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矮小型鸡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是2000年肉鸡生产的方向”,这是越来越多的家禽育种者和生产者的共同看法。的确,矮小型鸡的培育成功,为高效低耗地生产肉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矮小型鸡是具有 dw 隐性伴性基因的鸡。dw 基因是鸡已知8种矮小型基因中的一种,是唯一对鸡本身的健康无害,而对人类有利的隐性突变基因,存在于所有自然鸡群中。科研和生产实践表明,该基因具有多效应或多功能,兼有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双重特性,有很高的经济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矮小型鸡是鸡种中的一个类别,其体型矮小系由于隐性伴性基因"dw"所致,鸡脚短1/3故又称矮脚鸡.矮小型鸡的特点矮小型鸡的遗传特性决定矮小型鸡遗传特性的基因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常染色体,另一类存在于性染色体,后一类称之为伴性矮小型基因.目前已知的伴性矮小型基因有3种,一种是对正常体型为显性的伴性矮小型基因Z,见之于各品种的矮脚鸡,又叫斑担鸡;另一种是对正常体型DW为隐性的伴性矮小型基因dw;再一种是与dw同一位点的矮小型基因dwe,它对dw为显性,但对DW  相似文献   

3.
前言 隐性伴性矮小基因简称“dw”基因(dwarf gene),是鸡已知的8种矮小基因的一种,也是唯一对鸡体健康无害,而对人类有利的隐性突变基因。它存在于自然鸡群中。 含dw基因的鸡称为D型矮洛克鸡(简称D系鸡或矮脚鸡),该鸡体型矮小,和正常型鸡相比,脚矮1/3,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北京矮洛克,简称 D 型肉鸡,它含有矮脚基因“dw”,该基因为隐性伴性基因。最初来源于加拿大白布罗父母代鸡,亦即法国“明星鸡”的后代。父本为正常型,母本为矮脚型。本选育系是在我所选育提纯并配套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国外肉鸡生产的飞速发展,矮小型肉用种鸡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种矮小型含有矮小基因(dwarfism gens 简写 dw),是与性连锁的隐性性状,用矮小型母鸡(Z~(dw)W)与正常型种公鸡(Z~(DW)Z~(DW))交配,后代均为正常型(Z~(DW)Z~(dw),Z~(DW)W),可用于生产仔鸡;用这种方法可降低肉用种母鸡的体重,减少种  相似文献   

6.
矮小基因(dw)是鸡的已知8种矮小基因中的一种,是唯一对鸡的健康无害,对人类有利的隐性、伴性突变基因。它具有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双重性,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我省东莞市畜牧局于1990年1月引入法国新安康红矮小基因鸡的配套父、母代,并进行了生产性能测定工作。1991年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选育出纯合矮  相似文献   

7.
矮小型鸡含有矮小基因(dwarfism gens简写dw),是与性连锁的隐性性状,用矮小型母鸡(Z~(dw)W)与正常型种公鸡(Z~(DW)Z~(DW))交配,后代均为正常型(Z~(DW)Z~(dW),Z~(DW)W),可用于生产肉用仔鸡;用这种方法可降低肉用种母鸡的体重,减少种  相似文献   

8.
D型矮洛克鸡     
<正> 一、前言矮脚肉用鸡为具有”dw”隐性伴性基因的鸡,最初由法国选育成功。据国外报导含有dw纯合基因的鸡具有比正常型蹠短1/3,体重减轻25~35%,饲料消耗减少22~28%,对蛋白质的消化率高2%(dw型为90%,DW型为88%);在高密度饲养下(6只/m~2),  相似文献   

9.
矮洛克鸡亦称矮小型鸡,它含有“dw”基因,该基因为伴性隐性基因。1968年由法国选育成功,并向其它国家推广配套的商品代。英国、苏联、美国、加拿大也先后选育成功。并认为推广应用矮洛克鸡是肉鸡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鸡矮小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到目前为止,在鸡体中已经发现了8种矮小基因,它们分别位于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其中隐性伴性矮小基因简称“dw”基因(dwarf gene)是已知的唯一对鸡体健康无害,而对人类有利的隐性突变基因,因而也是最受注目、研究最广的矮小基因,它存在于群体中。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对dw基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dw基因已被引入到家禽的育  相似文献   

11.
D 型矮洛克鸡(D-Dwarf WhitePlymouth Rock)简称 D 系或矮脚鸡,具有隐性伴性基因 dw。据国内外报道有利性状是:1.比正常型鸡胫部短1/3、白羽、单冠,性情温顺、好饲养、易管理。省饲料20—28%,64周龄一只鸡省饲料13.6公  相似文献   

12.
含dw基因的鸡在国际上已研究了60余年,在我国已研究了20年。它的典型的遗传标记是鸡的胫部比正常型短1/3。它足一个隐性伴性基因,位于肝坏死基因In和无翅基因wi之间,靠近金银色基因Ss和快慢羽基因。它是鸡的天然的8种矮小型基因中唯一对鸡自身无害,对人类有利的基因,故称矮脚基因(Dwarfgene)。  相似文献   

13.
<正> 北京矮洛克又称“D型”肉鸡,白羽、单冠、颈短,脚短,胸宽,腹部充实,肌肉丰满,肉质细嫩,是一个较理想的肉鸡纯系。该品系具有“dw”矮脚隐性伴性基因,该基因来源于加拿大白布罗父母代鸡,而最初来源于法国的明星鸡。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先后花了三年多时间选育提纯,目前正处在扩群选育和试验推广之中。根据国外资料  相似文献   

14.
矮小基因在黄羽肉鸡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鸡性连锁矮小基因(dw)应用到黄羽肉鸡的育种中以来,矮小型黄羽肉鸡以基础代谢率低、耗料少、饲养密度大、适应性和抗应激强等优势及其明显的经济效益,在黄羽肉鸡业中的配套生产得到广泛推广。文中就dw基因在黄羽肉鸡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作一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优质黄羽肉鸡是我所“八五”国家攻关项目”“矮小型黄羽肉鸡品系培育及配套杂交的研究”的科研成果之一,是国内较早在商品肉鸡培育体系中利用矮小型这一质量性状进行制种,以达到降低商品肉鸡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为了解矮小型基因(dw基因)对商品肉鸡的影响,特设这一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优质黄羽肉鸡雏鸡由我场培育生产c1.2测试项目:试验鸡出亮后逐羽称重上号,以后每周或阶段个体称重,每日记录死淘数,逐周统计耗料显,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测定。1.3饲养方式:试验鸡采用小笼乎养,共8笼,每笼16~17…  相似文献   

16.
繁殖性状是用于衡量家禽生产性能高低的最主要经济性状之一。但由于家禽繁殖性状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营养、环境、疾病等,遗传力较低,常规的育种方案已经使家禽的生产性能几乎达到了极限,遗传进展缓慢,现行的育种措施又很难有突破性进展。近期,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侯选基因及有关遗传标记,一开始就引起了广大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研究人员分离了大量与繁殖性状相关的侯选基因,并对其结构、功能、表达及控制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报道得较多影响家禽繁殖性状的侯选基因有:矮小基因(dw)、裸颈基因(Na)、催乳素(PRL)、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基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基因等。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就影响家禽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或可能的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加以阐述,为今后家禽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1矮小基因(dw)鸡性连锁矮小基因(sex-linked dwarf gene,简称dw基因),来源于自然鸡群中的突变个体。至今,在鸡中已发现8种矮小基因,其中dw基因是已知的唯一对鸡体健康无害,而对人类有利的隐性突...  相似文献   

17.
矮小型鸡(Dwarf)与正常鸡相比,它有许多优点。为更好地对矮小型鸡进行选择和管理,应加深对矮小化基因(Dwarf gene)的认识。 1949年Hutt描述了一种能引起动物矮小化的基因(dw),它与过去记录的矮小化基因不同,不影响生产性能,并且呈伴性隐性遗传。表型为矮小型的(同型)雄性的两条性染色体上都带有矮小化基因,矮小型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便产生矮小型母鸡;但若矮小型母鸡再与同型正常公鸡交配,后代为正常鸡,不过后代公鸡都带有矮小化基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MC1R基因为鸡羽色性状候选基因,以狄高肉鸡配套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测定和遗传标记等技术,分析了狄高肉鸡配套系羽色与MC1R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狄高肉鸡MC1R基因编码区共检测到8个SNP位点,构建了3个单倍型。单倍型1为有色羽AB系与C系主要单倍型,单倍型2为隐性白羽D系主要单倍型,单倍型3是AB系变异单倍型。建立的MC1R基因HaeⅡPCR-RFLP遗传标记,可用于狄高肉鸡SNP5基因分型与单倍型3的检测。研究结果对了解狄高肉鸡配套系羽色传递规律以及羽色纯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矮小型鸡与肉鸡生产杜晓惠(四川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室雅安625014)胡刚安(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性连锁矮小型基因(dw)具有多种效应,兼有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双重特性,因此,被广泛地引入肉鸡配套系的母本中,生产的经济效益明显。1dw...  相似文献   

20.
<正> 前言 D型矮洛克,它含有矮脚基因“dw”,该基因为隐性伴性基因。最初来源于加拿大白布罗父母代鸡,(父本为正常型,母本为矮脚型)。亦即法国“明星鸡”的后代。本选育系是在中国农科院畜牧所选育提纯并配套繁殖的父母代鸡。根据国外资料报导和我们初步观察D型矮洛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体重比正常型轻25—35%,脚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