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1 ~28日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泰和乌骨鸡27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铜含量为4.75 mg/kg)中添加0、5、15、30、60、125 mg/kg铜的饲粮,饲养至28日龄.结果表明:饲粮铜不同添加水平对1 ~ 28日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适量添加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血清、肝脏、肾脏、皮肤及肌肉的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P<0.05或P<0.01),并呈现出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饲粮铜添加水平为30 mg/kg时,泰和乌骨鸡血清和组织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达到峰值.由此可知,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铜可提高泰和乌骨鸡组织黑色素含量,其适宜添加水平为30 mg/kg.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 1~28日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 1日龄泰和乌骨鸡 270只,随机分成 6组,每组设 3个重复,每个重复 15只鸡。试验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铜含量为 4.75mg/kg)中添加 0、5、15、30、60、125mg/kg铜的饲粮,饲养至 28日龄。结果表明:饲粮铜不同添加水平对 1~28日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适量添加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血清、肝脏、肾脏、皮肤及肌肉的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P<0.05或 P<0.01),并呈现出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饲粮铜添加水平为 30mg/kg时,泰和乌骨鸡血清和组织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达到峰值。由此可知,玉米 -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铜可提高泰和乌骨鸡组织黑色素含量,其适宜添加水平为 30mg/kg。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硒添加水平对5~8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及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5周龄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的乌骨鸡216只(公母各半),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分成6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3、0.5、0.70、.9 mg/kg硒的试验日粮,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日粮添加0.5 mg/kg硒显著降低泰和乌骨鸡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日增重(P<0.05)。肝脏、肾脏、胸肌和皮肤黑色素含量随硒添加水平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当日粮硒添加水平为0.5 mg/kg时,肝脏和胸肌黑色素含量达到峰值,当日粮硒添加水平为0.3 mg/kg时,肾脏和皮肤黑色素含量达到峰值。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硒可改善5~8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提高组织黑色素含量,且日粮硒适宜添加水平为0.3~0.5 mg/kg。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对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612只1日龄泰和乌骨鸡,随机分成17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占1/2),饲养至4周龄.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日粮三种氨基酸水平与泰和乌骨鸡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得出0~4周龄泰和乌骨鸡分别取得最大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时日粮三种氨基酸适宜供给量和比例模式.结果表明,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显著影响泰和乌骨鸡日增重和胸肌、腿肌黑色素含量(P<0.01),且泰和乌骨鸡取得最大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时日粮三种氨基酸最适水平和比例模式各不相同.当日粮氨基酸含量分别为酪氨酸0.79%、苯丙氨酸1.06%和色氨酸0.13%,三者比例模式为Tyr:Phe:Trp=85:113:14(相对于日粮Lys含量的比值,Lys定为100)时,可取得最大日增重5.81 g/d;而当日粮三种氨基酸含量分别为酪氨酸0.81%、苯丙氨酸1.14%和色氨酸0.13%时,胸肌黑色素含量可取得最大值3.73%,三者最佳比例模式为Tyr:Phe:Trp=87:121:14.因此,通过调节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可改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以及体内黑色素的沉积.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铜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和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以确定铜的最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5周龄五龙鹅324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铜含量为5.87 mg/kg),Ⅱ~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30、60、120、240 mg/kg铜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采用不相关比较法进行分析,饲粮铜添加水平为21.80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铜添加水平为16.25 mg/kg时料重比最低。2)生长激素、胰岛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与5-16周龄鹅的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利用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由此可以得出:1)由曲线方程可知,5~16周龄五龙鹅获得最佳生长性能时的饲粮铜添加水平为16.25 mg/kg。2)饲粮中添加30 mg/kg的铜可显著提高代谢能、粗蛋白质、粗脂肪、磷、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利用率。3)饲粮铜添加水平对机体激素的分泌有显著影响,其中对生长激素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选用28日龄泰和乌骨鸡13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饲养至12周龄.在5~8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酪氨酸水平分别为0.424%、0.566%和0.708%,在9~12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402%、0.521%和0.640%.结果表明:(1)在5~8周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P<0.05),但酪氨酸水平对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泰和乌骨鸡胸肌黑色素含量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极显著增大(P<0.01),但腿肌和皮肤黑色素含量未受酪氨酸水平影响(P>0.05).(2)在9~12周龄,日粮酪氨酸水平对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胸肌和腿肌黑色素含量(P<0.05),而对皮肤黑色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3个处理组中,高酪氨酸水平组的胸肌和腿肌黑色素最高.在本试验的酪氨酸水平范围内,提高日粮酪氨酸水平可促进泰和乌骨鸡组织黑色素沉积而不影响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乌骨鸡生产性能与黑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三种不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来激活乌骨鸡酪氨酸酶的活力促进黑色素的合成,从而探讨利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来提高乌骨鸡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可行性。选用1日龄泰和乌骨鸡18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余3组分别饲喂添加0.5%以黑芝麻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I中药Ⅰ组)0.5%以血余炭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Ⅱ(中药Ⅱ组)和0.5%以何首乌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Ⅲ(中药Ⅲ组)的日粮,饲养至12周龄,每4周测定各试验组乌骨鸡的生产性能、肌肉当中的黑色素含量与酪氨酸酶活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0.5%添加水平)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泰和乌骨鸡肌肉中的酪氨酸酶活力从而促进其黑色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铜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黄羽肉公鸡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肝脏和血清铜含量等的影响,以探讨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铜的需要量。选用43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鸡90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组1(对照组)为基础饲粮组(铜水平为2.74 mg/kg),组2~6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8、16、32、64 mg/kg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6和32 mg/kg铜组显著提高试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饲粮中铜添加水平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16和32 mg/kg铜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32和64 mg/kg铜组肝脏Cu Z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胸肌中Cu Zn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32和64 mg/kg铜显著降低了胸肌丙二醛(M DA)含量(P<0.05),各组间血清和肝脏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16、32、64 mg/kg铜显著降低了血清铜蓝蛋白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8、16 mg/kg铜组肝脏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铜添加水平对血清铜含量和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为获得较好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饲粮铜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6和32 mg/kg,加上基础饲粮铜水平为2.74 mg/kg,则该阶段黄羽肉公鸡铜需要量分别为18.74和34.74 mg/kg;以生长性能和肝脏Cu Zn-SOD活性为依据,通过折线回归分析估测得到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铜需要量分别为19.94和38.34 mg/kg。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酪氨酸水平对9~12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游离酪氨酸含量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56日龄泰和乌骨鸡27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饲养至12周龄。6个处理组日粮酪氨酸水平分别为0.45%、0.65%、0.85%、1.05%、1.25%和1.45%。结果表明: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随着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1.05%水平时的平均日增重最大,料重比最低且与0.45%水平组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酪氨酸水平极显著(P0.01)影响平均日采食量。泰和乌骨鸡血清及组织中游离酪氨酸含量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心脏、肌肉、皮肤组织中游离酪氨酸的含量在1.25%水平时达到最高,且与0.45%水平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清和肝脏组织中游离酪氨酸的含量在0.85%水平时达到最高。组织中黑色素含量随着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肝脏、肌肉、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在1.05%水平时达到最高且与0.45%水平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心脏组织中黑色素的含量在1.25%水平达到最高。在一定的酪氨酸水平范围内,提高日粮酪氨酸水平可提高泰和乌骨鸡血清及组织中游离酪氨酸含量、组织中黑色素的含量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酪氨酸水平对1~4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血清及组织中游离酪氨酸含晕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泰和乌骨鸡270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饲养至4周龄.6个处理日粮酪氨酸水平分别为0.38%、0.58%,0.78%、0.98%、1.18%和1.38%.结果表明: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提高,料重比降低,当日粮酪氨酸水平为1.18%时平均日增重达到最高、料重比达到最低,1.18%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组(P<0.01),其料重比极显著低于除0.78%水平组和0.98%水平组之外的其他各水平组(P<0.01);泰和乌骨鸡血清及组织中游离酪氨酸含量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日粮酪氨酸水平为1.18%时游离酪氨酸的含量达到最高,且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组(P<0.01或P<0.05);泰和乌骨鸡组织中黑色素含量随着日粮酪氪酸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心脏、肌肉、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在1.18%水平时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水平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肝脏组织中黑色素的含量在0.98%水平达到最高,也与其他各水平组差异极显著(P<0.01).山此可知,在一定的酪氨酸水平范围内,提高日粮酪氨酸水平可提高泰和乌骨鸡血清及组织中游离酪氨酸含量、组织中黑色素的含量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有机铜、有机锌对肉鸭生长性能、组织器官铜、锌、铁含量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3×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1 08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为42 d。基础日粮为不额外添加铜、锌,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24和36 mg/kg的蛋氨酸螯合铜(以铜元素计)和24、48和72 mg/kg的蛋氨酸螯合锌(以锌元素计)。结果显示:72 mg/kg蛋氨酸螯合锌组肉鸭1~21日龄日增重显著高于添加48 mg/kg蛋氨酸锌组(P<0.05);饲粮添加铜可显著提高肉鸭血清铜水平(P<0.05);饲粮添加铜和锌对肉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饲粮以蛋氨酸螯合锌形式添加72 mg/kg锌可提高1~21日龄肉鸭日增重,以蛋氨酸螯合铜形式添加36 mg/kg铜可提高肉鸭血清SOD活性。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D-泛酸钙对1~70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确定黄羽肉鸡饲粮中D-泛酸钙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取960羽1日龄健康黄羽肉公鸡(梅黄1号),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6个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0、15、20、25和30 mg/kg的D-泛酸钙。试验期70 d,分为前期(1~35日龄)和后期(36~70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中D-泛酸钙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1~35日龄平均日增重(ADG)、36~70日龄料重比(F/G)以及1~70日龄ADG和F/G均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 mg/kg的D-泛酸钙显著提高1~70日龄ADG(P<0.05),饲粮中添加15~30 mg/kg的D-泛酸钙显著降低1~70日龄F/G(P<0.05)。2)随着饲粮中D-泛酸钙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胸肌滴水损失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30 mg/kg的D-泛酸钙显著降低胸肌滴水损失(P<0.05)。3)随着饲粮中D-泛酸钙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35和70日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25 mg/kg的D-泛酸钙显著提高血清T-AOC(P<0.05),饲粮中添加10~30 mg/kg的D-泛酸钙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4)随着饲粮中D-泛酸钙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35和7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和20 mg/kg的D-泛酸钙显著提高血清IgG含量(P<0.05)。5)随着饲粮中D-泛酸钙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70日龄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30 mg/kg的D-泛酸钙显著降低血清IL-6和TNF-α含量(P<0.05)。6)以生长性能、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曲线回归分析,1~35日龄和36~70日龄肉鸡饲粮中D-泛酸钙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9.73~25.21 mg/kg和14.97~23.40 mg/kg。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D-泛酸钙可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经综合评价,推荐黄羽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D-泛酸钙的添加水平为14.97~25.21 mg/kg。  相似文献   

13.
1~21日龄黄羽肉鸡饲粮铜营养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性能、肝脏和血清铜含量等的影响,以探讨1~21日龄黄羽肉鸡铜的营养需要量。选用1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雏鸡144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组1(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80 mg/kg铜),组2、3、4、5、6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8、16、32、64 mg/kg铜。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1)饲粮添加4和64 mg/kg铜显著提高试鸡平均日采食量( P<0.05),饲粮中铜添加水平对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 P>0.05)。2)与对照组相比,8 mg/kg组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 P<0.05),而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胸腺和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 P>0.05)。3)与对照组相比,8、16、32和64 mg/kg组血清和肝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清和肝脏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16、32、64 mg/kg铜显著降低血清铜蓝蛋白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16、32和64 mg/kg组血清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铜添加水平对肝脏铜含量和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 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为获得较好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性能,1~2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饲粮铜适宜添加水平为8 mg/kg,加上基础饲粮铜含量2.80 mg/kg,则该阶段黄羽肉鸡铜需要量为10.80 mg/kg;以血清CuZnSOD活性为依据,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估测得到1~21日龄黄羽肉鸡铜需要量为13.38 mg/kg。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胆碱对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18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0、600、1 200、1 800、2 400和3 000 mg/kg的胆碱。试验期15周。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1 800和2 400 mg/kg的胆碱能极显著或显著提高1~4周龄和5~15周龄鹅平均日增重(P<0.05或P<0.01),降低料重比(P<0.05或P<0.01),有效降低死淘率。2)饲粮中添加2 400 mg/kg的胆碱能显著提高4周龄和15周龄鹅全净膛率(P<0.05),添加1 800 mg/kg的胆碱能显著提高15周龄鹅屠体率(P<0.05),显著降低15周龄鹅腹脂率(P<0.05),但对4周龄和15周龄鹅半净膛率影响不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1800 mg/kg胆碱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利用率(P<0.05或P<0.01),但对干物质、有机物及粗蛋白质的表观利用率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结果得出,在鹅饲粮中适量添加胆碱是可行的,胆碱添加水平以1 80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K3添加水平对五龙鹅胫骨发育、免疫器官指数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为2个阶段,1~4周龄阶段,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K3含量为1.23mg/kg),Ⅱ~Ⅵ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4、8和16mg/kg的维生素K3。5~16周龄阶段,选用28日龄五龙鹅288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K3含量为1.18mg/kg),Ⅱ~Ⅵ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4、8、16和32mg/kg的维生素K3。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4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4mg/kg维生素K3显著提高了胫骨粗灰分含量、骨密度、骨强度和骨重(P<0.05),极显著提高了胫骨钙、磷含量(P<0.01);5~16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8mg/kg维生素K3极显著提高了胫骨粗灰分、钙、磷含量及骨密度、骨强度(P<0.01),骨小梁和成骨细胞发育更好。2)饲粮中添加维生素K3对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1~4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4mg/kg维生素K3显著提高了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5~16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8mg/kg维生素K3显著提高了血清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MDA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了血清T-AOC(P<0.01)。由此可见,1~4周龄和5~16周龄五龙鹅饲粮中维生素K3添加水平分别为4和8mg/kg时,提高了胫骨粗灰分、钙、磷含量及骨密度、骨强度,改善胫骨发育状况;提高了血清T-SOD活性和T-AOC,降低了血清MDA含量,进而提高了五龙鹅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羟基蛋氨酸(MHA)螯合物对雪峰乌骨鸡种鸡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免疫与繁殖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32周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雪峰乌骨鸡3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预试期2周,正式试验期8周。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 MHA-Zn (MZ组,以锌元素计)、25 mg/kg MHA-Mn (MM组,以锰元素计)、30 mg/kg MHA-Zn+25 mg/kg MHA-Mn (MZM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乌骨鸡的产蛋率和健雏率均显著升高(P<0.05),MZM组乌骨鸡的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M组(P<0.05),MZ组和MZM组乌骨鸡的死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MM组(P<0.05)。MZM组乌骨鸡血清中黄体酮、促卵泡激素、雌二醇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MZM组乌骨鸡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Z组(P<0.05)。MZM组乌骨鸡血清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M组(P<0...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饲粮叶酸水平对1~15周龄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酶活性及肝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在育雏期(1~4周龄)、育成期(5~15周龄)鹅饲粮中叶酸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鹅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2、4、8、16 mg/kg叶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5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叶酸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4周龄鹅平均日增重(P<0.05或P<0.01),显著降低1~4周龄鹅料重比(P<0.05),降低死淘率。2)饲粮添加叶酸能显著降低1~4周龄鹅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显著提高1~4周龄鹅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饲粮添加8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1~4周龄鹅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添加16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5~15周龄鹅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饲粮添加2~16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1~4周龄和5~15周龄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P<0.05)。3)饲粮添加1、2 mg/kg叶酸可显著提高1~4周龄鹅血清MTHFR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活性(P<0.01,P<0.05),添加2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饲粮添加2 mg/kg叶酸可显著提高5~15周龄鹅血清M THFR活性(P<0.05)。4)1~4周龄,MTHFR基因表达量与M THFR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与DHFR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5~15周龄,MTHFR基因表达量与MTHFR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1)根据生长性能建立的回归方程得出,建议鹅饲粮中育雏期叶酸添加水平为2.45 mg/kg,育成期添加水平为2.08 mg/kg;添加叶酸可降低死淘率;2)叶酸水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和酶活性有重要的调控作用;3)叶酸对鹅肝脏中MTHFR基因的表达量有直接影响,MTHFR基因表达量与MTHFR、DH-FR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水平对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激素含量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锌的适宜水平。试验分别选用1和29日龄肝用型青农灰鹅各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各组饲粮锌水平:1~4周龄为31.28、81.28、131.28、181.28、231.28、281.28 mg/kg;5~15周龄为27.46、77.46、127.46、177.46、227.46、277.46 mg/kg。试验期15周。结果表明:1)根据曲线方程可得,1~4周龄,饲粮锌水平为112.51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锌水平为106.05 mg/kg时料重比最低。5~15周龄,饲粮锌水平为108.09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锌水平为101.69 mg/kg时料重比最低。2)饲粮锌水平为131.28 mg/kg时能显著提高4周龄血清总蛋白(TP)、锌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饲粮锌水平为127.46 mg/kg时能极显著提高15周龄血清AKP活性和锌含量(P<0.01)。3)根据曲线方程可得,饲粮锌水平为161.16 mg/kg时,鹅4周龄血清雌二醇含量最高;饲粮锌水平为167.92 mg/kg时,鹅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最高。饲粮锌水平为132.41 mg/kg时,鹅15周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最高。由此可见,锌对鹅的生长性能以及血清TP、锌、激素含量和AKP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建议鹅最佳生长性能饲粮锌适宜水平为:1~4周龄106.05 mg/kg,5~15周龄101.69 mg/kg。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铜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92只初始体重(42.68±0.18)g的1日龄健康商品代爱拔益加(AA)肉公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铜含量为5.17 mg/kg),其余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12 mg/kg铜(源自无机硫酸铜),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铜对1~21日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耗料增重比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 mg/kg或12 mg/kg铜显著降低了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饲粮添加铜对21日龄肉仔鸡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饲粮添加铜对21日龄肉仔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酸和尿素氮、葡萄糖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综上,饲粮添加无机硫酸铜形式的铜可降低1~21日龄肉仔鸡采食量,但对肉仔鸡其他生长性能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维生素K3添加水平对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为2个阶段。1~4周龄阶段,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K3含量1.23 mg/kg),Ⅱ~Ⅵ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4、8、16 mg/kg的维生素K3。5~16周龄阶段,选用28日龄五龙鹅324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鹅。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K3含量1.18 mg/kg),B~F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4、8、16、32 mg/kg的维生素K3。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1)经回归分析得出,1~4周龄阶段五龙鹅饲粮中添加4.81 mg/kg维生素K3,平均日增重最大;5~16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11.59 mg/kg维生素K3,平均日增重最大。2)与对照组相比,1~4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4 mg/kg维生素K3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鹅的全净膛率和腹脂率(P0.05或P0.01);5~16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8 mg/kg维生素K3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5~16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8 mg/kg维生素K3能极显著提高钙的表观利用率(P0.01),显著提高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磷的表观利用率(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1~4周龄和5~16周龄五龙鹅饲粮中维生素K3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4.81和11.59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