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剖析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参与程度状况,指出了农户参与层次和参与深度有待提升;进而提出了一套激励农户参与的工程运行机制创新体系,包括可持续的农户自我发展机制、参与式的工程运行机制和公平有效的配套保障机制,并重点分析了多元补偿激励机制、林权安全保障机制、退耕生态林国家收购机制等政府配套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不同贫困程度农户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析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探究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高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收入以及缓解退耕地区农村贫困状况,明确该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为探索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剔除城镇住户、流动人口样本以及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省份后保留7 150户农村住户样本,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分别估计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用以检验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升退耕农户收入水平,基于收入类型进一步剖析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明确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基于反事实假设,从家庭整体收入水平来看,参与退耕显著增加了一般贫困退耕农户和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且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增收效应更明显;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直接效应表现为,与未参与退耕的反事实相比,参与退耕的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分别增加15.9%和18.6%;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间接效应表现为,非贫困农户、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提高了4.0%、7.9%和24.6%。【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可增加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水平。其中,通过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对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有直接影响;通过人均工资性收入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均有正向间接影响,且随着贫困程度的加深,间接效应越大。因此,对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和非农生产就业的知识技能培训能更有效利用工程资金,可为实现工程增收和减贫目标及建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退耕还林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退耕10a来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状况,对西南退耕还林地区进行了农户调查,分析了该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现状和取得的成效。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户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政策宣传、改善管理、解决农户生计、工程运行机制及相关的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角度出发,对社区参与主体、社区参与的内容和模式及楚雄州南华县的咪依噜风情谷社区参与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从引导机制、决策机制、利益保障机制以及监督评估机制等方面构建彝族社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以及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集体林区可持续经营为目标,采用参与性调查方法对湖南省浏阳市、资兴市、洪江、靖州集体林区的林地流转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多年来林地流转取得的成效,应用博弈论方法分析湖南省集体林区林地流转过程中利益主体各方存在的问题和冲突归根结底是地方政府和农户之间的博弈,在充分重视农户参与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对集体林区林地流转进行有效宏观调控及配套设施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政府的林业上程中应用社区林业的参与式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林业规划设计方法,其目的是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工程建设的要求和农户的需求确定适宜的造林地、造林树种、参与农户及经营管理形式等。目前,参与式方法正在一些地方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试用。章论述了社区林业机制和参与式方法在政府林业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认为,如果农民真正参与了工程的规划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民从被动的“要我退”变为主动的“我要退”。通过在渠县的调研,章讨论了参与式方法住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并提出了操作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以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在全省各级干部和广大退耕农户的共同努力下 ,工程建设开局良好 ,进展顺利 ,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 ,在个别地方的一部分工程区 ,由于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导致了在广大退耕农户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退耕地还林任务积极性高、对荒山造林积极性低的倾向。如何创新机制与体制 ,确保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中配套荒山造林任务的圆满完成 ,使山西尚存的近 2 0 0万 hm2宜林荒山尽快披上绿装 ,笔者认为 ,充分利用“四荒”资源和农村剩余劳动力 ,大力发展山区“庄园经济”…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当前广东省森林防火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通过建立4个体系,即:责任体系、防范体系、扑救体系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法制、机制和制度,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防范、扑救和保障水平,构建广东省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其中,责任体系包括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部门分工责任制、包片责任制和奖惩机制;防范体系包括建立预警响应机制、监测机制、宣教机制、培训机制、野外火源管理机制和隐患评估机制;扑救体系包括建立现场指挥官制度、联动合作机制、信息统一发布制度、火灾报告制度和值班制度;保障体系包括建立组织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科技支撑保障机制、法制保障机制、风险分担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通过 1 0个乡镇 ,2 9个村委会 ,2 0 0多个农户 ,1 6 0多个非农户的调查 ,取得第一手资料 ,分析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结果表明 :第一 ,在接受补偿的这 5~ 8a里 ,退耕农户的收入将明显提高 ,激发了农民退耕的积极性。但受比较经济利益的影响 ,大部分退耕户重补偿政策的优惠 ,轻管护林子的义务 ;第二 ,退耕后绝大部分农民并无兴趣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 ,他们对国家的补贴依赖性强 ,一旦停止钱粮补助 ,林地还未到效益期 ,将失去生活来源。因此 ,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 ,对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相关部门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及运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确权到户后,农户成为集体林区商品林、公益林的主要生产经营主体。本研究以湖南省为例,根据农户家庭林地资源异质性将农户分成:商品林农户、公益林农户和兼有林农户,建立资源异质性农户林业生产资金、劳动力投入决策行为联立方程组,采用Biprobit模型实证研究相关林改配套政策对3类农户林业资金、劳动力投入决策行为的影响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林改配套政策对商品林农户林业生产投入决策行为有更积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较低的生态补偿标准和严格的限额采伐降低了公益林农户投入意愿;林改配套政策对兼有林农户林业生产投入决策行为的影响暂时较模糊等。  相似文献   

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业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农户林木产品销售收入变动角度,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对福建省10县(区)2006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并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增加农民的林业收入进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命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民获得产权明晰的林地或林木资源,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木资产销售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产权明晰对农民经营林业的劳动与资本等要素投入产生的激励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邢台县浆水镇9村265户样本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农户家庭经营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基本经营形式。这一新生事物完全适应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其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农民收入虽有大幅度提高,但水平仍然很低,农户间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山区农村经济仍在一个低水平上运行。本文还对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相关因素和农户收支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家庭经营管理的建议。最后,对加强农户家庭经营方面的研究与领导也提出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大包干"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大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随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政策性问题也随之显现。自林业"三定"以来,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家庭承包林地禀赋差异性较大现象,造成农户之间占有林地资源不均衡的矛盾。如何解决,现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找不到依据。笔者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户承包林地禀赋差异性的五大特点,差异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并结合调查资料,对农户承包林地禀赋与家庭收入水平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7项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建议措施,这将为科学化解农户承包林地禀赋差异性矛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辽宁省12个县(市)409户林农的抽样调查数据,针对农户林地流转意愿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建立农户综合流转意愿模型、流入意愿模型与流出意愿模型,定量分析农户林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林龄对农户流入意愿和流出意愿均具有显著影响;林种、流转林地难易程度、是否知道林地流转服务中心对农户林地流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数、是否有林业收入、资金获取难易程度、非农林收入、流转期限长短对农户林地流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分别对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庭园林业是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在农村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文中介绍了第三世界一些国家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我国南方农村某些成功范例。作者还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实证分析的方法,以天全县作为监测对象,采取县级调查、农户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监测指标采用世界自然基金会(WFF)资助的《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通过3а定位跟踪监测,从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相关的经济、政策等方面通过详细的分析,对工程实施几年来各项效益进行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金、多元投入,扶持龙头、带动农户,加强指导、典型示范的具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户视角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满意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以来, 改革政策评估受到了广泛关注。文中在构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以福建、云南和陕西3省为例, 运用熵值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从农户视角考察改革政策的满意度。通过对IPA象限图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 改革的配套措施是影响改革政策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需加强改革配套措施的落实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林业产业化扶贫长效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业产业化扶贫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减贫思想、美丽中国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对于林业产业化扶贫长效机制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扶贫模式总结、扶贫效果评价以及问题与经验分析等方面.文中通过总结评述既有研究成果,对今后的林业产业化研究进行了展望:1)目前相关研究缺乏对林业产业化参...  相似文献   

20.
吴锦华 《竹子研究汇刊》2006,25(2):35-37,52
以福建省永安市为案例,应用参与式农村快速评估技术对2001年以来闽山区竹山道路开设过程投入机制、开设模式和效应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通过政府部门的宣传引导和激励扶植,逐渐形成了以经营者主动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并形成以村集体为主体或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营兴趣的农户及有关农户根据竹山便道受益面积形成合伙人组合形成经济实体,按竹山便道开设后有关农户的受益面积分摊筹集竹山便道开设经费等五种模式。竹山便道的开通,可有效节约劳动力,竹材生产成本可降低1.2~2.0元.株-1,并带动了经营观念的转变,对促进闽山区竹山道路开设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