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文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文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的调查,以及对其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将其划分为淋溶土纲,铁铝土纲,初育土纲3个土纲,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和石灰土6个土类,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红壤、黄壤、红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8个亚类,并对保护区土壤生态的脆弱性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护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庐山土壤硫组分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庐山不同海拔高度及立地条件下的土壤硫状况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庐山自下而上分布了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草甸土等5个土类,各土壤中硫不同组分的含量均以有机硫为主,占全硫的90%左右;全硫及有机硫的含量均呈现山财棕壤〉山地草甸土〉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的规律,无机硫含量则呈现红壤〉山地黄棕壤〉山棕壤〉山地草甸土〉山地黄壤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从海拔560m开始,西天目山森林土壤各类酶的活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从主要土壤亚类来看,棕黄壤和乌黄壤的酶活性高于黄壤和黄红壤。石灰性土壤的酶活性较同海拔的黄红壤为高。  相似文献   

4.
以云烟87为材料,在盐源烟区选取5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烤烟大田栽培,研究了四川凉山土壤类型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及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土壤钙、镁含量较丰富,明显缺氯;紫色土、红壤、黄壤、沉积土等明显缺钾和氮;水稻土和沉积土缺磷。不同土壤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有差异,水稻土和紫色土上烤后烟叶烟碱、总氮含量较高,糖含量较低,基本符合优质烟叶质量标准;红壤、紫色土和黄壤上烤后烟叶钾含量相对较高,接近优质烟叶钾含量;沉积土、水稻土和红壤上烤后烟叶氯含量较高,接近优质烟叶氯含量。不同土壤烤后烟叶致香物质含量差异较大,黄壤和红壤上烤后烟叶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较高;黄壤、红壤和水稻土上烤后烟叶类西柏烷类产物含量较高;水稻土、紫色土和红壤上烤后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及致香成分总量较高。不同土壤烤后烟叶内在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由高到低对应的植烟土壤依次为:紫色土、红壤、黄壤、沉积土、水稻土。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曲靖烟区5种不同土壤类型土样及其对应的烟样为材料,分析了土壤钾素和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钾素含量与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5种土壤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类型中平均全钾含量高低顺序为紫色土>黄壤>水稻土>新积土>红壤;速效钾含量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平均烤烟钾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红壤>水稻土>紫色土。(2)烟叶钾素仅在红壤类型上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仅在红壤、新积土和紫色土类型上与土壤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其他土壤类型下烟叶钾素与土壤钾素相关性不明显。在将土壤钾素含量分组后,在红壤中,烟叶钾含量随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而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在黄壤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不同土壤钾素分组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新积土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土壤全钾含量分组中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分组中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曲靖烟区5种不同土壤类型土样及其对应的烟样为材料,分析了土壤钾素和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钾素含量与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5种土壤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类型中平均全钾含量高低顺序为紫色土黄壤水稻土新积土红壤;速效钾含量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平均烤烟钾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红壤水稻土紫色土。(2)烟叶钾素仅在红壤类型上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仅在红壤、新积土和紫色土类型上与土壤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其他土壤类型下烟叶钾素与土壤钾素相关性不明显。在将土壤钾素含量分组后,在红壤中,烟叶钾含量随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而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在黄壤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不同土壤钾素分组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新积土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土壤全钾含量分组中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分组中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浙江省红壤和黄壤12个代表剖面进行了室内外研究,认为它们的(B)层的粉砂/粘粒比可反映矿质土粒的风化蚀变强度;其粘粒的硅铝率,只反映这两个土类富铝化的共同属性,但不能作为区分这两个土类的分类标准。因为受母质特性之影响,这两个土类的各亚类或土属的硅铝率。存在着客观交叉的情况。而黄红壤亚类的粉砂/粘粒比及硅铝率,均偏离典型红壤或黄壤,从而反映了“黄红壤”是一种过渡性土壤。粘粒的矿物学鉴定和土壤盐基饱和度及腐殖质组分分析等,均证实了野外土壤勘察中对这些土类和亚类划分的确切性。  相似文献   

8.
苗儿山海拔2142m,年降水量较高,植被繁茂,土壤母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杂有砂页岩、千枚岩和板岩。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成土过程由强到弱的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其相应的粘粒矿物为2:1型矿物逐渐增加,高岭石不断减少。所有土壤都出现埃洛石和三水铝石,后者在剖面中有由下往上减少的倾向。14A过渡矿物多分布在山的中部消下土壤中。混层矿物出现普遍。 花岗岩发育土壤原生产矿物的风化指数,从山脚到山顶逐渐变小。本文还讨论了三水铝石的转化条件,并对土壤富铝化与土壤风化、红壤化的关系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集浙江省的红壤、黄壤、水稻土和岩性土等四个土类的19个土壤剖面,60个土壤样品,用日本产的340型分光光度计和DG—1型野外光谱仪测定土壤样品的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并进行土壤光谱的模糊分类及与现行土壤分类作相关性分析。其结果表明,红壤、黄壤和水稻土三类土壤的光谱曲线的形态特征,分别表现为陡坎型、缓坡型和平直型;各类土壤的特征波段的斜率变化与土壤母质类型有一定关系;综合分析土壤光谱特性,有助于基层土壤的分类;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土壤光谱分类,与现行土壤分类比较,具有70%以上的符合率,而不符合的部分,多数是在现行土壤分类中也是有争议的,或者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红壤、黄红壤与黄壤参比及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40-42,68
选取了武夷山红壤、黄红壤与黄壤的5个代表性剖面,采样进行室内理化性质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及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红壤、黄红壤和黄壤;从红壤→黄红壤→黄壤,有机质累积逐渐增加,而粘粒含量、黏化率及粉粘比逐渐减小。在上述理化性质参比分析的基础上,对武夷山保护区红壤、黄红壤及黄壤的合理开发利用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华中地区几种可变电荷土壤对SO4^2—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华中地区红壤等4种土壤对SO4^2-的吸附性质。紫色土的粘土矿物组成主要是水云母等2:1型粘土矿物,有机质含量低,不含交换酸,不能吸附SO4^2-。红壤(湖北、湖南各取一个样)、黄棕壤的粘土矿物组成以高龄石、水云母为主,黄棕壤还含有14埃矿物等,土壤粘粒表面具有一定量的可变负电荷;对SO4^2-的吸附量均随酸度增高而增大,在酸度时,均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土壤吸附了SO4^2-后表面负电荷增多,对Cu^2 的次级吸附量随之增加,并与SO4^2-初级吸附量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三种土壤的性质及其分类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了武汉市三种类型土壤的形成条件、剖面形态特征,并测定了粘粒部分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土壤的交换吸附特性,以及一般物理、化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石质丘陵泥盆纪砂岩残积物、坡积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部分以高岭石、水云母为主,有一定量的14A过渡矿物,少量的蛭石。平缓丘陵地晚更新统粘土母质(Q_3)上发育的土壤,粘粒部分以水云母、蛭石、高岭石为主,少量14埃过渡矿物。近代河流沉积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部分以水云母为主,其次为蛭石与高岭石,有少量蒙皂石和绿泥石。它们的硅铁铝率相应地为小于2,2.1-2.2,2.4-2.5;pH值、盐基饱和度分别依次为4.62-4.98、5.43-5.97、7.05-7.60和16.50-35.97%、52-94%、接近100%。近代河流沉积物上发育的灰潮土的粘化现象不明显,晚更新统粘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表层下有粘化层,志留纪砂岩残积、坡积物上发育的土壤粘化层更为明显;其粉砂粒与粘粒含量比之比值,塑性指数与粘粒的物理活性相应地依次减小,同样地表明它们的发育程度不同。所以,根据土壤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相结合的分类原则,考虑到武汉市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地带,拟将石质丘陵志留纪砂岩残积、坡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定为红壤;平缓丘岗晚更新统粘土母质(Q_3)上发育的土壤定为黄棕壤;近代河流沉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定为灰潮土。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土壤可溶态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西11种母质发育有代表性的水稻土、旱土、自然土壤,61个剖面,412个土样的可溶态稀土元素分析测定,统计结果表明:江西土壤稀土元素的强度因素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值为19.0mg/kg,有42.80%的样点处于丰富级;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其含量最高的地区是赣南由花岗岩、泥质岩、第四纪红粘土、酸性紫色土、炭质岩类风化物等母质发育的土壤,较低的为赣西北由石英岩,第三纪红砂岩、石灰岩、下蜀系黄土等母质发育的土壤;在土壤剖面分布中,旱地表层低于底层,水稻土表层有生物富集作用高于底层;影响土壤中可溶态稀土元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有:成土母质,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量),土壤pH,土壤质地。  相似文献   

14.
应用穆斯堡尔谱技术鉴别福建中亚热带黄壤,黄红壤及红壤的诊断层粘粒中氧化铁矿物。结果表明,黄壤与红壤粘粒中氧化铁矿物组成主要差别在于红壤既含针铁矿又含赤铁矿,而黄壤只含针铁矿。此外,黄壤粘粒中铝硅酸盐矿物结构中含有较多的Fe~(2+)。黄红壤粘粒中氧化铁以针铁矿占优势,含有少量赤铁矿和Fe~(2+)。土壤剖面颜色呈黑-黄-红变化的次生黄红壤的黄色土层(B_1)粘粒只含针铁矿,红土层(B_2)含有针铁矿和赤铁矿。根据研究结果认为,这种土壤的土体上部黄化是由于古红土中赤铁矿转化为针铁矿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茶园土壤有机碳、氮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夷山5种主要的茶园土壤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碳、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及储量均存在很大差异。5种土壤类型茶园0~20cm土层有机碳、氮含量和碳、氮储量均显著高于20~40、40~60和60~80cm土层,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说明茶园土壤有机碳、氮储量表聚作用明显。5种土壤类型茶园同一土层有机碳、氮含量大小为:高山草甸土〉黄壤〉紫色土〉潮砂土〉红壤;0~80cm土层有机碳储量大小为高山草甸土(253.29t·hm-2)〉紫色土(134.17t·hm-2)〉黄壤(132.44t·hm-2)〉潮砂土(102.95t·hm-2)〉红壤(46.28t·hm-2);土壤氮储量与有机碳储量变化规律相似。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有机碳与全氮、C/N、孔隙度比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容重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碳、氮与土壤水分、pH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中南地区几种地带性土壤表面电荷特性与pH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改进的Schofield法、盐滴定法等方法研究测定了我国中南地区5种不同地带性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结果表明:1)在同一pH条件下,土壤负电荷量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正电荷量呈递增趋势,与供试土壤粘土矿物、铁铝氧化物组成及含量有关;2)砖红壤中负电荷以可变负电荷为主,棕红壤和红壤既有较大数量的可变负电荷,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永久负电荷,黄褐土和黄棕壤负电荷量随pH的变化较小;3)供试土壤的PZC从北到南逐渐升高,砖红壤的PZNC为4.2,其它土壤在试验pH范围内不存在PZNC。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适生的土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湿地松最适生的土壤,为亚热带低丘平原硅铝质或硅铁质红壤、耕作红壤、酸性紫色土和滨海风砂土,排水良好至不良,卫生状况好,土壤氮磷含量低或极低,钾较高,湿地松生长好,很少发病;适生的土壤为低丘台地铝质红壤、硅铝质或铁铝质砖红壤性红壤和砖红壤,湿地松生长较好,少数有轻度病害;不甚适生的土壤为山地丘陵硅质或铝质黄壤、硅铝质暗红壤,湿地松生长较好,但发病风险大;不适生的土壤为山地硅质多腐殖质暗黄壤、暗红壤和丘陵侵蚀性红壤性土壤,湿地松生长好至极差,且多发生严重病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安徽祁门和十字铺、江苏宜兴和深水等地不同肥力水平的茶园土壤腐殖质含量、组成与性质的研究。土壤类型包括黄壤,红壤和黄棕壤。三个地区茶园土壤腐殖质组成都以富里酸为主,不同地区HA/FA值自黄壤向黄棕壤递增,同一地区高产茶园土壤HA/FA值大于低产茶园土壤,胡敏酸光密度值以黄壤最高,红壤居中,黄棕壤最低。  相似文献   

19.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小粉土,黄红壤,青紫泥和海泥中的吸附和解吸,结果表明,95Zr进入淹水土壤之后,迅速地被土壤吸附而达到吸附平衡,不易解吸,吸附率和分配系数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海泥,青紫泥,小粉土,黄红壤,解吸因数的大小排列顺序为:黄红壤,小粉土,青紫泥,海泥,95Zr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可用封闭二分室进行描述,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小粉土C1=1474.7(1-e^-3.5275t),黄红壤C2=1481.6(1-e^-2.7535t),青紫泥C3=(1-e^-5.4104t),海泥C4=1750.8(1-e^-9.7195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