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不同生殖方式下西花蓟马的繁殖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西花蓟马不同雌雄比例及配对时间对种群的影响,研究了西花蓟马在不同雌雄比例的两性生殖、孤雌生殖以及雌雄不同配对时间等处理下,西花蓟马的生殖力及子代的性比。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可进行两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不同处理下雌成虫的寿命、产卵量和性比有显著差异,两性生殖中雌雄比1∶1处理下的雌成虫寿命最长,产卵量最大,两性生殖中雌雄比4∶1及孤雌生殖二种处理下,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较低。西花蓟马雌雄不同配对时间的处理表明,雌虫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孤雌生殖后,再放入雄虫,雌虫仍能与雄虫交配进行两性生殖,雄虫可以进行多次交配。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二点委夜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度(26±1)℃、相对湿度50%±10%、光周期14 h∶10 h(L∶D)条件下对二点委夜蛾的交配行为和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性信息素应用以及二点委夜蛾暴发为害性及其成虫防控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虫一般在羽化后1 d进行交配和产卵。雄蛾和雌蛾均可以多次交配,交配能力和产卵量均受性比影响。雌蛾交配能力与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雌雄比为1∶5时单雌平均产卵量为501头;雄蛾交配能力则与雌蛾产卵量呈显著负相关,雌雄比为5∶1时单雌平均产卵量降低为227头。应用性诱剂诱杀二点委夜蛾雄蛾可以降低雌蛾的产卵量,但由于雌蛾产卵量大,因此仍需结合其他措施同时降低雌雄蛾数量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康敏  马艳粉  李正跃  余菊芬  肖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40-14742
[目的]探讨马铃薯薯块挥发物对马铃薯块茎蛾的引诱效果。[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马铃薯块茎蛾成虫对自然贮存不同时间(0、15、30、45、60d)完整的和切开的马铃薯块茎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不论是新鲜的还是放置不同时间的完整马铃薯块茎释放出的气味对马铃薯块茎蛾雌、雄虫均无显著引诱效果。剖开的新鲜马铃薯块茎能显著引诱已交配雌蛾,但对处女雌蛾和雄蛾无显著引诱效果。室内自然放置15d以上的马铃薯块茎被切开后所产生的气味不能显著引诱雌、雄两性成虫。剖开的新鲜马铃薯块茎气味不能显著加强雌性信息素对雄虫的引诱效果。[结论]剖开的新鲜薯块挥发物对马铃薯块茎蛾雌虫有显著的产卵引诱效果。但对两性成虫的交配行为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性比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Lepidoptera:Noctuidae)成虫交配和繁殖的影响,为性信息素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特设置雌雄性比为4∶1、3∶1、2∶1、1∶1、1∶2、1∶3和1∶4的7个处理,通过解剖雌蛾卵巢的方法调查不同性比对成虫交配能力的影响,并采用生物学方法调查性比对成虫寿命,以及雌蛾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与孵化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雄蛾比例可以显著(P<0.05)降低雌蛾的交配率,单头雌蛾的平均交配次数随着雌雄性比的降低而显著增加,从4∶1时的0.39次增加到1∶4时的2.31次。随着雌雄性比的增大,平均单头雄蛾的交配次数从4∶1时的1.56次下降到1∶4时的0.50次。当雌雄性比为1∶1时,雌、雄成虫的寿命均最长。当雌雄性比>1时,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较低,随着雌雄性比的降低,二者显著增加,当雌雄性比降至1∶1时,二者分别为949.48粒和73.68%,但若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雄蛾比例,这两个参数不再显著增加。不同性比下,雌蛾的产卵量和幼虫孵化量均集中在羽化后7 d以内。随着雌雄性比的增大,产卵历期相对延...  相似文献   

5.
昆虫的交配状况对其寿命、繁殖和种群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延迟交配对西花蓟马雌雄成虫寿命、产卵量及子代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羽化0 h、24 h、48 h、96 h后交配其雌、雄成虫的寿命均不受延迟交配时间的影响,而产卵量与交配时间有关,延迟交配24 h和48 h的产卵量高于0 h和96 h的,子代性比随延迟交配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羽化24 h最高,为2.54∶1,产卵前期随着延迟交配时间的推迟逐渐延长。试验结果为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预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叉角厉蝽作为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能够捕食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幼虫。为明确不同性比对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在室内条件设置3∶1、2∶1、1∶1、1∶2、1∶3共5种雌雄成虫性比处理,研究不同性比对叉角厉蝽产卵前期、平均单雌产卵量、孵化率和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性比为1∶2时产卵前期最短,孵化率最高;性比为1∶1时平均单雌产卵量最多,雌雄成虫寿命最长;性比为1∶3时雄虫寿命最短;性比为3∶1时雌虫寿命最短。叉角厉蝽的产卵前期随雄虫比例增加而先缩短后延长,孵化率先增加后降低;产卵前期随着雌虫的增加而延长,孵化率随着雌虫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性比中雌性或雄性的增加叉角厉蝽的产卵量和雌雄虫寿命呈降低的趋势;性比对叉角厉蝽繁殖力及雌雄虫寿命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六磷胺处理对桔小实蝇成虫不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处理雌虫时,0.01%处理浓度不影响产卵量,但使卵孵化率明显降低;0.10%以上浓度处理时致雌虫不产卵;当处理雄虫时,0.20%处理浓度可使与之交配的雌虫产卵量明显减少,且所产卵不能孵化。因此,0.20%处理浓度即可达到使桔小实蝇成虫完全不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25±1)℃,光暗周期L:D=14:10(光期06:00开始,20:00结束),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麻楝蛀斑螟成虫的羽化与生殖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率85.4%,羽化期25d左右;羽化行为主要出现在暗期,日羽化高峰在20:00-23:00,占总羽化量的80.7%;雌、雄比例0.83:1.羽化后第2天达到性成熟,当天羽化的成虫未发生交配;交配发生在进入暗期5-8h,交配持续时间50—200min;随着日龄的增大,交配率降低,交配持续时间增长;交配后第2天开始产卵;雌、雄虫均未发现2次交配现象.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04粒,卵期7d左右,孵化率84.3%;未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57粒,孵化率0.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3.73和2.93d,未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5.87和5.03d.  相似文献   

9.
生殖行为是个体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白背飞虱的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雌虫羽化昼夜节律高峰期在12∶00~14∶00,雄虫羽化高峰期比雌虫早,在10∶00~12∶00,交配昼夜节律高峰期在凌晨0∶00~2∶00和中午12∶00~14∶00,产卵昼夜节律高峰在12∶00~16∶00,雌雄成虫均可交配2次以上,雌虫多次交配后产卵量显著多于单次交配的雌虫,未经交配的雌虫也能产卵,但产卵量显著少于交配过的雌虫且所产卵不能孵化,表明白背飞虱不具有孤雌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选择八角、花椒、生姜、小米辣、薄荷和草果等6种井上蛀果斑螟非寄主芳香植物,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6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小米辣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前期影响最大,产卵前期较对照(1.03 d)延长2.03 d;八角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期影响最大,产卵期较对照(9.20 d)缩短6.62 d;八角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雌、雄成虫的寿命影响最大,八角挥发物处理下雌、雄成虫寿命仅为4.79和6.02 d,较对照分别减少11.64和8.79 d.八角挥发物处理下井上蛀果斑螟成虫无产卵高峰期出现,其余处理产卵高峰期仅为1d.各处理单雌平均日产卵量均显著下降.八角挥发物处理的单雌平均产卵量和子代卵的孵化率最低,产卵抑制率达86.21%,子代卵孵化率较对照减少83.19%.[结论]八角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和繁殖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针对该虫的生态控制和植物源农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交配对棉铃虫雌蛾生殖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交配对棉铃虫雌蛾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效交配明显刺激卵巢发育与产卵,交配后24h,交配蛾的卵巢与体重比值较同龄处女蛾提高56.6%,交配雌蛾一生产卵量是处女雌蛾的1.8倍,差异极显。大量的卵的产出使交配后雌蛾体重锐减。死亡时只有羽化的45.2%,明显低于处女雌蛾。(2)有效交配极显抑制了雌蛾的求偶,使雌蛾求偶率降低了87.1%。(3)交配使3日龄雌蛾的性信息素在2h后下降91%。(4)已有效交配的雌蛾当晚不再交配,表现出典型的拒绝行为。(5)有效交配雌蛾寿命为10.4d,显短于无效交配的雌蛾(15.6d)。极显短于单头饲养雌蛾(18.9d).  相似文献   

12.
多数昆虫能够进行多次交配,随寄生蜂雄蜂交配次数的增加,雄蜂体内精子减少,雌蜂获得的精子数量减少,产下更多的单倍体卵,发育为雄性后代;一些单寄生性的寄生蜂雌蜂一生仅能够交配1次。描述了蝇蛹金小蜂雌雄蜂的交配行为,探讨了雄蜂交配次数对雌蜂后代产量等的影响以及雌蜂的可交配次数。结果表明,交配过程包括求偶、交尾前期、交尾和交尾后期;雄蜂已交配的次数并不能够显著影响其配偶的寿命、产卵期和后代总数量,但显著影响到其配偶的雌、雄后代数量和性比。随雄蜂交配次数的增加,与之交配的雌蜂的后代雄性百分比显著增大,雌蜂在产卵期内更早地出现较多雄性后代,体内精子不足的现象更加明显。无论已交配的蝇蛹金小蜂雌蜂在产卵期中是否出现精子不足,均不能再次完成交配。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麦蛾茧蜂种群的室内扩繁效率,采用人为控制种蜂婚配条件,研究麦蛾茧蜂交配经历和种蜂性比对交配行为及子代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蛾茧蜂种蜂交配经历对雌雄交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交配经历较少的雄蜂再行配对时,求偶次数和交配次数较多、求偶强度较强且单次交配时间较长。没有交配经历的雄蜂比有5~6次交配经历的雄蜂交配时间显著要长。麦蛾茧蜂雄蜂交配经历对子代雌雄性比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子代总蜂数量的影响不明显。较少交配经历的雄蜂与处女雌蜂交配繁育所获子代雌蜂数量较多,雌雄性比较高。室内人工繁殖时,适当提高麦蛾茧蜂种蜂中雄蜂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子代雌蜂数,当种蜂性比为1雌3雄,益害比为2(雌蜂数)10时繁殖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探讨雌蜂传递的线索对引发雄蜂交配行为的作用,为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室内显微镜下和温室繁蜂棚内直接观察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设死亡处女雌蜂(n=19)、碾碎的雌蜂腹部(n=15)、接触过处女雌蜂的滤纸(n=15)、仅提供雌蜂视觉线索(n=20)和空白对照(n=20)5个不同的试验处理,观察雌蜂传递的嗅觉和视觉线索对引发雄蜂求偶行为的作用.[结果]雄蜂交配行为包括接近、求偶、爬背、敲打触角、交配试探、插入、交配、分离,处女雌蜂交配行为包括逃跑和拒绝交配或接受交配、交配、休息.雄蜂与处女雌蜂的交配过程可划分为搜寻和求偶、交配前期、交配和交配后期4个阶段,且试图交配的雄蜂求偶成功后一般能够与处女雌蜂完成整个交配过程.雄蜂会试图与交配过的雌蜂、死亡的雌蜂发生交配行为,但仅出现交配前期.接触过活体处女雌蜂的滤纸和压碎的雌蜂腹部能够引发雄蜂强烈的振翅反应,而密闭在透明容器中的处女雌蜂不能引发雄蜂的振翅反应.[结论]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由—系列固定行为组成,雌蜂传递的嗅觉线索是引发雄蜂求偶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雌蜂腹部是短程雌性性信息素产生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卵巢打点注射质粒pIRES2-EGFP生产转基因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转染兔卵母细胞,探索建立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可定量生产转基因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4只成年新西兰雌兔,每侧卵巢内分别打点注射0.25 mL 0.5~0.8 mg/mL的质粒,注射后第3日、第16日和第31日进行人工辅助配种;卵巢注射后第3日、第16日和31日随机各取1只雌兔卵巢做冰冻切片,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应用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转基因新生仔兔阳性率.结果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卵巢注射后第3日配种的雌兔卵巢冰冻切片及48 h以后的胚胎呈现绿色荧光;卵巢注射报告基因后第3日配种的雌兔后代阳性率最高,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分别为72.7 %和45.5 %;第31日配种的后代阳性率最低,分别为36.8 %和15.8 %;第16日配种、第3日配种和第31日配种雌兔的阳性后代数量呈递减趋势.卵巢注射后第3日配种,虽然后代阳性率较高,但是其产仔数最少.实验结果表明,用注射器直接对卵巢打点注射外源基因生产转基因兔的方法操作简便、高效,为日后大规模制备一些大型家畜的转基因后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寄主大小模型认为寄生蜂后代性比与寄主大小相关,寄生蜂倾向于在大寄主上产出更多雌性后代,在小寄主上产出更多雄性后代。探讨了以家蝇蛹为寄主时,蝇蛹佣小蜂后代产量和性比变化;单次寄生情况下,寄主大小及寄生顺序对寄生蜂后代性比等影响。结果表明,蝇蛹佣小蜂的产卵期为(8.93±3.34) d,单头雌蜂能产雌性后代(34.11±16.34)头和雄性后代(11.04±8.87)头,且雄性百分比为0.24±0.11。随成蜂日龄的增大,寄生蜂产生雄性后代的比率显著增加。蝇蛹佣小蜂在寄生家蝇蛹时,会优先选择寄生个体较大的蛹;在单次寄生的情况下,蝇蛹佣小蜂倾向于在较大的家蝇蛹内产出更多的雌性后代。  相似文献   

17.
用选择性嗅觉仪测定棉铃虫对植物气味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了一种选择性嗅觉仪 ,用这种嗅觉仪测定了棉铃虫成虫对萎蔫的枫杨叶、新鲜的棉花叶、棉花花蕾、玉米叶及玉米花丝气味的反应。结果表明 :萎蔫的枫杨叶的气味对棉铃虫处女雌蛾具有引诱作用 ,对雄蛾和已交配过的雌蛾无引诱作用 ;棉铃虫雌、雄蛾不受新鲜棉花气味的引诱 ;玉米叶的气味对棉铃虫成虫无引诱作用 ,但玉米花丝对棉铃虫处女雌蛾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讨论了生测方法在研究昆虫与植物气味关系中的作用以及萎蔫的枫杨叶气味引诱棉铃虫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P Kukuk 《Science (New York, N.Y.)》1985,227(4687):656-657
Male Lasioglossum (Dialictus) zephyrum in the field are attracted to models impregnated with the odor of virgin females. The number of males responding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odor concentration. Once a male has contacted a model, its attractiveness to other males is reduced, suggesting that the male may contribute an antiaphrodisiac cue so that other males avoid mated females.  相似文献   

19.
Because infant rats learn about odors that elicit suckling, and because certain chemosensory cues that help elicit mating behavior in adults are similar to those that elicit suckling, an experiment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suckling-associated odors experienced during infancy on adult sexual behavior. Rat pups lived with and suckled dams whose nipple and vaginal odors were altered with citral, a lemon scent. The rats were weaned and never exposed again, until testing, to citral or females. At about 100 days of age, the males were paired in mating tests with a normal sexually receptive female or with a sexually receptive female that had been treated perivaginally with citral immediately before testing. The males ejaculated readily when paired with citral-treated females but were slow to achieve ejaculation when paired with normal females. These findings implicate an infantile experience as a determinant of adult sexual behavior in a mamm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