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天目山毛竹种群生物量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目山毛竹个体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依次为:竿62.9%、篼13.6%、枝8.8%、鞭6.9%、根4.4%和叶3.6%。胸径与基径、竹竿和总体生物量之间都有着很高的相关性,而基径则与竹篼有着极高的相关性。总体看来,胸径和基径与地上部分各器官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地下部分的竹鞭和根没有什么相关性。用胸径与基径对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拟合的显著度都在0.9以上,说明通过对毛竹胸径或基径的测量就可较准确的推知各器官生物量。毛竹各器官含水量依次为:根鞭篼竿枝叶;即越靠近叶,则水分含量越低。竹叶N、P含量居首位,而竹竿的N、P含量最低,但其有机碳的含量最高。毛竹种群的有机碳储量为34.483 t.hm-2,其中地上部分碳储量为26.478 t.hm-2,地下部分碳储量为8.005 t.hm-2。毛竹的碳储量相当于每公顷固定了大气CO2126.438 t。而地上与地下部分N的总贮量约为0.306 t.hm-2,P的总贮量约为0.017 3 t.hm-2。  相似文献   

2.
梁山慈竹秆形结构和地上生物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山慈竹分布于西南各省,广泛用于造纸、人造板及园林绿化等.以梁山慈竹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年龄,不同径级的标准竹,对其胸径、竹高、秆高、节长、节数、竹壁厚、基部直径、各构件单位的生物量等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梁山慈竹秆形结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结果发现胸径与地上部分鲜重、秆重、秆高等因子拟合较好;梁山慈竹的竹节长度呈"短-长-短"的分布规律;梁山慈竹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04 t/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的冷箭竹无性系分株地上部分地径、株高及分株各构件(秆、枝、叶)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结构和垂直分布规律,构建了基于地径、株高和D2H与不同龄级各构件和分株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模型。研究表明:冷箭竹各分株含水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一龄级分株构件含水率高低表现为叶>枝>...  相似文献   

4.
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及枝解析木法调查树冠生物量,并采用标准枝法与枝条模型估算法对估测的树冠生物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枝长与枝基径,枝条生物量与枝基径、枝长等各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一级枝长模型及枝条生物量模型。通过对枝条生物量估测模型的比较,结果表明:枝基径与枝条生物量、叶生物量有很高的相关性,幂函数拟合的精度较高,参数估计较稳定;虽然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较大,但因参数变动较大,预测不稳定。在树冠生物量模型研究中,基于胸径建立异速生物量模型,相关系数R2值达0.906以上;通过对估测树冠生物量模型的比较,枝条模型估测法优于标准枝法,同时对模型进行F检验,F值达极显著水平,所选枝条生物量模型对长白落叶松树冠生物量的估测具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峨热竹分株地上部分基径、枝下高、全高及分株各构件生物量进行调查和测量,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结构和形态可塑性,构建了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表明:峨热竹各分株含水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一龄级分株构件含水率高低表现为叶〉枝〉秆;峨热竹分株总生物量表现出多年生〉2年生〉1年生的分配特征,而同一分株各构件间则表现出秆〉枝〉叶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基径分别与各龄级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全高与2年生及多年生枝叶生物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以基径和全高为自变量分别建立的线性模型可为相似区域峨热竹不同龄级分株秆和枝叶构件生物量的估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直线和指数模型,直线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82~0.996;2)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25.22 t·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木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72.20%、23.71%、1.80%、1.66%和0.63%;3)川滇高山栎灌木种群平均总生物量为18.21 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为干>枝>叶>皮,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28%、26.88%、19.82%和10.02%.海拔2 720~2 9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3:2:1;海拔3 020~3 1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2:2:1.4)随着海拔升高,川滇高山栎优势单株地径、高度及生物量呈减小趋势.海拔2 720~2 920 m处,川滇高山栎灌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纺锤形分布,集中分布在株干高2.0~3.0 m处,约占总量的60%~70%;在海拔3 020~3120 m处或低海拔的干旱生境,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个体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布随树干的升高而降低,集中分布在0~1.0 m处,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0.0~2.0 m处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4%~99%.  相似文献   

7.
撑绿竹不同径阶的生物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水富县引种撑绿竹的不同径阶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撑绿竹各构件的生物量随径阶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其分布规律是:秆>枝>叶>蔸>根,且生物量与胸径相关性显著,采用回归模型W=3556.98 0.337 89(D2H)可较准确地预测单株生物量,该模型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密度为10 000、4 444和1 667株/hm2的4年生大叶相思林为研究对象,对各种不同密度林分中大叶相思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生物量径级结构和群落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密度大叶相思干的生物量占林分生物量的55%以上,根占14.11%~15.50%,叶占8.34%~10.76%,而在枝和皮的分配比例上差异较大;三种密度大叶相思林的总生物量径阶分配呈正态分布;群落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林下植物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广西石山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西全区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在桂林、百色、柳州、河池等7市的22个县设置2m×2m的石山灌木样方62个,调查灌木优势种名、株数、平均高、平均地径和平均盖度,采用全部收获法分别获取枝、干、叶、根鲜重。选择地径和高2个因子与各器官生物量拟合,分别建立生物量模型,认为用该模型估算不同地区石山灌木生物量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石竹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石竹地上部分生物量调查资料 ,探讨各器官平均生物量与胸径、地径、竹高、枝下高的相关关系 ;应用回归分析方法 ,选择不同的回归方程来拟合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以幂函数W =cDaHb 所拟合的生物量估测模型最佳 ,经实用性检验 ,可靠性较高 ,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广西南宁市测量粉单竹竹秆的全高、材长、胸径、节间数量及每节间三要素(直径、长度和壁厚)等秆形指标,对砍倒的立竹进行分段称重,研究这些指标与竹材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材长、节间数量及三要素均与胸径相关密切,幂函数和线性方程拟合程度高。最长节间出现在第9~12节,最粗直径多在第4~6节。全株生物量中竹秆所占份额最大,为76.82%,各器官生物量依次为秆 > 蔸 > 枝 > 叶。单株竹秆鲜质量与胸径高度显著相关,可用二次线性方程进行较精确估算。研究秆形结构变化规律、全株及每段竹秆鲜质量分配格局,有利于促进粉单竹竹秆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实测标准地法分析研究武陵毛竹林分各项因子相关关系,着重研究了竹株生长规律,竹株直径,竹高,内外径与用材长关系,提出经济用材长概念,并通过标准竹轮 ,叶片数,叶片面积,叶片重,求出生长效率及与经济利用关系,经济材长与不同地区竹株效益比较。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马山县古寨乡喀斯特丘陵坡地麻竹林进行尿素、钙镁磷肥、沸石3种肥料的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组合对单株或单位面积的地上生物量分配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提高新竹地上生物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施用尿素500 g+钙镁磷肥1 000 g+沸石5 000 g、钙镁磷肥4 000 g+沸石5 000 g效果显著,且极显著高于不施用的处理,但在低P、低Si、无N或无P或无Si等3种情况下,杆重比例均为较低。各处理以竹秆所占的比例最大,为61.0%~88.8%,其次是枝。各器官比例与肥料施用比例没有直接的关系。初步认为,单株或单位面积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杆重达到较高时,秆、枝、叶较适合比例为73%~74%、18%~19%、8%。杆重比例的高低与单株或单位面积杆重、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关系无规律性,而单株杆重是影响单位面积杆重、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主要因子,随着各处理单株杆重增加,单株或单位面积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也增加。枝、叶所占比例无规律变化,但各处理中杆、枝比例表现出高杆低枝或低杆高枝的趋势。杆、枝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增减与叶量比例的关系无规律性变化,叶片数量对单株或单位面积的竹杆、竹枝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麻竹生物学特性有关。认为留好母竹,合理施用肥料是提高喀斯特丘陵坡地麻竹产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花吊丝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及立竹生态构件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华安县竹类植物园研究了1~3年生花吊丝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和主要生态构件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立竹地上部分器官含水率为竹叶>竹枝>竹秆,竹秆、竹枝含水率随立竹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不同年龄立竹竹叶含水率无显著差异;1~3 a立竹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为竹秆>竹枝>竹叶,竹秆生物量比例随立竹年龄的增长呈"V"型变化,竹枝、竹叶生物量比例随立竹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立竹全高、枝下高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器官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立竹胸径、全高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以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模拟;立竹壁厚率从竹秆基部到顶部呈高—低—高分布规律,与立竹胸径、立竹全高分别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与立竹胸径的关系方程式为AWT=0.2899-0.0539D+0.0041D2。  相似文献   

15.
撑篙竹秆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广西南宁市的撑篙竹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竹秆全高、秆材长、胸径和节间数,以及每节间直径、长度和壁厚等秆形指标,统计分析撑篙竹的秆形结构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撑篙竹全高、秆材长与胸径之间呈显著相关,节间的数量、长度和壁厚等因素与胸径、节间号等秆形指标之间呈显著相关,在拟合的相关方程中以幂函数和线性方程获得较高的估测精度;撑篙竹高径比值随着胸径的增加而降低;自基部至梢部,节间长度呈“短—长—短”的变化规律,最长节间出现在第15~20节;壁厚率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基部节间壁厚率大于50%,中部空腔大,壁厚率19%~21%,往梢部壁厚率逐渐增加至40%;节间直径呈“细—粗—细”的变化规律,最粗直径位于7~9节,处于胸高位置之上。秆形特征的研究可为撑篙竹林的抚育管理及竹材利用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来甜龙竹地上部分含水率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马来甜龙竹1年生、2年生、3年生3个龄级立竹不同径级地上部分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竹地上竹秆、枝条和叶片含水率明显高于2年生和3年生竹;同龄竹比较,竹秆含水率最高;竹秆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降低;马来甜龙竹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经生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可利用胸径和秆高估算立竹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及总生物量。  相似文献   

17.
测定分析了黄金刚竹竹鞭生长特征及地上部分各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金刚竹竹鞭以2~3年生竹鞭为主,所占比例超过竹鞭总量的50%;竹鞭分布于0~30 cm的土层,以10~20 cm土层分布最多;在地上部分各生长指标中,秆高和胸径与地径、胸径处节间长、地径处节间长、地上部分总质量及根质量间均呈显著性相关关系;以胸径作为自变量建立的黄金刚竹生长模型,可以可靠地估计其他生长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江西省中北部6个毛竹林(Ⅲ度竹)的胸径、全株杆鲜重、全株枝叶鲜重、杆长、全杆节数、枝下节数、枝盘数、枝下高、叶长和叶宽、叶片长宽比、胸径处竹壁厚度、竹腔径、壁腔比、竹材含水率等表型特征。运用SAS8.1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研究表明:全株杆鲜重、全株枝叶鲜重和胸径处竹壁厚呈现随经度变化的地理模式,其它表型特征随经度的变化不明显;所调查的表型特征均没有表现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而变化的地理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福建酸竹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测定了1~4年生福建酸竹的秆、枝、叶生物量,分析了立竹地上构件生物积累与分配特征及其相对生长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福建酸竹构件含水率、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与相对生长关系差异明显。随立竹年龄增加,秆、枝、叶含水率明显下降,而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则显著增加;秆生物分配比例及异速生长指数总体下降,而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其异速生长指数总体升高。综合分析表明,福建酸竹丰产林经营宜多留养2年生、3年生立竹,适量留养4年生立竹。  相似文献   

20.
2013年5月,抽样调查了盈江县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天然缅竹,测量其全高( H )、枝下高( h )、胸径(D)、基径(d)、秆重(G)、分段秆重(g)、节间直径(dj)、节位数(N)和节壁厚(T)等因子,对缅竹进行秆形结构分析,并将缅竹与毛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缅竹的基径对胸径的拟合方程为: ln ( d)=ln 1.406+0.885 ln (D)(R2=0.880);秆重对胸径的拟合方程为: ln (G)=ln 86.544+2.797 ln (D)(R2=0.907);壁厚对高度的拟合方程为: T=3.487-0.433 ln ( Hx)( R2=0.832);节间直径对高度的拟合方程为: dj =8.803-0.004 Hx ( R2=0.745)。这些因子间均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其它秆形结构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胸径相同时,缅竹全高、秆重均大于毛竹;从基部到33节时,缅竹节间长明显大于毛竹。表明在竹材的加工利用方面,缅竹与毛竹相比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