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涛 《农业考古》2012,(5):198-203
1930年代,茶叶经济不仅是中国农村产茶区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利源,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中亦占据一席之地,因此,茶叶产销亦为国民政府所重视。但30年代国民政府茶叶外销不振,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华茶外销何以衰败?本文以二档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有关华茶外销档案资料以及民国时期茶叶界人士钱承绪著《华茶的对外贸易》、吴觉农编著《皖浙新安江流域之茶业》等资料为依托,拟从影响30年代国民  相似文献   

2.
何歆  谭悦 《农业考古》2022,(5):108-113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茶叶的崛起,华茶发展面临挑战。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挽救华茶市场,有识之士迎合时代潮流,利用广告宣传华茶。大量关于茶叶的新知识、新理念传入到市场上,推动了华茶的发展。其中,天津《北洋画报》中刊登的茶广告,一定程度上将华茶推广于国内外,为华茶近代化的发展以及挽救华茶衰退局势做出了贡献。本文从茶叶广告营销...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茶业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安溪作为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又是我省最大的乌龙茶出口基地县,面临机遇与挑战。现就安溪出口茶叶在入世后面临国际竞争将会有哪些产销动态变化和相关的若干策略进行探讨,使安溪茶叶经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得到新发展。本人就此谈一点浅见。一、入世后,安溪出口茶叶产销动态变化1.出口外销优势更佳安溪县生产乌龙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独特,茶文化名扬中外。近年来,安溪茶叶出口外销有其特殊位置,既受机制约束,又有自营出口经营权,年出口量6000吨左右,约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一半,年…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国门的开放,大量茶叶外销。因路途遥远,外销茶叶需要更为坚固的包装,随之形成了其特有的外销茶叶包装,本文将从外销茶叶包装所需的四个主要元素,即茶箱、锡罐、篾篓及花纸这四个方面来展示外销茶叶的独特包装。另一方面,1887年后茶叶出口逐渐衰退,为挽回茶叶出口的颓势,政府做出一系列努力来扩大茶叶国际市场,其中对出口茶叶包装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出口茶埠中,宁波的重要性虽不如广州、上海、汉口等国内一流茶埠,但在国内二流茶埠中拥有突出优势,它不但是五口通商时期的重要开放口岸,是浙江最早的茶叶外销港口,也是珠茶的主要出口基地和上海茶埠的重要货源地。奠定近代宁波茶埠重要地位的因素很多,主要由区域附近茶产丰富、茶叶外销历史悠久、区域优势明显和人文底蕴浓厚三大因素决定。宁港茶叶出口数量比较稳定,受杭州开埠、国外茶竞争及茶源减少等因素影响,茶叶输出数量日益减少,茶埠走向衰落。通过研究近代宁港茶埠得出的结论是:宁波茶埠曾有过较快的发展,但存在诸多风险,由于受到上海茶埠的深刻影响,独立性不够,而动荡的政局及其日本侵华战争,最终葬送了宁波茶埠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鼓韵潇湘,春意盎然,神农茶都,茶香四溢。"2016中华茶祖节开幕式暨潇湘·沅陵碣滩茶品评推介会"在长沙市神农茶都隆重举行,各级领导、特邀嘉宾和来自全国茶叶经销商1000多人出席了这一年一度的茶界盛典,拉开了"2016中华茶祖节品茗思祖活动月"的序幕。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省人大党组成员徐明华,省政协副主席刘晓,中国工程院院士、民革湖南省主委、中南大学副校长田红旗等出席了此次活动。2016中华茶祖节组委会、省委农村工作办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最早的茶叶种植与生产国,茶叶贸易历史悠久.本文简述了中国茶叶国内外贸易的历史,重点阐述了当今中国国内及国际茶叶贸易环境的状况,根据现状提出了华茶出口贸易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曾在中英茶叶贸易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对华走私鸦片以吸取中国白银,导致清廷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为挽救财政危局,士绅提出"以茶制夷"之策。但英国依靠中英《南京条约》的庇护,并在其印锡殖民地试种茶叶反制其策,导致该策流产,华茶失去了垄断地位,日渐衰退。为振兴华茶,士绅继而提出效法印锡茶叶产销方法,实施"茶业改良"。中国士绅"以茶制夷"向"茶业改良"观念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士绅的世界观在变动的世局下被迫从"天朝上国的自我封闭"走向"注目世界而日渐趋新"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出口屯绿眉茶产销现状,从茶叶产量质量、初精制工艺、外销出口、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就如何改革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茶业一直是湖南省重要的传统经济产业。虽然在国内湖南的茶叶出口量长期领先其他省份,然而茶叶出口竞争力却迟迟没有进步。如何有效提高湖南省茶叶的出口排名和竞争力,成为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对目前湖南省茶叶产品出口贸易现状进行概述,通过湖南茶叶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出口市场占有率(EMS)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三个显示性指标对当前湖南省茶叶出口国际排名和竞争力发展趋势进行量化数据分析,发现湖南茶业虽有较强的外贸竞争优势,但仍存在危机和不足。基于钻石模型等方面来综合分析湖南茶叶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及其影响的因素,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从生产要素、深加工、品牌建设和政府扶持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及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茶叶贸易的概况,然后利用出口价格、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对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并运用引力模型对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茶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出口对象国的GDP和人口数、出口对象国农药残留最高限量以及是否为WTO成员国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最后,就提高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71-2171,2198
我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有安全意识增强和保护本国利益等外部原因,也有生产技术落后、品质低下、标准体系落后和缺乏品牌等内部原因.运用提高生产水平,进行国际认证等对策可以有效地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对茶叶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CMS模型对中国茶叶出口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带动作用有所减弱,而中国茶叶出口市场结构的优化和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逐步成为推动茶叶出口的主导因素,中国茶叶的出口要从增加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进一步巩固茶叶产品的独特化优势和优化茶叶出口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4.
曹旭平  陈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37-5138
采用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对中国糠醛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糠醛出口竞争力很强,但存在附加值低、净贸易条件波动大、生产企业规模小以及国内市场恶性竞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茶叶新标准等新标准的提出,阻碍了福建乌龙茶的出口贸易。本文从当前乌龙茶的生产情况和国际新标准的要求、特征出发,试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即采用适当的农药、呼吁国际市场统一茶叶标准及推动乌龙茶生产加工的规模化、集约化来推动福建乌龙茶的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国及世界牛肉生产与贸易状况,利用生产成本、出口价格以及相关国际竞争力指数对中国牛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指标评价,并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未含港澳台地区,全文同)牛肉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是牛肉生产大国但却是出口小国,贸易逆差逐年拉大;牛肉产品国际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且国内市场处于供求紧平衡;出口对象国(地区)GDP、是否为内陆国与中新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正式生效是影响中国牛肉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未来需重点关注自由贸易发展对中国肉牛产业的影响,结合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外茶叶产业的茶园种植面积、茶叶年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以及国内茶类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茶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呈增长趋势,茶叶年消费量增加,茶叶产业规模继续扩张;国内茶叶产业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茶叶产品结构继续调整,绿茶依然保持市场主导地位,红茶、黑茶仍是消费的热点,黄茶近两年产量增加的趋势较大,其他茶类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 茶叶出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5-2012年中国对英法德日美等国茶叶出口数据,使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发挥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并存在地区差异,而中国自身设置的质量安全及检测等标准不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茶叶在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消费市场随着发达程度的提升而表现下降趋势,中国茶叶进入发达经济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不断增强态势,由此也导致中国茶叶出口结构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9.
荀利杰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1):3174-3184
【目的】调查我国蜂蜜生产现状及国内外市场蜂蜜国内外市场形势,为我国蜂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依据FAO、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海关相关蜂群和蜂蜜统计数据,整理分析了1978—2019年我国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和产区、蜂蜜进出口贸易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掌握我国蜂蜜生产现状及进出口贸易等情况,并分析存在问题。【结果】1978—2019年我国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和蜂蜜平均每群产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5%、4.44%和2.54%。我国蜂蜜产量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其中,浙江、河南和四川的蜂蜜产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这3个省份蜂蜜产量占全国蜂蜜产量的40.72%。1978—2019年,我国蜂蜜出口量及其占全球蜂蜜出口量比例波动较大,蜂蜜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国际竞争力逐渐降低,且出口市场太过依赖于欧盟和日本,其他国际市场有待开发。我国蜂蜜进口量在我国蜂蜜消费中所占比例较低,人均蜂蜜表观消费量相对较低,基本维持在240 g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国蜂产业还存在以下问题行业不受重视,从业人员少且生产落后,蜜粉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养蜂生产形式单一;蜂蜜生产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蜂蜜品质低;蜂蜜国内外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国际竞争力较低。【建议】呼吁政府加大对养蜂业的重视和建设力度,社会各界共同探索发展现代化养蜂的新模式;应加强蜂蜜市场监督力度,树立行业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蜂蜜产业良性发展;改变固有经营模式,创新经营机制,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我国传统的养蜂观念,促进蜂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产规模指数和生产效率指数,分析了湖北省茶叶生产的比较优势;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湖北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