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我国集体林权流转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流转是实现集体森林资源有效配置和切实保障林农权益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实践正面临着“不愿意流转、不方便流转和不规范流转”的三重困境。立法价值取向偏差、立法模式功能困顿、部分立法内容冲突、法律规制体系残缺等因素造成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激励性、服务性和规范性不够是导致这种困境产生的制度原因。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更新集体林权流转立法的价值取向,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元价值和谐;实现集体林权流转立法从管理型立法向促进型立法变革,加强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服务功能;出台促进集体林权流转的国家专门立法,完善集体林权流转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流转是集体林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后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变现,促进林地向经营能力强、生产效率高的经营者流动,实现规模经营,优化配置资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任何制度的设立都有其基本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主体对生态利益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需要积极回应社会主体对生态的利益诉求,具有明显的生态化趋向。在生态视角下,从目标性价值、手段性价值和基础性价值三个层次来考虑,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价值应是包括生态和谐、生态效率和生态安全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为了实现这些法律价值,立法上需要通过赋予市场主体充分的森林资源经营权,完善集体林权流转配套制度等措施来进一步促进和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4.
黄山区林权流转创新机制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黄山区林权流转工作为例,总结南方集体林区在林权制度改革过程出现的的一些问题,结合当前的集体林权改革政策,系统分析集体林权流转的制约因素和不同林权流转方式的法律内涵及以及以何种方式流转林权才能对农民更有利,提出以思路创新抓林权流转,以林权流转促组织创新的工作思路,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等一些措施,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工作。  相似文献   

5.
吕铎  罗兰  赵春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07-7209,7257
对集体林权流转过程中现实存在的流转机制进行分析,明确各方流转中所实现的收益,构建林农、林业中间人、林企3方的逐利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提出建设信息高度集中的区域性林权流转信息平台是提高整个林权流转系统流转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大通县集体林权流转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集体林权流转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提出“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集体林地、林木流转是盘活森林资源资产,推动林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实现森林资源、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落实,集体林权流转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对我们的认识直至制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对集体林权流转作出了规定,并对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总体来看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对林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户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指导性,甚至在有些规定上不同法律的制度设计存在分歧。集体林权流转在顶层法律制度设计上的空白以及模糊,加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追求规模效应的驱动,在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无序性。针对存在的问题,规范发展集体林权流转的对策: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在《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完善有关制度设计;二要准确把握政府在集体林权流转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农民山林的经营主体地位和权益产生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国家对林权流转市场的开放程度,不仅对农民林权经营主体的地位和权益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林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历史变迁将呈现自由流转的趋势,农民的山林经营主体地位将在较长时期保持稳定不变,权益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来进行调控和实现。  相似文献   

10.
《农家顾问》2013,(5):6-6
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原则,切实保障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开展集体林权流转,必须在坚持农村集体林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林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限制或者强迫农民进行林权流转。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流不流转是农民的事,转多转少是市场的事,规不规范是政府的事”的要求规范林权流转。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陕西省略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流转情况的调查,认真分析了集体林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规范集体林权流转的对策和建议,以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切实提高广大林农的经济收入,帮助其早日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2.
正为确保集体林权流转顺畅,避免各种流转"乱象",近日国家林业局出台《关于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市场运行的意见》。家庭承包林地以转让方式流转,流入方须是从事农业经营农户《意见》明确,集体林权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权权利人将其拥有的集体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依法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行为,不包括依法征收致  相似文献   

13.
从集体林权抵押的法律涵义、集体林权抵押的主体、集体林权抵押的客体、集体林权抵押的权利义务关系几个方面分析了集体林权抵押的法律概念。总结了集体林权抵押的实践困境、法律制度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集体林权抵押的具体建议,强调从法律上明确扩大林权抵押物范围,通过法律规定合理延长林地承包期,完善集体林权确权登记、流转抵押登记和评估登记制度,建立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互补的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权流转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广大林农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研究制定和完善林权流转具体操作办法和配套措施,充分发挥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林地经营权,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地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集体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集体林权主体改革结束后,部分农民承包集体林数量少不便管理、林分质量差,经济效益不明显,发展林业积极性不高.只有加快配套改革,加快林权、林木规范流转,调动起更多热爱林业事业,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经济联合体和股份制林场的积极性,才更有利于林业发展,实现资源增量,农民增收,林区稳定.  相似文献   

16.
王世进  焦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14-17715
在介绍林权和林权流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集体林权流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主体改革结束后,部分农民承包集体林数量少不便管理、林分质量差,经济效益不明显,发展林业积极性不高。只有加快配套改革,加快林权、林木规范流转,调动起更多热爱林业事业,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经济联合体和股份制林场的积极性,才更有利于林业发展,实现资源增量,农民增收,林区稳定。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广大林农用益物权性质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但是,近年来集体林承包经营权正面临着“浪费林地资源、破坏林地生态和改变林地用途”等滥用现象.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不完善、集体林地经营制度不健全、集体林地监管制度不给力是导致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被滥用的制度原因.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流转机制,促进林地充分合理利用;健全经营制度,规范集体林地经营方案;加强林地监管,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19.
通过集体林产权制度沿革分析,提出了在新时期赋予林农林地的永久使用权、完善集体林产权委托代理结构和进一步放活集体林经营权以降低林权流转的交易成本等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思路。改革实践表明:通过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显著提高林农营林护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林农收益,盘活了森林资源,促进了村财增加,促进基层单位职能的转变和农村社会和谐。为此.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以明晰产权为主的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完成之后,各地相继启动了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其中的重点就是林权流转。从源头探索我国林权流转的价值取向,提出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四位一体的林权流转价值取向,指出了当前林权流转过程中的价值缺位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林权流转价值取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