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测定了远志、地榆、甘草、茯苓、益母草等中草药水煎液单剂及等倍比例两两复配组合对鸭梨采后链格孢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远志+甘草、远志+大黄、茯苓+益母草复配组合在离体试验中抑菌效果最好,1.0 mg/mL质量浓度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41,2.219,2.251 cm;单剂离体试验中抑菌效果较好的是黄连、地榆,1.0 mg/mL质量浓度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11,1.950 cm,负对照0.05mg/mL的扑海因的抑菌圈直径为2.301 cm;上述样品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为同一值,分别是5,10,0.625,1.25,10 mg/mL;活体抑菌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减缓病菌的侵染速度,但不能完全抑制链格孢病菌的在鸭梨果实上的侵染。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天然果蔬防腐剂,该试验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鹿蹄草素、黄连、黄柏、厚朴等4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几种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4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12.5、25、1.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25、25、25、2.5mg/ml;对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32、0.625、0.625、1.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125、2.5、5、2.5mg/ml。经线性回归计算50%抑制时对链格孢菌的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217、10.192、10.354、0.340mg/ml;对褐腐病菌的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065、0.192、0.687、0.246mg/ml。  相似文献   

3.
王亚飞  艾启俊  张萌  段力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75-14177
[目的]分别研究鹿蹄草等4种中草药提取液对桃褐腐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3次浸渍提取法对中草药进行提取,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单位面积产孢量计算法和凹玻片悬低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在离体条件下鹿蹄草、丁香、甘草、葛根等4种中草药提取液对桃褐腐病菌营养生长、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对菌丝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鹿蹄草提取液对桃褐腐病菌的生长抑制率均达到了80%以上,丁香水蒸气提取液抑菌效率达90%以上。[结论]鹿蹄草提取液和丁香水蒸气提取液的抑菌效果较为明显,说明鹿蹄草提取液和丁香水蒸气提取液中含有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4.
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接菌的方法测定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鹿蹄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观测接上鹿蹄草素和桃褐腐病菌对桃果实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情况;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MIC为0.032 mg?ml-1,MFC为0.156 mg?ml-1;桃果实接上鹿蹄草素+病原菌后,PPO、POD和PAL活性开始升高,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扫描电镜下可见,菌丝扭曲变形,菌丝体之间相互粘连,细胞壁破裂,表面出现絮状凝集物。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壁明显变薄,细胞内部组成紊乱,细胞结构遭到严重的破坏。【结论】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使菌丝体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鹿蹄草(WINTERGREEN)、功劳叶(CHINESE HOLLY LEAF)、金樱子(CHEROKEE ROSE FRUIT)和大黄(RHEUMOFFICINALE)等18种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水煎法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以大肠杆菌作为供试菌,利用滤纸片法测定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并用2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最好的4种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18种中草药中有15种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鹿蹄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25 mg/ml,功劳叶、金樱子和大黄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62.50 mg/ml。[结论]鹿蹄草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提取物对蔬菜两种采后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灰葡萄孢菌和链格孢菌为供试病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培养板连续稀释法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木香、决明子等16种中草药提取物抑菌活性,对其效果较好的中草药提取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进行了初步确定。试验结果显示,北豆根与黄柏在质量浓度为10.0mg/mL时,对两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高于60%。它们对灰葡萄孢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是12.5,25mg/mL,最小杀菌浓度浓度MFC分别为:25,50mg/mL;对链格孢菌的MIC分别是6.25,12.5mg/mL,MFC都高于MIC两倍,分别是12.5,25mg/mL。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天然果蔬防腐剂,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培养板连续稀释法研究了鹿蹄草素对几种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抑制效应,并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进行了初步确定。结果表明:鹿蹄草素的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在2.5 mg/mL及以上浓度时对供试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根据EC50值所得到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piricola),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根霉菌(Rhizopus stolonifer),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其中链核盘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56,1.25 mg/mL;苹果轮纹病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78,0.156 mg/mL;链格孢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313,0.625 mg/mL;灰葡萄孢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56,0.313 mg/mL。  相似文献   

8.
人工模拟的植物源杀菌剂银泰防治番茄3种病害效果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采用室内离体平皿法和田间试验 ,测定了人工模拟合成的新型植物源农用杀菌剂银泰对番茄早疫病菌 (Al ternariasolani)、叶霉病菌 (Fulviafulva)和灰霉病菌 (Botrytiscinerea)生长的抑制和对它们引起的 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2 0 %银泰EC在 0~ 2 0 0 μg/ml浓度范围内 ,对供试 3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其EC50 分别为 6 5 .5 7g/ml、91.86 g/ml和 4 0 .6 4g/ml,对早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和对照药剂扑海因基本相当 ,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强于扑海因。 2 0 %银泰EC 10 0 0mg/L防治番茄早疫病和叶霉病的效果分别达到 82 .6 %和 84 .9% ,银泰 2 0 0~ 80 0mg/L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果达到 78.4 %~ 90 .9% ,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扑海因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中草药抑菌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9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苹果褐腐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不同中草药提取物对苹果褐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在中草药提取物浓度为0.1 mg/ml时,19种中草药中,马兜铃提取物对苹果褐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高达49.64%;其次是鸦胆子、射干和葛根,抑制率均在20%以上;其余中草药提取物对苹果褐腐病菌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均在20%以下。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马兜铃的提取条件,即以5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5、提取温度为30℃、提取时间为4 h。[结论]马兜铃体内的有效成分具有强烈的抑菌活性,具有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试了厚朴乙酸乙酯提取液对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stans)、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五味子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穿山龙黑斑病菌(Alternaria dioscoreae)和紫草白霉病菌(Ramularia lithospermi)5种药用植物病害致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厚朴提取液对以上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厚朴提取液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在相同的供试浓度下,厚朴提取液对紫草白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试验中还发现,当浓度大于0.5mg/mL时,对人参黑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桃采后褐腐病的新型非化学农药防治手段,研究了不同用量葡萄籽油处理(体积分数分别为0.5%、0.1%、0.05%、0.01%)对桃采后褐腐病的抑制效果。将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终浓度:5×104 cfu/mL)和不同体积分数的葡萄籽油于PDB培养基中25℃下共培养24~96h,然后调查病原菌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情况。结果表明,当葡萄籽油体积分数≥0.05%时,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以打孔法人为模拟接种褐腐病菌(浓度:5×104 cfu/mL)至桃子上,随后接种不同体积分数的葡萄籽油,25℃下贮藏6d后调查褐腐病斑大小。结果表明,当葡萄籽油体积分数≥0.05%时,其在桃子体内对褐腐病斑的抑制率在50%以上,而且0.1%和0.5%的葡萄籽油用量对褐腐斑的抑制效果相当;当体积分数为0.01%时,葡萄籽油对病菌孢子萌发及桃褐腐斑的抑制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将0.1%定为葡萄籽油抑制桃褐腐病菌的最佳用量。自然条件下,在1℃冷藏21d后,经0.1%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桃子发病率为20.0%,化学药剂戊唑醇处理过的桃子发病率为18.7%,而空白对照组发病率为45.5%,表明0.1%葡萄籽油的防治效果(56.0%)接近化学药剂防治效果(58.9%)。同时,对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果实进行了果实品质参数测定,包括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果实品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说明葡萄籽油在防治桃采后褐腐病方面具有代替化学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Monilinia fructicola,Monilia mumecola and Monilia yunnanensis have been reported as the causal agents of brown rot disease on stone fruits in China.Up to date,these spec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peach and plum,and M.mumecola has also been reported on apricot recently.To investigate whether M.fructicola and M.yunnanensis can cause brown rot disease on apricot in China,37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orchards in Chongqing and Beijing municipalities in 2014.These isolat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pheno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distinct colony appearances.Two representative isolates of each phenotype and reference species of M.mumecola from apricot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analysis.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the two phenotypes of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 M.fructicola and M.yunnanensis,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对由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引起的桃褐腐病具有抑制作用的酵母菌株,采用平板对峙的试验方法,从新疆北部12个地区分离的102株酵母菌中筛选出7株对桃褐腐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酵母菌株,其中菌株EEQS-7D拮抗活性最强,该菌株对桃褐腐病菌的抑菌率达78.90%。人为打孔接种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显著降低桃褐腐病发病程度,抑制率达51.83%。生防相关性状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够产生蛋白酶,透明圈直径达到34.5 mm,说明EEQS-7D主要通过分泌蛋白酶达到抑制桃褐腐病的效果。通过对菌株EEQS-7D的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以及2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  相似文献   

14.
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相容性及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可能性。[方法]考察小檗碱对绿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并测定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结果]试验浓度的小檗碱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产孢量和菌落形成未产生明显影响;当绿僵菌与褐腐病菌共培养时,绿僵菌处于优势菌群,褐腐病菌未能影响绿僵菌的生长;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能完全抑制褐腐病菌的生长。[结论]小檗碱和绿僵菌可混合使用,二者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15.
王友升  田世平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811-2820
 【目的】研究酵母拮抗菌Cryptococcus laurentii,病原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与甜樱桃果实在接种伤口处的互作效应。【方法】在‘先锋’甜樱桃果实伤口处分别单独接种病原菌、酵母拮抗菌以及病原菌与酵母拮抗菌共同接种,分析不同处理体系下果实的发病、酵母拮抗菌的生长动态、果实的脂质过氧化以及氧化酶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酵母拮抗菌C. laurentii在25和1℃下均能有效抑制甜樱桃果实褐腐病M. fructicola发生。病原菌M. fructicola在接种初期刺激拮抗菌生长,而后期则抑制拮抗菌。单独接种病原菌M. fructicola或同时接种拮抗菌和病原菌均能诱导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并加速脂质过氧化作用。病原菌M. fructicola侵染甜樱桃果实发病后特异诱导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新酶带出现;而拮抗菌C. laurentii对甜樱桃果实的抗氧化酶体系、脂质过氧化程度以及PPO同工酶谱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弱。【结论】在酵母拮抗菌C. laurentii、病原菌M. fructicola与甜樱桃果实的相互作用中,甜樱桃果实褐腐病病害发生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M. fructicola刺激拮抗菌的生长并诱导果实抗性相关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6.
瑞香狼毒提取物对病原菌及桃酶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酸乙酯及其他溶剂,利用平行提取法提取瑞香狼毒活性物质,采用生长速率法对8种植物病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并且以大久保桃为试验对象,对不同浓度瑞香狼毒乙酸乙酯提取液控制桃褐腐病效果进行了研究;同时检测了桃3种抗病性酶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乙酸乙酯提取物对8种供试植物病原菌中的7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完全抑制了桃褐腐病原菌、苹果腐烂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黄瓜枯萎病原菌生长;瑞香狼毒乙酸乙酯、水、甲醇、乙醇、石油醚提取物对桃褐腐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率均高于60%),其中瑞香狼毒乙酸乙酯提取物完全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经3种浓度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桃的病斑都小于对照,而质量浓度为20 mg/mL提取物控制桃腐烂效果最好。乙酸乙酯提取物显著地提高了桃PAL,POD活性,但诱导PPO活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采后病原真菌是引起腐败的主要原因,使用安全无毒的保鲜剂对于人们的健康以及水果出口都有重要意义。纳他霉素、脱氢醋酸钠、碳酸氢钠与大蒜均具有较好的抗真菌作用,笔者研究了这4种物质在平板与活体上对链格孢霉、灰葡萄孢霉、果链核盘菌、青霉、根霉等5种常见的果蔬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用滤纸片法测定这4种物质对5种病原菌抑制的抑菌圈直径以及抑制的最低浓度(MIC)。还比较了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脱氢醋酸钠、碳酸氢钠以及大蒜水提取液在活体上对鸭梨病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活体上,质量浓度0.4mg/mL纳他霉素与5%的脱氢碳酸酸钠对5种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的碳酸氢钠与大蒜水提取液对鸭梨病斑的抑制作用并不太强。  相似文献   

18.
桃褐腐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桃园土样中分离获得88个细菌菌株,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出8个对桃褐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CE对桃褐腐病菌的营养生长明显抑制,抑菌带宽度为9 mm,并致使菌丝细胞畸形,膨大呈泡囊状,后期细胞破裂,细胞质外渗。桃离体接种试验表明,直接接种病原菌的桃第2天的发病率就达到100%,而接种拮抗菌CE 12 h后再接种病原菌的桃第3天才发病,第4天的发病率仅为56.5%。表明拮抗细菌CE不仅对桃褐腐病菌的营养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能抑制病原菌的侵染,有延缓发病的作用,将为桃褐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很好的生防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