理较不施氮对照增产3075~4410kg/hm2,增产幅度最低也可达88.9%;配施增效剂处理较相应氮肥处理有效穗平均增加100.1万/hm2,增幅15.61%;产量平均提高528.25kg/hm2,增幅达7.74%;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升3kg/kg,增幅为16.75%。氮肥减量25%配施伴能处理每公斤氮肥小麦生产效率最高,为25.36kg/kg;氮肥基追各半,基肥配施增效剂处理产量和净增收入均最高,分别达7869kg/hm2和8524.50元/hm2。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仍是小麦生长最关键的营养因子,氮肥增效剂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有效穗增加,提高成穗率;氮肥增效剂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小麦生产效率,节约肥料用量及成本,促进小麦增产增收。综合考虑,氮肥基追各半,基肥配施增效剂可作为推荐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6.
仙草氮磷钾施肥效应及其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天进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142-146
为探索不同氮磷钾肥施肥量对仙草产量的影响,应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仙草产量影响效应大小的肥料种类依次为钾肥>氮肥>磷肥;根据肥料效应函数,结合当地仙草生产实际,仙草最高施肥量为N 200.7 kg/hm2、P2O5 94.7 kg/hm2和K2O 262.5 kg/hm2,最高产量为11089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7:1.3;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93.7 kg/hm2、P2O5 88.4 kg/hm2和K2O 241.4 kg/hm2,最佳经济产量为11072.4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6:1.25。仙草生产中应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应采用磷含量较低、氮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基因型、施氮量及其互作效应对烤烟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烤烟品种中烟100、云烟87和K326为材料,设置低氮(45kg/hm2)、中氮(60kg/hm2)和高氮(75kg/hm2)处理,研究其对烟叶中总酚、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施氮量及其互作效应对烤烟总酚、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变异的贡献率不同,其中基因型对四者的贡献率分别为2.50%、5.13%、4.70%和15.95%,施氮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9.30%、42.55%、38.30%和67.79%,基因型与施氮量互作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36.40%、51.20%、51.50%和15.03%。基因型与施氮量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高氮与中烟100互作条件下总酚、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较高,与K326互作时总酚和芸香苷含量较高,与云烟87互作时莨菪亭含量较高;中氮与云烟87互作时总酚、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较高,与K326互作时总酚、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较高;低氮与云烟87互作时绿原酸含量较高。与种植品种相适应的施氮量是提高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农学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提供依据。以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国审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常优4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施氮量和栽插密度2个因素,施氮量分别为纯氮330、180、0 kg/hm2,密度分别为45万、30万、18万穴/hm2,对‘常优4号’的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均显著影响‘常优4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但是当达到临界值(纯氮180 kg/hm2)时,继续增加施氮量,籽粒产量明显下降。增施氮肥显著提高‘常优4号’的经济效益,但是密度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常优4号’的最佳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组合为A2B3,即当施氮量为纯氮180 kg/hm2、密度为18万穴/hm2时,籽粒产量9919.2 kg/hm2,经济效益12542.2元/hm2,氮肥农学利用率19.87 kg/kg。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晚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肥施用量过高和栽插密度越来越小,严重制约着水稻的高产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为探明氮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及互作效应,以‘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氮肥施用量与3个栽插密度15个处理的大田小区试验,分析氮肥用量和栽培密度的互作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晚稻产量的差异呈显著水平,晚稻施氮量为200 kg/hm2时,其籽粒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且差异显著;不同栽插密度处理间的产量有差异,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有所增加。有效穗数对晚稻产量的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和结实率最小。本试验条件下,晚稻高产最佳组合为施氮量200 kg/hm2与密度30万穴/hm2;氮肥利用率最高的组合则是施氮量50 kg/hm2与密度30万穴/hm2。因此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认为施氮量为200 kg/hm2与密度为30万穴/hm2的组合为最适宜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下烤烟的干物质积累、分配情况及烤烟中、上部叶的发育特征,以K326为试验材料,设置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影响烤烟群体和个体干物质积累的叶片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烤烟成熟期单株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成熟期烤烟单株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整株干物质积累量、冠根比受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极显著交互效应的影响。施氮提高了烤烟中、上部叶现蕾期时的比叶重和叶片密度,种植密度对现蕾期和成熟期的中、上部叶单叶重及比叶重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烤烟叶片发育与干物质积累的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烤烟中部叶的比叶重和烤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上部叶的叶片厚度与烤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在低密度条件下,氮肥用量112.5 kg N/hm2时烤烟上等烟比例达73.35%,在中等密度下,氮肥用量112.5 kg N/hm2时烤烟产量、产值和均价达到各处理的最大值。综合考虑,在广西百色烟区周年烟稻轮作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1.82万株/hm2、基施氮肥用量112.5 kg N/...  相似文献   

11.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生物炭用量与氮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9种不同的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比例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够调控烤烟的生长,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加快出叶速度,但施炭量与对烤烟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呈正相关,当施炭量超过3 750 kg/hm~2、施氮量超过112.5 kg/hm~2时对烤烟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下降。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根系的发育,提高烤烟干物质积累量。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够调节烤后烟叶的总糖与还原糖含量至最适范围内,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提高烟叶钾含量,有利于提高烟叶燃烧性。同时合理配施生物炭与氮肥也能改善烟叶的糖碱比、糖氮比、钾氯比使之趋近于适宜值,但当配施比例较低时即施炭量为3 000 kg/hm~2、施氮量为75.0kg/hm~2的配施比例不利于改善烤烟糖氮比以及钾氯比。综合来看,以施炭量3 750 kg/hm~2,施氮量112.5 kg/hm~2的配施比例适宜,烟株的生长发育较快,烤后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  相似文献   

12.
多雨地区烤烟对基肥和追肥氮的利用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7年在湖南浏阳烟草研究所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以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多雨地区烤烟不同生育期对基肥和追肥中氮素的利用率。结果表明,烤烟在伸根期和旺长期以吸收肥料氮为主,成熟期以吸收土壤氮为主。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随追肥比例增大,烤烟对基肥氮的吸收量减少,对追肥氮的吸收量增加,对基肥的利用率升高,对追肥的利用率降低,但各生育期烤烟对追肥的利用率都显著高于基肥。随追肥比例增大,烟叶采收结束后基肥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降低,追肥氮的残留量增加,但肥料氮的总残留量和损失量减少。因此,适当增大追肥比例可以提高多雨地区烤烟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绿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绿豆施肥模式和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比。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氮、磷和钾的施肥量编码值与绿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效应函数。结果显示,3种肥料对绿豆产量影响为氮>磷>钾。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先升高后降低;试验范围内,磷钾互作对绿豆产量和单株荚数起促进作用。目标产量为2 104.6~2 215.2kg/hm2,对应N、P2O5和K2O优化施肥量分别为81.2~89.3、124.8~133.5和82.6~90.7kg/hm2。施用量配比为N∶P2O5∶K2O=1∶1.54∶1.03(N为87.4kg/hm2)时,产量最大(2 215.2kg/hm2)。当N∶P2O5∶K2O=1∶1.54∶1.05(N为80.4kg/hm2)时,经济效益最佳(15 589.89元/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肥水平及氮钾配比对烤烟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解决烤烟新品种推广过程中的施肥问题,以‘云烟97’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对该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和氮钾肥配比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水平、氮钾配比对主要化学成分、化学协调性指标和化学质量综合得分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施氮水平和氮钾配比的互作效应明显;从化学综合质量来看,随施氮量增加,烤烟化学综合质量先升高后下降,以施氮量180 kg/hm2的烟叶化学综合得分最高;随氮钾比下降,烤烟化学综合质量提高,以氮钾比1:3的烟叶化学综合质量最好;在所有处理组合中,以施氮量180 kg/hm2、氮钾比1:3烟叶化学综合质量最好,其次是施氮量180 kg/hm2、氮钾比1:2.5的处理。在株洲茶陵县,获得化学品质较好的烟叶,需施氮180 kg/hm2,保持氮钾施用比例1:(2.5~3)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不同降水状况下旱地玉米生长与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分不足是旱地玉米生长主要限制因素,渭北旱塬雨养玉米种植区降水季节波动大,干旱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春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稳定性。于2016—2018年在渭北旱塬合阳县进行旱地玉米施氮量定位试验,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 2016—2017年包括0、75、150、270、360 kg hm~(–2) (分别以N0、N75、N150、N270、N360表示), 2018年施氮量处理为0、90、180、270、360kgNhm~(–2) (分别以N0、N90、N180、N270、N360表示),供试品种为郑单958(ZD958)和陕单8806(SD8806)。分析了不同降水分布年份施氮量对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构成、经济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年份降水分布可分为穗期多雨、粒期干旱型(2016年和2018年)和穗期干旱、粒期多雨型(2017年)。生长季降水量及其分布显著影响土壤蓄水量和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从而影响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期干旱显著降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穗粒数,粒期干旱会明显降低粒重。不同降水分布年份施氮处理较N0增产6.72%~91.23%不等,施氮量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呈现二次曲线关系,穗期多雨、粒期干旱型以N270处理籽粒产量和WUE最高,而穗期干旱、粒期多雨型以N150处理产量和WUE最好。籽粒产量与"休闲至抽雄期降水(FP2)"、"播前土壤蓄水量+播种至抽雄期降水(SP2)"相关性较强(FP2:R2=0.839**; SP2:R2=0.837**)。根据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收益综合评价,渭北旱地玉米最适施氮方案为基施氮肥150kghm~(–2),再根据休闲至抽雄期降水量或播前土壤蓄水量与播种至抽雄期降水量之和预测产量,估算并及时追施适宜施氮量。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巫山县烟草施肥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了解烟草生产中肥料施用状况,对发现烟草施肥存在的不合理等问题,进而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于2009年对重庆市巫山县典型植烟区124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烟草施肥状况。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中烟草生产总养分施用量为592.3 kg/hm2,其中有机肥占21.9%;氮(N)、磷(P2O5)、钾(K2O)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32.6、130.9和328.8 kg/hm2,其中基肥分别占65.4%、80.9%和59.5%;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99:2.48;肥料偏生产力为3.7 kg/kg,其中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6.4、16.6和6.6 kg/kg。综上所述,巫山县烟草生产中氮磷钾肥施用比例相对合理,但肥料用量偏高,氮肥用量可降低15%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红大’烤烟在保山烟区合理的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烤烟根系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施氮75、90 kg/hm2处理的最大叶宽和最大叶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施氮45 kg/hm2处理增加了21.92%和18.83%。现蕾期和封顶后,施氮75、90 kg/hm2处理的根总长、根平均直径、根总体积、根尖计数和根系分叉计数均显著高于施氮45、60 kg/hm2处理。根总长在旺长期到现蕾期增长率最高,而根直径、根总面积和总体积从团棵到旺长期增长率最高。烤后上部烟叶的总氮和烟碱含量偏高,且随施氮量增加烟叶感官质量下降。整体上施氮75 kg/hm2处理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评价较好,施氮45 kg/hm2处理的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综合评价较优。综合考虑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推荐保山烟区‘红大’适宜施氮量为75 kg/hm2。  相似文献   

18.
美引烤烟品种‘NC297’不同海拔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美引烤烟品种‘NC297’不同海拔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展开连续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NC297’在不同海拔的适应性广,烟叶产量(其产量为2016~2562 kg/hm2)、抗性、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较为协调兼顾,与其原生地表现相似。该品种具有耐肥性较好、抗病性较强、优质适产和易烘烤等特点,烟叶外观质量综合评分高,糖碱比和两糖差值较为合理。在香气的甜韵感和丰富性方面表现优于对照品种‘K326’和‘云烟87’,吸食品质彰显清香型风格,是适宜于在1600~1800 m中海拔地区的中等肥力以上土壤种植和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最适宜种植密度为15000~16500株/hm2,最佳施肥比例为N:P2O5:K2O=1:1:3,施氮量田烟N 105~135 kg/hm2、地烟N 75~105 kg/hm2。  相似文献   

19.
氮肥用量对中筋小麦扬麦11号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为给中筋小麦优质高产氮肥的精量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中筋小麦扬麦11号为材料,研究了氮肥用量对其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基追比为5:5、追肥在拔节期施用的条件下,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以施氮量225~281.25kg/hm2处理的产量、茎蘖成穗率、最大叶面积指数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