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泥石流灾害及其降水触发条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北京山区的泥石流灾害易发区的地质地貌特征、降水气候、泥石流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点。重点分析1950年以来,北京山区发生的11次严重泥石流灾害的降水特征,包括灾害发生前10d的降水过程、日降水量达200mm的地区与泥石流发生区、降水强度及泥石流爆发时间的关系等。并指出迎风坡或喇叭口地形,常是降水明显增幅、泥石流最易突发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房山、延庆、昌平、密云、怀柔、平谷7个区(县)24条山洪泥石流重点沟道的野外调查,了解泥石流危险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1998年北京山区山洪泥石流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北京市政府制订科学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体系、对山区进行合理开发和建设、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险仍然比较严重,居民对泥石流灾害防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过度的山区经济开发活动以及村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是加大北京山区泥石流潜在威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防治的8项对策。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泥石流灾害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峡库区有历史记录的40次泥石流灾害的日降雨量以及前15 d的降雨量,当日1 h及10 min最大降雨强度等降雨参数作为训练数据,在对研究区进行荒溪分类以及灾害危险区域制图的基础上,结合雨季的降雨特征监测以及实时天气预报模型,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三峡库区泥石流灾害实时预报模型。详细阐述了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三峡库区泥石流灾害实时预报模型的关键技术,包括确定输入层、输出层以及隐含层的神经节点,建立学习知识库以及各节点初始权重等相关指标。该模型可以预测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降雨量、警戒降雨量以及避灾降雨量等指标,因此,依据当地降雨的实时监测数据或天气预报,就可以预测泥石流的发生几率,从而减少泥石流发生的直接危害。模型采样GIS技术以及国际先进的软、硬件技术,系统性能稳定,运行结果准确性较高,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该模型为可视化信息系统,可以通过该系统监测荒溪类型变化,进行危险区域制图,实现荒溪科学管理,为三峡库区泥石流灾害预警及防治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山区泥石流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北京山区是一个泥石流易发地区,为了加强防治泥石流危害,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的分布和灾害情况,以及泥石流的成因、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甘肃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结合北京山区荒溪分类与危险区制图工作经验,认为防治山洪泥石流灾害,要重视采用综合措施,并提出关于加强山洪泥石流防治工作的7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博州山洪灾害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博州地区的自然特征、社会经济发展、山洪成因及特征、历史山洪洪灾害造成的损失等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了博州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近期、远期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制定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减少山洪灾害损失;近期初步建成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灾减灾体系;远期建成及完善山洪灾害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与山丘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防洪对策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对滑坡、山洪沟和泥石流沟的治理步伐;进行以水土保持为目的山坡草场改良和山区天然林封育及水土保持林草地建设;建立及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通讯及遇警预报系统,制定山洪灾害防灾预案、救灾措施及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700条,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7个区县,涉及乡镇6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京山区泥石流与滑坡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 ,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 70 0条 ,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 7个区县 ,涉及乡镇 6 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 ,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 ,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山洪和泥石流具有频发性、突发性、毁灭性等特点 ,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危害极大 ,作为山洪灾害频发的辽宁省 ,近几年来不断提高山洪及泥石流防御意识 ,认真调查灾害形成的原因和机理 ,通过加强组织和领导、采取超前规划、提高预报测报水平等措施 ,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若要使辽宁省防治泥石流灾害工作取得新突破 ,应加强相关各部门间协作 ,落实防治责任 ;积极确定防洪减灾试点 ,探索防治灾害新途径 ;加强监测预报系统建设 ,建立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Bayes判别分析法的密云县山洪泥石流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密云水库上游密云县境内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发的特点,首次将Bayes判别分析法原理运用于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运用系统科学和山洪泥石流预报原理,对密云水库上游密云县境内影响山洪泥石流发生的系统内部要素和系统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确定用影响山洪泥石流发生的前15 d的实效雨量和当日雨量作为预报模型因子,并建立起一组山洪泥石流预报模型,经自身验证法和交互验证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其判断正确率均为82.4%,达到了Bayes判别分析要求的判别模型自身验证正确率>80%的要求,两种方法检验结果一致,模型表现稳定,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靠,可以投入使用.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的山洪泥石流预测预报提供一种较为简单易行的方法,为密云县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支撑,以减少山洪泥石流发生所导致的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1.
近51 a青藏高原雪灾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青藏高原地区62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普兰、改则为1973-2011年)逐日、逐月气温和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和空间Kriging插值方法研究青藏高原地区雪灾时间发生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近51 a雪灾频次呈增长趋势,雪灾发生站次不断增多,尤其是90年代以来增加趋势更为显著;初春为雪灾多发季节,前冬其次,后冬最少;雪灾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雪灾发生较多区域,轻、中、重度雪灾都频繁发生,这些地区主要位于高原中部和高原东南部边缘。  相似文献   

12.
宁夏引黄灌区小麦热干风监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年小麦热干风观测资料和50年产量统计资料,结合民政部门的50年灾害历史资料,运用产量逐级分离模拟和给定初始聚类中心的逐步筛选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热干风灾害等级判别指标,为进一步开展热干风灾损评估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依据有关资料和灾后调查,对扶风县2004年7.14特大暴风雨灾害的成灾背景、灾害过程和灾情进行了分析。认为扶风县的地形、地表结构有利于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和发生;前期持续性干旱为7.14暴风雨灾害蓄积了能量;7月13日,14日西南暖湿气流、高空冷涡临境和冷锋过境是7.14灾害生成的直接原因;塬区边坡动力增强和县城区位是县城成为暴风雨中心区的重要原因;域区空间狭小、社会经济高度密集、排水不畅、重抗旱、轻防涝的防灾思想均是重要的致灾因素。要警惕小区域成大灾,加强小区域灾害的研究和防抗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减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析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地域广、区域差异明显以及发生频率逐渐变大、灾情逐渐加重等基本特征,揭示了导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灾情巨大的原因,并提出应改变传统灾害管理体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农业灾害保险建设等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50年洪涝灾害灾情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结合中国近50年的洪涝灾害统计资料,对洪涝灾害发生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20世纪后50年各年代全国受涝面积和成灾面积呈上升趋势,其中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年份有10年;占全国39%播种面积的多涝区受灾和成灾面积均占全国的47%,多涝区河南以及少涝区北方各省受灾和成灾面积在减少,其他各省受灾和成灾面积多呈增加趋势。分析了形成90年代几次大的洪涝灾害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洪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的春潮、低温冷害、盐碱和霜冻等几种主要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其对粮油糖三大作物影响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早播、玉米芽栽、浇水压盐及开沟起垅深穴覆膜栽培的减灾对策和措施,经各地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了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7.
灾害演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灾害的共性出发,探讨分析了灾害演化的规律.灾害演化具有准周期性、连锁性、叠加性、放大性、空间迁移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灌溉方式,长年的大水漫灌、超灌,造成了黑方台灌区大面积的台面沉陷、水土流失等环境地质灾害。大量灌溉水渗入农田,是导致土体潜蚀加剧并造成灾害的直接原因。通过探讨灌区黄土沉陷与水土流失的机理,提出了从治水入手,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配合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治理,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治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环境地质条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历史记载和灾害系统分析方法,认为黄河自东汉以来确实存在相对稳定的时期。黄河水患较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原因包括3个方面:(1)由气候原因导致的黄河下游来水量的减少和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由农转牧导致的水土流失的减少,进而使黄河下游河水含沙量的减少,河道淤积速率低。(2)王景治理黄河和黄河下游大量湖泊沼泽的存在大大提高了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3)由战乱导致的华北平原人口稀疏,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低。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主要农作物农业气象灾害灾损评估方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针对河北省不同区域冬小麦、玉米,棉花不同发育期内所遭受的旱、涝、风、雹、冻等农业气象灾害,阐述了其灾损评估的理论依据。全面分析了影响农业气象灾害的各种因素,选取了其适宜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并进行分级,确定了灾害的评估方法,并建立了灾损评估模型。通过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