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冲亚  李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87-19288,1937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特点,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长春南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动态分析。根据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选取14个评价指标,提出5级评价标准,对南湖湿地的生态系统状况进行评价,明确各年的健康状况及制约因子。结果显示:2004~2008年,长春南湖湿地生态系统平均健康综合指数为2.582,整体处于亚病态,但总体上是在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将评价结果与实际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评价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方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各种胁迫因子对农业生态系统可能造成极大危害,有时甚至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崩溃,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十分重要。本文从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危及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胁迫因子、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学的研究概况,事实上,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农业 是相一致的,目前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还没有一套可靠而统一的标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生态系统失调综合症的诊断、系统缓冲力和持续性的评估以及生态网络评估等,最后讨论了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指出当前我国在发展可持续农业上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矿区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一般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基础上,引申出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内涵;从自然、人为和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分析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子,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原则,将评价体系分解为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健康5个要素;结合一般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简述了适用于矿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度计量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突变级数法。目前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还处在发展阶段,还需要在理论、“3S”等技术方面进行更深入及定量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国内外对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的实践,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和“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五里湖湖滨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五里湖湖滨带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得分为73.05,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生态系统的压力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生态系统的活力高,休闲娱乐功能也很强,但水质、大气和土壤状况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生物多样性还处于中等水平,物种保护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西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3方面选取了18个指标,构建了广西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GIS等多种方法与手段进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区域尺度,以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为生态系统健康度的表征,选取21个评价指标,构建3个层次指标体系,在专家群咨询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借鉴生态系统医学理论划分健康等级,根据客观赋值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用极差法对参评指标进行标准量化,并建立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以山东省垦利县生态系统为例,从时间纵向上判断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走势。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3年,垦利县的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由0.3664缓慢上升至0.7951,2003年生态系统属于亚健康状态,表明垦利县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逐渐加强,部分指标有所恶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广西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三方面选取了18个指标,构建了广西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8.
熊琪  徐万玲    敏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51-9754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具体地理及气候状况,将该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划分为恶化、不健康、一般、较健康、健康5级,建立了基于P-S-R概念模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近11年,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除2002、2003年处于一般健康状态外,其他年份都处于较健康状态.在该区8个县市中,珲春市和敦化市的农业生态系统一直处于较健康状态,而延吉市和图们市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出发,选择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发展系统为评价要素,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要指标及权重,通过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对绵阳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绵阳城市生态系统处于病态。最后根据绵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态系统健康是近十余年来新出现的极具潜力的研究领域,它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新目标和新手段。农田生态系统是典型人工生态系统,其健康状态要求达到管理科学、结构合理、环境有利、具有高生产力和强持续力,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为人类社会提供健康、安全、优质、多样的食物原料.恰当、有效地现实其服务功能。评价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要求根据设定的管理目标进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需要全面考虑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等因素。评价指标标准的划分应采用国际标准和通用方法。笔者在探讨了以上农田生态系统健康概念架构与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寻求对其进行整体性评价的适宜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将评价目的设定为实现可持续的健康高效农田生态系统,以结构指标、环境指标、生产力指标、持续力指标和管理指标建立起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评价指标标准。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保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对位于青藏高原的河流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为河流的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界定了高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河流健康评价等级划分为“优”、“良”、“中等”、“差”和“极差”5个标准。在分析河流健康与其服务功能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服务功能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在位于青藏高原的巴河上进行实例验证。【结果】对巴河的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在考虑河流健康指标后巴河的总服务功能价值较不考虑河流健康时减少了2.844×108元/年。【结论】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其服务功能密切相关。河流健康才能保障河流向人类提供所需的服务功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确保河流健康的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旅游生态系统特点,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以"压力—状态—响应"(PSR)为指标框架,结合信息熵理论、专家评判系统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将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划分为健康、较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病态5个级别,作为评价依据。实证研究以玄武湖风景区为评价单元,提取其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信息,同时整合社会经济统计、问卷调查等多源数据,通过指标权重分析,识别出游客量、游客增长率等影响玄武湖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子,并对玄武湖风景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07~2009年玄武湖风景区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度分别为0.60、0.61、0.63。可见,该旅游生态系统已由"亚健康"过渡为"较健康",综合健康指数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推进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对于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且在十四五时期迎来新机遇。以北方国际种苗小镇为例,分析其产业发展基础,从全产业链构建、功能体系联动、产城融合共生等领域探索其发展策略,从产业决策、政策支持、系统规划、运营模式和项目落地等方面探讨其实施路径。研究表明,农业特色小镇的现代化发展可构建全产业链智慧循环、重点产业突出、三产协同发展、产城深度融合的建设体系,并将生态+、文化+、智慧+、健康+等新型产业要素融入,应避免农业小镇功能陷入单一化、同质化困境,通过升级核心支持政策、构建"1+N"多规合一综合体、促进多方合作运营和制定分期行动计划等措施有序推进农业特色小镇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处于华北平原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有岗、坡、洼等多种地貌类型,旱涝盐碱为主要制约因素;农村经济发展属中上水平,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以玉米为基础、畜牧业为主体的农牧一体化模式,种养加与农工商联合经营的产业化道路;非农人口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求职和定居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德州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黄淮海平原具有重要的典型和现实意义。特别是素有“小华北平原”之称的禹城,开辟了一个以科学为动力,旱涝碱综合治理为基础,农工商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兰天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2-12453
构建了由社会指标、农业经济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4个部分构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单人参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广义离差最小的多人参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研究,对某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社会指标和农业经济指标的评价得分较高,资源指标一般,而环境指标的评价结果不是很理想,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为0.665 5,评价结果为"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汨罗市1967—2013年雷暴日统计资料、雷电灾害统计及湖南省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应用google mapper和google earth等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汨罗市人口密度特征,选取雷击密度、雷电流幅值、生命易损模数作为汨罗市雷电灾害风险生命易损性评估指标,建立雷电灾害风险生命易损度评估模型,采用4级分区法对上述雷电灾害风险生命易损性评估指标进行分级。将汨罗市29个乡镇按照3个雷电灾害生命易损性评估指标的所属等级获取相应等级值,作为雷电灾害生命易损性评估的评价指数。最后根据适当的权重对评价指数归一化处理,形成汨罗市雷电灾害风险生命易损度区划图。结果表明,高家坊镇、沙溪镇、白塘乡、范家园镇、磊石乡、八景乡为低易损区域,新市镇、白水镇、川山坪镇、黄柏镇、红花乡、李家塅镇、天井乡、智峰乡、古仑乡为极高易损区,长乐镇、大荆镇、城郊乡、黄市乡、新塘乡为高易损区,其余乡镇为中易损区。  相似文献   

17.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对我国河流健康保护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宝强  李荣昉  曹文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600-4602,4641
近年来,维持和恢复一个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已成为河流管理的重要目标。在介绍了河流健康内涵的基础上,从评价尺度、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概括了河流健康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其对我国河流健康保护的启示,认为评价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快速城镇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绿色宜居生存环境的方法得到推广。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拟演算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对于客观评价绿色空间的服务功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网络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方法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浅山地区为例,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选取缓解热岛效应、水土保持、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娱乐6种功能指标,采用径流系数公式计算、MaxEnt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行评价,识别区域不同服务类型的关键绿色空间位置并提出适宜的绿色空间类型,最后通过构建游憩绿道以及生态廊道加强绿色空间联系,完善绿色空间布局。结果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空间分布呈现一定差异性,根据不同区域提供的服务差异划定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保育绿地7种绿色空间类型,新增6条绿道(195 km)连接平原与浅山区,在温泉镇、延寿镇、十三陵镇、峪口镇等村镇构建生态廊道,建立以目标动物保护为目的的线性绿色空间。结论绿色空间能够提供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绿色空间规划框架对于加强落实浅山区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