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广西乐业野生春兰种质间的亲缘关系,提高其利用效率,对66份春兰种质资源的43个表型性状(13个数量性状和30个质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对乐业县各来源的春兰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并从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春兰种质表型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CV)为11.62%~41.56%,其中花梗长的CV值最高。质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26%~55.7%,以开花习性、唇瓣主色和花瓣形状的CV值居高。说明花梗长、开花习性、唇瓣主色和瓣形都是春兰观赏性状的重点选育方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侧萼片宽(SSW)和花中萼片宽(SMW)、花侧萼片长(SSL)和花中萼片长(MSL)、花侧萼片形状(SSS)和花中萼片形状(MSS)、花瓣内侧主色(PIMC)和花萼片主色(SM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1、0.7648、0.771、0.741;花侧萼片夹角(SSA)和侧萼片先端形状(SSPS)、唇瓣形状(LS)和中萼片先端形状(SSPS)、唇瓣色斑数量(LSN)和叶色(LC)之间则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4557、-0.4316、-0.4181。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主成分分析分别提取5个和11个主成分,共10个因子,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8.193%和73.023%,可反映乐业春兰的总体形态表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为18.77处可将66份春兰种质划分为4组,其中第Ⅰ组只有一个55号品种,第Ⅱ组包含9个品种,主要以来源地相同为主,第Ⅲ组28份种质以红色花为主,第Ⅳ组28份种质,主要特征是花朵较大。研究筛选出19138-38、19138-40、18011、18007、19134-1共5份种质综合评价较高。该结果为了解广西野生春兰种质间亲缘关系及其评价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番茄果实、辣椒果实和人工饲料饲养斜纹夜蛾,观察不同食料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的生长发育、存活、不同龄期幼虫的粪便重量、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组建相应食料下的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喂饲辣椒果实的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和全世代显著长于喂饲番茄和人工饲料,喂饲人工饲料的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粪便重量显著重于喂饲辣椒果实;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1, 内禀增长力(rm)均大于0,斜纹夜蛾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菜心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学特征及其与花器官外部形态的相关性,为直接从花器官外部形态特征来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菜心小孢子发育分为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各时期特征明显。菜心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和花药外部形态特征密切相关,供试菜心材料中处在单核靠边期的花蕾纵径为3.05~3.39 mm,花萼长为3.25~3.46 mm,花瓣长为2.10~2.33 mm,瓣萼比为0.63~0.71,花药长为2.57~2.89 mm、瓣药比为0.77~0.85,适合作为不同材料花蕾最佳取样时期的鉴定指标。处在单核靠边期的花器官外观特征表现为花蕾饱满,萼片绿色并包被着花冠,花瓣和花药均为浅黄色,花药略长于花瓣。可见,依据花器官形态特征可判断菜心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及所对应的选蕾标准。  相似文献   

4.
利用DUS检测方法和原理,对香蕉新品种“红研二号”与近似品种“巴西蕉”的48个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并进行特异性评价。结果表明:香蕉新品种“红研二号”质量性状的假茎、叶柄基部、叶柄及叶中脉背部的颜色为紫褐色(8010-R30B),果轴(穗轴)基部的1/3处为紫褐色(8010-R30B),为特异性的性状;这些紫褐色(8010-R30B)的特异性状,促成“红研二号”花青素含量较高,植株的抗氧化能力增强,表现出检测植株的抗衰老能力强;同时,其48个性状能稳定遗传,果实表皮与“巴西蕉”的颜色基本一致,但果实产量等性状总体优于“巴西蕉”,本研究对该品种的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因子分析法可将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的11个数量性状归属于2个弱相关的主因子,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0.353%,具有较好地反映这些性状所包含的信息。按照主因子所包含的性状及其所反映的生物学含义,可把2个主因子按方差贡献大小依次命名为果实重量因子F1和带壳果质量因子F2。采用正交因子和斜交因子模型分析了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根据各种质的综合因子得分值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中粳稻连粳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4号(原连20—417)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以连96~1(镇稻88×中粳3114的F4代稳定品系)做母本,武育粳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于2003年育成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系。经连云港市多点试验、江苏省中粳中熟水稻预试、区试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等特点,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的9个番茄品种从生育进程、第一花序节位、花序之间间隔叶片数、光合速率、果实性状、产量及抗病性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美国大红499、美国大红988和森田冠1号是坝上地区露地栽培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滇重楼及其近缘种为对象,通过表型性状调查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重楼属药用植物的表型变异及各性状对药材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6个表型性状中,株高、茎粗、叶形、叶宽、叶柄长等性状变异较大(CV值大于40.00%),萼片长、萼片数、花瓣数种间变异较小(CV值均小于25.00%)。5种重楼属植物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2.03~0.82;滇重楼和多叶重楼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最高。主成分分析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显示,多叶重楼、滇重楼的叶部和花部位性状与其他物种差异较大;南重楼和西畴重楼的株高、茎粗、叶宽、根茎长、根茎直径、根茎鲜重与其他重楼属物种差异明显;5种重楼属植物中南重楼与西畴重楼形态最接近,较难区分。相关性分析表明,重楼属植物地上性状与地下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进一步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分析发现,根茎直径、根茎长、叶柄长、叶长、叶宽、花梗长、株高和花瓣长是筛选药用重楼高产种源的关键性状。  相似文献   

9.
牛玉  刘维侠  杨衍  刘子记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12):2356-2363
为了有效确定樱桃番茄核心资源,促进樱桃番茄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本研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219份樱桃番茄种质的叶片长、叶片宽、第一花序节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厚、单果重7个性状的基因型值进行预测;基于基因型预测值,按照30%的抽样率,采用2种遗传距离(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8种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重心法、中间距离法、类平均法、可变法、可变类平均法和离差平方和法)和3种抽样方法(优先抽样法、随机抽样法和偏离度抽样法)构建樱桃番茄核心种质资源,采用均值、方差、极差和变异系数评价不同方法构建樱桃番茄核心种质的优劣。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法构建的樱桃番茄核心种质7个性状的方差均高于原群体,采用欧氏距离构建的核心种质7个性状的均值与原群体没有显著性差异,采用马氏距离构建的核心种质4个性状的均值与原群体没有显著性差异,3个性状的均值与原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欧氏距离法优于马氏距离法。8种聚类方法构建的樱桃番茄核心种质7个性状的方差和变异系数均高于原群体,采用最短距离法构建的樱桃番茄核心种质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明显优于其他方法。采用3种抽样方法构建的樱桃番茄核心种质7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和方差均有所提高,偏离度抽样法优于优先抽样和随机抽样法。基于欧氏距离、最短距离聚类和偏离度抽样法获取的65份樱桃番茄核心资源能够代表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番茄果实、辣椒果实和人工饲料饲养斜纹夜蛾,观察不同食料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的生长发育、存活、不同龄期幼虫的粪便重量、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组建相应食料下的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喂饲辣椒果实的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和全世代显著长于喂饲番茄和人工饲料,喂饲人工饲料的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粪便重量显著重于喂饲辣椒果实;种群趋势指数(Ⅰ)均大于1, 内禀增长力(rm)均大于0,斜纹夜蛾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火龙果幼苗离体辐射诱变及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火龙果幼苗离体辐射诱变及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理,以‘紫红龙’无菌苗为试材,通过60Coγ进行辐照处理,以20 mmol/L的羟脯氨酸(HYP)为选择压,筛选出拟变异植株,并对其进行初步的抗寒性生理检测。结果表明,低辐照强度(≤15 Gy)对无菌苗的成活及分化无明显影响,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无菌苗的成活率和分化率显著降低,且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以半致死剂量(LD50)和临界致死剂量(LD40)确定火龙果无菌苗辐照的适宜剂量范围为38.542.4 Gy。经过LD50(38.5 Gy)辐射及20 mmol/L的HYP筛选成活的无菌苗,其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增幅远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Pro)含量随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与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整个低温锻炼过程中,不同酶活性较对照分别升高了7.9%61.5%、7.7%47.1%、16.1%28.4%和6.4%63.7%。综上表明,经辐射诱变和HYP筛选的材料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其抗寒能力较对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橡胶树细胞悬浮系电激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橡胶树属种间杂交系B1(H.brasiliensis×H.nitida)的细胞悬浮系为试材,采用均匀设计结合偏最小二乘(PLS)回归,以瞬时表达率(Y1)、细胞成活率(Y2)为试验指标综合评价,以因变量最大值为优化方向,同时对两个试验指标进行回归建模。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接种后培养3 d对数期的悬浮细胞,在10μF、2 kn、1 300 V/cm的电激条件下,蔗糖浓度为0.4 mol/L的电激转化液,加入终浓度为90μg/mL的线性质粒CaMV35S-EGFP-NOS,600 mbar压强下抽真空1 min,可使细胞瞬时表达率达到0.648 1%,成活率达到56.984 7%。通过对电激转移中相关因素的优化,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橡胶树悬浮细胞系较稳定的电激转移体系,为橡胶树悬浮细胞系转基因的研究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个控制水稻株高QTL qPH3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D50/HB277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株高进行QTL分析。在杭州和海南两种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6个控制株高的加性效应QTL,分别位于第1、2、3、4、6和8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3染色体的QTL qPH3效应较大,在两种环境条件均能稳定表达且贡献率分别为16.52%和16.60%。进一步筛选获得1个剩余杂合体,对其衍生的RHL 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其qPH3检测贡献率达76.13%。通过后代验证,最终将其锁定于标记RM16211和RM16237之间物理距离约204 kb区域内。这将为该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具有红光(660 nm)和蓝光(446 nm)复合光的LED灯作为光源,研究其对‘阳光红心’红掌组培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70%红光+30%蓝光的复合光能显著提高红掌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促进叶片和根茎的干物质积累,而30%红光+70%蓝光的复合光则更有利于叶面积的扩张。红蓝复合光能抑制红掌叶片暗适应初始荧光(Fo),增加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叶绿素荧光产量,显著提高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改善光合作用系统Ⅱ(PSⅡ),促进叶片获取光能的能力,提高光合电子传递和光能转化效率,促进红掌叶片和根茎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木薯内源ABA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淀粉含量不同的木薯品种‘辐选01’和‘华南124’为材料,通过测定木薯内源脱落酸(ABA)含量、淀粉积累过程中的关键酶活性以及淀粉积累量,探讨ABA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淀粉含量的木薯品种其内源ABA含量存在差异,尤其在生育后期表现尤为明显;淀粉含量高的品种叶片、茎秆和块根的ABA含量、块根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ase)、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及淀粉分支酶(SBE)的活性高于淀粉含量低的品种;结果表明,叶片ABA含量与块根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及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茎秆ABA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ase)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以及淀粉分支酶(SBE)的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块根ABA含量与块根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呈现正相关,与块根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茎叶、块根ABA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木薯内源ABA在块根淀粉积累中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为高产、高淀粉木薯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微波真空干燥对咖啡豆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微波功率、物料质量为影响因素,采用不同组合微波功率进行工艺优化,探索不同微波真空条件(单一功率、物料质量、组合功率)下生咖啡豆色泽、脂肪、蛋白质、咖啡因、葫芦巴碱、绿原酸、有机酸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一元方差分析(ANOVA)对不同处理下生咖啡豆的风味成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功率干燥可以在缩短单一功率干燥时间的同时,对咖啡豆中色泽、脂肪、蛋白质、咖啡因、葫芦巴碱、新绿原酸、苹果酸保护较好;不同组合功率干燥条件下共定性出41种挥发性化合物,酸类、醛类、烷烃烯烃类及醇类为生咖啡豆中四类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其它类别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以杂交苎麻品种川苎1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对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研究了苎麻旺长期干旱胁迫持续18天对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苎麻光系统II ( 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 Fv/Fm)、 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 F’ v/F’ m)、 PSII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 )、电子传递速率( ETR)、光化学猝灭系数( 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NPQ)提高;干旱条件下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与干旱胁迫程度密切相关,轻度干旱胁迫对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小,中度、重度胁迫显著影响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苎麻能忍耐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在苎麻生产中,旱情达到中度干旱时应及时采取抗旱措施,确保苎麻正常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巢式群体的5个组合的F2家系的荚果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式解析,以期了解巢式杂交群体的荚果性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巢式杂交群体具有丰富的荚果性状的变异类型,荚果长、宽和百果重在5个组合中的最小值至最大值变异幅度分别为(14.30~22.09)mm~(38.36~45.12)mm、(7.06~10.47)mm~(17.13~22.74)mm和(62.41~94.38)g~(266.75~364.00)g。荚果长与荚果宽、荚果表面积、荚果表面周长、百果重的相关性均极显著,与荚果长宽比的相关性较小;荚果宽与荚果表面积、荚果表面周长、百果重存在正相关,与荚果长宽比存在负相关。不同杂交组合的不同果型性状的遗传模式均有差异,最佳遗传模型为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和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主基因遗传力22.79%~91.62%,不同群体中的基因效应值各不相同,表明多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的不同遗传效应以及遗传背景差异对荚果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为利用NAM群体开展荚果性状QTL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为专用型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亲本冀豆12(高蛋白)和冀nf58(高油)及其175份F_(9∶11)重组自交系(RIL)材料,对大豆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遗传分析,以期初步解析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亲本在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百粒重、油分含量、蛋白含量和单株粒重7个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在RIL群体中,12个农艺性状均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且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率。其中,株高的遗传率最高(0.98),茎干重最低(0.63)。除3个性状(油分、蛋白含量和百粒重)外,其它9个性状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0.90;蛋白含量与6个性状显著负相关,但与百粒重显著正相关。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相关性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叶干重株高分枝数叶片数茎干重、主茎节数百粒重蛋白含量油分含量。选取19个单产最高的家系材料进一步分析表明,所测试的9个农艺性状主要遗传于母本冀豆12,而株高和主茎节数受到父本冀nf58的改良,说明通过聚合不同品种优异性状仍有提高品种产量的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