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闽中渔场南部定置作业生产与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80年7月-1981年7月福建定置作业桁位和渔获组成调查,闽中渔场南部海区定置作业是本省损害经济幼鱼、虾类较严重区域之一,特别是损害带鱼幼体尤为突出。据此,结合1984年至1986年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下达定置网具改革试验研究任务,进一步摸清定置作业在该渔区生产和不同作业位置损害经济幼鱼情况,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于1980-1981年曾进行全省定置网作业桁位和渔获组成调查,1985-1986年在开展定置网具改革试验研究时,又开展了闽中渔场南部海区定置作业的渔获组成调查。这两次调查均以鱼类为主,关于甲壳动物在定置中的渔获状况报道较少。为此,本文根据1988-1989年在泉州湾南部近海定置作业的调查资料进行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鲍宝龙 《水产学报》2006,30(3):353-358
单根方是吕泗渔场一种主要的定置作业渔具,其产量占江苏海洋捕捞产量一定的比重。根据监测,自4月份开始,主要经济鱼类幼鱼开始在渔获物中出现,随着时间推移,幼鱼比例逐渐增加。6月份单根方渔获样品中经济鱼类幼鱼尾数比例1990—2004年期间年平均为48.63%,重量比例为35.86%,其中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银鲳(Pampas argenteu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尾数合计比例年平均为45.21%,重量合计比例年平均为33.29%。7、8月份样品中主要是小黄鱼、银鲳幼鱼,9月份鱼类幼鱼比例降至20%左右。本文着重对6月份单根方作业经济幼鱼进行了分析,建议对定置作业休渔时间进行调整,以利于保护经济鱼类幼鱼资源。  相似文献   

4.
闽东渔场张网禁渔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收集了张网渔船在闽东渔场生产的海区、渔船数量、渔船功率和产量。然后检测了在不同深度海区捕捞的渔获组成并分析和比较其结果,最后提出了如何管理闽东渔场张网的一些建议。张网是一种严重损害经济鱼类幼鱼的渔具,其生产渔场不应扩大;40米等深线外海域的渔获个体较大,表明张网在40米等深线外海域损害幼鱼的程度比40米等深线内海区小,可以把“40米等深线以外海域为张网作业的禁渔区”的规定改为“在拖网禁渔区线以外海域为张网作业的禁渔区”。  相似文献   

5.
闽东渔场定置网渔业资源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监测船周年渔获物数据及十年来监测船的生产统计资料,分析闽东渔场定置网作业渔获物种类组成、优势种、重要经济种渔获状况,探讨闽东渔场定置网作业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修改北茭以北我省海域定置网作业禁渔期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闽南海区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壮丽  王茵 《海洋渔业》2005,27(2):129-132
本文根据2003~2004年张网作业的监测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闽南海区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结果表明,闽南海区张网渔获种类多达156种,主要渔获种类为带鱼、康氏小公鱼、尖尾鳗、二长棘鲷、静、蓝圆和中华管鞭虾等14个类群组成,其渔获量合占总渔获量的79.5%;张网作业对闽南海区经济种类的损害较为严重,经济幼鱼、幼体在渔获物中所占的比重达39.3%,尤以张网禁渔期前后的3~4月和7月,经济幼鱼、幼体受损最为严重,其比重高达52.8%~74.0%。据估算此期间全海区张网作业损害带鱼、二长棘鲷、鲐鱼幼鱼1.12×104t,数量高达17.12×108ind。因此,建议在加强张网作业周年监测调查基础上,考虑适当调整或延长禁渔期,以利于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沈长春 《福建水产》2012,34(4):302-308
根据2009—2010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单船拖网作业监测调查资料和生产统计数据,阐明单船拖网作业的渔业地位、渔场分布、网具类型,着重分析该作业渔获种类组成及主要捕捞对象的资源动态。结果表明:单船拖网作业产量位居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各种海洋捕捞作业的首位,大吨位、大功率渔船数量连续多年不断增长;渔具型式以有翼单囊网具为主;部分渔船使用的拖网网囊尺寸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带鱼、二长棘鲷幼鱼损害现象较为严重;秋季8—10月蓝圆鲹和鲐鱼群体绝大多数个体可达到最小可捕规格。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2002年以来单船拖网渔业资源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生命周期短、营养级较低的蟹类、枪乌贼类、乌贼类和虾类资源渔获比重显著增长;原优势种类绿布氏筋鱼资源已出现严重衰竭;二长棘鲷资源量逐年减少,渔获群体明显趋向小型化、低龄化。  相似文献   

8.
福建海区张网作业对带鱼幼鱼损害状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2000~2005年闽东、闽中及闽南海区张网渔业资源监测资料,着重分析张网作业对重要经济种类带鱼幼鱼的损害情况.结果表明:福建省张网作业年平均渔获带鱼幼鱼产量约为6.10×104t、数量达68.0×108ind,且个体很小,大多数小于10g.带鱼幼鱼在禁渔期前的4~5月和禁渔期后的7~8月数量仍然较多,尤其是7月,多数月份占张网渔获物比重的20~30%,最高可达90%左右.为减缓张网作业对近海带鱼资源的损害程度,建议有关管理部门适当地延长禁渔期.  相似文献   

9.
南海北部灯光罩网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近年来,灯光罩网在南海区迅速发展,给南海区北部沿岸浅水域幼鱼资源增大了捕捞压力.为了查明南海区灯光罩网渔业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4月27日~5月2日在阳江沿海水域进行了灯光罩网海上渔获组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主捕对象是趋光性鱼类和头足类,枪乌贼Loligo sp.、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刺鲳Psenopsis anomala、乌贼Sepia sp.、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乌鲳Formio niger、杜氏棱鳀Thryssa dussumieri和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南海北部灯光罩网的常见渔获种类;(2)幼鱼渔获比例高,损害海洋渔业资源严重;(3)网目尺寸小、灯光照度大和近岸渔场是导致幼鱼渔获比例高的主要成因.笔者建议规定最小网目尺寸和加强渔具管理.  相似文献   

10.
闽南海区休渔前后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根据2008年闽南海区张网作业渔业资源监测资料,对休渔前后(4月和8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休渔前后都以捕经济种类幼鱼为主。4月带鱼、二长棘鲷、刺鲳、鲐鱼、中华管鞭虾等主要经济种类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69.6%,其中带鱼幼鱼数量最多,占总渔获数量的26.2%(每网渔获尾数744ind),居第一位;且个体极小,基本上全为幼鱼,平均体重8.1g。8月带鱼、二长棘鲷、短尾大眼鲷、叫姑鱼、白姑鱼、须赤虾等主要经济种类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50.9%。带鱼数量明显减少(每网渔获尾数226ind),但个体增大,肛长140mm以上占63.6%,平均体重54.5g,比4月增加46.4g。并结合2004、2007年有关资料,较为详细说明休渔前(4月)张网作业对近岸经济幼鱼、幼体损害比休渔结束后(8月)严重,通过休渔对带鱼等经济种类幼鱼资源起了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定置网作业损害主要经济幼虾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于1988—1991年完成了泉州湾南部近海定置网周年渔获物组成调查。尔后,于1990—1991年间,先后与福建省闽东和闽南渔场指挥部合作,调查了闽东和闽南近海定置网周年渔获物组成。本文就上述三个点周年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着重报道定置网作业对主要经济幼虾损害的状况,供有关部门制定渔业管理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虾拖网的副渔获组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拖虾是南海捕捞渔业的一种主要作业方式,南海北部的珠江口是广东省虾拖网的优良渔场之一。文章以珠江口铜鼓水道虾拖网渔业生物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渔业的副渔获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虾拖网渔获种类多,以底栖鱼类和甲壳类为优势类群;副渔获的组成在不同月份有所变化;副渔获比例较高,虾与副渔获之比为1:10-1:19;副渔获中大部分鱼种未达到可捕规格,对幼鱼资源造成损害。建议渔业管理部门重视对副渔获问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福建张网作业损害经济幼鱼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沿海张网作业的渔获的包括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共计366种。其重量组成以个体小型,数量大宗的鱼虾类为主,受到损害的经济幼针,幼体占张网渔获量的20.2%,其中带鱼幼鱼占12.86%,在重要经济种中占63.66%,且年平均个体重量只有3.8克,受损害最严重。建议在规定张网渔业禁渔区,禁渔期时,优先考虑保护带鱼幼鱼资源。  相似文献   

14.
定置网是沿岸及内陆水域的重要渔具之一,在世界渔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由于定置网是一种被动性的渔具,因此定置网的渔获,大都取决于渔场里洄游鱼群的行动与数量,特别是鱼群的洄游量。实验证明,只有当渔场里的鱼群洄游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定置网才开始有渔获。因此,在鱼群洄游量少的水域,是无望得到渔获的。由此表明鱼群洄游量少的水域,不能形成定置网渔场。根据日本在相模湾道合定置网渔场和三陆沿岸大建定置网渔场实验的结果。为了分析用声纳探测的洄游鱼群数与定置网渔获量的关系,把被道合定置网渔获的狭头鲐和被大建定置网渔获的鲑鱼的各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光诱鱿鱼敷网生产情况和渔获组成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就2001年福建海区鱿鱼旺讯期间在闽狮渔2403号船和闽狮渔2565号船上进行海上生产、渔获种类组成及有关的生物学等方面的调查,报告了当年该作业的生产情况:单位平均夜产364.72kg,平均网产60.96kg。鱿鱼平均夜产233.96kg,平均网产39.1kg,最高夜产1935kg。总渔获中鱿鱼占64.15%,鱼类占35.85%;渔获种类35种,其中头足类9种、鱼类25种、甲壳类1种。样品抽样及渔捞日记中体现,主捕的枪乌贼中主要是杜氏枪乌贼、中国枪乌贼和火枪乌贼三种,兼捕的鱼类中鲐、Shen鱼类占93.61%,带鱼占5.74%。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6-2008年的调查监测资料,对浙江舟山海底串作业利用渔业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底串的作业渔场范围主要位于舟山近海海域(29°30′~31°30′N、122°00′~123°00′E),渔期为1-9月,盛期在7-8月;渔获组成主要为小型经济鱼类及其幼鱼,皮氏叫姑鱼 Johnius belengeri、小黄鱼P seudosciaena polyacti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黄鲫Setipinna taty、凤鲚Coilia myst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及经济虾类是常见的渔获种类;幼鱼渔获比例较高,损害渔业资源较为严重.笔者结合调研情况对海底串作业提出了休渔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深水张网是吕四渔场传统的作业方式,渔获量占江苏省海洋捕捞总量的比重较大。根据2004年4月~2005年11月吕四渔场深水张网渔业监测资料,结合渔业统计数据,分析了该渔业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以及主要经济鱼类渔获物种类组成和幼鱼比例。结果表明,各季节深水张网优势渔获物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主要以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葛氏长臂虾为主,夏季为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银鲳,秋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灰鲳和银鲳,冬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和斑鰶;小黄鱼和焦氏舌鳎是深水张网渔业常年优势渔获物。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以6月份平均网产最高,但主要以幼鱼为主,2004年和2005年的平均体重分别仅0.81 g/ind和1.04 g/ind,幼鱼渔获尾数分别占到99.1%和99.8%,累计损害幼鱼尾数分别达1.84×107ind和2.37×107ind;银鲳平均体重3.22 g/ind和3.8 g/ind,累计损害幼鱼尾数分别为4.84×105ind和4.41×105ind。建议对深水张网渔业加强管理,可对该渔业提前一个月休渔,提高网囊网目尺寸,并强化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上岸渔获调查是调查渔业资源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监测海南岛主要渔港渔情,统计分析渔获上岸量、渔获组成和作业类型,评估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低值幼鱼渔获比例超过40%,经济渔获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带鱼(Trichiurushaumela)、马鲛(Scomber-morus)、眼镜鱼(Menemaculata)、金线鱼(Nemipterus)和头足类(Cephalopoda)的总和不足25%;2)蓝圆骖和带鱼是海南岛上岸渔获的优势种;3)拖网是海南岛近海渔获量最高的作业类型;4)海南岛近海底层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远海中上层渔业资源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建议禁止海南岛近海拖网生产,允许南海休渔期间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生产,通过增加远海作业船只的柴油补贴等途径扶持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生产,构建“养护近海渔业、开发远海渔业”的新捕捞格局。  相似文献   

19.
珠江河口多鱼种渔业最佳网目尺寸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86年珠江河口渔场定置网作业资源调查中所测定的鱼类生物学数据,探讨珠江河口定置网作业的最佳网目尺寸。从计算发现,若将目前定置网使用的网目尺寸1.9厘米放大到3.4厘米,则产量提高21%达到最大值;若将网目继续放大到4.3厘米,会提高优质鱼类的产量而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东沙北部底层鱼类组成及资源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海捕捞压力的加剧,一些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相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渔业生产面临着新的抉择。世界一些渔业发达的国家早已纷纷把眼光放在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虽发展速度不快,但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根据1986年6—8月和1987年2—3月、6—9月在东沙北部海区进行的渔业调查取得的有关资料,就该海区鱼类种类组成和资源特点进行探讨。一、鱼类组成 1.鱼类种类:东沙北部调查海区,地处南海,作业水深较深。由于受黑潮支梢和南海水的影响,调查期间渔场表层水温为22—32℃,平均盐度在34‰以上;同时,海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