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特种木菜含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药用保健价值高,其植株含皂甙20.4%,是人参的2.5倍.野生资源少,国内外市场紧俏.用野生植株的枝条、根系、种子均能繁殖,在露地、大棚均能栽培,可以进行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UV和HPLC法比较野生与种植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差异。方法 UV法在波长345 nm处测定黄连总生物碱含量,HPLC采用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乙腈和0.4%磷酸水溶液(25:75)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345 nm,柱温30℃以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结果 黄连不同部位的总生物碱含量:种植黄连根茎含(9.88±0.03)%、须根含(6.41±0.03)%、茎叶含(1.92±0.04)%;野生黄连根茎含(7.95±0.03)%、茎叶含(0.64±0.03)%。黄连不同部位的的盐酸小檗碱含量:种植黄连根茎含(0.45±0.04)%、须根含(0.17±0.03)%、茎叶含(0.09±0.03)%;野生黄连根茎含(0.38±0.03)%、茎叶含(0.16±0.03)%。结论 种植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的总生物碱含量高于野生黄连,但其盐酸小檗碱含量低于野生黄连植株;野生与种植黄连均为根茎部总生物碱和盐酸小檗碱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野生山核桃资源开发,对野生山核桃进行了3种不同方法的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设施育4、苗后假植育苗法植株生长量的各项指标均最优,催茅后播种育苗法次之,直播育苗法较差.  相似文献   

4.
新疆野生油菜的考察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木等1964年首次在新疆昭苏县发现并采集到18份新疆野生油菜,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1986年组织全国有关单位对新疆北部23个县进行考察,又采得野生油菜种子276份,植株标本79份。至此,初步弄清了新疆野生油菜的特征特性、形态类别、分布范围和生态条件。初步研究表明,新疆野生油菜为芸薹属芥类植物,染色体数2n=18,与黑芥(2n=16)不同,为一个稳定的新物种;其籽粒含亚油酸11.86%—31.38%、芥酸5.23%—37.04%、硫代葡萄糖甙0.74%—1.05%,籽粒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大于奥罗油菜而小于其他类型油菜。另外,其植株对菌核病抗性较强,裂角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原产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野生柳兰植株、种子以及栽培条件下采集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野生柳兰植株移栽成活率、生长发育特性及越冬性,研究了野生和栽培柳兰种子的萌发特性和表面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柳兰在呼和浩特地区能够越冬,翌年能正常的生长发育,盛花期与原产地相比延长了45d,有开发利用的潜力。野生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高于栽培种子,并且柳兰栽培种子播种前适宜的浸种温度为20℃,野生种子为30℃。在电镜观察中发现柳兰的野生种子和栽培种子外表面结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陈乃东  李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5):186-188
[目的]比较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与河南石斛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特征,为霍山石斛的真伪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与河南石斛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构,并测定气孔器密度、分布及气孔指数等。[结果]3种石斛叶的上表皮细胞多为规则的六边形,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和近多边形,河南石斛的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3种植物垂周壁式样相似;3种石斛叶的上表皮均无气孔,下表皮气孔无规则分布,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与河南石斛气孔长宽比分别为1.12、1.55、1.31,气孔器密度分别为109、156、94个/mm2,气孔指数分别为8.9%、12.5%、8.2%。[结论]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与河南石斛叶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分布、垂周壁式样均比较相似,难以作为分类的依据。气孔器形状、密度、大小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差异,可以作为这3种石斛之间区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百脉根是研究豆科植物根瘤形成和共生固氮分子机理的一种重要模式植物.为探索百脉根根瘤的形成机制,以EMS诱导野生MG-20突变并筛选的No.1006,No.486和No.2568等3种无效根瘤突变体为材料,测定其突变体植株生物量、根瘤数及固氮能,并对无效根瘤中根瘤菌感染的细胞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No.1006是根瘤原基突变体,No.486是白色无效根瘤突变体,No.2568是绿色无效根瘤突变体;这3种无效根瘤突变体植株生长至30d时,根瘤数和固氮能以及株高、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和根长等生物量与MG-20野生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长至40d开始均显著低于野生株(p0.05).No.486的白色无效根瘤和No.2568的绿色无效根瘤,经切片后在电镜下观察,无效根瘤细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No.2568的绿色无效根瘤的细胞和由根瘤菌转化来的类菌体的破坏程度远大于No.486的白色根瘤.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都很重视野生棉种,它是种质资源的宝贵材料,在棉花育种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但野生棉种种子小,种壳坚硬,合点端结构特殊,透水性差,用常规方法直播于土壤,难以发芽出苗,即使出苗,如培管不当,也难以长成植株.在南京地区,有的野生种虽能长成植株,但开花不结实或不开花不结实,影响后代的繁衍.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感到,将野生棉种进行试管种胚培养,然后采用嫁接法繁殖其后代,是保存和繁殖野生棉种的较好的手段.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用含硒量1390mg/kg的硒矿粉、含硒量250、350、450、550mg/kg的富硒复混肥和200、400mg/L的亚硒酸钠溶液施于鄂西野生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la Thunb)上,观察对鱼腥草产量及其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硒源对鱼腥草的增产趋势不明显,且表现一定的负效应;②3种硒源均能增加鱼腥草的植株含硒量,硒矿粉处理的为0.123mg/kg,富硒复混肥的平均为0.139mg/kg,亚硒酸钠溶液的平均为0.211mg/kg;3种硒源当季效果依次为亚硒酸钠富硒复混肥硒矿粉;③4种富硒复混肥的增硒效果差异小(CV=3.234%);④增硒处理能提高植株的硒含量,增加幅度为32.26%~141.94%,400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增幅最高,为141.94%,硒矿粉处理的增幅最低,为32.26%。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通过分析比较了余甘子各器官之间、同品种不同植株之间、不同余甘子品种之间以及与野生资源之间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余甘子各器官皆含有多糖类化合物,且差异均极显著,大小顺序为:鲜果肉(4.382%)>枝(4.169%)>干果肉(3.530%)>芽(2.951%)>根(2.162%)>老叶(1.750%)>幼叶(1.410%)>种子(0.965%)。不同品种余甘子同一器官的多糖含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野生余甘与粉甘间鲜果肉和种子的多糖含量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其中2个野生植株(A、C)鲜果肉多糖含量高于粉甘,5个野生植株种子多糖含量均高于粉甘,3个野生植株(B、D、E)枝多糖含量高于粉甘。  相似文献   

11.
对转Ac基因成恢448与转Ds基因成恢448杂交获得的11个组合F2群体进行了田间Basta抗性鉴定和Ac/Ds基因的PCR检测.分蘖期对362个F2植株喷施0.25%的Basta溶液,叶片保持绿色的抗Basta植株有175株,占48.34%,叶片变黄敏感植株有187株,占51.66%;不同组合抗感植株比例并不相同,只有N7符合孟德尔性状分离定律理论值的3:1,其他的组合都不符合这个比例.Basta敏感植株PCR检测表明均含Ac而不含Ds;,抗Basta植株PCR检测表明所有植株均携带Ds,其中137株含Ac和Ds,37株不含Ac仅含Ds.表明利用抗Basta基因的特性可排除不含Ds植株,而Ds插入纯合体需PCR检测才能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     
能合成驱虫物质的马铃薯植株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一个以斯蒂芬L.辛登为首的研究小组经过两年的研究,运用细胞融合法首次培育出叶片能合成驱虫物质——莱普亭(Leptine,分子式为C_(47)H_(75)NO_(17))的杂种马铃薯植株。经试验,这种马铃薯的产量大大高于野生马铃薯,一些甲虫落到其植株上后只轻轻咬一下便立刻飞走,很少危害植株。这种马铃薯的  相似文献   

13.
以3种不同类型大豆杂交组合F2至F4代为材料,采用混合选择和系谱选择按成熟期及种粒大小进行集团定向选择,以比较两种方法的选择效果及其与组合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野生或半野生组合中,混合选择法选的材料成熟略晚1~2日,平均百粒重较大,且变异系数高;而在栽培组合中系谱法选的材料有成熟略晚、种粒较大倾向,但是两种选择方法均能选出相似的生育期类型及种粒大小类型。大豆种间杂交后代随着向大粒方向选择,植株变矮、茎秆增粗、倒伏性降低、分枝数减少,产量性状得以改善。在F2代根据植株个体表现进行熟期或种粒大小分组定向选择,这种趋势能有效地保持到高代。在野生或半野生组合中,混合选择法易于选取高产高蛋白个体;在栽培组合中,系谱法易于选取植株形态与产量性状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测定野生和栽培益母草各部位中总生物碱和黄酮的质量分数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生育期内益母草植株不同部位生物碱和黄酮的质量分数不同.叶柄中生物碱的质量分数最高,叶片其次,根中生物碱质量分数最低;各器官以叶片中黄酮的质量分数最高,叶柄其次,根部最低.野生和栽培益母草植株生物碱和黄酮质量分数存在明显差异.野生益母草中总生物碱的质量分数高于栽培益母草,而黄酮质量分数则是栽培益母草高于野生益母草.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了湖南西部地区人工栽培七叶一枝花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及物候期.结果表明,人工栽培七叶一枝花的茎、叶等比野生植株生长高大.花期比野生提前且稍短,而果期延长.根据植株生长发育消长规律町将人工栽培七叶一枝花的物候期划分成出苗期、伸长期、展叶期、开花期、结实期、枯死期、萌芽期、越冬期等八个时期.  相似文献   

16.
霜霉病是莴笋、生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不论是露地栽培还是保护地栽培,几乎都有发生.病害严重时,大量叶片变黄或变褐枯死,植株长势弱,造成减产.除危害莴笋、生菜外,还能侵染油麦菜、菊苣及数种野生菊科植物.  相似文献   

17.
无土栽培君子兰花期营养液吸收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2种营养液对君子兰花期的开花植株和无花植株开展肥水吸收试验.结果显示,开花君子兰对水分及营养元素N、P、K、S的吸收大于不开花的君子兰,参试含P较高的Ⅱ号营养液更能满足开花君子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柳兰生长的限制因素,科学开发柳兰规模化种植技术,在实地监测内蒙古锡林郭勒野生柳兰全生育期生长情况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野生柳兰植株生长量而言,4个主要气候因子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降水量、相对湿度、光照强度、气温,可见降水量是影响野生柳兰植株生长量的主导因子;对野生柳兰植株叶片数量而言,4个主要气候因子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相对湿度、气温、光照强度、降水量,可见相对湿度是影响野生柳兰叶片数目的主导因子;对野生柳兰植株叶片长度而言,4个主要气候因子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光照强度、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可见光照强度是影响野生柳兰最长叶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9.
在细胞和植株两个水平上,筛选野生新麦草抗除草剂草甘膦自然变异体。在适宜的选择压力下,野生新麦草在两个水平上均有一定频率的抗除草剂自然变异体或突变型产生。100 mg/L的草甘膦是野生新麦草的抗性愈伤组织适宜的筛选浓度,抗性愈伤组织出现的频率为0.23%。用高于大田推荐剂量的草甘膦喷施野生新麦草植株,结果出现2×10-6的抗性个体。  相似文献   

20.
龚秀会  许敏  董鸿竹  林章彩  张颖君  赵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30-17531,17607
[目的]比较不同基原金线莲植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LC-MS联用技术对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A.formosanus)组培植株和福建金线莲林下种植植株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应用硫酸-蒽酮法和分光光度法对金线莲主要活性成分(金线莲多糖、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福建金线莲(A.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4.formosanus)组培植株和福建金线莲林下种植植株3个金线莲样品(HNJ201001、HNJ201002和HNJ201003)中金线莲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6.175%、19.636%和10.939%;3个金线莲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722%、0.895%和0.984%.[结论]3个样品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非常相似,其中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与文献报道的野生金线莲相当或略高,而组培金线莲样品中的多糖则远高于文献报道的野生金线莲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