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国内食品添加剂的一般常用检测方法研究了温度、pH、盐、浓度、时间等对塔拉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塔拉胶液粘度增加,在低浓度时增加幅度小,高浓度时呈梯度增加。30-50℃时对胶液的分散效果和粘度影响小,60-70℃时胶液的分散效果和粘度明显增加,80℃和90℃时呈梯度增加,但80℃时1%浓度下塔拉胶液分散效果最好,粘度达到最大;塔拉胶液对盐具有稳定性,塔拉胶液中无淀粉检出,pH对塔拉胶液的稳定性影响小。参照食品添加剂的标准,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塔拉胶的较佳溶胶参数,为塔拉胶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报道橡实淀粉制备草酸的工艺条件,讨论了硫酸浓度及用量、硝酸用量、氧化反应时间及温度对草酸得率影响,并对比分析了用橡实淀粉与用粮食淀粉制备草酸的经济技术差别,为草酸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原料。  相似文献   

3.
以株洲本地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淀粉(样品1)、宜章县成品卷丹淀粉(样品2)和麝香百合L. longifcorum Thunb淀粉(样品3)为原料,对淀粉的透光性能、凝沉性能以及粘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合淀粉的凝沉性较大,而且其凝沉性还受添加剂的影响,在淀粉糊中添加1.0% NaCl后,3种样品的凝沉性都增强,添加1.0%的蔗糖能有效地抑制凝沉的发生;百合淀粉糊的透明度很低,3种样品的透光率都在14%以下;3种百合淀粉糊的粘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转速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pH值7.0左右粘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单宁含量较高的栓皮栎为原料,对橡实淀粉可食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橡实淀粉经过脱苦和脱色处理后能够达到淀粉的食用标准。比较常规水浸提法、超声波助提法和微波助提法等3种方法对单宁脱出效果的影响表明,超声波辅助水浸提法在45℃下脱苦60 h效果较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脱色法效果最佳,橡实淀粉脱色工艺条件为:超声波频率为82.5 kHz、换水3次、温度45℃、时间7 h。  相似文献   

5.
橡子利用的研究(Ⅲ)——橡实淀粉的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橡实淀粉的化学成分、颗粒形貌、X-射线衍射图谱与模型、碘亲和力与链淀粉含量、差热分析、糊化温度、糊粘度曲线及冰融稳定性等性质,并对其利用的可能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热塑性橡实淀粉(TPAS)。通过对材料的拉伸测试、吸水性、吸湿性、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动态机械热(DMA)和热重分析(TGA)等,研究了乙二醇、丙三醇、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5种不同增塑剂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能、热性能影响。研究表明:TPAS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吸湿性。TPAS材料的力学性能因增塑剂种类和含量的不同以及吸湿性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SEM和XRD分析表明:此5种增塑剂可以较好地使橡实淀粉塑化,橡实淀粉由颗粒状结构变成均一的连续相结构,增塑剂的加入使原淀粉的结晶结构完全转变。DMA和TGA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增塑体系对于TPAS的增塑效果和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循环树脂吸附法对橡实淀粉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橡实淀粉提取过程中脱苦脱色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期为橡实淀粉的生产及橡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浓度、pH值、温度、剪切力变化等对人心果乳汁溶液粘度的影响及与黄原胶的协效性,对人心果乳汁溶液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升高,人心果乳汁粘度逐渐上升;酸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溶液粘度;温度和剪切力均能改变溶液的粘度;人心果乳汁与黄原胶溶液有一定的协效性,但其协效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祝旭加 《林业科技》2020,45(1):15-18,22
通过调查牡丹江地区的26块蒙古栎林标准地橡实产量,研究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对蒙古栎林橡实产量影响的结果表明,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对蒙古栎橡实产量影响不同,按影响大小排序为:密度>胸径>坡度>海拔>树高>树龄>土壤厚度>坡位>坡向>郁闭度,处于低海拔、阳坡半阳坡的低密度中龄林橡实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橡实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橡实资源非常丰富 ,有 7属 3 0 0多种 ,分布广泛 .据统计 ,我国约有橡实林 1.3 3× 10 7~ 1.67× 10 7hm2 ,年产橡实 60~ 70亿 kg.橡实营养丰富 ,橡仁含淀粉 5 0 %~ 70 %、可溶性糖 2 %~ 8%、单宁 0 .2 6%~ 17.74%、蛋白质 1.17%~ 8.72 %、油脂1.0 4%~ 6.86%、粗纤维 1.13 %~ 5 .89%、灰分 1.3 0 %~ 3 .40 % ;橡壳也含有大量的色素和单宁等成分 .橡实全身是宝 ,其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对橡仁、橡壳进行综合利用 ,可以生产出淀粉、色素及一系列副产品 ,利用率将近 10 0 % ,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 .同时还可以将橡实淀粉加工成变性淀粉等系列产品 ,从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价值 .我国橡实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容乐观 ,存在资源破坏严重等系列问题 .为此 ,提出了旨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利用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开发利用的对策 .  相似文献   

11.
醇溶木质素溶胶流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浓度、温度、pH值、增塑剂等对醇溶木质素溶胶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醇溶木质素溶胶粘度的对数(1g η)与浓度正相关,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征.溶胶粘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且变化满足阿累尼乌斯方程;在pH值3.0和pH值9.0附近,溶胶的粘度达到最大值,在pH值7.0附近,溶胶粘度最低;在增塑剂的作用下,溶胶粘度均有增加,增塑剂浓度在0~0.25%范围内,溶胶的粘度与增塑剂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橡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子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广泛应用在食品和其它工业中。对橡子仁、橡子皮质和橡子壳的成分、功能和应用等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橡子资源在食品及其它工业领域的应用进展,以及提出了橡子资源开发与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橡实是替代粮食的有效资源,我国橡实资源丰富,年产量在600万吨以上。考察了陕西省橡实产业发展经验,分析了湖北省橡实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湖北的橡实资源也很丰富,要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政府必须大力扶持,加大对橡实产品的科研投入;其次是建好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建设;第三是对橡实进行立体开发。培植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4.
以天然产物油酸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短联接链的油烷基Gemini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其流变性能。该表面活性剂在较低浓度,无外加盐的条件下即可形成蠕虫状胶团,表现出明显的黏弹行为。由于胶束结构的变化,溶液的零剪切黏度随着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最大值为8 022.7 mPa.s出现在50 mmol/L左右。  相似文献   

15.
胶合板用改性脲醛树脂预压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三聚氰胺及PVA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探讨改性脲醛树脂的合成工艺和性能与预压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较大三聚氰胺加量不利于板坯预压强度的提高;PVA能明显改善树脂的初粘性,但初粘性不决定预压强度;反应终点温度对预压强度影响较大,粘度对预压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高固体含量树脂的预压强度低;较快固化的树脂预压强度较好;低醛树脂中的游离甲醛对预压强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Acorn produ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ducts in silvopastoral systems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arried out two preliminary trials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on over time and the effect of pruning. The objective was to develop tools to manage this valuable resource within these systems.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study, we analyzed the total acorn production of a holm oak stand, and its seasonal distribution (October–January) over two years (1997–1998 and 1998–1999) in five sites in the southwest of Spain. Mean total acorn production ranged from 590 to 830 kg ha−1. There wa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sites and years studied, as was expected from studies on other oak species. A comparison was also made of acorn production, comparing annual acorn production between 40 pruned and 40 non-pruned trees, for the period 1994–1999. There wa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pruning treatment’ and ‘year’. Prun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corn production in all but two years when production was above the average, whereas production was not affected by pruning the three years that acorn yield was below the average. The study of acorn produc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runing, needs to be studied over a longer time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