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滨海盐渍土增施氮磷肥对杂交酸模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磷肥能显著提高杂交酸模生物量,N用量以180~290kg/hm2、P2O5用量以120~223kg/hm2可获得理想生物量及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优质稻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取得有关施肥参数,建立优质稻施肥模型,选择高、中、低肥力田块,应用3因素4水平设计方案对优质稻进行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氮、磷、钾肥的施用对优质稻的增产作用是氮肥大于磷肥,磷肥大于钾肥,建议梁河县优质稻高肥力田块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N 73 kg/hm2、P2O535.6 kg/hm2、K2O87.8 kg/hm2,应施好氮、磷肥,增施钾肥。中肥力、低肥力田块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N 87.48~103.7 kg/hm2、P2O559~63 kg/hm2、K2O 47.6~52 kg/hm2,应增施氮肥、磷肥,适量钾肥。  相似文献   

3.
针对保山区域冬早大棚辣椒氮磷钾肥料效应缺乏系统研究,存在偏施氮肥、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的现象,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通过频率分析研究高产优化施肥组合方案。保山大棚辣椒氮磷钾肥料效应回归模型Y=38 180.4+19.865 7N+16.102 7P+16.150 1K+0.026 6NP+0.012 4NK-0.006 8PK-0.025 8N2-0.038 5P2-0.014 1K2,目标产量大于53 000 kg/hm2的优化施肥组合方案为N 568.9~631.9 kg/hm2,P2O5 242.7~321.3 kg/hm2,K2O 684.6~794.8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47∶1.23,与当地施肥量水平相比,温暖区氮肥用量平均降低36.3%,温热区氮肥用量平均降低23.1%。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大棚辣椒产量,氮肥效应达极显著水平,磷肥和钾肥效应达显著水平,效应排序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和氮钾的交互效应为显著正效应,N用量在175~425 kg/hm2时,辣椒产量随着P2O5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增幅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N用量在175~573.7 kg/hm2时,钾肥效应趋势与磷肥一致,在高氮情况下,辣椒产量随着磷肥(或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切花玫瑰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切花玫瑰栽培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云南玫瑰主要种植及热销品种"黑魔术"在营养生长期和切花期对营养元素N、P、K的养分吸收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切花玫瑰株高的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钾>钙>磷>氮,施肥以N1P2K2Ca2时收率最大;切花玫瑰冠宽的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钙>钾>磷>氮,施肥以N2P3K2Ca3时收率最大;在苗期玫瑰施肥的最佳配比为N2P1K2Ca2[氮肥(尿素)450 kg/hm2,磷肥(普钙)131.4 kg/hm2,钾肥(硫酸钾)400.05 kg/hm2,钙肥(石灰粉)1 300.5 kg/hm2],在之后的整个切花延续期以N2P1K3Ca2(氮肥450 kg/hm2,磷肥131.4 kg/hm2,钾肥600 kg/hm2,钙肥1 300.5 kg/hm2)为最佳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5.
膜荚黄芪氮磷钾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氮磷钾的施肥量编码值与膜荚黄芪根产量、多糖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膜荚黄芪根产量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对黄芪多糖含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钾肥>磷肥>氮肥,其中钾肥为负效应,氮肥、磷肥为正效应。寻优结果表明,膜荚黄芪目标产量在6000~7000 kg/hm2之间,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66.85~102.92 kg/hm2,P2O5 64.64~94.95 kg/hm2,K2O 119.78~166.48 kg/hm2;膜荚黄芪多糖含量在13%~14%之间,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66.85~102.92 kg/hm2,P2O5 64.64~94.95 kg/hm2,K2O 119.78~166.48 kg/hm2;膜荚黄芪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优化施肥量为:N 99.52~102.92 kg/hm2,P2O5 94.20~94.95 kg/hm2,K2O 119.78~166.48 kg/hm2,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 0.92~0.95:1.16~1.62。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河西绿洲制种玉米各器官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王平  刘淑英  张志功 《土壤》2014,46(2):275-28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配合施用对制种玉米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吸收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制种玉米干生物量的累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施氮、磷肥有利于提高制种玉米干物质的累积,当氮肥过量时,干生物量反而有所下降。合理配施氮肥、磷肥和钾肥,促进了养分比例的协调供给,明显增加了制种玉米各器官的养分含量、养分吸收量及养分收获指数。合理配施氮、磷肥能使制种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最高产量氮素、磷素、钾素的吸收量分别为N:2.25 kg,P2O5:0.60 kg和K2O:2.40 kg,植株吸收养分适宜比例(N︰P2O5︰K2O)3.73︰1︰3.97。在制种玉米生产中推荐施肥量为N 360 kg/hm2,P2O5 180 kg/hm2,K2O 90 kg/hm2。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了正交区组二次回归设计 ,以氮、磷、钾配方施肥为研究对象 ,系统地进行了湖北麦冬产量的分析 ,建立的施肥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表明 :氮肥、钾肥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磷肥则不明显。氮肥与磷肥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呈互补关系 ,在较低磷肥时随施氮肥的增加而产量增加 ,反之则下降。高氮、高钾、低磷配方施用能达最高产量点 ,施用N 4 5 5 7~ 4 95 4kg/hm2 、P2 O52 5 9 5~ 312 2kg/hm2 、K2 O 6 95 1~ 75 7 3kg/hm2 ,产量为 75 0 0kg/hm2 以上的概率为 99%。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加工型马铃薯水肥耦合效应量化管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灌水量、氮肥、磷肥、钾肥对加工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4因素影响加工型马铃薯产量的顺序为灌水量>氮肥>钾肥>磷肥,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经过计算机模拟,得到加工型马铃薯产量达到最高值46.75 t/hm2时,其相对应H2O、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2520 m3/hm2、457.5kg/hm2、825.0 kg/hm2和247.5 kg/hm2.对试验结果进行的验证表明,模型选优所得氮肥、磷肥和钾肥配比的产量最高,施肥成本、施肥利润、肥料投资效率分别为0.86万元/hm2、1.88万元/hm2和2.19元/元,栽培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配比.  相似文献   

9.
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川中紫色土不同密肥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玉米产量的效应曲线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2 .四种密肥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 :密度 ( X1) >钾肥 ( X4 ) >氮肥 ( X2 ) >磷肥 ( X3) ;3.密度和钾肥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 ,其效应最大的组合为 :密度 X1=2水平 ,钾肥 X4 =2水平 ;4 .产量≥650 0 kg/ 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 :种植密度 5.52~ 5.69万株 / hm2 ,施尿素 539~ 60 9kg/ hm2 ,施过磷酸钙 651~ 780 kg/ hm2 ,施氯化钾 2 74~ 30 5kg/ hm2 。  相似文献   

10.
桔梗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310),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氮、磷、钾施肥量与桔梗产量和总皂苷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桔梗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 钾肥 磷肥;氮、磷、钾肥对桔梗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 磷肥 钾肥。对各效应函数进行频率分析法寻优结果表明,桔梗目标产量在4200~4800 kg/hm2,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83.72~119.41 kg/hm2、P2O5 64.10~134.39 kg/hm2、K2O 78.80~147.20 kg/hm2;桔梗总皂苷含量在5.5%以上,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113.37~140.12 kg/hm2、P2O5 85.96~153.44 kg/hm2、K2O 76.86~136.38 kg/hm2;桔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最优施肥量为N 113.37~119.41 kg/hm2、P2O5 85.96~134.39 kg/hm2、K2O 78.80~136.38 kg/hm2,N、P2O5、K2O的最优施用量配比为1︰0.72~1.18︰0.66~1.20。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阴山丘陵地区马铃薯施肥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阴山丘陵地区施肥状况,2008、2009年进行了农户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内蒙古阴山丘陵地区马铃薯化肥投入总量为160.0~292.0 kg/hm2,氮、磷、钾投入量分别为101.8~195.7kg/hm2、57.2~79.4 kg/hm2、5.9~6.9 kg/hm2。(2)水浇马铃薯地氮肥投入量偏高,旱地马铃薯氮肥投入量低。(3)有机肥是氮、磷肥的次要来源,是钾肥的主要来源,其为马铃薯提供的钾肥占全部钾肥的72.2%。  相似文献   

12.
罗元堂 《南方农业》2013,(Z1):138-140
2012年,在重庆市彭水县进行了马铃薯平衡施肥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最佳施肥(N300kg/hm2,P2O5120kg/hm2,K2O240kg/hm2)条件下,马铃薯单产为28766.7kg/hm2,达到当地的高产水平,每kg养分生产马铃薯18.4kg;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氮肥或磷肥或钾肥的用量,其产量都没有继续增加。足量的磷肥和钾肥对于提高马铃薯的商品性具有重要作用。在供试土壤条件下,要获得马铃薯高产必须施用足够的肥料。  相似文献   

13.
调查表明,湖北省红薯施用化学氮(N)、磷(P2O5)肥分别平均为132.0kg/hm2和43.5kg/hm2,基本不施用化学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研究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可以促进红薯获取高产,氮磷钾肥施用比例(N:P2O5:K2O)以1:0.4~0.5:0.8~1.0为宜,其中氮肥(N)用量以150~225kg/hm2、钾肥(K2O)以120~225kg/hm2为好,氯化钾可以作为红薯钾肥来源,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合施用锌、钼等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苹果施肥状况评价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为了解陕西省苹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5~2009年的21个县7141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北高原、渭北旱塬和关中灌区有机肥施用农户分别占到99.96%、24.52%和20.37%,全省平均50.15%;化肥氮、磷、钾施用量从陕北高原、渭北旱塬到关中灌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氮肥(N)由490 kg/hm2增加到619 kg/hm2,磷肥(RO5)由318 kg/hm2增加到447 kg/hm2,钾肥(K2O)由73 kg/hm2增加到382 kg/hm2.各区域苹果化肥氮磷钾和有机肥施用量整体上与产量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化肥和有机肥养分投入均表现出报酬递减趋势.陕北高原、渭北旱塬和关中灌区化学氮肥施用适量农户分别占18%、17%和12%,全省平均17%,过量农户分别占67%、74%和78%,全省平均72%;磷肥施用适量农户分别占12%、27%和15%,全省平均20%,过量农户分别占42%、52%和65%,全省平均50%;钾肥施用适量农户分别占11%、12%和14%,全省平均12%,不足农户分别占84%、48%和15%,全省平均56%.陕西省农户苹果施肥中存在的问题为氮肥投入过量、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因此,增加有机肥投入,大幅度降低氮肥投入和合理施用磷肥是今后陕西省果农施肥的重点.另外,在陕北高原和渭北旱塬要注重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配施对洋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310),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洋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氮、磷、钾施用量为变量因子,洋葱产量及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表明,氮、磷、钾肥对洋葱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且均以磷肥的影响最大,氮肥次之,钾肥较小;当氮、磷、钾肥用量分别达430.7、449.5和1152.7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值降至 0。氮磷、氮钾交互对洋葱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互作效应最显著的区域为N 240.0~720.0 kg/hm2、P2O5 250.0~500.0 kg/hm2、K2O 600.0~1500.0 kg/hm2。本试验条件下,洋葱产量达 75 t/hm2、品质综合评分达90分以上的综合施肥方案为:N 294.0~480.6 kg/hm2、P2O5 332.8~388.5 kg/hm2、K2O 861.8~1119.8 kg/hm2,适宜的 N、P2O5、K2O施用比例约为1∶0.93∶2.56。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夏玉米适宜氮磷用量和平衡施肥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北衡水对冬小麦-夏玉米适宜氮、磷用量及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效应的研究表明,在土壤中等肥力水平下,冬小麦-夏玉米施用氮肥和磷肥均能显著增加产量和效益,冬小麦和夏玉米施用氮肥分别增产11.1%~32.2%(平均22.5%)和12.5%~24.1%(平均19.2%),分别增收853.50~2 775.00元/hm2(平均1 876.60元/hm2)和1 352.33~2 293.77元/hm2(平均1 651.04元/hm2);施用磷肥分别增产8.1%~14.0%(平均11.7%)和2.5%~13.2%(平均9.1%),分别增收563.4~1 380.6元/hm2(平均974.7元/hm2)和189.74~1 458.39元/hm2(平均765.31元/hm2).冬小麦-夏玉米适宜N用量范围分别为220~260 kg/hm2和220~280kg/hm2,适宜施氮水平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6.5%和26.3%;适宜P2O5用量分别为90~110 kg/hm2和95~115kg/hm2,适宜施磷水平的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6.8%~17.3%和11.8%~20.5%.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平衡施肥较农民习惯施肥增产5.3%~9.0%,增收454.19~992.5元/hm2,提高氮肥利用率5.0~1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指示品种,采用OPT配方施肥方法,研究了氮、磷和钾肥配比对马铃薯产后品质及其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N 18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0~135 kg/hm2时,马铃薯块茎中氮、磷、钾、钙、铁、锌含量达到最高;氮肥施用量对块茎中干物质、粗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较大,而磷肥、钾肥施用量的影响较小。当施N 18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135 kg/hm2,马铃薯贮藏260 d时,贮藏损失率最低,为4.37%,其营养品质保持最好,该施肥配比与当地常规的施肥配比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减氮控磷稳钾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氮、 磷用量偏大,钾肥用量不足不仅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养分利用率偏低。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减量施用氮、 磷肥,稳定钾肥投入对水稻产量、 养分积累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1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结果表明,氮钾、 磷钾、 氮磷钾配施处理的水稻秸秆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P0.05); 减氮控磷稳钾处理(N 225 kg/hm2、 P2O5 60 kg/hm2、 K2O 90 kg/hm2)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N 300 kg/hm2、 P2O5 150 kg/hm2、 K2O 60 kg/hm2)能显著增加水稻秸秆生物量(P0.05),明显提高千粒重和籽粒产量; 试验还得出,减氮控磷稳钾处理分蘖期地上部氮、 钾含量和秸秆氮、 钾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 收获期地上部氮、 钾的积累量和氮、 磷的表观利用率显著大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适当减少氮、 磷用量, 增加钾肥用量能改善氮、 钾营养状况,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籽粒产量和氮、 磷表观利用率。N 196.2 kg/hm2、 P2O5 46.5 kg/hm2、 K2O 90 kg/hm2的配施方案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氮磷与硅钙肥配施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长期高纯度化肥施用导致作物其他养分供应的不平衡,中微量元素已成为越来越多作物产量和品质限制因子。本文旨在通过开展硅钙肥、氮肥和磷肥配施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确定硅钙肥、氮肥和磷肥在干辣椒中最佳配施方案。【方法】借助于DPS软件,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分析研究了氮磷与硅钙肥配施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整个研究过程分为回归建模、模型解析和模型决策三个步骤,首先,根据2013年获得的辣椒产量和品质数据,进行优化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出辣椒产量、品质分别与硅钙肥、氮肥、磷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其次,对两个方程进行F检验,对回归系数进行t检验,确定模型可行性,模型分析包括因子主效应分析、单因子效应分析和因子互作效应分析。最后进行模型决策,通过计算机模拟运算,提出辣椒高产与优质的施肥方案。【结果】通过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得出:硅钙肥、氮肥、磷肥对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因素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以硅钙肥、氮肥交互效应为例,在编码范围内,辣椒的产量较好的互作空间是中等的硅钙肥配较高氮肥水平;辣椒的品质较好的互作空间是较高的硅钙肥水平配中等的氮肥施用水平。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磷肥硅钙肥,而对品质影响则相反。在本研究区地力水平下,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会随着硅钙肥、氮肥、磷肥的用量增加而升高;当用量过高,产量和品质反而会下降。通过计算机模拟运算,产量在4500~6000 kg/hm2之间,品质综合得分95分以上时,施肥方案为硅钙肥304.76~398.24 kg/hm2,氮肥220.05~263.26 kg/hm2,磷肥44.80~64.50 kg/hm2。经边际效应分析,在经济效益和产量达到最大,即分别为80548.64元/hm2和5916.23kg/hm2时,硅钙肥、氮肥、磷肥最佳施用量组合为332.66、250.58、57.75 kg/hm2,配施比例为1:0.75:0.17。【结论】硅钙肥、氮肥、磷肥具有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调节辣椒营养元素吸收等功能,但应适量施用,过多施用反而会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现象的产生。本文构建的模型可以详细地解释三种肥料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模型模拟可以得到三种肥料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芝麻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明芝麻生产中氮、磷、钾肥最优化施肥参数,本试验运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对白芝麻品种郑芝98N09和黑芝麻品种冀9014的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施能显著改善芝麻的经济性状,提高芝麻产量.施氮量与芝麻株高、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氮、磷、钾肥对郑芝98N09的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氮>磷>钾,冀9014为氮>钾>磷.通过建立肥料与产量效应函数方程并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得出,郑芝98N09的最佳施肥量为N 123.09 kg/hm2、P2O5 60.13 kg/hm2、K2O 73.31 kg/hm2,冀9014的最佳施肥量为N 133.92 kg/hm2、P2O5 70.85 kg/hm2、K2O 110.80 kg/hm2.因此,郑芝98 N09施肥时应重施氮肥,适配磷、钾肥;冀9014应重施氮、钾肥,兼施磷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