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安徽省干旱灾害监测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利用NOAA气象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和土壤水分人工观测资料开展安徽省干旱监测的指标进行了介绍.针对干旱灾害预警服务,重点阐述了干旱灾害决策支持系统(DSS)的组成、实现方法,尝试采用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安徽省干旱灾害的推理诊断和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安徽省淮河区域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通过历史旱涝灾害面积和产量资料的统计分析安徽省淮河区域旱涝灾害和降水分布的演变规律,研究气候变化对该区旱涝灾害和粮食减产率的影响,并在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影响的基础上阐述减缓旱涝灾害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宁南山区沙棘截干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南山区气候干旱 ,沙棘造林成活率低。 1994年以来 ,彭阳县大面积推广秋季沙棘截干造林技术 ,增强了苗木抵御寒、旱、风灾害的能力 ,成活率年均提高 6个百分点 ,保存率提高 10个百分点 ,植株萌蘖能力增强 ,成林郁闭速度加快 ,取得了明显成效。简要介绍了沙棘截干抗旱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海省共和盆地塔拉滩光伏发电基地风沙灾害现状,并探讨风沙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利用徕卡全站仪对光伏发电基地沙丘移动速率以及典型电站积沙量进行了实地测量,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风沙灾害形成的区域风沙环境特征。[结果]沙丘前移与风沙流遇阻后在太阳能板间形成积沙是该区风沙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该区沙丘类型以新月形沙丘为主,移动速度达12.56m/a;在一面积99hm2、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光伏园区内,2016年2—4月3个月内上风向光伏板间积沙可达3 090m3;研究区属中能风沙环境,为单峰风况,起沙风以西风和西北西风为主,两组风向占年输沙势的92.1%。[结论]风力强劲、风旱同期等自然特点以及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沙漠化提供沙源是该区风沙灾害的主要成因,亟需建立固沙与阻沙措施相结合的风沙灾害综合防治体系进行风沙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5.
主要气象灾害对福建粮食生产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张星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1):105-107
利用1980-2004年福建省气象灾害统计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4种气象灾害包括旱灾、水灾、风雹灾和低温冻害对福建粮食生产的危害性。结果表明,影响福建早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风雹灾,影响晚稻、单季稻和甘薯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旱灾。通过对1995年前后福建粮食总产与4种灾害受灾面积关联分析发现,总体上看,旱灾和寒害一直是影响福建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1995年以后,旱灾和水灾的影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广东大部分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为冬种玉米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气候保证,但低温冷害仍是影响冬种玉米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利用1996~1998年冬种玉米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冬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广东省冬种玉米高产稳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季风气候区1950—1985年期间出现大范围的旱、涝灾害的危害程度、分布规律和出现频率进行分析;并对一些资料年代较长的站,进行干、湿期分析。  相似文献   

8.
黄河河曲段自1982年春季发生冰塞,造成了巨大灾害之后,才开展了冰情观测与试验。本文对1981年-1998年万家寨水库蓄水前17年的冰情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提出了冰情灾害发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多年日光温室气象生态观测资料,总结了温室黄瓜和番茄低温寡照灾害指标,结合远程环境监控技术,建立了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并在河北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进行了测试和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低温寡照所发生的范围及强度等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并可通过自动生成word文档形式提供信息服务,在灾害诊断预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依据指标分析近30年59个气象台站的灾害资料,建立了江苏省气象灾害分析服务系统及数据库。利用该系统可迅速准确地分析受灾情况,为有关部门的生产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物生长模拟监测系统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系统阐述了中国作物生长模拟监测系统(Crop Growth Simulat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in China, CGMS-China)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中的应用。CGMS-China是基于WOFOST、Oryza2000、WheatSM、ChinaAgroys 4个作物模型构建的系统,在作物长势监测评估、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作物产量预报等农业气象业务中均有应用。该系统可进行作物长势监测、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利用CGMS-China模拟输出的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穗质量,建立作物长势评估指标,可对小麦、玉米、水稻进行实时长势监测与评估。通过CGMS-China对2014年8月中旬华北黄淮夏玉米的干旱产量损失评估和2016年6月22日早稻高温热害的产量损失预估表明,CGMS-China对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的效果较好。利用CGMS-China对2014年冬小麦主产省进行产量预报,各省的平均预报相对误差为7%。与此同时,在CGMS-China中利用遥感数据同化方法,对山西洪洞县进行产量预报,预报相对误差小于11%。该系统在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宁夏中卫市1979—2008年30a历史降水资料的统计,利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法对该时期中卫市地区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旱灾等级和成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地主要农作物(春小麦和玉米)的关键需水期干旱程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宁夏中卫市农业干旱具有季节性、持续性、随机性和频繁性的特点。当地农业干旱发生频繁,以春旱为主,发生频率达53%;对当地农业影响最大的是春夏连旱,其发生频率达30%。据此,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抗旱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微咸水灌溉管理的模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适宜的微咸水灌溉管理模式,该文根据2007年田间试验的实测资料,应用SWAP模型在田间尺度上对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春小麦田间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和灌溉制度进行模拟,对拟定的各种灌溉方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率定与验证的SWAP模型可用于当地微咸水灌溉管理,在当地微咸水与引黄水为1︰1的混灌条件下,试验年份春小麦优化灌溉方案为全生育期灌4水(分蘖水、拔节水、抽穗水和灌浆水),灌溉定额为2 400 m3/hm2;在75%和50%降雨年型下,春小麦优化灌溉方案为全生育期灌4水(分蘖水、拔节水、抽穗水和灌浆水),灌溉定额分别为3 000 m3/hm2和2 300 m3/hm2;在25%降雨年型下,春小麦优化灌溉方案为全生育期灌2水(拔节水和抽穗水),灌溉定额为2 000 m3/hm2。该研究所提出的优化灌溉模式对于引黄灌区微咸水高效灌溉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动态与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为了探究合理的微咸水灌溉利用模式,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在宁夏银北惠农引黄灌区开展微咸水灌溉试验,研究了该地区微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动态、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层(0~30 cm)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变化较大,而30 cm以下土层的含水率和含盐量变化相对较小。渠灌条件下,春小麦全生育期内土壤根区(0~90 cm)处于明显的脱盐状态,而井渠混灌处理即使在相对干旱的年份也可保持根区土壤的盐分平衡,但井灌处理根区则出现明显积盐现象。春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渠灌相比,井渠混灌模式的春小麦减产较小,而井灌处理的减产为20%~30%。在银北惠农地区,采用井渠1︰1的混灌模式是春小麦的适宜微咸水灌溉利用 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中东部3个村庄为研究区,通过入户调查的方法,得到2003-2009年农户冬小麦实际产量数据,利用直线滑动平均法去除农户冬小麦趋势产量,从中提取出气象产量,并与相邻气象站点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与产量相关度较高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播种-越冬前降水量、灌浆-乳熟期日照时数、灌浆期平均气温,这些因子在冬小麦生长中分别以苗期旱灾,灌浆-乳熟期阴雨寡照和灌浆期高温的形式影响产量。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近51 a青藏高原雪灾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青藏高原地区62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普兰、改则为1973-2011年)逐日、逐月气温和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和空间Kriging插值方法研究青藏高原地区雪灾时间发生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近51 a雪灾频次呈增长趋势,雪灾发生站次不断增多,尤其是90年代以来增加趋势更为显著;初春为雪灾多发季节,前冬其次,后冬最少;雪灾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雪灾发生较多区域,轻、中、重度雪灾都频繁发生,这些地区主要位于高原中部和高原东南部边缘。  相似文献   

17.
许馗    李谭宝    李占斌    于坤霞    李鹏    姜英    李才文    杨志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4):217-227,235
[目的]揭示宁夏回族自治区风蚀气候侵蚀力(C值)的时空演变特征,阐明宁夏气候对风蚀的影响及因素,进而为宁夏风蚀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宁夏及周边气象站1965—2019年的观测数据,根据FAO风蚀气候侵蚀力计算公式,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点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及随机森林等方法,开展了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1)宁夏多年平均C值为23.8,在年尺度和季节尺度上呈现可持续的显著减少趋势,且春冬季高、夏秋季低。(2)多年平均C值在空间上呈现中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显著减少的站点共8个,且均呈现可持续性。(3)除夏季尺度外,其他季节尺度和年尺度的C值均在2003年前后发生显著突变,且均存在一个30 a左右的主周期。(4)影响C值最主要的因子是风速,其次是降水量、相对湿度、热力因子、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结论]宁夏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侵蚀力较弱的区域,风速是影响宁夏C值最主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河北省多年冬小麦产量和冬麦区气候资料,采用改进的气候产量分离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河北省冬麦区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a上升0.5℃,春季气温也是升高的,但不如冬季升温明显,平均每10a上升0.3℃;冬小麦产量与冬季、春季降水量相关不明显,而与冬季、春季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河北省冬小麦实际单产呈逐年增加趋势,每10a约增加1125kg/hm^2;而气候产量与冬小麦实际单产变化明显不同,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产量波动性逐年增大,近年气候产量波动幅度达到±300kg/hm^2.从总体看,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a减少52.7kg/hm^2。气温造成小麦产量波动幅度一般在±10%之间,但随着小麦实际单产逐年提高,气候变暖对小麦单产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在宁夏西吉县新修旱作水平梯田上,对春小麦进行氮磷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结合秋耕每公顷施碳铵187.5kg、过磷酸钙375kg、羊圈肥30000kg作底肥基础上,春播种肥以每公顷施纯N67.5kg、P2O5105kg配比的产量最高,较不施种肥的增产小麦1455.5kg/hm2,增收910.81元/hm2,产投比为3.46;以单施P2O5105kg/hm2作种肥的次之,增产小麦1144.4kg/hm2,增收805.79元/hm2,产投比为5.0.  相似文献   

20.
基于APSIM模型旱地春小麦产量对温度和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旱地春小麦生长的影响机理,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调试APSIM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用APSIM模型模拟7个温度水平和7个CO2浓度水平组合设计下的春小麦产量,并采用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春小麦产量对温度和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当温度不变,CO2浓度每升高100 mol·mol-1,春小麦平均增产4.9%,最大增产可达到14.6%;春小麦产量随CO2浓度升高呈递增型二次抛物线变化,但春小麦产量会出现报酬递减。当CO2浓度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春小麦平均减产6.1%,最大减产幅度高达14.2%;春小麦产量随温度升高呈递减型二次抛物线变化。温度和CO2浓度同时升高对春小麦产量存在正的协同作用,但温度对春小麦产量负效应大于CO2浓度对春小麦产量的正效应。温度和CO2浓度同时升高会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形成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