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香椿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香椿叶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学成分以及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3个品种白子菜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白子菜挥发性化学成分差异.由索氏提取法从绿杆大叶种、绿杆白毛种和紫杆尖叶种白子菜对应鉴定出57、59、54种挥发性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95.73%、95.33%、96.90%,由超声波提取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GC-MS联用技术和计算机检索对昆明林区的健康云南松、衰弱云南松和松褐天牛产卵刻槽云南松的韧皮部挥发性物质及松褐天牛的幼虫和成虫的粪便、松褐天牛雌、雄虫的后肠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松健康木和衰弱木的韧皮部以及松褐天牛产卵刻槽韧皮部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与健康木相比较,衰弱木和松褐天牛产卵刻槽韧皮部的挥发性物质中,α-蒎烯的相对含量减少,而β-月桂烯和3-蒈烯的相对含量增加;此外,衰弱木韧皮部的β-蒎烯的量也相对增加,并且发现含量很高的柠檬烯。松褐天牛产卵刻槽韧皮部、幼虫粪便、雌虫后肠均含有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乙醇,表明该化合物与松褐天牛产卵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4.
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椿在我国一直是1种传统的中药材,它的叶、根、茎、皮均可入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香椿的研究从一些传统的认识逐渐发展到对香椿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笔者对香椿的化学活性成分、挥发性物质、药理研究等进行综述,对香椿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水浴加热一反相柱吸附提取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 Cheng)的挥发性物质,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27个组分,鉴定出23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莰烯、β-月桂烯、D-柠檬烯、鞋葑酮、十八烷等.  相似文献   

6.
天目木兰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浴加热-反相柱吸附提取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 Cheng)的挥发性物质,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27个组分,鉴定出23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茨烯,β-月桂烯,D-柠檬烯,鞋葑酮,十八烷等。  相似文献   

7.
木材碳含量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CO2浓度迅速升高引起了人们对木材碳含量变异的极大关注.尽管50%作为木材碳含量已被广泛接受,但可能产生10%的碳含量偏差.不同树种和不同部位的木材碳含量有显著的差异.木材碳含量由木质素、纤维素、抽出物等主要成分决定,挥发性成分对木材碳含量也有重要的意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木材碳含量都有间接的影响.目前,非常需要...  相似文献   

8.
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与山核桃(C.cathayensis)叶片的次生性挥发性物质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植物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其中美国山核桃叶片中的挥发性种类较多,达到35种,而山核桃叶片中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较少,为19种;两种植物叶片中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具有共同特点:主要由醇类、酯类、烷烃类和少量的有机酸类、胺类有机物质构成,且丙三醇是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占60%以上);美国山核桃与山核桃在抗虫性表现上有差异,这可能与美国山核桃叶片具较高的醇类挥发性物质而山核桃具较高的酯类挥发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园林植物挥发性气体除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园林植物除菌作用上对植物种类选择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文章对园林植物挥发性气体除菌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挥发性气体的种类、除菌机理、测定方法入手,对园林植物挥发性气体除菌作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4份桃种质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桃果实中共有的挥发性成分及初步探讨果皮毛和果肉颜色性状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情况,以此2对性状均存在差异的4份桃种质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其成熟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份桃种质中共鉴定出116种挥发性成分,其主要为酯、醛、醇和烷烃等类物质。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数量上看,白肉桃‘大久保’和‘华光’中检出的挥发性成分种类较多,分别有68和52种;而2份黄肉桃种质中检出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均较少。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上看,2份普通桃与2份油桃中的差异挥发性成分总共仅有3种,其分别为反式-2,4-庚二烯醛、戊酸-2,2,4-三甲基-3-异丙酸-异丁酯和脱氧精胍菌素,远低于2份白肉桃与2份黄肉桃种质中差异挥发性成分的数量(13种)。此外,从挥发性成分的类群上看,2份白肉桃含有较多的"青香型"的C6类化合物,而2份黄肉桃含有较多的"果香型"的酯和内酯类化合物。文中综合分析认为,果皮毛的有无和果肉的颜色性状均可能影响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和种类,但后者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量对闽楠枝叶挥发性次生代谢物的组分和含量的影响,提高闽楠的开发利用价值。【方法】以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10年生闽楠人工林为试验林,分别按照每株施氮量(46%的尿素)0、100、200、300、400 g进行处理,在施肥前、施肥后6个月、施肥后12个月进行采样,采用水蒸馏萃取法提取闽楠枝叶挥发性次生代谢物,采用气质联用法分析闽楠枝叶挥发性次生代谢物成分。【结果】5个施肥处理检测出相对含量在1%以上的叶挥发性次生代谢物共有78种,其中烃类51种,醇类16种,醛类7种,酯类2种,萘类2种;枝挥发性次生代谢物共有84种,其中烃类54种,醇类21种,醛类6种,酯类2种,萘类1种。其中枝和叶挥发性次生代谢物相同的成分有48种,主要成分都以萜烯烃类为主,但有一定差异,叶的挥发性次生代谢物的典型成分为白菖烯、杜松萜烯、大根香叶烯、香树烯、石竹烯、γ-衣兰油烯、古巴烯等,枝挥发性次生代谢物的典型成分为古巴烯、杜松萜烯、石竹烯、(-)-Alpha-荜澄茄油烯、γ-衣兰油烯、α-石竹烯等。施氮量和施氮时间的变化会影响闽楠枝叶挥发性次生代谢物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施肥后6个月至12个月的闽楠...  相似文献   

12.
对两个丹桂品种浦城丹桂(Osmanthus fragrans‘Puchengdan’)和小叶丹桂(Osmanthus fragrans‘Xiaoyedangui’)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揭示了丹桂品种群与金桂、银桂品种群相比香气不佳的原因,同时通过2个丹桂品种挥发性成分与金桂银桂的对比分析,为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治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总量排放,提出了规范工艺原理、控制能力核查,规范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点位及其许可排放限值核查,形成有效的证据链、数据链、管理责任链和技术责任链,为进一步加强VOCs排放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与保证,以防止弄虚作假行为。  相似文献   

14.
箬竹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水蒸汽蒸馏,GC-MS联用技术,对知竹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共分出了47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43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45%,含量最高的为4-乙烯基苯酚,含量为15.26%,其次为3-已烯酸,含量为10.06%。在43种成分中醛类化合物共有在2种,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27.49%,羧酸类化合物8种,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23.54%。  相似文献   

15.
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能影响、利用植物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昆虫通过取食时产生的口腔的分泌物改变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释放,这种改变不同于由机械损伤诱导的改变,这两种情况下释放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学意义。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诱导释放具有系统性和群体性,并能利用寄主植物特有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寻找适宜的行为场所,利用植物在不同诱因下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改变避免昆虫种内、种间的生存竞争。研究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与利用,可以帮助人类寻找害虫的自然控制因子,探索环境友好型害虫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利用GC—MS联用仪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法对健康云南松、逍受云南切梢小蠹危害云南松树干的韧皮部及云南切梢小蠹后肠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云南松树干和受蠹害树干韧皮部的挥发性物质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与健康树干相比较,受蠹害树干韧皮部的挥发性物质中的α-蒎烯的含量大大减少,而月桂烯和3-蒈烯的相对含量增加;此外,蠹害木树干韧皮部挥发性物质中还检测出异松油烯、4-烯丙基苯甲醚存在。从云南切梢小蠹雌、雄虫的后肠挥发性物质中,都检测出马鞭草烯醇、桃金娘烯醛、桃金娘烯醇存在;而马鞭革烯酮只存在雄虫的后肠挥发性物质中。根据分析结果,列云南松和云南切梢小蠹互作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造板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  沈隽  刘明 《国际木业》2005,35(7):22-23
本文系统论述了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含义、来源及其对室内环境品质造成的影响,并对人造板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分析方法进行了概括。目前常用的TVOC分析检测技术有:比色管检测法、便携式TVOC仪检测法、气相色谱或色质联用检测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阐述国内人造板总挥发性有机物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明‘无刺大红袍’花椒与‘大红袍’花椒基本品质的差异,明确‘无刺大红袍’花椒的挥发性香气组成,为该地区花椒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嫁接‘无刺大红袍’花椒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当地‘大红袍’花椒为试材,对两者成熟期基本品质指标与挥发性香气组分进行测定。【结果】对花椒干果皮的品质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干果皮中钾元素、磷元素和钙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大红袍’花椒,水分、镁元素、锌元素、铜元素和锰元素含量显著低于‘大红袍’花椒;对花椒籽的品质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花椒籽中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大红袍’花椒。对花椒干果皮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中检测出31种挥发性物质,‘大红袍’花椒中检测出32种挥发性物质,别罗勒烯和β-倍半水芹烯是‘无刺大红袍花椒’所特有的两种挥发性物质,苯乙酮为‘大红袍’花椒所特有的挥发性物质。对花椒籽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和‘大红袍’花椒籽中均检测出39种挥发性物质,两者所共有的挥发性物质28种,不同的挥发性物质22种,S-(-)-柠檬烯在两者花椒籽中含...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比较香椿(Toonasisnensis Roem.)和红椿(Toonaciliata Roem.)叶片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比较两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成分类型,并比较两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比例。两种物质主要有萜烯类、芳香烃类、醇类、酯类、烷烃类五大类并比较各占的比例。香椿叶片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成分提取出16种主要成分,红椿叶片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成分提取出22种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欧洲赤松中纤板、沸石分子筛、氧化铝及三种硅烷偶联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微池热萃取仪、气质联用仪研究分析:分别添加沸石分子筛、氧化铝和硅烷偶联剂的中纤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及浓度。对比未处理中纤板,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控制效果。实验室制作试件后参照国际标准测试中纤板在1-28 d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多孔性吸附材料沸石分子筛及氧化铝对欧洲赤松中纤板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均有控制作用,其中沸石分子筛的控制效果较好;3种硅烷偶联剂影响中纤板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除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C9)效果不明显外,其余两种偶联剂均有一定控制效果;硅烷偶联剂改性沸石分子筛对中纤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控制效果比沸石分子筛单独作用时效果更佳,主要表现在对酸类物质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