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上海市为例分析城市化发展过程对城市气温的影响。利用1966—2005年上海市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上海市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做出年、季各要素的历史变化曲线及5年滑动平均曲线。结果表明:上海市的年平均气温普遍呈增暖趋势,但同一区域里市区和郊区气温的增温幅度明显不同,郊区增温幅度明显小于市区,而且增暖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趋势也存在明显差异,冬季气温呈明显增暖趋势,但夏季增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10年淖毛湖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50a来气温、降水、风速、大风日、沙尘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淖毛湖年、冬季、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冬季增温强于夏季,进入21世纪夏季升温最为明显,冬季却降温最为明显,但总体平均来看,冬季增温强于夏季;降水总体趋势上升,90年代以后降水明显增多,但仍然比较干旱;风速及大风日数总体趋势下降,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为多大风时段,90年代后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明显减少;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增加趋势,80年代后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下降趋势。表明淖毛湖气候正在趋向变暖,特别是2001年以来该区域气温急剧升高,使得高温、干旱、多大风成为淖毛湖气候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海东市1961-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和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近55年来青海省海东市气温变化的特点及其规律,利用海东市5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累积距平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5年来海东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极显著的增温趋势,年际增长率分别为0.33℃/10a、0.33℃/10a和0.43℃/10a,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增暖趋势明显;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增温趋势,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的特点,以最低气温增温更明显,冬季增温对年平均气温增高贡献最大,三者增温的强弱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表现出不一致性;海东市年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增暖是一突变现象,突变开始的具体时间是1996-1997年,最高气温于1993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0—2015年吉林市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56年来吉林市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吉林市近56年来年气温呈明显的增温趋势,其中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对其贡献较大;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的积温均呈明显的增多趋势,无霜期持续日数均呈延长趋势;年平均气温变化主要存在7~8年和4~5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5.
驻马店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俊波  尚可政  王式功  周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04-17107
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Mann-Kendall突变检测分析法,分析了驻马店气象站气温及降水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尤为明显,年降水量以波动变化为主,略有增加。春季增温趋势较秋、冬季更为明显,夏季呈现出降温趋势;春、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减少较春季更为明显;夏季降水增加最为显著。Mann-Kendall突变检测表明,近50年驻马店气温有明显的增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增温是一突变现象;年降水量以波动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6.
1960—2015年当涂县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磊  付敏  陈裕 《安徽农学通报》2018,(1):90-91,104
该文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M-K检验方法,利用当涂县1960—2015年气温数据资料,对当涂县56a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当涂县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236℃/10a.1960—2015年当涂年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暖趋势,增温率最大是春季,其次为冬季、秋季,最小为夏季.秋季增温率与年平均气温增温率最为接近.当涂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在1998年发生一次突变,平均最低气温在1997年发生一次突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气温的区域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51-2004年中国均一化历史气温数据,分析了近50年我国地面气温及各区域气温的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来,我国气温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气温的增长非常明显,其中冬季温度上升趋势最为明显,春、秋季增暖趋势次之,夏季增暖趋势最小;1951-1965年,西南区呈明显的降温趋势,1965年以来,气温呈比较弱的上升趋势;其他6个区域的气温都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同时,各个区域的增温大小有着明显的不同,东北区、西北区、青新区的增暖趋势比较强,东南区、中南区的增暖趋势比较弱。  相似文献   

8.
利用甘肃省武威市4个气象站1959—2018年的气温、降水、大风和沙尘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功率谱等方法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40℃/10年,且这种增暖趋势存在突变,四季增温速度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空间变化特点为中北部增温速度比南部快。年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倾向率为6.1 mm/10年,四季降水量除秋季持平外,其他季节都呈增加趋势,增幅为夏季春季冬季;空间变化表现为南部增加速度快、中部增加速度慢。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4 d/10年,春季大风日数的减少抵消了冬季大风日数的增多,以夏季减少最显著;空间变化表现为南部呈增加趋势、中北部呈减少趋势。年沙尘暴日数显著减少,年际倾向率为-2.8 d/10年,减少速度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空间上呈自南向北减少速度逐渐加大的变化特点。武威市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显著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郑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940-5941,5972
根据云南蒙自气象站1951~2005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R/S分析方法,对该站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说明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反映近55年来蒙自站气温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近55年来,蒙自气温呈现明显的增暖趋势,特别是夏季、年平均及冬季增温速度高于春、秋季节。年平均气温的变异点出现在1997年,且1997年后增温的趋势性成分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1961—2008年陕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2,(23):240-241,244
采用陕北地区1961—2008年19个测站均一化订正后的气候资料,分析了陕北地区近48年来的气温变化的事实,结果表明:陕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994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变化,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平均值上升了0.9℃;冬、春季气温的上升最为明显,夏、秋季各地气温的升幅较冬春季要小,长城沿线风沙区增温幅度要明显大于黄土高原沟壑;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990年后迅速升高,年平均最低气温在2000年开始迅速升高,比年平均最高温度要晚1个年代;陕北地区≥10℃气温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期间有效积温在1995年前后出现明显突变,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增加和有效积温增多。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54—2011年我国大陆142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EOF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8年来我国大陆极端气温的基本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近58年我国大陆年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也呈递增趋势,并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表现较为明显;我国大陆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受冬季风和太阳辐射影响,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受地形影响。极端气温在时间分布上表现为:极端高温年代际变化是20世纪90年代前递减,90年代后递增;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除塔里木盆地外均对区域性增暖呈显著的正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南方地区云量和云状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抽样选取赣南的赣县、南康市、上犹、信丰国家气象站2004~2011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等气候资料,分析赣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对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云状结构的影响。[结果]气候变暖对南方地区云量和云状结构正在产生影响。年平均气温升高,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呈总体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降低,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总体呈升高态势;年平均气温在低位与上一年持平时,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增多。年平均低云量山区与盆地表现形式各异。年平均气温对海拔较低的盆地区的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影响呈平缓波动形态,对海拔较高的山区的影响较剧烈;年平均气温升高对高云量的影响更大;年平均气温的降低对年平均低云量的影响更大。不同的天气形势下,低云的生消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结论]该研究为我国南方地云量和云状结构随气候变暖而变化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Trends in global lower tropospheric temperature derived from satellite observations since 1979 show less warming than trends based on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Independent radiosonde observations of surface and tropospheric temperatures confirm that, since 1979, there has been greater warming at the surface than aloft in the tropics. Associated lapse-rate changes show a decrease in the static stability of the atmosphere, which exceeds unforced static stability variations in climate simulations with state-of-the-art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models. The differential temperature trends and lapse-rate changes seen during the satellite era are not sustained back to 1960.  相似文献   

14.
选取宁城县1981—2010年气温资料.对宁城县气温变化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宁城县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气温明显升高,寒冷日数减少,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夏季温度明显升高,高温日数增多.并且夏季温度增温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王平  程清平  任宾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35-8641,8671
基于孟定站1955~2008年气温、降水量观测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M-K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孟定盆地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54年来孟定气温升高了1.5℃,升高趋势显著,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增暖趋势特别明显;从季节来看,以冬季增暖贡献最大;年和各季均温均通过99.9%的信度检验。54年来降水量减少了103.68 mm,减少趋势显著,21世纪以来减少趋势最显著;从季节来看,春季降水有增多的趋势,夏、秋、冬季均呈减少趋势,尤以夏季减少最明显;夏、秋两季降水量通过99.9%的信度检验,年和其余各季降水量未通过信度检验;气温变化周期不明显,降水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年和各季均温及降水量均存在一个或多个突变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突变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各季均超过0.01信度的临界线;春季降水量在70年代以来突变增加显著,年和其余各季降水量在80年代中期以来突变减少。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暖是目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将加速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过程,引起水文水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的变化。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区,1960年代以来区域气温上升,形成一个区域性热岛,1990年代以来增温幅度逐渐加大。在区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文水资源特征发生趋势性变化,该研究从降水径流、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水质污染4个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郝学宁  李岳坦  李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05-19409
[目的]研究青海湖流域1961~2007年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青海湖流域1961~2007年20 cm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近47年来,青海湖流域的蒸发皿蒸发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倾向率为-47.75 mm/10a。各季节的蒸发量除秋季没有变化外,其他各季以7.33~19.57 mm/10a的速率减小,其中春季减幅最大,冬季减幅最小;就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而言,青海湖流域各站的年蒸发皿蒸发量除刚察站外,其他各站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减幅为32.36~75.63 mm/10a。蒸发皿蒸发量的减少幅度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减少。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速率比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速率大,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小,对蒸发也会产生影响。[结论]该研究对更好地了解青海湖流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该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溪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奇  吴英杰  黄作顺  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90-8594
[目的]分析本溪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方法]对本溪地区1953-2005年平均温度、降水和日照等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本溪气候呈变暖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升温明显,冬季对气候变暖季贡献最大;降水为减少趋势,从1975年开始降水减少明显;日照也呈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气候变暖导致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降水虽然呈减少趋势,但暴雨次数增加,说明降水强度发生了变化,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增大。初霜延后,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明显。[结论]本溪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必将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分析南阳盆地1999~2001年棉花品种的现状后,认为无依据乱引、乱调,品种多、乱、杂、差已成为当地进一步提高棉花品质、单产和降低投入成本的限制因子;提出了科研与经营相结合,以区试结果为依据,参考多点生产示范,分生态区统一引种、集中繁殖的品种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48年安徽省宿州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55-14757
根据1961~2008年宿州市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近48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来宿州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各季中冬季增温最明显,而夏季却出现降温趋势;增温最显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量最大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冬季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对年均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而春、秋季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