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绥农10号是以绥农4号为母本,铁751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优良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突出特点,深受农民的欢迎。为明确绥农10号在改良创新过程中作为重要亲本的作用,本研究追溯品种亲本系谱来源,分析亲本系谱组成与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绥农10号的细胞质传递过程为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绥农3号→绥农4号→绥农10号。绥农10号的细胞核来源较为广泛,为拓宽遗传基础奠定了基础,主要来源于四粒黄、金元、小粒黄、白眉、克山四粒荚、东农育成品系、小金黄、铁荚四粒黄、嘟噜豆、熊岳小粒黄等祖先亲本,其细胞核遗传贡献率分别为8.60%、5.47%、15.63%、4.69%、6.25%、3.13%、6.25%、6.25%和6.25%。以绥农10号作为种质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品种51个,其中作为母本育成品种22个,作为父本育成品种8个,间接利用育成品种21个。由此可见绥农10号既是优良品种又是大豆种质改良创新的重要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黑龙江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解析及增产潜势规律,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大豆品种牡试6号为研究对象,进行品种的亲本血缘特点和遗传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牡试6号是通过四粒黄细胞质遗传的,具体选育过程: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交5501-3→绥农3号→绥农4号→绥81-242→黑农40→黑农48→牡试6号。细胞核由祖先亲本ZYD355野生豆、十胜长叶、嫩78631-5、四粒黄、金元、五顶珠、白眉、克山四粒荚、平地黄、Amsoy、Anoka、小粒黄、永丰豆、通州小黄豆、熊岳小黄豆、佳木斯突荚子、柳叶齐和东农20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是:25.00%、18.74%、12.50%、6.58%、6.58%、6.25%、3.14%、3.14%、3.14%、3.13%、3.13%、1.95%、1.56%、1.56%、1.19%、0.98%、0.78%、0.39%。牡试6号高度聚合了东北大豆核心种质的优良基因,经过大豆杂交重组基因,具有高产高蛋白的遗传基础潜力,其遗传解析及增产潜势的研究能够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合丰号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喜平 《大豆科学》2002,21(2):131-137
合丰号大豆 32个品种 84 .4 %来源于满仓金、荆山朴、丰收 6号×克山四粒黄、丰收 1号×蓑衣领四个族系。其基因库源于 33个祖先亲本。细胞核祖先亲本有 33个 ,细胞质祖先亲本有 8个。核遗传贡献率较大的祖先亲本为金元 (18.7% )、四粒黄 (18.3% )、白眉 (6 .9% )、十胜长叶 (5 .9% )、小粒豆九号 (5 .6 % )等。细胞质遗传贡献率最大的是四粒黄 (46 .7% ) ,其次是小粒豆九号(16 .7% )、白眉 (13.3% )。合丰号大豆直接利用亲本 36个。利用国内优良亲本克 4 430 - 2 0、合交80 0 9- 16 12等成功地育成了合丰 2 5号、合丰 35号等高产稳产大豆品种 ;利用国外抗病品种Ohio、Rampage、Wilkin直接作亲本育成高抗灰斑病品种 4个。合丰号大豆品种有 16个具有国外血缘 ,占品种总数的 5 0 %。随着年代的推移 ,合丰号大豆的细胞核、细胞质祖先亲本发生了变化。不同年代有其不同的主要贡献者 ,合丰号大豆遗传多样性是其成功的关键。制定一个祖先品种核质在新品种中达到新的更高水平协调的育种方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大豆生态类型是与生长条件相适应的。形成大豆生态类型的重要生态性状是:生育期、结荚习性、种粒大小、种皮色以及种子化学品质等等。随着大豆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良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上所用品种数大大减少,克服品种的多乱杂,进一步适应大豆生产发展的需要。五十年代,除东北春大豆区推广了大豆优良品种外,其它大豆产区基本都是农家品种。这一期间东北春大豆区主要推广品种为紫花2号、紫花4号、克系283、西比瓦、满仓金、东农1号、小金黄1号、大白眉、满地金、集体1~5号等,这一时期赤峰地区推广小金黄2号、1号、小金黄、满仓金、金元、元宝金、白花矬、牛毛黄。同时搜集整理当地农家品种。南部旗、县多种中熟  相似文献   

5.
黑农号大豆品种的基因源及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桂茹 《大豆科学》1998,17(4):347-352
基因源分析表明,黑农号大豆品种的育成共涉及20个亲本材料,其中主要基因源有港仓金,荆山朴和紫化四号三个骨干亲本。有52%,39%和32%的品种分别含有满仓金,荆山朴和紫花四号的血缘。随着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三个骨干亲本的血缘组成不断减少,表明新的血缘不断输入。黑农号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的趋势是从高大无限多分枝类型向中秆亚有限少分枝类型演变,同时,品种的抗病性,抗倒伏性不断增强。70年代主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脂肪含量在高脂肪高产大豆品种东生79系谱中的传递规律,本研究分析东生79选育过程及系谱,追溯其祖先亲本对东生79细胞质及细胞核基因的贡献值。结果表明:东生79的细胞质由四粒黄提供,贡献率100%。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5501-3—绥农3号—黑农33—哈04-1824—东生79。核基因由祖先亲本Clark63、克山四粒黄等25个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提供,细胞核贡献值为0.1%~12.5%。脂肪含量是通过受体亲本哈04-1824的母性超亲遗传实现的。哈04-1824的脂肪含量来源于黑农33和黑农44的杂交组合,而黑农33和黑农44的脂肪含量又分别可追溯到绥农3和黑农37的组合,依此类推追溯到祖先亲本。高脂肪生态性状的遗传改良能发挥高脂肪受体亲本(母本)超亲遗传特性,选择脂肪含量高、缺点少的受体亲本(母本)与多个早熟高产供体亲本杂交,或用受体亲本作轮回亲本进行1~3次回交是其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种植面积筛选出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大豆品种113份,通过系谱分析,归纳出大面积种植品种的直接亲本和祖先亲本.结果表明,大面积种植品种比普通品种拥有更多的祖先亲本,遗传基础更丰富;新近育成的大面积种植品种比早期育成的大面积种植品种遗传基础更丰富;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种植品种比东北地区大面积种植品种的遗传基础更为丰富.以大面积种植品种作为“平台亲本”培育的新品种更容易在生产上种植应用,更有希望成为新的大面积种植品种.各生态区间的种质交流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黑农4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的高蛋白大豆品种,具有高产、抗旱、抗病等特点,深受农民的欢迎,目前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通过对其亲本进行追溯,建立系谱树,分析其亲本的遗传来源及核遗传贡献率,以期为高蛋白大豆育种亲本选择以及选配高蛋白组合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黑农48的细胞质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绥农3号→绥农4号→黑农40→黑农48。细胞核传递是由金元、四粒黄、白眉、平地黄、克山四粒荚、十胜长叶、永丰豆、佳木斯突荚子、熊岳小黄豆、通州小黄豆、小粒黄、Amsoy、Anoka、柳叶齐和东农20这15个祖先亲本提供,细胞核遗传贡献率分别是:7.04%、7.04%、5.08%、7.03%、5.47%、12.50%、7.04%、1.95%、2.34%、3.13%、1.56%、6.25%、6.25%、1.56%和0.78%。研究结果表明在选择育种亲本时,应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具有广适性的主栽高蛋白品种为母本,以融入地理远缘基因和生态远缘基因的材料为父本。  相似文献   

9.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态区,长春是东北中部重要产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长春地区的表现,研究其潜在育种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长春地区平均表现为全生育期114 d(93.88~137.75)、蛋白质含量41.09%(36.68%~45.85%)、油脂含量21.94%(19.00%~23.94%)、蛋脂总量63.09%(59.49%~66.24%)、百粒重20.53 g(9.47~28.20 g)、株高约83.82 cm(45.8~146.8 cm)、主茎16.7节(10.3~25.3)、分枝2个(0.1~10.1)、倒伏2级左右(1.4~4.0)。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0/MG I,生育天数在120 d左右。MG000、MG00生育天数集中在98~104 d,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株高、节数均比MG0/MG I低约20~28 cm、3~4节。MGⅡ/MGIII在长春不能稳定成熟,其株高、主茎节数比MG0/MG I高约25~35 cm、2~3节。至于籽粒性状(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百粒重),不同熟期组间绝对值差异不大,而各熟期组内均含有表现突出的资源。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长春表现,油脂和蛋白质含量遗传率高但相对遗传进度较低,需加大选育强度;蛋脂总量的改良应建立在蛋白质、油脂改良的基础上;本群体在倒伏性状上潜力有限,应通过引进新的种质来进行改良。4)长春当地的82个地方/育成品种(共88个,其中6个育成品种未查到系谱资料)共有99个祖先亲本,这些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当地,其次为黑龙江省和国外;其中衍生品种最多的前20个祖先亲本对群体的贡献率约63%,衍生品种最多的前5个祖先亲本衍生品种数及贡献率分别为金元(58,6.35%)、铁荚四粒黄(50,8.16%)、十胜长叶(49,6.61%)、嘟噜豆(44,4.02%)、四粒黄(P340)(41,6.36%);虽然当地育成品种平均含有9.3个祖先亲本,但当地品种的遗传基础仍较为狭窄,需通过其它地区资源扩展当地种质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合丰(合交、合农、佳豆)号系列大豆品种的亲本选用情况,本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大豆育成品种所涉及的亲本进行了分析,通过总结已往的亲本选用经验,为今后品种改良创新提供技术指导。截止到2022年,佳木斯分院共育成大豆品种119个,包括杂交大豆品种3个。涉及亲本124个,包括国内祖先亲本11个,国外亲本13个,国内直接亲本(创新种质与选育品种)100个;骨干亲本或核心亲本(育成品种≥2个)46个,一般亲本78个(育成品种1个)。其中北丰11和合丰50分别育成品种9个,满仓金育成品种7个,合丰34和合丰35分别育成品种6个,黑河45、北豆5号和HOBBIT分别育成品种5个,黑河43、合农69、合丰55、垦丰16和黑河38分别育成品种4个,秃荚子、荆山朴、克4430-20、合丰26、绥农10、华疆4号、黑河35、合农71、美国扁茎大豆、日本小粒豆和黑农54等11个亲本分别育成品种3个,黑河54、黑龙江41(俄罗斯)、合丰24、钢201、俄亥俄、绥农14、公84112-1-3、合丰39、合丰41、合丰42、合丰51、合丰57、北丰9号、九丰10、合93-793、垦农19、合农6...  相似文献   

11.
东北春大豆推广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齐宁 《大豆科学》2001,20(1):45-48
对东北三省自 50年代至 90年代 3 2 0份大豆推广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看出 ,三省大豆推广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以辽宁省品种最高为 42 .45% ,吉林省品种蛋白质含量最低为 3 9.87%。平均脂肪含量吉林省最高为 2 0 .49% ,辽宁省最低为 1 9.48% ,黑龙江省品种平均蛋白质脂肪含量均居中 ,分别为 40 .57%和 2 0 .2 0 %。五十年来 ,三省大豆推广品种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提高的幅度吉林 >辽宁 >黑龙江。平均脂肪含量吉林辽宁两省品种 50年代至 90年代均呈下降趋势 ,黑龙江品种平均脂肪含量略有提高。吉林辽宁两省不同熟期品种蛋白质含量均从早熟组至晚熟组呈逐渐上升趋势 ,脂肪含量则从早熟组到晚熟组依次降低 ,黑龙江品种蛋白质含量从早熟组到晚熟组逐渐降低 ,脂肪含量从早熟组到晚熟组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东北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孙志强  田佩占 《大豆科学》1990,9(3):198-205
根据“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鉴定与评价”中的生育期资料,分析了东北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遗传变异,比较了不同结荚习性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生育期结构的区别。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资源的生育期结构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结荚习性的品种生育期结构有很大的差别。无限和亚有限型品种的生育期结构类似,生殖生长期较长,营养生长期相对较短,生育期比(R/V)相对较大。有限型品种的营养生长期较长,生殖生长期较短,生育期比明显小于无限和亚有限型品种。生育期和结荚习性相同的地方和育成品种相比较,育成品种的生殖生长期较长,营养生长期较短,生育期比较大,这种演变趋势在无限和亚有限品种上特别明显。辽、吉 黑三省的无限型育成品种营养生长期分别比地方品种缩短1.4,4.1和5.8天,生殖生长期延长1.1,1.5和1.4天,R/V值提高4.8,11.2和15.4%。吉、黑三省的亚有限有成品种的营养生长期平均较地方品种缩短了3.9和9.9天,生殖生长期延长了2.6和1.8天,生育期比提高了12.5和34.5%。有限型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演变方向不明显。大豆育成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演变是长期产量选择的间接效应。自觉地对生育期结构进行定向选择,有可能提高大豆产量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3.
日本大豆品种十胜长叶是引进种质在我国大豆育种中利用最多的品种之一.对2005年以前利用十胜长叶育成的195个大豆品种进行了系谱分析,旨在明确十胜长叶对各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率,总结其利用方式,为国外种质的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发现,利用十胜长叶衍生育成的品种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4个省市,它所衍生的品种数分别为96个、89个、8个和2个;平均遗传贡献率分别为13.04%、14.99%、20.31%和7.81%.其中92.2%的品种是由杂交育成的.十胜长叶对这些品种的遗传贡献率范围为0.78%~50.00%,以遗传贡献率为12.50%、6.25%和25%的衍生品种数较多,占衍生品种总数的77.3%,说明十胜长叶的利用以至少三交效果比较好,通过复交有利于聚合国内外品种的优良特性.十胜长叶在我国大豆育种中的成功利用说明,通过与当地品种杂交选育创造优良中间材料是利用国外引进种质改良我国大豆品种的有效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优异品种选育效率,本研究对广西已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系谱进行追溯,分析其亲本组配方式、地理来源及细胞核(质)遗传贡献,结果表明,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春大豆28个,夏大豆11个)来源于40个细胞核祖先亲本,17个细胞质祖先亲本;来源于广西本地、外省和国外祖先亲本的核(质)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9.42 %(58.98%)、45.75 %(38.46%)和14.83 %(2.56%);核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本地及生态条件相近的我国南方、巴西和美国。春大豆育成品种细胞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和北京,夏大豆育成品种细胞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和上海;2006年以来,96%的大豆育成品种是以育成品种和国外引种作为亲本组配而成;归纳出靖西早黄豆等8个核心春大豆祖先亲本,平果豆等5个夏大豆核心祖先亲本。广西大豆育成品种核遗传基础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新种质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核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目标性状有的放矢的选配杂交亲本是提高优异品质组成品种的选择效率的基本前提。本研究对东北三省102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氨基酸组分、油份及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以综合评价种质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种质油份及脂肪酸组分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9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I类群蛋白含量较高、油份含量偏低,第II类群蛋白、油份含量均居中,第III类群油份含量较高、蛋白含量偏低,第IV类群高油,第V类群高蛋白,类群间的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各有差异。需根据育种目标在群体间选配亲本,以提高品质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吉林省1923~2007年以来育成大豆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黑龙江和辽宁省血缘品种(品系)进入吉林省最早,并且较多,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开始应用,1923~2007年以来引入黑龙江和辽宁品种(品系)分别29个、15个;其它省份引入血缘品种较少,总计9个品种(品系);外国品种在吉林省应用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应用,但引入速度较快,90年代以后有19个外国品种被引入吉林做亲本,含有外国血缘品种占其育成品种38.5%。随着年代推移,含有外来血缘品种比例越来越大,表明吉林省一直在努力拓宽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SSR标记评估东北三省水稻推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53个SSR标记和24个表型性状分析东北三省107个水稻推广品种,探讨东北水稻推广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不同育成年代、省份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互补性。结果表明,表型遗传多样性高于DNA水平,年代间表型与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地区间无明显相似性。东北水稻推广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狭窄,随着时间推移增加的新等位基因多于消失的旧等位基因数。三省水稻推广品种遗传多样性呈现黑龙江>吉林>辽宁的趋势,但由于地区间频繁引种,东北水稻品种在区域上的遗传分化已不明显,其差异主要来源于品种间的基因型差异。不同省份存在较多的互补等位变异,最多的在黑龙江和辽宁之间。不同省份和不同年代间分别拥有各自特有和特缺的等位变异。参试品种可分为5个类群,每一类群均有两个以上年代(省份)品种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当前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中国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21C3CFH和34MKG的抗性水平,于2006-2010年对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68份小麦品种和947份后备品系进行了苗期和/或成株期抗秆锈病鉴定。结果表明,有48份小麦生产品种和877份后备品系对秆锈病表现抗性,占供试材料的70.56%和92.61%,这说明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小麦秆锈病的抗性普遍较强,但仍存在部分感病品种和感病后备品系,秆锈病发生与流行的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