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0年春季长江口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探索长江河口生境条件改变对重要生物的影响状况,揭示生境条件对生物资源影响的机理,根据2010年5–6月在长江口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与历史资料,用根据扫海面积计算的栖息密度研究了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动状况,以及5–6月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2010年5–6月共记录鱼类40种。种类数目较多的科分别是鳀科和虾虎鱼科(均为5种),其次为石首鱼科(4种)及舌鳎科(3种);鱼类栖息密度以当年卵化幼鱼为主,矛尾虾虎鱼、棘头梅童鱼、凤鲚和刀鲚为栖息密度最大的4种鱼类,占调查区域鱼类栖息密度的94.11%。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测度分析发现,春季鱼类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的9个环境因子中,水深、表层盐度和底层盐度对河口内部鱼类丰度和栖息密度影响最大,而底层pH值、表层盐度和底层温度则对河口外部鱼类群落影响最大。与历史资料相比,目前记录的鱼类物种数目(40种)少于1985年5月或6月(69种,62种),而栖息密度(5.20×104ind/km2)高于1985年5月或6月(1.72×104 ind/km2,2.29×104 ind/km2)。本研究表明虽然长江口仍为棘头梅童鱼、刀鲚、...  相似文献   

2.
夏、秋季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生境变动条件下长江口鱼类群落的特征,为其鱼类资源的管理提供依据,2010年5月中旬至9月在长江口进行了张网鱼类资源调查(除8月外,采样频率为1周1次)。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总共出现6种生态类群、39种鱼类,海洋洄游鱼类和河口定居性鱼类的种类数目分居1、2位,包含种类数目最多的科是鳀科(6种),其次鰕虎鱼科和石首鱼科(4种),5-9月间种类和生态类群种类数目更替均无显著性差异;5-9月间各生态类群尾数/重量均以海洋洄游鱼类占首位,5-8月间各月平均每网尾数/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9月除了与7月尾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尾数和重量均较各月高,生态类群尾数/重量的排序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对棘头梅童鱼、刀鲚、凤鲚、银鲳、灰鲳、龙头鱼等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幼鱼数量比例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种类的变动有差异,如棘头梅童鱼、刀鲚、龙头鱼幼鱼基本呈下降趋势,而凤鲚则为上升趋势。此外,相同属的鱼类生态位有一定的分化,银鲳和灰鲳在时间上交替出现、而刀鲚和凤鲚在不同水域产卵,这是一种减少对食物、空间竞争的策略;按鱼类群落优势种综合丰盛度法,各月优势种比例均在95%以上,而各月间优势种更替无显著性差异;Braycurtis尾数/重量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在60%的水平上将群落分为组Ⅰ(5月-8月前半月)和组Ⅱ(8月后半月-9月)。此外,长江口虽仍是棘头梅童鱼、银鲳、灰鲳等重要经济鱼类的育幼场,但群落结构已有了变化,特别是中华鲟、鲥等珍稀鱼类的消失,反映了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等引起了长江口鱼类资源的衰退。  相似文献   

3.
张芮  薛莹  张崇良  任一平  徐宾铎 《水产学报》2018,42(7):1040-1049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影响着海洋鱼类群落动态及其稳定性。为深入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变化,根据2011年、2013—2016年春、秋两季在该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结构冗余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海州湾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冗余度。结果显示,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春、秋季鱼类均可划分为南北两个群落。春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包括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黄鮟鱇和大泷六线鱼;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小黄鱼、短吻红舌鳎、方氏云鳚和星康吉鳗。秋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棘绿鳍鱼、长蛇鲻和星康吉鳗;南部群落典型种包括短吻红舌鳎、棘头梅童鱼、鮸、矛尾虾虎鱼、小黄鱼和皮氏叫姑鱼。春、秋季鱼类群落响应单元数均为1,群落结构冗余度水平低;响应单元中种类与南、北鱼类群落典型种组成相似,表明海州湾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特征主要受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小黄鱼、棘绿鳍鱼和长蛇鲻等少数种类决定。决定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可替代种类较少,当主要种类受损时,群落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4年5月(春季)和2014年10月(秋季)在舟山渔场普陀山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普陀山附近海域春、秋两季鱼类有51种,隶属于11目24科43属。其中,春季鱼类有39种,隶属于11目24科34属;秋季鱼类有34种,隶属于8目16科30属,春、秋两季共有种22种。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鮸、六丝钝尾鱼鰕虎鱼、龙头鱼,其中棘头梅童鱼、鮸、六丝钝尾鰕虎鱼为春季优势种类,龙头鱼为秋季优势种类。根据鱼类的生态习性分析得知,分布在本次调查海域的鱼类以广温广盐种类为主;春、秋季均是普陀山海域经济幼鱼的主要繁育、生长期。  相似文献   

5.
春季和夏季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组成及结构特点,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Cluster聚类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季杭州湾北部海域共出现鱼类22种,隶属8目、12科、19属,鲈形目占比最高,为50.0%,其次为鲽形目和鲱形目,所占比例各为13.6%,生态类型以海洋性鱼类为主。调查共发现6种鱼类优势种,春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鮸(Miichthys miiuy)和凤鲚(Coilia mystus),夏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鮸和焦氏舌鰨(Cynoglossus joyneri)。Cluster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显示,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可分为春季组(Ⅰ组)和夏季组(Ⅱ组),春季组由5月站点组成,夏季组由8月站点组成,组间差异系数达到84.17%。ANOSIM分析表明,春季组和夏季组种群结构差异极显著(R=0.554,P0.01);BIOENV分析表明,春、夏季杭州湾北部鱼类种群结构与温度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404。研究表明,杭州湾海域仍然是棘头梅童鱼、凤鲚等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鱼类种群结构的季节变化明显,棘头梅童鱼的生态洄游习性可能是造成种群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鮸(Miichthys miiuy)在舟山渔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于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在舟山渔场逐月采集鮸样品共计727尾,结合胃含物分析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鮸的摄食习性。结果表明,舟山渔场鮸的主要饵料生物类群有鱼类(Pisces)、虾类(Decapoda)、口足类(Stomatopoda)、头足类(Cephalopoda)、双壳类(Lamellibranchia)、蟹类(Brachyura),优势饵料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凤鲚(Coilia mystus)、黄鲫(Setipinna taty)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其δ13C值范围为-19.09‰~-13.04‰,平均值为(-16.74±1.03)‰,与体长呈显著负相关(P<0.01);δ15N值范围为10.72‰~15.96‰,平均值为(12.44±1.36)‰,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P<0.01)。根据δ15N值计算出舟山渔场鮸的营养级...  相似文献   

7.
宋超  赵峰  杨琴 《海洋渔业》2018,40(6):670
为评估长江口北支水域凤鲚(Goilia mystus)深水张网捕捞对凤鲚及其它鱼类的危害性,2017年6-9月,在长江口北支水域进行连续8个航次采样,共采集凤鲚样本11 630尾,其它鱼类495 440尾。所获鱼类隶属15科,26种,其中海洋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9种,洄游性鱼类2种。渔获物中凤鲚多为洄游至长江口的繁殖亲体,而其它鱼类多处于幼鱼阶段。不同采样时间所获第一优势种不同,其中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和9月的第一优势种分别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91. 44%)、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90. 32%)、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51. 67%)和凤鲚(36. 92%)。研究结果表明,凤鲚深水张网作业不仅对凤鲚繁殖亲体产生重大危害,对其它重要经济鱼类幼体的损害也很严重,尤其对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幼鱼损害最大。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口鱼类的繁殖群体和增加补充资源,建议渔政等管理部门根据不同优势种繁殖群体和幼体在长江口的繁殖和育幼时间及主要分布范围,限制和调控凤鲚深水张网的作业船只数量、作业时段和区域,并严格控制网具规格。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6~2007年1周年江苏近海单拖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鱼类群落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共调查鱼类100种,四季共有种30种。暖温性种类占64%,暖水性种类占21%,冷温性种类占15%,仅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为四季均出现的冷温性种。夏季因沙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暴发导致个别站位渔获量为0,因此H'、J和D值均为0。以生物量计算的多样性指数(H')呈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特征;均匀度指数(J)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丰富度指数(D)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夏季各项指数均为最低。春季尖海龙(Syngnathus acus)为绝对优势种,IRI值为8 029,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和鮸(Miichthys miiuy)列2、3位,IRI值分别为2 436、1 182;夏季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绝对优势种,IRI值为6 725,其次为银鲳(Pampus argenteus)和鮸,IRI值分别为1 781、1 408;秋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黄鲫(Setipinna taty)、鮸,IRI值分别为1 761、1 528、1 403;冬季优势种为赤鼻棱鳀、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凤鲚(Coilia mystus),IRI值分别为2 274、2 195、1 108。鮸已成为江苏近海主要优势种之一,应引起密切关注。夏季江苏近海小黄鱼和银鲳主要以幼体居多,分布广泛,幼体在索饵阶段主要分布在吕四渔场禁渔区线附近。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7年4月于嵊泗列岛邻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渔获数据,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度分析、生物量曲线等方法分析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数量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该海域共鉴定出鱼类33种,其中优势种有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银鲳(Pampus argenteu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凤鲚(Coilia mystus)等4种;与历史数据相比,该海域春季鱼类种类数锐减,优势种更替显著。根据适温性可分为暖温性和暖水性2类,分别为17和16种。各站位鱼类物种数在9~20种之间,整体呈嵊泗列岛北部海域高于南部海域的趋势。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均匀度指数(J′)值较低,可能是舟山水域的污染导致多样性指数偏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差异较大。ABC曲线结果表明,舟山嵊泗列岛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综上所述,嵊泗列岛邻近海域鱼类资源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鱼类多样性指数偏低,群落结构空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5月(春季)在舟山沿岸渔场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中所获得的鱼类资料,采用群聚的物种相似性、多样性指数、RDA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多样性和群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调查共鉴定出鱼类81种,隶属于12目39科63属,以近海暖水种为主;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37.04%,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优势种计算结果显示,春季优势种为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42.16%;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占总渔获量的43.56%;春季多样性高于秋季,但2个季节的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相似,均为调查海域南部最低,越往北多样性指数越高,且东部海域高于西部海域;ANOSIM检验显示,各群落间差异极显著;相似性百分比(SIMPER)显示,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龙头鱼等7种,中华小沙丁鱼(Sardinella nymphaea)、鳀(Engraulis japonicus)、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等9种,分别是春、秋季各组群的典型种及造成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分歧种。RDA研究结果显示,盐度、温度是舟山沿岸渔场鱼类群落结构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