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南疆岳普湖县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进行分析,寻找耕地土壤养分分布规律,为耕地土壤改良、合理配方施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对研究区耕地土壤进行采集,分析0~2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结果]研究区土壤总体表现出养分不足的特征,4种养分含量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结论]有机质、碱解氮与速效钾含量的分布规律主要与土壤母质、气候条件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有关,而有效磷的分布规律主要与施肥及耕作方式的影响有关.在研究区土地耕种过程中,应注意节水保肥,防止养分损失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清农林复合模式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情况.[方法]以泽普县为例,采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林复合模式下耕层土壤(0~20 cm)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5种养分要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并与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对比分析研究土壤养分变化.[结果]研究区耕层土壤各养分含量呈正态分布,变异性表现为: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全氮>有机质;全氮、有机质变异函数曲线符合指数模型,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变异函数曲线符合线性无基台模型.从地理位置上看,5种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分布呈现西高东低、南北低、中间高的趋势.与1982年相比,除速效钾外,其他4种养分土壤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速效磷的增加幅度最大.[结论]研究区内土壤养分含量属于中等偏低水平,应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在重视施用氮磷化肥的基础上,也必须重视钾肥施用,培肥土壤,从而保障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山地丘陵交错地带耕层土壤pH和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山地丘陵交错地带开展农业生产和科学定量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广水市山地丘陵交错地带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检测获得200个土壤样点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壤pH和有机质等土壤养分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湖北省广水市山地丘陵交错地带耕层土壤pH和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变异程度均属中等变异,土壤养分元素均有弱空间相关性特征.养分含量在空间上以集聚分布为主,相互关系较弱,养分元素的块金效应值均处于25%~75%,养分元素的空间变异性受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耕层土壤的pH介于5.5~6.5,以弱酸性土壤为主;有机质含量级别为适宜,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较高;全氮含量较低,含量级别为缺乏.有机质含量与生物多样性呈正相关,全氮含量与海拔和坡度呈负相关,速效钾含量与海拔呈负相关、与有效土层厚度呈正相关,缓效钾含量与有效土层厚度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较弱.[结论]湖北省广水市山地丘陵交错地带耕地表层土壤养分中除全氮含量较低外,其余养分元素的含量均不缺乏.土壤pH及主要养分元素的空间变异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对于山地丘陵交错地带的耕层土壤养分含量而言,灌溉能力、海拔、坡向、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和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作用的干扰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以南方典型的红壤侵蚀区朱溪河流域为代表,利用ArcGIS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该流域土壤表层7种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空间相关性程度不同,其中全钾、速效钾和有机质的空间相关性较弱,全氮和速效氮的空间相关性中等,速效磷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土壤养分的含量表现为不同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给北京房山该区域科学施肥及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7年及201 9年北京市房山区土壤养分数据,结合地统计学和GIS方法,探明研究区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质和全氮总体上处于高等含量水平,速效钾总体上处于极高含量水平,而有效磷则处于中等较低含量水平,各养分含量均呈现显著的空间和时间变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总体分布呈现山区高平原低的趋势,有效磷呈平原耕地高于山区的趋势,速效钾在整个地区都处于较高水平.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属于高变异强度,其余养分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研究区各项养分块基比在0.63~0.73之间,呈中等空间相关,空间变异情况受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施肥管理、种植制度、土地利用方式等人为因素占主导.[结论]12年来,该区各养分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在55%、67%0、45%、94%的耕地中有明显升高,但研究区内仍有31%的耕地出现了有效磷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海拔土壤的综合肥力,并揭示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的关系。[方法]对湖北宣恩烟叶产区不同海拔的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的含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该产区的土壤养分总体适宜优质烟叶生产,其中,高海拔地区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丰富,但磷素普遍缺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在高海拔与中、低海拔间的差异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而其他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的综合肥力指标值大小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且在高海拔与低海拔间的差异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而高海拔与中海拔、中、低海拔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对该地区烟叶的生产及区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该区烤烟种植区划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智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06-9707
[目的]研究玉米(Zea maysL.)/大豆(Glycine max)间作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玉米间作),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于大豆、玉米收获后,采用5点取样法取样。5种土壤酶活力的测定均参照关松荫的方法,土壤养分测定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手册》的方法。[结果]与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相比,玉米/大豆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和土壤速效钾含量,而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各耕作模式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其他4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均未呈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大豆间作这种复合模式的发展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田土壤养分对泥鳅扰动的响应。[方法]通过野外定期取样,采用常规理化方法测定在养鱼水田和对照水田中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的含量。[结果]养鱼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水田。养鱼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对照水田间不存在差异。[结论]底栖鱼类泥鳅改善了水田土壤养分状况,尤其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和土壤速效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主要研究不同海拔庐山土壤的养分含量状况的差别。[方法]选择庐山地区3种典型土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分析不同层次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阐明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差异,以期进一步了解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受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植被类型和凋落物等)和人为因素(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污染等)的影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存在不同尺度的差异。不同海拔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高度成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速效磷含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但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速效钾的含量与高度呈负相关,土壤总体养分含量为山地棕壤山地黄壤山地红壤。[结论]该研究对深入理解山地土壤垂直地带分布规律,提出土壤资源利用改良意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内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为养分精确管理和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彬县红岩河小流域为例,于2011年结合GPS共采集了121个田间土样,对其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进行测定,并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养分含量半方差函数模型及其参数进行了确定,用普通克里格插值(Kriging)绘制了研究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统计分析高程、坡度、坡向、坡形等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插值结果检验。【结果】陕西彬县红岩河小流域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变异性很弱,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钾具有强烈的空间变异性。各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均呈斑块状,条带性分布趋势不明显。总体上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与高程和坡度呈负相关,与坡向呈正相关,与坡形相关不显著。【结论】随机性变异(人为因素)对碱解氮的空间变异起主导作用,且变程较小,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钾的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变异(自然因素)引起,且变程较大。高程、坡度及坡向明显影响土壤养分的含量和分布。  相似文献   

11.
胡林  丘耘  周国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123-7124,7188
[目的]研究在野外直接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方法]以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作为真实值,在不进行土壤样本预处理的前提下,利用近红外光谱直接扫描未作处理的土壤样本,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其作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值。[结果]利用620和1 900 nm的波长组合,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模型(定标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极为显著。[结论]该模型对同类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效果很好,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5。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农业生产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贵州普定典型喀斯特山区3个不同开垦时间(1959、1968、1980年)的0~10、1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普定县喀斯特山区随着农业用地开垦时间的增加,土壤养分变化总体表现为有机质、全氮、CEC下降;土壤pH值下降;全磷、全钾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等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普定县喀斯特山区土壤养分随开垦时间的变化主要是受到施肥和微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斌  吴献花  吴斌  高卫国  罗维佳  郭红  彭廷纯  高婷  刘忠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05-22407,22494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和季节变化对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方法]以柴河流域为例,系统分析了设施农业、传统农业、林地、坡耕地、落荒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状况。[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以传统农业和设施农业含量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由表层至底层呈下降趋势,尤以设施农业和传统农业2种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类型土壤下降更快。[结论]季节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武夷山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武夷山5个海拔(312、687、1 153、1 775、2 186 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各个海拔不同土层的养分和酶活性变化。[结果]武夷山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分布差异明显,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同一海拔,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高度与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等各指标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5种土壤酶活性与3种土壤养分指标之间,除蛋白酶和全磷不显著相关外,其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种土壤酶活性之间,除蛋白酶与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不显著相关外,其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3种土壤养分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植被的空间选择及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为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土壤精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108个样品,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有机质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滁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表现为0.01水平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不存在相关性。[结论]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可以作为土壤营养状况的主要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魏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28-2830
[目的]探讨种植紫花苜蓿对高寒地区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后其土壤中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等养分的变化情况。[结果]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而土壤全磷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弱。在青海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2年后,土壤耕作层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分别增加17.70%1、4.45%、13.53%,而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则分别下降1.63%、9.03%和12.67%。[结论]在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改善土壤氮素水平,在种植过程中应增施磷钾肥以充分发挥其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祝延立  那伟  郗登宝  赵新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02-15203,15213
[目的]研究施用沼液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变化规律,提出沼液最大承载量。[方法]以玉米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沼液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施用沼液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含量,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结论]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增加,增幅顺序为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速效氮含量。为避免因土壤速效磷的过剩而流入水体,利用猪场粪污沼液种玉米,施用量应控制在118.73 t/hm2以内。  相似文献   

18.
以庆安县南部1993、2000和2003年监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为数据源,利用SPSS和GIS软件对庆安县南部土壤养分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安县南部土壤各种养分含量具逐年下降的趋势,空间变异强度为中等,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状态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究曲靖市师宗县烤烟大田生长过程中烟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变化规律以及土壤肥力变化。[方法]对烟田土壤6个土层剖面的理化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在耕作层以下的土壤,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pH、速效氮、磷、钾含量、有机质、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总孔隙度、Ca2+和Mg2+下降,土壤肥力下降,通气性变差;土壤pH与土壤的速效养分、容重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正相关关系,因此pH是影响土壤理化性状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随着土层的加深,烟田土壤肥力下降越明显,理化性状越差,越不利于烤烟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