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黔中地区六种不同岩性(石英砂岩、含煤系砂页岩、紫色砂岩、第四纪红色粘土、灰质白云岩及变余砂岩)土壤上的5年生日本柳杉生长情况调查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岩性不同,所发育形成的土壤理化性质和营养不同,因此在其上生长的日本柳杉生长情况也各不相同,各土壤对日本柳杉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极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岩性土体的日本柳杉幼树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的生长与土体关系的研究,为其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种不同岩性土体下生长的5年生日本柳杉采用全株挖掘法,并用烘干恒重法分别测定其各部样品干物质量,并用统计学方法求得各部生物量.[结果]在所供试的不同土体上,日本柳杉平均单株生物量大小为:灰质白云岩>变质砂岩>煤系砂页岩>石英砂岩>紫色砂岩>第四纪粘土,而其平均单株的各器官生物量大小为:树干>树叶>树枝>根系.另外采用相对生长模型W=aDb和W=a(D2H)b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均较高.[结论]日本柳杉在灰质白云岩上生长最好,在石英砂岩、煤系砂页岩、紫色砂岩、变质砂岩上居中,而第四纪粘土生长较差.另外可利用以上相对生长模型估测在这些土壤上生长的日本柳杉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杜文军  谢双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10-7412
[目的]进一步研究日本柳杉的生长与土体的关系,为其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贵州黔中地区石英砂岩、煤系砂页岩、紫色砂岩、第四纪粘土、灰质白云岩及变质砂岩栽种日本柳杉,观察其在不同岩性土体上的生长情况。[结果]日本柳杉的保存率在石英砂岩和煤系砂页岩上较高,在第四纪粘土上最低。不同岩性土体对日本柳杉的树高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年限的增加,影响越来越小。不同岩性土体对地径生长在生长早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年限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不同岩性土体对日本柳杉的胸径生长没有产生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岩性土体上栽种的日本柳杉反映出不同的适应性和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4.
贵阳花溪区低丘缓坡带不同岩石类型上覆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恒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30-7131,7148
[目的]对土地的包括养分特征在内的自然属性和功能进行调查研究,是确保合理、科学地发展城市的重要前提。[方法]测定和对比了贵阳市郊区花溪区低丘缓坡带所有岩石类型的上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等指标。[结果]研究区的土壤养分水平均较低,所有指标均小于、等于"中等水平";不同岩石类型上覆土壤的养分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性,从石英砂岩-第四系黏土-紫色砂页岩-煤系砂页岩-灰质白云岩,上覆土壤的养分水平等级逐渐增大。[结论]当进行农业、建设用地设计、规划时应依据此排序。  相似文献   

5.
选择黔中喀斯特地区6种不同岩性(玄武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煤系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并测定其土壤酶活性指标、土壤肥力指标,分析土壤酶活性及其与肥力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酶活性对岩性的响应,除淀粉酶外,其他土壤酶活性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2)玄武岩发育的土壤酶活性表现最好,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3)土壤酶活性与所对应的肥力因子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土壤的抗蚀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洋毅  周运超  段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11-9313,9317
对贵州省中部喀斯特地区4种典型成土母岩(灰质白云岩,石灰岩,长石石英砂岩,白云岩)发育的土壤的抗蚀抗冲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将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2个指标压缩为3个最佳指标。抗蚀性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明,4种岩性土壤抗蚀性为:灰质白云岩(43.42)>石灰岩(5.49)>白云岩(2.72)>长石石英砂岩(-34.49);15°、20°、30°3个坡度下的抗冲性显著不同,随着坡度的增加,4种岩性土壤抗冲性显著差异也逐渐增加;4种岩性土壤抗冲性变化规律与抗蚀性吻合,土壤抗冲性强弱与抗蚀性强弱趋于一致。土壤的抗蚀性与抗冲性与成土母岩的性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不同岩性11年生杉木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映良  谢双喜  丁贵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25-2126,2144
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类土体上杉木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无明显差异,经鉴定有细菌8个属、真菌6个属和放线菌2个属;6类土体上杉木土壤微生物的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根外土壤与根际土壤之间以及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变化呈不同的趋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之间有明显差异,石英砂岩〉玄武岩〉第四纪红色黏土〉长石石英砂岩〉煤系硅质砂页岩〉变余砂岩;而在微生物总量中,则均以细菌的数量占优势,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刘映良  谢双喜  丁贵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57-2658,2664
[目的]揭示岩性土壤与杉木生长的关系,为系统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生长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杉木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为523.270 cm,平均胸径为4.72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5.059 kg;玄武岩平均树高为511.570 cm,平均胸径为4.65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4.848 kg,生长良好,以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2类岩性差异较小。[结论]长石石英砂岩和玄武岩对杉木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9.
不同岩性土体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岩性土体上进行了杉木栽植的研究。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性所发育的土壤对杉木的高、径生长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其中以玄武岩与石英砂岩发育的土体上的杉木生长最好,依次为长石石英砂岩与变余砂岩,而以煤系砂页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上的杉木生长最差。分别对不同岩性土体上杉木的年龄与高和径之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岩性土体上杉木年龄与高和径间成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本研究为南方山区杉木立地分类中应重视岩性因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根系结构对喀斯特区白云岩和砂页岩发育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本文以环江县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入渗仪(DJ-WS)进行4个压力水头(0、-3、-6和-9 cm)的土壤入渗实验,同时利用数字扫描仪测定根系结构指标,分析两种岩性不同土地利用发育的土壤入渗性能的差异以及影响土壤入渗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稳定入渗率均随着压力水头的增大而增大,且白云岩大孔隙导水能力均强于砂页岩;2)砂页岩土壤根系结构指标均明显高于白云岩;3)白云岩土壤导水率均与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根系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密度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砂页岩土壤导水率均与有机质含量和总孔隙度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大孔隙导水能力和根系结构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现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表明,白云岩发育土壤入渗受控于根系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密度,砂页岩发育土壤入渗受控于根系体积密度。综上,根系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密度是影响喀斯特区白云岩和砂页岩发育土壤入渗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以期为深入认识喀斯特区水分入渗以及地下漏失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评价黔中喀斯特地区6种不同非碳酸盐岩的土壤肥力,旨在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土壤的基本状况及肥力。[方法]以黔中地区6种非碳酸盐岩类岩石上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进行土壤肥力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提取4个主成分及其贡献率、特征值及得分值,通过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计算各类岩性土壤肥力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结果]土壤化学性质,即土壤养分在土壤肥力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非碳酸盐岩类岩石的土壤肥力不同,以玄武岩上发育的土壤肥力最好,其次为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煤系砂页岩、石英砂岩,最差的为长石石英砂岩。[结论]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前人对于喀斯特土壤肥力的研究,为了解喀斯特地区的非碳酸盐岩类土壤肥力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促进喀斯特地区的植被培育、生态修复和治理。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发育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及稳定性是衡量土壤抗蚀性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应用Yoder湿筛法和Le Bissonnais法研究喀斯特地区3种主要母质发育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湿筛法测定的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石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Le Bissonnais法测定的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慢速(SW>机械(WS)>快速(FW),通过相对糊化指数(RSI)和相对机械破坏指数(RMI)两个指标进一步说明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发育土壤团聚体崩解的主要机制是团聚体中封闭空气引起的消散作用;对不同粒径的团聚体研究得出:5-2 mm及2-1mm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石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而1-0.5 mm及0.5-0.25 mm团聚体稳定性则表现为:石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  相似文献   

13.
选择1年生构树Broussonetia lpyrifera苗移植到6种不同岩性土体上培育1年(2年生苗).分析苗木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构树苗木在不同岩性土体上其高、地径生长都产生差异.在白云质石灰岩和石英砂岩土体上生长最好,年净生长量超过164cm和17mm,其后依次为第四纪红色黏土、变余砂页岩、紫色砂页岩,在煤系砂页岩土体上生长最差,年净生长量仅为46cm和6.39mm.构树苗木年生长动态呈"慢-快-慢"的趋势,移栽后160~199d生长速度最快.不同岩性土体构树苗木含水量不同,分别为43.63%~57.26%.白云质石灰岩生物量最大,为420g,其后依次是石英砂岩为371g、第四纪红色黏土为179g、紫色砂页岩为170g、变余砂页岩为160g、煤系砂页岩为80g.  相似文献   

14.
在7种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栽培小麦、玉米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岩性土体上小麦、玉米的生长有明显差异;以石灰质白云夺和石英砂岩发育的土体上的小麦、玉米生长为好,而以煤系砂页岩上生长最差。本研究还通过与林木生长的对比,对南方山区不同岩性的荒山进行合理利用及农林复合系统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方红壤区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指标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方红壤区板页岩、砂页岩、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油茶林土壤为对象,测定其28个土壤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并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为油茶林养分管理和高效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有效磷缺乏,平均为7.41mg·kg~(-1)。不同母岩发育的油茶林土壤性质差异显著,板页岩发育的油茶林土壤酶活性强,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油茶林土壤养分缺乏,特别是全氮含量不足,平均仅为0.44g·kg~(-1)。2)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为黏粒、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硼、微生物生物量氮、磷酸酶和真菌。3)研究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介于0.26~0.90之间,土壤肥力质量中等的占32.35%,中等以上占38.24%。不同母岩发育的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表现为:板页岩(0.727)砂页岩(0.587)第四纪红土(0.418),因此在油茶栽培中应优先选择板页岩发育的土壤,而对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油茶林土壤应注重提高氮含量,3种母岩发育的油茶林土壤都应及时补充磷肥。  相似文献   

16.
岩性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并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马尾松生长和生物量研究,以揭示岩性-土壤与马尾松生产力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马尾松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536.04cm,平均胸径4.86cm。平均单株生物量5.230kg;玄武岩平均树高512.24cm,平均胸径4.73cm,平均单株生物量5.222kg,生长良好,其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两类岩性差异较小;与马尾松高、径生长显著相关的土体化学因子,均仅是pH值,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贵州喀斯特山区采集了白云岩、石灰岩、钙质紫色砂页岩等9种母质(岩)上发育的土壤样品763个,测定了土壤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岩)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具有很大的差异:钙质紫色砂页岩、石灰岩、河流冲积物等发育的土壤中镉、铬、汞的含量较高,而红色粘土、河流冲积物和石灰岩等发育的土壤中铅和砷的含量较高,砂岩发育的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为最低,其余母质(岩)发育的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介于上述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重金属镉、铬、汞、铅、砷的含量差异主要是由于成土母质(岩)的"遗传"差异性所致,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利用热带、亚热带山丘土壤,1982年我们对广西高峰林场土壤的林业利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高峰林场位于南宁市北郊,北回归线以南,南亚热带的西部,为南宁盆地边缘丘陵区。营林地主要在海拔450米以下,相对高度50~200米的高、中丘陵。构成物质为古生代的泥岩、泥质页岩、砂页岩等沉积岩系,局部有石英砂岩、花岗岩及第四纪沉积物,均风化发育为亦红壤。  相似文献   

19.
11年生马尾松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马尾松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类土体上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无明显差异,经鉴定有细菌9个属、真菌6个属和放线菌2个属;(2)6类土体上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之间有明显差异,石英砂岩(198.58×105个)>玄武岩(117.55×105个)>第四纪红色黏土(102.43×105个)>长石石英砂岩(86.98×105个)>煤系硅质砂页岩(80.24×105个)>变余砂岩(69.86×105个);而在微生物总量中,则均以细菌的数量占优势,超过90%以上;微生物的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根外土壤与根际土壤之间以及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变化呈不同的趋势;(3)各土体之间马尾松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变化范围是4.67~92.96.  相似文献   

20.
鄂东南红壤水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鄂东南地区5种母质发育的红壤水分特性。结果表明,红壤的持水性以四纪红色粘土,泥质页岩和砂质页岩发育的红壤持水性较强,石英砂岩,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持水性较弱。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以表土层的土壤水效性较高,土壤的导水性和土壤的爱气孔隙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