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半滑舌鳎家系建立及其生长和抗病性能测定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陈松林  杜民  杨景峰  胡乔木  徐营  翟介明 《水产学报》2010,34(12):1789-1794
以半滑舌鳎渤海野生群体和人工养殖群体为基础群体,建立了半滑舌鳎家系18个。对不同家系鱼苗进行荧光标记后放在同池进行生长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鱼苗生长速度差异显著,筛选出生长快速的家系2个(家系15和16号),生长较快的家系4个(家系6号、7号、16号和30号),生长速度一般的家系12个(家系1号、3号、4号、10号、12号、14号、19号、24号、27号、28号、33号和34号)。利用鳗弧菌感染其中12个家系,结果显示,2号家系感染后的成活率为79.25%,被认作抗病力强家系;2个家系(12号和14号)感染后的成活率为50%~60%,被认作抗病力较强家系;6个家系(3号,6号,7号,10号,16号和19号)成活率为35%~50%,被认作抗病力一般的家系;3个家系(15号、27号和30号)的成活率在35%以下,被认作抗病力差的家系。结果表明通过家系选育方法可以筛选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半滑舌鳎优良家系,从而为半滑舌鳎高产、抗病优良品种培育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公布推广虹鳟"水科1号"、禾花鲤"乳源1号"、翘嘴鳜"广清1号"、建鲤2号、半滑舌鳎"鳎优1号"、三角帆蚌"申浙3号"、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皱纹盘鲍"寻山1号"、文蛤"科浙2号"、海带"中宝1号"、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等11个水产新品种。据了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水产原、良种审定办法》等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农村部于8月2日发布第451号公告,推广虹鳟"水科1号"、禾花鲤"乳源1号"、翘嘴鳜"广清1号"、建鲤2号、半滑舌鳎"鳎优1号"、三角帆蚌"申浙3号"、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皱纹盘鲍"寻山1号"、文蛤"科浙2号"、海带"中宝1号"、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等11个水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半滑舌鳎省级良种场—唐山市维卓水产养殖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组研究室合作,开展了半滑舌鳎高雌苗种制种与示范推广,已形成伪雄鱼检测、亲鱼培育催产、精子质量分析和冷冻保存等一系列受精卵生产技术,创新半滑舌鳎工厂化高效养殖模式,实现了高雌受精卵全年生产,商品苗种雌鱼比例达到40%。年产高雌性比例受精卵200kg以上,连续五年鱼卵供应量占国内总量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5.
半滑舌鳎是我国特有的优质名贵鱼类,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俗称舌头鱼、鳎咪;由于娇气难养,又称公主鱼。近年来随着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半滑舌鳎生殖调控与人工繁育技术”课题的完成,育苗技术有了关键性的突破,目前全国各地人工培育商品苗总量年突破500万尾,为大规模开发养殖半滑舌鳎提供了苗种保障,从北到南正在掀起一个半滑舌鳎的养殖热潮,  相似文献   

6.
采用2216E和TCBS培养基分别从患溃疡病半滑舌鳎的肠道和体表病灶分离获得菌株40株,经血平板检验分离菌株的溶血活性,体外筛选并鉴定出3株潜在致病性菌株,即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通过将3株潜在致病菌与健康半滑舌鳎的肠道上皮细胞共培养,检测病原菌刺激后半滑舌鳎肠道上皮细胞相关免疫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及共培养后肠道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对病原菌的致病性进行细胞水平的筛选。结果显示,经哈维氏弧菌刺激后肠道上皮细胞白介素10基因(IL-10)表达量极显著上调,说明哈维氏弧菌引起的共培养上皮细胞免疫反应最为剧烈,且哈维氏弧菌与肠道上皮细胞共培养后导致细胞的凋亡率高达48.3%,其次为溶藻弧菌(36%)和副溶血性弧菌(34.5%),推测哈维氏弧菌为半滑舌鳎溃疡病高致病性弧菌。通过对半滑舌鳎进行浸浴回感实验,结果发现,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人工回感后第6天半滑舌鳎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95%和75%,与细胞水平检测结果相吻合。实验表明,所筛选到的3株弧菌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病性,尤其以哈维氏弧菌致病性最强,并由此推测半滑舌鳎溃疡病可能由多种致病菌共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7.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严重影响牙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主要以2012、2013和2014年选育的优质抗病牙鲆家系为亲本,于2016年建立和培育了28个牙鲆家系,包括F3代家系4个、F_4代家系23个和对照家系1个。经过60 d的鱼苗早期生长性能测定和迟缓爱德华氏菌人工攻毒感染实验,筛选得到7个高抗病力(攻毒感染存活率66%)的家系,包括1个高抗病、速生家系(F1639),攻毒存活率达77.23%,比28个家系的平均值高32.75%,全长日增长率达到0.174 cm/d,比28个家系的均值高0.023 cm/d。该家系亲本源自2007年[F0750,抗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病家系]、2009年(F0927,抗鳗弧菌病家系)和2014年(F1421,抗迟缓爱德华氏菌家系)选育的抗病力强家系。历代攻毒感染实验的结果显示,选育的牙鲆家系抗病力逐代提高,说明通过家系选育(同胞选择),能够有效提高选育后代的抗病力。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家系选育是培育鱼类抗病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培育出生长更快、抗病力更强的牙鲆新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牙鲆对爱德华氏菌抗病性能的遗传解析和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了良好的遗传材料,对其他鱼类抗病良种选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8年,针对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种质退化问题,以优势、大宗水产养殖种类为主,示范、推广先进的现代育种技术,推进水产品种创新和培育,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开展了通过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推进水产良种的普及和应用。通过协助渔业行政主管门,加强水产苗种生产经营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苗种质量,推进水产养殖良种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鱼类家系选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鱼类进行选育由来已久,最早出现在范蠡的《养鱼经》。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来对鱼类进行遗传改良始于20世纪20年代对鱼类抗病新品种的选育[1]。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良种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选择育种是培育新优品种的一种有效途径,已经在多种生物的选育中取得成功,而家系选育则是选择育种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家系选育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选育  相似文献   

10.
正一、品种名称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二、品种来源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养殖新品种是以3个引进的凡纳滨对虾群体和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种虾为基础群体,以耐低温、耐低盐、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品系选育相结合的选择育种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获得的凡纳滨对虾选育品种。三、审定情况2017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S-01-006-2017。  相似文献   

11.
半滑舌鳎又称半滑三线舌鳎,地方名为龙力、舌头、牛舌、鳎米、鳎目鱼等,属于暖温性近海大型底栖鱼类,自然数量少,池塘养殖中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在半滑舌鳎养殖池中适当混养中国对虾,中国对虾可摄食半滑舌鳎的残饵,既节省饲料又改善池底环境,并可取得鱼虾双丰收的成效,因此开展半滑舌鳎与中国对虾无公害池塘混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半滑舌鳎又称半滑三线舌鳎,地方名为龙力、舌头、牛舌、鳎米、鳎目鱼等,属于暖温性近海大型底栖鱼类,自然数量少,池塘养殖中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在半滑舌鳎养殖池中适当混养中国对虾,中国对虾可摄食半滑舌鳎的残饵,既节省饲料又改善池底环境,并可取得鱼虾双丰收的成效,因此开展半滑舌鳎与中国对虾无公害池塘混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中国对虾“黄海1号”、“即抗98”2个养殖群体,朝鲜半岛南海群体、乳山湾群体、青岛沿岸群体及海州湾群体等4个自然群体,采用不平衡巢式交配方案设计,于2005年建立了中国对虾育种的基础群体。设计并建立了中国对虾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选育的目标性状为生长速度、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后的存活时间及养殖存活率。为最大限度消除环境差异对遗传方差的影响,在中国对虾家系构建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程序培育苗种,经过对体长为3cm左右的幼虾进行荧光标记,每个家系标记后混合养殖测试。随机从每个家系中抽取同等数目的标记对虾分成2组,一组共同养殖在养殖池中,测试生长速度和养殖存活率,另一组在封闭的水泥池中进行WSSV感染实验,测试病毒感染后的存活时间长短。中国对虾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养殖170天收获体重的遗传力为0.22,抗WSSV存活时间的遗传力为0.14,存活率的遗传力为0.03。采用BLUP法估算个体育种值,通过百分比加权的形式,分别赋予生长速度、抗WSSV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加权值为:80%、15%和5%,并对性状育种值进行标准化,获得综合选择指数;按照每个家系及个体的综合选择指数大小进行家系间及家系内留种,并根据系谱信息,设计交配方案,将每代的近交系数控制在1%以内。选育4代后的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每代的遗传进展为:生长速度,13.56%;抗病力,6.76%;存活率,5.05%。三个性状中,收获体重的遗传力最高、加权最大,每代获得的遗传进展稳定在12%以上;抗WSSV存活时间与存活率遗传力较低,每代获得的遗传进展相对小且不稳定。实验培育的新品种“黄海2号”于2009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可在适合中国对虾的养殖区进行推广养殖。为更快地培育抗病新品种,解决对虾养殖病害问题,进一步的研究需查明对虾抗病的遗传机制,提高抗病性状的选择强度,快速培育对虾抗病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我国鱼类养殖产业中存在病害频发、抗病高产良种匮乏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高效准确的抗病基因组育种技术,培育抗病高产优良品种。近几年来,针对基因组选育中缺乏抗病育种基因芯片的现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团队研制出我国首款鱼类抗病育种基因芯片——"鱼芯1  相似文献   

15.
南珍1号     
正"南珍1号"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培育,以广东徐闻、广西北海和海南三亚3个合浦珠母贝养殖群体为亲本来源构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指标,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的合浦珠母贝(又称马氏珠母贝)。2015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命名为"南珍1号",品种登记号为GS-01-005-2015。  相似文献   

16.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隶属于鲽形目、舌鳎科、舌鳎亚科、舌鳎属、三线舌鳎亚属,俗称牛舌头、鳎目、鳎米,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近海海区。本试验研究了水温在10~32℃变化时半滑舌鳎的日生长情况,并寻找出适合半滑舌鳎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以期对今后的生产实践起到一定的帮助。一、材料与方法1.选择同源同批苗种作为试验用鱼试验用苗种共计4000尾,苗种来自同一组产卵  相似文献   

17.
正一、品种名称凡纳滨对虾"兴海1号二、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以广东湛江市和广西东兴市收集挑选的7个养殖群体(3880尾)为基础群体,采用家系选育方法,以养殖100日龄体质量和成活率为选育目标性状,基于动物模型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ULP)育种值评价技术,经连续4代家系选育获得。三、审定情况2018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S-01-007-2017。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黄海2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从4个中国对虾自然群体及2个选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水产新品种证书,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 及养殖存活率高等优良性状.经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 织,我站2011年在辽宁省营口、锦州、盘锦三市推广了中 国对虾"黄海2号"健康养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杂交鲂鲌“皖江1号”是由安庆市皖宜季牛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共同培育的水产新品种,并于2020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通过,品种登记号:GS-02-001-2020。目前,杂交鲂鲌“皖江1号”已是安庆市重点推广的淡水养殖新品种。杂交鲂鲌“皖江1号”的苗种养殖,  相似文献   

20.
半滑舌鳎(G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俗称龙力、鳎米,伏底栖生活,为我国北方传统名贵的海水养殖种类。它适宜的温度、盐度范围较广,能在4-32℃水温、5-37‰盐度的水体中存活。 为探讨半滑舌鳎能否南移至广东汕头地区养殖,适应南方夏季高温天气以及半成水的养殖水体,我们于2011年4月从山东引进一批半滑舌鳎鱼苗到汕头市牛田洋围垦区半咸水水产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