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5种鲤科鱼类血细胞数量、大小及血清生化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 gibelio)和鲤鱼(Cyprinuscarpio)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红细胞大小以及血清钙、血清总脂、血清胆固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球蛋白含量。结果显示:5种鱼类的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红细胞大小有显著差异;血清钙、血清总脂、血清、胆固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球蛋白含量等生化指标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黄颡鱼血细胞数量、大小及血清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定10 ℃、16 ℃、22 ℃和28 ℃ 4个温度梯度,研究了温度变化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血细胞数量、大小及血清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都受到温度的显著影响,两者在10 ℃时数量最高;②红细胞的长径以及长径/短径受到温度的显著影响,10 ℃时数值最大,而短径则不受温度的显著影响;各种白细胞除长径(淋巴细胞除外)与短径受到温度的显著影响,但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淋巴细胞的长径/短径显著下降,单核细胞的长径/短径显著上升;③随着温度的升高,血清钙、血清总脂和血清胆固醇的含量显著下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3.
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地方绵羊品种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和豫西脂尾羊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肌酐、总胆固醇、钾、钠、氯、钙等10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尾寒羊的总蛋白、球蛋白、钙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小尾寒羊和豫西脂尾羊(P<0.05),小尾寒羊与豫西脂尾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绵羊品种之间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豫西脂尾羊的尿素含量显著高于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P<0.05),而大尾寒羊与小尾寒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小尾寒羊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大尾寒羊和豫西脂尾羊(P<0.05),大尾寒羊与豫西脂尾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小尾寒羊钾含量显著高于豫西脂尾羊(P<0.05),与大尾寒羊差异不显著(P>0.05);大尾寒羊钠和氯含量显著低于豫西脂尾羊(P<0.05),小尾寒羊与大尾寒羊和豫西脂尾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血样取于肥肝试验的成年白番鸭(Cairina moschata)。试验组23只,对照组8只。测定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填肥二周的血清总蛋白和β-球蛋白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填肥三周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α_1-球蛋白、β-球蛋白的平均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 P<0.05)。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的平均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初步表明肝脏形成各类蛋白的机能可能还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血清胆固醇的平均含量,填肥三周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高低受饲料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0匹健康马每月定期放血一次,每次2000mL,连续4次,总放血量8000mL。血样在放血前(0d)和放血后15,30,60,90,120,150d自颈静脉采取。结果表明:放血后15d,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血清钙显著下降(P<0.01);120d时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减少,血钾明显减少,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增加。至150d时,各项指标恢复到放血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中草药残渣和果寡糖在育肥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水飞蓟药物残渣与果寡糖配伍制成猪全价饲料,进行非配对完全随机区组的育肥试验,研究水飞蓟残渣与果寡糖配伍饲料对育肥猪血液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饲喂水飞蓟、果寡糖配伍饲料的育肥猪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5%、13.3%和11.5%,差异显著。试验组中育肥猪血液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3%、5.0%、5.9%和3.0%,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水飞蓟和果寡糖的配伍饲料可提高育肥猪的营养代谢水平和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张芹  宋威  陈杰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447-1449
对斑点叉尾鮰的血液学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与健康组对比,患病组除嗜碱性粒细胞及平均HGB浓度略有升高外,其他数据都降低。健康组红细胞数为2.54×1012个/L,患病组为2.28×1012个/L,患病组红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健康组白细胞数为224.99×109个/L,患病组为116.20×109个/L,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健康组红细胞压积为42.30%,患病组为37.26%,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健康组血小板总数(血栓细胞)为24.67×109个/L,患病组为2.60×109个/L,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升高,白蛋白含量降低,其中患病组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改变与健康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药物处理对辽宁绒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健康的4岁辽宁绒山羊母羊12只,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对照组,第2,3组皮下埋植褪黑素(60mg·只-1),第3,4组肌肉注射环磷酰胺(26mg· kg-1)[1].分别于试验开始后0,30,50d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血常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试验2,3组白细胞数量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各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组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和试验3组血清总胆固醇呈降低趋势,50d与0d相比分别降低21%和45%,试验1组1与试验2组呈升高趋势,50d与0d相比分别升高10%和47%.各试验组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蛋白含量降低,钙、磷含量升高.结果表明,埋植褪黑素可导致绒山羊白细胞数和红细胞数升高,环磷酰胺具有提高白细胞数量的作用,两种药物单独或共同作用对其他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没有表现出规律性;褪黑素、褪黑素+环磷酰胺可提高血清中总胆固醇、钙和磷含量水平;褪黑素、环磷酰胺、褪黑素+环磷酰胺可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蛋白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家猪与家野杂交猪血液中八项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的杂交猪8头,纯种野猪(♂)×鄂西黑猪(♀)的杂交仔猪(以下简称F1代)8头及长白猪(♂)×F1代母猪(♀)的杂交二代(以下简称F2代)8头,对其血液中的八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红细胞数方面3种猪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F1代猪及F2代猪的红细胞数分别比长大猪提高了9.58%和2.89%:在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总蛋白含量、血清清蛋白及血清球蛋白方面,F1及F2代猪均高于长大猪,且差异显著(P<0.05),F1代猪高于F2代猪,且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钙含量及血清磷含量指标上3种杂交组合猪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F1及F2代猪的血清钙含量分别比长大猪提高了10.80%和4.24%,血清磷含量提高了6.19%和3.80%.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对38只黑熊的取胆手术,确立了活熊取胆手术的程序,即:846合剂与氯胺酮对黑熊混合麻醉的最佳剂量及取胆手术的合理通路;将胆囊固定在腹膜缘上效果最佳;引流器以头部开花常流式内固定者为好。活熊取胆3个月时对其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容量等无显著影响,但引起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的含量减少和球蛋白、白细胞数增加。  相似文献   

11.
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外周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学显微镜对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外周血细胞大小及显微结构,尤其是对三倍体特有的畸形红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倍性虹鳟的红细胞及细胞核、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体积均为3:2的比例关系;各类白细胞从多到少依次为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倍性虹鳟红细胞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三倍体虹鳟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57,近17%有哑铃形细胞核或双核;二倍体虹鳟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67,且未见哑铃形和双核红细胞;在三倍体中观察到很多哑铃形的血栓细胞。  相似文献   

12.
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球虫感染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剖析。分析结果表明,艾美球虫感染主要影响鸡血清蛋白和血脂水平,血清指标的变化与虫株寄主部位和毒力有关,感染后对血清生化指标影响最大的虫种是Eimeria.acervulina原代株,其次是E.tenella原代株,E.maxima早熟株影响最小;E.tenella和E.maxima早熟株的感染主要影响血脂成分的变化,而E.tenella和E.acervulina原代株的感染对血脂和血清蛋白的影响程度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血细胞相关指标的角度对皖北猪和长白猪种公猪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了比较。[结果]与长白猪相比,皖北猪种公猪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数、血小板压积等指标较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皖北猪种公猪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白细胞也高于长白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皖北猪种公猪外周血红细胞生理功能可能优于长白猪的趋势,而皖北猪血小板的生理波动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注射不同剂量IgG对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辛酸沉淀法从屠宰场收集来的猪血浆中提取IgG,并将提取IgG按不同剂量(0、300、600、900mg/头)静脉注射10窝21日龄仔猪80头(每试验组20头,由每窝选1公1母计2头组成),分别测定不同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腹泻头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显示,高剂量IgG(900mg/头)试验组个体21~30日龄平均日增重、22日龄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并能有效降低仔猪腹泻头次。结果表明21日龄仔猪注射900mg猪血IgG能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5.
以笼养不同原产地雄性原鸡滇南亚种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分析血液中各种细胞形态,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其早、中、晚3个时段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血液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晚上时段,不同原产地原鸡血液中红细胞总数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时段差异均显著(P〈0.05);白细胞总数各时段均有显著差异(P〈0.05);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血小板计数仅晚上时段出现显著差异(P〈0.05),其余时段差异均不显著(P〉0.05)。就血细胞显微形态而言,不同原产地原鸡各时段血细胞形态较为一致,表明前期原产地生活习性差异不会导致原鸡血细胞的显微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对猪卵泡发育和闭锁及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实验采用性成熟肥育母猪为实验材料 ,对在情期第 11d(发情当日为 0 d)注射 PMSG后 2 4 ,4 8,72和 96 h的猪卵巢表面各类卵泡数量、颗粒细胞凋亡比例以及外周血浆中类固醇激素浓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注射 PMSG后 2 4 h卵巢表面卵泡总数、小卵泡 (直径 <3mm)数和中等卵泡 (直径 3~ 5 m m)数分别为 :5 9,32和 2 5 .5个 /卵巢 ,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 (情期第 12 d)猪的数量 ;注射 PMSG72和 96 h卵巢表面大卵泡 (直径≥ 5 m m)数量分别为 7和 6个 /卵巢 ,明显多于对照组 (情期第 14和第 15 d) ,而此时卵汇总数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大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比例在注射 PMSG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而小卵泡和中等卵泡的颗粒细胞的凋亡比例在注射 PMSG后 2 4 h(6 .4 %和 7.8% )显著 (P<0 .0 5 )降低 ;中等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比例到 PMSG后 72 h回升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小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比例于 PMSG后 96 h回升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血清中雌二醇浓度在 PMSG注射后明显升高 ,在 PMSG注射后72 h时达最高值 (72 .3pg· m L- 1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0 .8pg· m L- 1 )。孕酮的浓度在 PMSG注射后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 ,在体内条  相似文献   

17.
鲤鱼对四种动物性蛋白原料的表观消化率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血粉制品在鲤鱼饲料配方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0.5%Cr2O3为外源指示剂,按"85%基础饲料+15%试验原料"组成饲料,测定鲤鱼对鱼粉、膨化血粉、血球蛋白粉、普通血粉4种动物性蛋白原料干物质、粗蛋白及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鲤鱼对膨化血粉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最高,其次为血球蛋白粉、鱼粉,普通血粉最低。鲤鱼对血球蛋白粉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其次为膨化血粉、鱼粉,普通血粉最低。除胱氨酸外,鲤鱼对血球蛋白粉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均高于膨化血粉,而鲤鱼对膨化血粉的各种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均高于鱼粉和普通血粉。[结论]鲤鱼对4种动物性蛋白原料的表观消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血球蛋白粉>膨化血粉>鱼粉>普通血粉。  相似文献   

18.
以尖吻鲈Lates calarifer(初始体重16.94 g±0.12 g)为对象,投喂添加不同水平复方中草药的饲料,研究了复方中草药对尖吻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6组(对照组、A-E组),A-E组饲料中复方中草药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1%、0.2%、0.4%、0.8%,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组和E组尖吻鲈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显著提高(P〈0.05),E组鱼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E组鱼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B组鱼的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改变尖吻鲈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两种菊酯类农药对鲤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鲤肌肉注射不同浓度的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研究了两种菊酯类农药对鲤血细胞形态、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两种农药攻毒浓度增大、时间延长,鲤血细胞异形率增大。低浓度(6、60μg/kg)中毒鲤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核稍有畸形,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多,核浆界限不清,有空泡,甚至伴有核溶解的白细胞;而高浓度(600、6 000μg/kg)中毒鲤血细胞中除伴有低浓度中毒症状,还出现了染色质模糊,部分白细胞核浆界限不清,甚至溶解,退化更明显。红细胞渗透脆性亦随攻毒浓度增大、时间延长而增高,且开始溶血点的变化幅度较完全溶血点大,表明最小抵抗值更易受环境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鲑鳟鱼的血细胞形态学差异,采用光镜及电镜技术对白点鲑Salvelinus malma(体质量49.07 g±12.05 g)、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体质量83.23 g±15.07 g)、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质量60.12 g±11.86 g)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质量42.04 g±10.26 g)4种鲑鳟鱼外周血细胞的组成、大小、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鲑鳟鱼外周血细胞中可见红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及单核细胞,其中,红细胞占大多数,淋巴细胞数量仅次于红细胞,大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密度在4种鲑鳟鱼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4种鲑鳟鱼的成熟红细胞形态结构相似,血栓细胞形态多样,其他种类白细胞形态结构相似,白细胞均以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体;白点鲑血栓细胞最多,成群结队排列,红细胞数量也较多,红细胞长径和短径均最大,单核细胞中富含细胞器,嗜中性粒细胞分叶较多;红点鲑红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也较多;虹鳟红细胞密度最小,淋巴细胞最多,嗜中性粒细胞长径和短径最大;金鳟红细胞和白细胞密度最大,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长径和短径最大。研究表明,4种鲑鳟鱼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特征与其他鱼类相似,但不同物种间血细胞数量和大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