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讯)2000年10月29日,石家庄茶艺界在河北省文化广场举办了“河北省会第二届金秋茶会”。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弘扬中华茶文化。由石家庄市各茶艺馆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省城茶会至今是第二次,已成为石家庄市乃至省外具有影响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的节目。此次金秋茶会开幕式以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演出为主,在文化广场主台表演了歌舞、相声、魔术,最后由魔术变幻出“祝河北省会第二届金秋茶会圆满成功”字样的大型条幅。台下广场两侧则由各茶艺馆进行茶道演示和维明路小学的少儿茶艺表演,向广大市民进行茶文化宣传和敬茶、献茶活…  相似文献   

2.
无我茶会是大家都带茶具,一起泡茶一起喝茶的茶会形式,因为不分彼此,大家打成一片,所以称为“无我”。这样子的茶道方式先是陆羽茶艺中心的茶道老师们在各地方、以各种不同的主题举办,后来应用在对外公开的场合,如亲子无我茶会、赏荷无我茶会、返璞归真无我茶会;进一步邀请日韩茶侣来参加,现在又进一步跑到别的地方去举办。武夷山在喝茶界的朋友似乎是一座圣山,御茶园设于此,大家梦寐以求的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  相似文献   

3.
鸟儿茶会一瞥江苏人民出版社凯亚清晨,走进雨花陵园的茶园一带,只聆得远远近近娇鸟唤人,喧啼不已。听得出来,那都是清一色画眉的歌喉,宛转圆润,清越嘹亮。此时这方圆好几百亩的茶园四境,便顿成百啭千鸣,繁歌沸天的画眉王国。哦!这真真是名副其实的鸟儿茶会呢。说...  相似文献   

4.
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门艺术,它作为一种群众性的联谊手段,不仅在日本国内久盛不衰,而且进一步发展为外交上的重要礼节,在国际间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如果我们追溯一下构成茶道背景的日本饮茶历史,我们却不难发现,日本茶道与中国古代风行茶宴、茶会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而为建立这种联系作出巨大贡献的,是中日两国的僧侣们,本文即企图从中日两国僧侣,其中尤其是两国禅僧的频繁交往中考察,中国饮茶习俗东渐日本的过程以及中国唐宋茶会形式对日本茶道的影响,为日本茶道寻找其悠久的源泉。不当之处,请赐教。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日本九洲筑后、对马、丰后一带大量出土中国秦汉时期的钢剑、铜铎等古物可以看出远在2000多年以前,中日间就已经建立起了友好交往。但是这种交往常常是通过朝鲜半岛间接实  相似文献   

5.
茶人精神与当代民族文化的建设(日本)国际茶道丹月流宗家丹下明月中国树人大学茶艺部教授神只给我们东亚国家茶树……中国看出来那个特性,就把它提高为文化,传达到近邻各国。现在,把每个国家培育出来的茶文化,各自带来开始了盛大的国际交流茶会。西洋的先进国家,把...  相似文献   

6.
余悦 《农业考古》2002,(4):282-287
“著书要立说”,是我一贯的追求。写作这本书,自然也不例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想在一本书中穷尽其极是不可能的。我只能选择茶俗、茶艺、茶道进行初步的探讨,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多角……  相似文献   

7.
江西茶俗的民生显象和特质(续)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余悦三、江西民间茶道的特殊韵致茶道是以饮茶、烹茶为核心,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生活艺术活动。虽然早在唐代,我国就出现茶道并传播海外,并在宋、明均有传承和发展,但...  相似文献   

8.
为使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一年胜一年——试论把闸北公园建成茶文化公园上海市茶叶学会刘启贵(一)茶是健康饮料、文明饮料、奇妙饮料。茶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客来敬茶、茶道、茶艺、茶仪、茶礼、茶会,已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象证。饮茶能使人健康长...  相似文献   

9.
李萍 《农业考古》2023,(2):111-117
中华茶道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它的定型受到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强烈影响。这样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禅宗借助茶会、茶事活动的仪轨等使自身趋于中国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因佛教义理的导入而得到教益提升,不仅有了明确的形式化表达,也有了独特的精神内涵,脱离了茶叶的物质性,发展为茶道。中华茶道为中国茶人寻求身心协调、安放生命意义提供了可资信赖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斗茶源于唐兴于宋,是以评比茶叶品质与点茶技艺为媒介而形成的茶俗文化。南宋时期,来华日僧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介绍了宋代点茶法,斗茶文化随之东传。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至室町时代流行于新兴武士阶层的斗茶文化,已初具日本茶道的雏形,是为日本茶道的草创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日茶道文化之比较观──读《日本茶道文化概论》《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有感江苏省茶叶学会李荣林一、茶道文化的源流利发展日本原本没有茶,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茶约在九世纪初。那时正是中国的盛唐时代,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日本派遣大...  相似文献   

12.
最近,茶文化学者吴尚平、龚青山所著《世界茶俗大观》一书,由中国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该书共分中国汉族茶俗;中国少数民族茶俗;中国庙宇茶俗;海外茶俗;茶馆风情以及中外名人茶规七个部分,共计十六万多字。详细介绍中国各民族饮茶风俗、日本茶道、南朝鲜茶礼、英国午后茶、美国冰茶、阿拉伯嚼茶、东欧果皮茶、土耳其薄荷茶……,中国与新加坡、法国等地的茶馆风情,以及古今中外名人饮茶习  相似文献   

13.
茶道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道的故乡。茶道起自中国,传至海外,与各国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另外形成日本茶道、韩国茶礼等。茶道之“道”,有多种含意:一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二指事理的规律和准则;三指技艺与技术。茶道是以一定的环境气氛为基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的,是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4.
今年 4月 2 8日——— 5月 3日 ,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举办的为期 6天的“北京大观茶会” ,出席大会的有梅峰、张大为、舒玉杰、刘崇礼、滕军、吴锡瑞等茶界专家 ,特别邀请了浙江茶艺师袁勤迹一行赴京进行茶道表演。开幕式上 ,袁勤迹创意的“龙井问茶” ,清心典雅 ,结合了古代文人挂画、插花、焚香、点茶四大艺 ,挂的是清雅的文人画 ,焚的是清淡的竖线香 (点一支香是为了纪念茶圣陆羽 ,又是起到闻香入静的作用 ) ,插的是高雅的竹叶花 ,以“截青竹、汲清泉、秉清心、插清花”的茶道插花的四清精神 ,营造一种高雅和谐的人文气氛 ,使茶道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15.
浅论中国茶俗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湖南省益阳地区湘益实业总公司吴尚平茶俗是风俗的一个支系。风俗的含义按照唐朝孔颖达的解释:是指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风尚和习俗。茶俗亦是如此。中国由于地广人多,民族繁杂,生活习惯千差万别,且各地区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因此...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茶道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市民高雅的文化生活,促使澳门茶艺文化朝纵深方向发展,澳门中华茶道会筹划举办第四届大型茶艺文化活动《镜海茶缘》之“茶韵琴声画意诗情”茶艺文化日,选址在中西融汇、古色古香的庭园——卢廉若公园进行,免费招待市民。除了由澳门中华茶道会担纲的茶艺茶道节目外,还邀请本澳琴家、诗人、书画冢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茶与诗书画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说到对于日本茶道的最初印象,在我,那是非常淡薄的。当初只是在杭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听取了与会日本学者的一些发言,并且先后几次现赏了日本茶道代表团的现场演示,我这才略有所见,所闻。不过恕我直言,就几次观赏的印象来说,我觉得日本茶道的那些个演示动作,即所谓“身体语言”,未免太过做作,颇多不顺眼之处。当然,这仅仅是出于一种直现的印象,我想,许是由于不同国度的茶道俗风与审美习惯之差异所致罢。后来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差不多淡忘啦。不料前次在友人寓所作客时,茗话之间,忽然扯起了日本茶道。据在座的几位茶友说,…  相似文献   

18.
茶有鲜花难以比拟的幽香;有甘露难以比拟的淳爽滋味,加上消食除腻之功,祛睡提神之效,故能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的饮料。客来敬茶已经成为待客的庄重礼仪。茶道在中国开始是为“茶宴”与“茶会”,唐代特别盛行。《茶事拾遗》记载,天宝年间钱起写过《与赵莒茶宴》及《尝过长孙宅与朗上人作茶会》的诗。茶宴、茶会之举以文人雅士为多。他们时常聚会在一起,高谈阔论,借茶益思之效,陶醉在茶叶幽香之中。面对山涧泉石,修竹苍松,花红柳绿的环境,文兴大发,吟诗作赋极尽风雅之能  相似文献   

19.
唐宋文苑与茶道文化《文史知识》编辑部文野(一)道德和实践相结合的现实主义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不仅体现于文艺作品本身,更体现于文化人的行为之中,茶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就说明这一点。作为古代知识的拥有者和旧道德的捍卫者,文人士大夫与茶道结缘甚深,茶...  相似文献   

20.
农历壬申年二月十五,地处中国大陆东南一隅的闽东福安市春意融融。来自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上海等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位茶艺使者,满面春风步入“第二届中国闽东茶文化交流”的殿堂,在“两片茶叶托着TC字母”的会标下,切磋茶技艺,弘扬茶文化。有幸一睹中外茶俗、茶礼、茶道、茶艺的风采神韵,着实让人大饱了眼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