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翅曲背蝗和西伯利亚蝗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翅曲背蝗和西伯利亚蝗生物学特性研究乔璋,乌麻尔别克·纳斯尔吾拉(新疆蝗虫鼠害测报防治中心站,乌鲁木齐,830001)杜刚,伊生春,阿德力·哈甫孜(塔城地区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小翅曲背蝗(Pararcypteramicropteramicropter...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厂金色蝗属Cloysturis—新种,踏头金色蝗Ch.talo。该新种与秦岭金色蝗Ch.qinllngensis相似,主要区别为:体型较小;复眼垂直直径为横径的1.38~1.52倍,为眼下沟长的1.1倍;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长为其最狭处的1.35~1.56倍。  相似文献   

3.
中国四川省小车蝗属1新种(蝗总科:斑翅蝗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分布于我国横断山地区小车蝗属1个新种,即黑翅小车蝗Oedalrusnigri pennis sp.nov.。该新种近似于台湾小车蝗Oedaleus formosanus(Shiraki),主要区别为:后翅除基部淡黄色外,其余部分全黑色;雌性下生殖板后缘中央三角形突出;腹基瓣片狭长,上具较大的粗糙颗粒;下产卵瓣腹面观外侧缘明显凹陷。文中附有中国小车蝗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简要综述了阜南县生态控蝗、牧鸭治蝗的主要成效;总结了生态控蝗、牧鸭治蝗的措施和模式,为防蝗治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启勇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83-184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东亚飞蝗蝗区分布情况,提出了不同类型蝗区生态控制技术模式,指出安徽省通过大力推广生态控蝗技术,有效地降低了飞蝗的发生危害程度,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赤翅蝗属昆虫的分类研究(蝗总科:斑翅蝗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分布于中国的3种赤翅蝗属昆虫,其中有1个新种:短翅赤翅蝗Celes brachyptera sp.nov.,附有分种检索表和种类分布情况.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稻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戛蝗属1新种,即温泉戛蝗Gonista wenqu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蝗区飞机治蝗技术的历史 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渤海蝗区飞机治蝗技术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飞防机型和施药技术、防蝗药剂及治蝗配套技术等,并对该区飞机防蝗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分布于中国拟凹背蝗属的种类,记述了1个新种,即无齿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adenta-tussp.nov.,并提供了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在甘肃省子午岭地区,采到直翅目Orthoptera雏蝗属Chorthi ppus Fieber的太白雏蝗Chorthip pus taibaieasis Zheng et al雌性.这是太白雏蝗雌性的首次发现.昆虫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采自广西邕宁县的瘤锥蝗科橄蝗属一新种:Tagastalongipenna。  相似文献   

13.
翻耕蝗区土壤对东亚飞蝗蝗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耕翻土壤对蝗虫产卵的影响。[方法]研究了东亚飞蝗产卵对实、松土的选择性和不同层次土壤蝗卵的发育情况。[结果]结果表明,经过耕翻耙磨土壤后,东亚飞蝗蝗卵能够正常出土的仅占6.1%。[结论]该研究为垦荒种植和蝗区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秦岭蝗属Qinlingacris已记述2种,本文记录一新种,并对属内的两个已知种的雄性外生殖器做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东亚飞蝗蝗区蝗虫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05、2006年调查湖滩环境变化后豆田秋蝗的活动动态,分析得出:在现青期调查滩垦粮田残蝗,才能准确做好翌年夏蝗的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意大利蝗生物学特性研究张泉,乔璋,熊玲,巴哈提亚尔·达吾提(新疆蝗虫鼠害测报防治中心站,乌鲁木齐,830001)赵勇,党惠才,张新生,肖宏伟(木垒县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玛纳斯县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意大利[Calliptamusitallcusita...  相似文献   

19.
徐州、平山两地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的群体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江苏徐州和河北平山两地混生的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和日本稻蝗(O.japonica) 的群体遗传关系。用10条随机引物从43头个体中产生125条清晰、稳定的谱带, 其多态性条带占99%。 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高于日本稻蝗,分别为0.3432和0.2781。Nei's遗传距离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同一采集地点混居的中华稻蝗与日本稻蝗之间的遗传距离小于地理上存在较大跨度的两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如:江苏徐州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2411,河北平山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的遗传距离为0.2578,而江苏徐州中华稻蝗和河北平山日本稻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2749,江苏徐州日本稻蝗和河北平山中华稻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2982。基于Nei's遗传距离,分别用UPGMA和NJ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供试的43个个体分为两大聚类簇,江苏徐州和河北平山两地的中华稻蝗聚为一支,日本稻蝗聚为另一支。上述结果表明,RAPD分析方法可显示个体间的多态性,反映个体或物种间的细微差异,是区分近缘物种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0.
竹蝗是毛竹的主要害虫,大量蚕食竹叶,严重地影响竹林的正常生长.人们采用灯光诱杀、喷药、挖卵块等办法进行防治,对其危害、蔓延虽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投劳投资大、成本高、且污染环境.若能在毛竹林中空地、竹林周围,或附近山场栽植泡桐,既能很好地消灭竹蝗,又能使泡桐速生丰产而很快地得到泡桐木材的收入,且不污染环境,可谓一举三得.这是因为泡桐树上滋生芫青,而竹蝗喜欢在泡桐叶上产卵,芫青的幼虫却又喜食竹蝗卵粒.据调查发现,一只芫青幼虫一生可食竹蝗卵60~120粒.泡桐树上不断繁衍的芫青是竹蝗的天敌,可有效地控制竹蝗的危害并达到灭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