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也被称为《道德经》和《道德真经》,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文章以《老子》为研究背景,首先探讨了其中的生态哲学依据,其次分析了生态哲学基本要求,最后以《老子》中的哲学思想为前提,总结了生态哲学实现途径,为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生态系统建立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包含了深刻的生态意蕴,他提出"与天和"的重要理念、"和天下"的理想追求,这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老子哲学蕴含着完善的生态智慧和人文精神。通过现代的思维方式理解老子哲学,并把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联系起来。上汤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实践,实现了老子哲学的现代应用,体现了对老子哲学思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庄子学说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文化元素.该文立足当代医学,通过梳理庄子学说中的生命哲学思想,探讨了庄子生命哲学对于化解当下的诸多医学问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作为全部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石,本文从哲学、认识论、美学、普遍有效性等多角度对其进行了人文思考和深层的哲学思考,以期发掘出其中蕴涵的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及其审美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哲学思想的“蓄水池”,康德不仅以其批判哲学实现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以其新哲学理念深刻影响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康德的批判哲学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其贡献在于倡导并实践批判的精神。然而康德的批判是不彻底的。当前,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高扬“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精神,“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由康德所奠定的那种高瞻远瞩的理性批判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珍惜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为先秦大哲学家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其文章不但文笔精美 ,语言流畅 ,富于哲理和诗意 ,而且包含有大量的养生资料。这些养生思想 ,对后世的养生、气功和内家拳术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庄子》的养生哲学主要体现在它的“内圣”之道中。“内圣”之道又包括“养生”、“逝世”和“德充”等内容。庄子认为 ,“养生”贵“顺” ,也就是说“安时而处顺”(《养生主》) ;“逝世”贵“虚” ,所谓“虚己而逝世”(《山水》) ;“德充”贵“忘”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德充符》)即是。三者相互联系 ,而“养生”则是“内…  相似文献   

8.
商周时代人们信仰上帝鬼神,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至子思,则提出以“中”和“诚”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子思认为,“中”和“诚”虽无形影,却具有与上帝、鬼神一样的至上性和神妙性,它已经不仅是一般学者所理解的“时中”之“中”和诚信之“诚”,它同时是“天下之大本”和“天之道”。后世儒者因而称子思善于“体道”。大凡“本体”问题,皆很难证实或证伪,但将“中”和“诚”视作“本体”,便使之进入了信仰的层面。子思在孔子创立仁学的哲学思想体系之后,又建立了“中”和“诚”的哲学思想体系,从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杨兰凯 《河南农业》2008,(24):34-34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是李白畅言其人生理想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作者自明其待时而起、功成身退之志,体现了用世和出世的“进”与“退”思想,本文认为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道家特别是老子功成身退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0.
“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是庄子“言意观”最具代表性的命题。庄子这一言意观念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作为庄子哲学思想核心的“道”是一个“虚无”、是一个“混沌”,是一个不可目视、不可言表,只可“意致”、只可“神遇”的存在。而这种“意致”和“神遇”的体认方式恰恰就是一种审美认识。其影响所致,使得努力克服语言在表情达意和写景状物方面的局限,追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言近旨远”和“文外重旨”等艺术效果,成为我国古代诗文创作和诗文鉴赏的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哲学理念,在社会转型期政府行政实践中获得了新的解读乃至在改革思路和政策走势上的吻合。探讨二者的契合点,既是传统哲学思想的延续,又是政府管理实践变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成书于魏晋之际的《老子节解》是以道教养生修炼思想注解《老子》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特色在于突出神仙信仰,强调身国一体,而且将老子思想解释成了一套具体的修炼养生之术。《老子节解》不仅与《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老子内解》等书关系密切,而且与另一部早期道教经典《老子中经》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蛋是什么?道是什么?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蛋就是道,是万物之母,是生生不息。现代许多哲学家则把蛋当作一个完整性的例子,因为圆体或椭圆体从各个角度受力是相对均匀而耐压的.  相似文献   

14.
探赜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潮文化底蕴与文本旨归表明:这场融贯东、西方文明传统中经典智慧与道德品性的文化复兴运动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内涵——"超灵"本体论是其思想坐标系原点;人性本善观、自然本美观、和谐世界观则是其生态哲学思想的三条轴线——包含醒世、新民的理想主义归趣,即通过恢复精神信仰、正心修身、关爱自然、重建世界和谐来克服当时美国物质主义流弊,来端正民族、时代思想文化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培根一生致力于对经院哲学和旧的宗教神学的批判,同时为自然科学提供新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哲学思想集中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要求。这一思想突出表现在培根的物质观和反映论上,他开创了后来西方近代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教育思想是围绕"道"而展开的,其教育目标就是教以为"道",而"道"的具体展开就构成了老子教育思想的"器"。老子教育的核心是"知常",恪守柔弱,知足不争;要"守正",做到复归于朴,持守三宝。其教育方法是"行不言之教"、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老子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其教育活动的辩证法原则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原则,这对当今的教育实践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衡 《河南农业》2006,(3):44-44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相传老子在周室内乱之时,丢下官职,准备退隐山林,经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诚恳地请他著书,他便一挥而就,写下洋洋五千言《老子》,骑青牛扬长而去,谁也不知其所终。翻开《老子》,类似于“道法自然”“有无相生“”知雄守雌”的哲理之花,随处可见,俯拾皆是,令读者为其犀利的哲学思维感慨不已;而“上善若水“”自胜者强“”功成弗居”等美言佳句,又时时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境界。老子称赞美德,宣扬善行(《老子》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厌恶战争,向往和平(《老子》…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黄淮运水患治理交错复杂,治河思想与实践发展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合流与分流的论争显示了在实践基础上遵道而用权的儒家思想,将黄淮运作为整体治理,以及治河筑堤中对天地人水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是古代系统思想的明证,治河工程中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彰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朴素辩证的思考则在化水害为水利的多种思路中处处显现。本时期,传统哲学思想与明清治河思想和实践互为表里,相互验证,至今仍充满很多合理化因素,对当代治水思想与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庄子》强调自然的性命之情 ,包容了宏大壮丽的生命境界 ,庄子对待情感的态度是开放的、想象无穷的、超功利的 ,故而其散文想象奇异、宏伟开放 ,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庄子的认识论态度是怀疑主义和直觉主义相结合 ,由此决定其散文常借用寓言、象征来克服语言的局限性 ,给人留下极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人生哲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统化与现代化交替嬗变的过程中,徐志摩以其独特的承继和创新的身份,代表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哲学思想和心路历程。徐志摩对传统化的承继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其影响之深。本旨在探讨徐志摩的人生哲学思想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在诗创作前后期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