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花蓟马在不同豆科蔬菜上的繁殖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在25℃条件下,西花蓟马分别以四季豆豆荚、四季豆叶片、大豆叶片、豇豆叶片为食料时,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方式下的繁殖力.结果表明,不同豆科蔬菜对西花蓟马繁殖力有很大的影响,不论是两性生殖还是孤雌生殖,均以取食四季豆豆荚时平均产卵量和日均产卵量最高,取食豇豆时日均产卵量最低.两性生殖的后代以雌虫为主,取食四季豆豆荚时雌雄比例最高,达2.85∶1,孤雌生殖的后代皆为雄虫.  相似文献   

2.
配对时间对二斑叶螨种群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配对时间对二斑叶螨种群的影响,雌螨交配与否及迟早对于螨害种群生长发育、繁殖及后代性比的影响,旨在为二斑叶螨持续控制和种群数量动态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培养皿单头饲养法研究了不同配对时间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雌成螨产卵量、寿命及后代孵化率、羽化率和性比的影响.【结果】配对时间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平均产卵量、平均寿命及后代性比有显著影响;进行配对的二斑叶螨,其产卵量高于孤雌生殖,且随配对时间的增长而升高,平均产卵量和日均产卵量在配对7d时达到最高,为79.13粒、5.97粒;孤雌生殖的二斑叶螨成螨平均寿命显著长于有性生殖,且雌成螨的平均寿命随配对时间的延长而延长,因此交配加重了雌性个体繁殖所需额外的负担,寿命较短;但配对时间对种群繁荣起积极作用;孤雌生殖的二斑叶螨后代孵化率较有性生殖低,两性生殖中孵化率随配对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试验中孤雌生殖的二斑叶螨后代个体绝大多数为雄螨,雌雄比为0.11∶1,随着二斑叶螨配对时间的延长,其后代雌雄比值不断减小,趋近于3∶1,且有雄螨存在的1~3d内,雌螨主要进行两性生殖,以产雌为主,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昆虫的交配状况对其寿命、繁殖和种群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延迟交配对西花蓟马雌雄成虫寿命、产卵量及子代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羽化0 h、24 h、48 h、96 h后交配其雌、雄成虫的寿命均不受延迟交配时间的影响,而产卵量与交配时间有关,延迟交配24 h和48 h的产卵量高于0 h和96 h的,子代性比随延迟交配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羽化24 h最高,为2.54∶1,产卵前期随着延迟交配时间的推迟逐渐延长。试验结果为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预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叉角厉蝽作为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能够捕食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幼虫。为明确不同性比对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在室内条件设置3∶1、2∶1、1∶1、1∶2、1∶3共5种雌雄成虫性比处理,研究不同性比对叉角厉蝽产卵前期、平均单雌产卵量、孵化率和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性比为1∶2时产卵前期最短,孵化率最高;性比为1∶1时平均单雌产卵量最多,雌雄成虫寿命最长;性比为1∶3时雄虫寿命最短;性比为3∶1时雌虫寿命最短。叉角厉蝽的产卵前期随雄虫比例增加而先缩短后延长,孵化率先增加后降低;产卵前期随着雌虫的增加而延长,孵化率随着雌虫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性比中雌性或雄性的增加叉角厉蝽的产卵量和雌雄虫寿命呈降低的趋势;性比对叉角厉蝽繁殖力及雌雄虫寿命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性比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Lepidoptera:Noctuidae)成虫交配和繁殖的影响,为性信息素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特设置雌雄性比为4∶1、3∶1、2∶1、1∶1、1∶2、1∶3和1∶4的7个处理,通过解剖雌蛾卵巢的方法调查不同性比对成虫交配能力的影响,并采用生物学方法调查性比对成虫寿命,以及雌蛾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与孵化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雄蛾比例可以显著(P<0.05)降低雌蛾的交配率,单头雌蛾的平均交配次数随着雌雄性比的降低而显著增加,从4∶1时的0.39次增加到1∶4时的2.31次。随着雌雄性比的增大,平均单头雄蛾的交配次数从4∶1时的1.56次下降到1∶4时的0.50次。当雌雄性比为1∶1时,雌、雄成虫的寿命均最长。当雌雄性比>1时,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较低,随着雌雄性比的降低,二者显著增加,当雌雄性比降至1∶1时,二者分别为949.48粒和73.68%,但若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雄蛾比例,这两个参数不再显著增加。不同性比下,雌蛾的产卵量和幼虫孵化量均集中在羽化后7 d以内。随着雌雄性比的增大,产卵历期相对延...  相似文献   

6.
楚雄腮扁叶蜂是云南省除松毛虫以外新近发生的重大食叶害虫。采用林内调查并辅以实验室观测和分析,对该害虫羽化和繁殖从行为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林内自然条件下羽化成虫的雌雄比约为3∶1,且雄成虫先于雌成虫达到羽化高峰。楚雄腮扁叶蜂成虫可进行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羽化后即可进行交配,交配时间可持续5~30 min,平均17.75±3.32 min。随着交配时间延长,产卵量显著增加(Y=2.88X+4.15,R2=0.80)。将雌雄比按照1∶1、1∶2、1∶3、1∶4配对,其雌成虫产卵量、孵化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按雌雄比2∶1、3∶1、4∶1配对,其雌成虫产卵量、孵化量与雌虫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雌雄配比下的孵化率彼此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卵孵化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在9月上旬、9月下旬和10月中下旬,孵化率分别达到43%、74%和92%。  相似文献   

7.
生殖行为是个体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白背飞虱的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雌虫羽化昼夜节律高峰期在12∶00~14∶00,雄虫羽化高峰期比雌虫早,在10∶00~12∶00,交配昼夜节律高峰期在凌晨0∶00~2∶00和中午12∶00~14∶00,产卵昼夜节律高峰在12∶00~16∶00,雌雄成虫均可交配2次以上,雌虫多次交配后产卵量显著多于单次交配的雌虫,未经交配的雌虫也能产卵,但产卵量显著少于交配过的雌虫且所产卵不能孵化,表明白背飞虱不具有孤雌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二点委夜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度(26±1)℃、相对湿度50%±10%、光周期14 h∶10 h(L∶D)条件下对二点委夜蛾的交配行为和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性信息素应用以及二点委夜蛾暴发为害性及其成虫防控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虫一般在羽化后1 d进行交配和产卵。雄蛾和雌蛾均可以多次交配,交配能力和产卵量均受性比影响。雌蛾交配能力与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雌雄比为1∶5时单雌平均产卵量为501头;雄蛾交配能力则与雌蛾产卵量呈显著负相关,雌雄比为5∶1时单雌平均产卵量降低为227头。应用性诱剂诱杀二点委夜蛾雄蛾可以降低雌蛾的产卵量,但由于雌蛾产卵量大,因此仍需结合其他措施同时降低雌雄蛾数量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开始羽化后的5~10 d,每日的羽化主要集中于2∶00—10∶00,其中雌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4∶00—10∶00,雄虫则在2∶00—8∶00和18∶00—24∶00出现2个小高峰。雌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第2天产卵量最多,产卵高峰期出现在每日14∶00—24∶00。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寿命最长,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11.9 d和10.7 d;交尾雌、雄虫寿命低于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7.6 d和6.9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109.4粒;在30℃时寿命最短,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2.6 d和2.9 d,交尾雌、雄虫则为1.9 d和2.7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49.4粒;在25℃时,不同雌雄配比的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雌、雄虫平均约为2 d和4 d,单雌有效产卵量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和雌虫产卵具有明显节律性,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影响较大,不同雌雄虫配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西花蓟马与烟蓟马在紫甘蓝上的种间竞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外来入侵物种西花蓟马与本地物种烟蓟马的种间竞争。【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将西花蓟马与烟蓟马的紫甘蓝种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种群数量混合或单独饲养,繁殖1代或多代后检查并比较2种蓟马的产卵数量、种群数量及后代性比的变化情况,分析2种蓟马的种群增长竞争和生殖能力竞争。【结果】当烟蓟马与西花蓟马个体数分别以40﹕20、30﹕30、20﹕40的种群比例在紫甘蓝上共存竞争时,西花蓟马分别在4代、4代和5代后被烟蓟马完全取代,并且在竞争过程中伴随着西花蓟马种群雌虫比例的逐代下降。生殖能力竞争的结果表明烟蓟马可以显著降低西花蓟马的产卵量和后代的雌雄比例。当1对西花蓟马分别与1、2、3头烟蓟马雌虫共存时,西花蓟马的日均产卵量由5.7粒分别下降到2.6、1.9和0.8粒;1头西花蓟马雌虫分别与1、2、3头烟蓟马雌虫共存时,西花蓟马的日均产卵量由7.6粒分别下降到3.6、2.5和1.4 粒;而当1对西花蓟马分别与3头和5头烟蓟马雌虫共存时,西花蓟马后代的雌雄比例由3.1分别下降到2.4和1.3。【结论】在以紫甘蓝为寄主植物的竞争体系中,烟蓟马试验种群在短时间内取代了西花蓟马试验种群。烟蓟马除自身具有更强的繁殖力,其对西花蓟马生殖的抑制作用也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东亚飞蝗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东亚飞蝗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的生殖特性,为飞蝗种群动态的预测及蝗灾的防治奠定基础。通过室内罩笼饲养试验,对东亚飞蝗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寿命、死亡率、产卵量及产卵时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孤雌生殖的雌性成虫平均寿命显著长于两性生殖,死亡高峰期比两性生殖延后10 d左右。孤雌生殖平均每头雌虫产卵量为1.14块,而两性生殖为2.96块,两者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而且两性生殖的产卵有明显的高峰期和周期性,孤雌生殖也有高峰期和周期性,但是高峰值显著低于两性生殖。可见,进行孤雌生殖的东亚飞蝗比进行两性生殖的生存力强但产卵能力弱。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更为全面地了解飞蝗的生殖特性,也有助于了解飞蝗种群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12.
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是蚜虫重要内寄生蜂之一,为更好地利用白足蚜小蜂防控农林害虫,在室内以桃蚜(Myzus persicae)饲养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对其成虫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足蚜小蜂羽化时间集中在6:00-10:00。羽化当天即可进行交配,交配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求偶、交配前期、交配及交配后期。交配过程耗时148.5 s±10 s。雌雄同性间存在交配竞争。一头雌蜂在观察的3 h内可与1.8±0.2头未交配雄蜂交配,雄蜂可与10.4±2.0个雌蜂交配。白足蚜小蜂可进行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的后代均为雄性,一头雌蜂24 h孤雌生殖18.8±1.0头雄性子蜂;两性生殖可产9.9±1.1头雌蜂及6.6±0.4头雄蜂。寄生过程可划分为搜寻寄主、试探寄主、产卵寄生或取食寄主及清扫梳理5个步骤。从产卵寄生到成蜂羽化需要10~14 d。白足蚜小蜂喜欢在上午羽化,羽化后即可交配,雌雄蜂均可多次交配,同性个体间存在交配竞争,以孤雌和两性生殖繁衍后代,完成一个生活史需10~14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高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在烟草上的发育和繁殖特征,为在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背景下有效控制烟田西花蓟马种群数量,降低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400和800μL/L CO2浓度人工气候箱中用离体四季豆豆荚和烟叶饲养西花蓟马,研究2种CO2浓度下取食四季豆和烟草的西花蓟马各龄期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性比、雌成虫寿命、平均产卵期、单雌平均产卵量、单雌日均产卵量)和种群参数[净生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种群加倍时间(DT)],诠释高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在烟草上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特征。【结果】在400和800μL/L 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均能在烟草上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但其1龄若虫至成虫的累计存活率仅为46.67%和55.00%,为相同CO2浓度下取食四季豆的西花蓟马的52.84%和60.00%,且成虫寿命显著缩短(P< 0.05,下同),卵期、1~2龄若虫及未成熟期发育历期显著延长。相同CO2浓度下,取食烟草的西花蓟马R0、T、rm和λ均显著低于取食四季豆的西花蓟马,且DT显著长于取食四季豆的西花蓟马;取食烟草的西花蓟马雌成虫寿命、平均产卵期、单雌平均产卵量和单雌日均产卵量在400μL/L CO2浓度下为取食四季豆的53.03%、45.40%、26.32%和55.73%,而800μL/L CO2浓度下仅为取食四季豆的49.60%、44.03%、23.55%和54.75%。高CO2浓度下取食烟草的西花蓟马1~2龄若虫及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正常CO2浓度下西花蓟马的发育历期,而取食四季豆的则相反;高CO2浓度下取食四季豆和烟草的西花蓟马未成熟期的存活率均高于或等于正常CO2浓度下西花蓟马的存活率,且性比增加,平均产卵期延长,单雌平均产卵量和单雌日均产卵量亦有所提高;种群参数R0、rm和λ均显著升高,DT显著缩短。【结论】西花蓟马可在烟草上正常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且CO2浓度倍增有利于其种群增长,从而加重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4.
If parthenogenesis occurred in bisexual organisms, it would produce an excess of females and depress the sex ratio. The phenotypes of female mice, from matings that produce an excess of females, were examined for evidence of the presence of marker genes of paternal origin. All proved to be hybrids of the maternal and paternal strains, thus excluding parthenogenesis as the cause of the low sex ratio.  相似文献   

15.
切割潜蝇茧蜂是寄生橘小实蝇的重要内寄生蜂,为中国新纪录种。在室内(25±1)℃、(70±10)%相对湿度条件下,对切割潜蝇茧蜂的形态、习性、最适寄主日龄、实验种群寄生率、性比与每雌产卵量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多产卵于橘小实蝇的l-2日龄幼虫体内,平均世代历期27.4 d,室内平均寄生率达18.02%,雌雄性比1∶1.426;成蜂寿命15-33 d,雌蜂寿命长于雄蜂,羽化后即可交配,交配时间持续0.5-3.0 m in,交配后1-2 d即可产卵,每雌一生产卵50-85粒,每雌每日卵量呈波动减少现象。该蜂可用体积分数为20%蜜水补充营养,成虫具有正趋光性、孤雌生殖和过寄生现象。本研究结果可为寄生蜂的大量饲养以及橘小实蝇的生物防治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南方小花蝽是多种小型昆虫的重要天敌。在切花月季大棚中以2头/m2和4头/m2 2种密度释放南方小花蝽,研究其对切花月季上西花蓟马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对西花蓟马的若虫还是成虫,高密度释放(4头/m2)的控制效果好于低密度释放(2头/m2),并且防治效果随着释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最高防效不到60%。对于商品价值很高的花卉而言,释放南方小花蝽可能起不到保护花卉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东北虎在非繁殖期和发情交配期活动节律的差异,以及其活动节律之间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采用行为取样法对7只(3雌4雄)东北虎的发情交配期和非繁殖期进行了观察。[结果]东北虎发情交配期的主要行为包括休息、运动和发情交配,其中雌虎在发情交配期和非繁殖期休息和运动时间差别不大,而雄虎发情交配期的休息时间较非繁殖期明显下降,运动差异不明显;雌雄虎在非繁殖期和发情交配期的休息、运动和发情交配时间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结果为优化东北虎的管理及提高其繁殖成功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中国的重要外来入侵和检疫性害虫, 对各地的蔬菜和花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极端高温(45℃)对西花蓟马存活率、繁殖力以及体内海藻糖、山梨醇含量的影响,为西花蓟马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5℃条件下高温热激西花蓟马当代成虫、2龄若虫2 h,经过24 h变温模式22℃(4 h)-25℃(8 h)-28℃(4 h)-25℃(8 h)培养后再进行一次45℃ 2 h的热激处理。研究热激处理后其亲代、F1代和F2代的种群参数(亲代各虫态存活率、雌成虫寿命,F1和F2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以及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海藻糖和山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45℃ 2 h高温热激两次后,西花蓟马各个虫态的存活率均小于50%,且预蛹和蛹的存活率为0,成虫的存活率最高为41.38%,显著高于其他虫态(1龄若虫存活率为5%,2龄若虫存活率为21.36%)(P<0.05);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在45℃高温条件下热激2 h两次后,其亲代雌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均明显降低,且F1代也受到较大影响, F1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显著降低,但F2代种群有所恢复,另外热激处理西花蓟马成虫的雌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在亲代、F1代中都明显高于热激处理2龄若虫(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海藻糖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影响到F1和F2代种群体内的海藻糖含量,另外热激处理亲代成虫其体内海藻糖含量低于热激处理亲代2龄若虫的海藻糖含量, 且F1和F2代与亲代趋势相同(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山梨醇含量明显升高,热激亲代成虫的山梨醇含量高于热激2龄若虫体内的山梨醇含量,且这种热激处理能够影响到后代种群体内山梨醇的含量,F1和F2代体内山梨醇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亲代相同(P<0.05)。【结论】45℃极端高温处理不仅对西花蓟马亲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理生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延续到了子代(F1、F2代)的不同发育阶段。同时,西花蓟马对极端高温的应对与其体内的海藻糖、山梨醇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