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共培养细胞类型对绵羊孤雌生殖胚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成熟的绵羊卵母细胞经孤雌激活4 h后,分别在5种体细胞单层(成熟前颗粒细胞、成熟后颗粒细胞、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输卵管峡部上皮细胞、子宫内膜细胞)中进行共培养,比较其对绵羊孤雌生殖胚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前后颗粒细胞对绵羊孤雌胚体外发育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27.5%)、子宫内膜细胞组囊胚率(27.7%)高于输卵管峡部上皮细胞和颗粒细胞(17.7%、20.3%),且差异显著(P<0.05);壶腹部上皮细胞与子宫内膜细胞在囊胚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绵羊孤雌生殖胚体外发育中,选择成熟前及成熟后的颗粒细胞都可达到相同的共培养效果;使用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子宫内膜细胞进行共培养效果优于输卵管峡部上皮细胞和颗粒细胞,可以得到较高的囊胚率.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颗粒细胞单层共培养体系,实验研究了颗粒细胞单层体外培养时间、颗粒细胞单层的种属及更换培养单层时间对黄牛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培养0、2d和4d后的颗粒细胞单层用于胚胎的体外共培养,3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84.47%/40.23%、78.49%/36.99%和71.55%/25.30%;来自黄牛、小鼠和猪的颗粒细胞单层在支持黄牛孤雌胚胎体外发育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第4天更换培养单层的囊胚率最高(55.17%),与不更换单层的对照组(41.25%)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从延边黄牛卵巢中采集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培养。结果表明 :1将卵子用 2种不同的培养液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和受精卵体外培养 ,TCM199组的卵裂率 (5 6 .3% )极显著高于 D- PBS组(33.6 % ) (P<0 .0 1) ;TCM199组的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 (15 .1%、13.7% )虽高于 D- PBS组 (10 .5 %、8.7% ) ,但 2个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2以 TCM199作为基础培养液 ,分别用含激素培养液和不含激素培养液进行成熟培养和受精卵体外培养 ,添加激素组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及囊胚孵化率 (81.2 %、17.5 %、15 .3% )高于没有添加激素的对照组 (75 .8%、12 .1%、10 .5 % ) ,但 2个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 3体外受精卵与单层颗粒细胞共培养组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及囊胚孵化率 (78.0 %、11.5 %、9.9% )显著高于非共培养组 (6 8.1%、5 .4 %、3.6 % ) (P<0 .0 5 )。  相似文献   

4.
昆明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阻滞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小鼠早期胚胎在体外发育阻滞的原因 ,建立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系统 ,应用几种不同的培养系统对昆明小鼠单细胞胚胎在体外培养了 96~ 12 0 h。结果表明 ,小鼠单细胞胚胎在 M1 6 和 BWW培养液中卵裂均受到阻滞 ,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 ;CZB和 HTF培养液能有效地克服小鼠胚胎的 2 -细胞发育阻滞 ,与 M1 6 和 BWW相比 ,2 -细胞卵裂率和囊胚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 ;在 M1 6 培养液中添加牛磺酸对早期胚胎发育有促进作用 (P<0 .0 1) ;小鼠早期胚胎在 CZB和牛输卵管上皮细胞 (COEC)共培养体系中的卵裂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 .0 5 )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子霉素和6-DMAP对黄淮白山羊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进行联合激活,分别在不同的培养体系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孤雌胚胎的发育情况。培养体系分别为:无共培养条件下,M199(10?S)、CR1aa和HTF P1;颗粒细胞共培养条件下,CR1aa、HTF P1和SOFaa。结果发现,无共培养条件下,CR1aa和HTF P1组孤雌胚胎的卵裂率显著高于M199组(P<0.05),但3组均未有囊胚;共培养条件下,HTF P1组的卵裂率显著高于CR1aa和SOFaa组(P<0.05),而CR1aa组的囊胚率却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综合试验结果说明,CR1aa联合颗粒细胞共培养能够获得较好的培养效果,适用于山羊孤雌胚胎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6.
采用抽吸法收集卵巢上的卵丘 -卵母细胞复合体 (COCs) ,微滴培养法于不同成熟培养液 (n =8)中培养 2 4~ 2 7小时后体外受精 ,然后移入不同胚胎培养液 (n =7)中培养 7天。应用胞核染色、胚胎移植等技术判定并统计成熟率、卵裂率和胚胎发育潜能。结果 :含 5 0ng/mlEGF(表皮生长因子 )组COCs成熟率 (75 4 5 %~ 75 8%)和卵裂率 (72 4 %~ 74.1%)均显著高于其它组 ,含 0 5mmol/LHTAU(亚硫磺酸 )组和或 10 0 μmol/LCYS(β -巯基乙醇 )成熟液组的≥ 8细胞率 (3 2 3 %~ 3 9 0 %)和桑胚率 (2 8 4 %~ 3 3 .8%)均显著高于其它组 (P <0 0 5 )。两只试管羊健康出生。结论 :EGF对COCs体外成熟和卵裂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CYS对COCs体外成熟和受精卵裂无明显正作用 ,但成熟液含适量CYS有助于改善胚胎的体外发育 ,过量可能对细胞有毒 ;HTAU有益于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成熟液中EGF和CYS的优选浓度分别为 5 0ng/ml和 10 0 μmol/L ;胚胎培养液中HTAU的优选浓度为 0 5mmol/L。优化体系所得胚胎具有正常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屠宰场获取的奶水牛卵巢为试验材料,收集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IVM)、体外受精(IVF)及早期胚胎培养(IVC)。研究激素(FSH、LH、E2、P4)的不同浓度对奶水牛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以期探讨奶水牛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发育机制,优选不同激素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添加FSH试验组奶水牛颗粒细胞扩散率和卵裂率高于未添加试验组(P<0.05);添加LH试验组奶水牛颗粒细胞扩散率、卵裂率及8-细胞率与未添加试验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17β-E2试验组(1.0μg/mL)的奶水牛颗粒细胞扩散率、卵裂率及8-细胞率高于未添加试验组(P<0.05);添加P4试验各组(0.9μg/mL、1.2μg/mL)的颗粒细胞扩散率明显低于未添加试验组(P<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放线菌酮(CHX)对卵母细胞预成熟的影响及囊胚滋养层细胞囊泡(TVS)、维生素C对肉羊体外胚胎质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从屠宰厂(场)收集的肉羊卵巢,抽取卵巢表面2~8 mm的卵泡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结果表明:经过5%CHX预成熟的卵母细胞卵裂率、桑葚胚率、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培养液(SOFaa)中添加1%维生素C组与TVS共培养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体外胚胎与TVS共移植受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核质同期成熟处理及抗氧化剂可以用于高效生产体外胚胎。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探索辽宁绒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方法,本试验以屠宰场绒山羊卵巢为材料,采用抽吸法收集直径大于2 mm卵泡的卵母细胞,研究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发育的影响。试验1,将一部分COCs经机械吹打脱除卵丘细胞成为机械裸卵(DOs),然后以4种方式培养,即COCs单独培养、DOs与COCs共培养(DOs(COCs))、DOs与卵丘颗粒细胞共培养(DOs(CCs)),以及DOs单独培养。试验2,根据包裹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的完整性分为3组,有3层卵丘细胞紧密包围的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3,有1-3层卵丘细胞包围的卵母细胞COCs1-3,无卵丘细胞包围的裸露卵母细胞NOs,3组各自单独培养。结果表明:COCs组的成熟率、孤雌卵裂率和囊胚率最高,分别为83.25%、41.75%和29.25%,卵丘细胞的存在有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随后的发育,COCs3组成熟率、孤雌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83.25%、42.50%和29.75%,显著高于COCs1-3和NOs组,卵丘细胞的完整性也影响着卵母细胞的体外发育,自然裸卵已失去体外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旨在研究有无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成熟及其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实验分别设裸卵组、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共培养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组(对照组),检测猪成熟卵母细胞的存活率、极体率、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囊胚率及各组卵母细胞的谷胱甘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COCs组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42 h后其存活率最高(95.76%),高于裸卵组(P<0.05)和共培养组(P>0.05);COCs组第一极体排出率为71.77%,高于共培养组和裸卵组(P<0.05);COCs组在后期发育中卵裂率与囊胚率高于共培养组和裸卵组(P<0.05),而共培养组的卵裂率及囊胚率高于裸卵组(P<0.05);与COCs组相比,裸卵组显著下调了GCLM、GCLC的表达(P<0.05),共培养组中GCLM的表达与COCs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的缝隙连接受损会对卵母细胞的成熟效率产生影响,并且在卵母细胞后期发育中,缝隙连接的完整性与否会影响后期发育能力,并可推论出随着卵丘细胞的减少和缝隙连接的破坏,会造成谷胱甘肽合成基因表达降低,从而影响卵母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合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技术,体外生产牛胚胎,以获得试管牛.结果表明: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2~24h后,其成熟率为85%;体外受精率为83%.体外受精卵分别在颗粒细胞单层(GCM)和输卵管细胞单层(OCM)上培养,其胚胎最后产量(以授精时卵母细胞的数目为基数)分别为19%和29%,差异极显著(P<0.01).若体外受精卵先在GCM中培养72h后,再将已发生卵裂的(>4细胞)胚胎移到OCM中培养,其胚胎最后产量为35%.由此表明,早期胚胎在其发育过程中至少存在着3个发育相期,即1~8细胞、8~16细胞和16细胞~囊胚3个阶段,各阶段需要不同的培养环境.IVM/IVF胚胎移植到受体黄牛体内后,其足月时的妊娠率为15%.第一头试管犊牛已于1993年4月18日凌晨产出.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reconstruct heterogeneous embryos using equine skin fibroblast cells as donor karyoplasts and the bovine oocytes as recipient cytoplast for investigating the reprogramming of equine somatic cell nuclear in bovine oocyte cytoplasm and the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of the reconstructed embryos. Adult horse skin fibroblast cells serum-starved were used as donor somatic cells. Bovine oocytes matured in vitro were employed as recipient cytoplasts. The fusion of fibroblast cells into recipient cytoplasm was induced by electofusion. The fused eggs were activated by inomycin with 2 mm/ml 6-dimethylaminopurine (6-DMAP). The activated reconstructed embryos were co-cultured with bovine cumulus cells in synthetic oviduct fluid supplemented with amino acid (SOFaa) and 10% fetal calf serum (FCS) for 168 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completed cleavage of xenonuclear transfer equine embryos occurred between 30 and 48 h following activation. 52% of the injected oocytes were successfully fused, 72% of the fused eggs underwent the first egg cleavage and 17% of the heterospecific nuclear-transferred zygotes developed to 4- or 8-cell embryo stag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constructed embryos have undergone the first embryonic division and the reprogramming of equine fibroblast nuclei can be initiated in bovine-enucleated oocytes.  相似文献   

13.
为了系统研究颗粒细胞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使用颗粒细胞条件液处理或单层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共培养的方法,探讨颗粒细胞共培养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颗粒细胞传代接种第2天收集的20%颗粒细胞条件液到水牛卵母细胞成熟液中能显著提高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和囊胚发育率(P<0.05);然而单层颗粒细胞却显著抑制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P<0.05)。结果表明,与单层颗粒细胞共培养相比,与颗粒细胞条件液共培养更有利于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本研究为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来源的水牛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及其胚胎发育。对10头摩拉母水牛连续6周进行活体采卵,共采集292枚卵母细胞,头均回收卵母细胞4.87枚,头均A级卵数为3.07枚,从屠宰场收集74头水牛卵巢共采集559枚卵母细胞,头均回收卵母细胞和A级卵母细胞分别为7.55枚和5.20枚,均显著高于活体采集的水牛卵母细胞(P<0.01)。将收集的AB级水牛卵母细胞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至囊胚。结果表明,活体采卵组和屠宰水牛卵母细胞组受精分裂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4.81%和57.73%。屠宰水牛卵母细胞组的囊胚率则高于活体采卵组(28.78%vs21.34%,P<0.05)。利用两组的胚胎进行常规法冷冻保存,冻胚解冻后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输卵管和颗粒细胞单层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屠宰场牛卵巢为试验材料,研究输卵管细胞单层(OCM)和颗粒细胞单层(GCM)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和体外培养(IVC)后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1)从卵泡抽取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并根据卵母细胞外面卵丘细胞的层数将其分为3类:1级(≥4层);2级(2~3层);3级(0~1层)。作分别在IVM和IVC培养液中添加GCM(1×106个/mL)与不添加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添加GCM对1级卵母细胞的卵裂率、6~8细胞发育率和囊胚率无明显影响(P>0.05);但添加GCM的2级、3级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卵裂率、6~8细胞发育率和囊胚率分别高于未添加组(P<0.05)。(2)所有卵母细胞(包括COCs和裸卵)被随机分为3个组,在其IVM和IVC培养液中分别添加OCM、GCM或不添加体细胞(对照组)。结果显示:OCM和GCM组的卵裂率、6~8细胞发育率和囊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究WNT2在绵羊卵泡颗粒细胞(GCs)中的表达及功能。本研究选取4~6月龄健康母羊20只,采集双侧卵巢,免疫组化技术检测WNT2蛋白在卵泡中的表达定位;q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差异;siRNA沉默GCs中的 Wnt2基因后,qRT-PCR技术检测Wnt2基因及参与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基因CTNNB1的相对表达量,并测定GCs凋亡情况。结果表明:1)WNT2蛋白在绵羊卵泡内膜细胞、颗粒细胞以及卵丘细胞内均有表达。2)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基本一致,均表明Wnt2 mRNA及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泡颗粒细胞表达差异显著(P<0.05),且在大卵泡颗粒细胞内表达量显著高于中卵泡颗粒细胞(P<0.05),中卵泡颗粒细胞内表达量显著高于小卵泡颗粒细胞(P<0.05)。3)基因沉默后,沉默组Wnt2和CTNNB1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无义序列siRNA组(NC组)以及空白对照组(P<0.05),而Wnt2基因沉默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综上表明,WNT2是通过WNT2/CTNNB1信号通路促进绵羊卵泡颗粒细胞生物学功能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屠宰母牛卵巢,对来自不同性机能发育阶段母牛的卵巢卵母细胞、不同状态卵巢卵泡的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初情期、性成熟母牛卵巢的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卵裂率(74.7%和81.5%)、囊胚率(23.0%和26.8%)显著高于来自初情期前母牛卵巢卵母细胞的卵裂率(18.8%)和囊胚率(1.8%)P〈0.05;有黄体卵巢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发育能力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亮甲酚蓝(BCB)染色选择的卵母细胞是否有利于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发育,本实验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放入含有BCB的PBS中染色,根据细胞质颜色可将卵母细胞分成BCB~+组和BCB~-组,并以未经BCB处理的COCs作为对照组,然后将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统计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将成熟后的卵母细胞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其中,部分BCB~+组卵母细胞所需的供体细胞利用Zebularine处理,统计体细胞核移植的卵裂率、桑椹胚率和囊胚率。结果表明:BCB~+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CB~-组(71.15%vs 65.38%,53.52%,P0.05);BCB~+组核移植胚胎的卵裂率(87.91%vs 56.83%)、桑椹胚率(37.41%vs 21.73%)和囊胚率(21.48%vs6.82%)均显著高于BCB~-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BCB~+组卵裂率(87.91%vs 83.23%)和囊胚率(21.48%vs14.89%)也显著升高(P0.05)。BCB~+组供体细胞经Zebularine处理后,胚胎发育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中囊胚率显著高于BCB~+组、对照组和BCB~-组(29.25%vs 21.48%,14.89%,6.82%,P0.05)。  相似文献   

19.
以CZB为基础培养液,培养小鼠4、8-细胞胚胎单卵裂球,研究葡萄糖、牛磺酸和猪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在其体外发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牛磺酸添加与否对4、8-细胞胚胎单卵裂球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29%、30%和14%、14%,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葡萄糖后,4、8-细胞胚胎单卵裂球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36%和19%,有显著提高(P<0.05)。含有葡萄糖而牛磺酸的添加与否对4、8-细胞胚胎单卵裂球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36%、38%和19%、20%,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内4、8-细胞胚胎单卵裂球形成的囊胚细胞数分别为(10.44±1.24~(12.43±1.18)和(7.57±0.97)~(8.48±1.16),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8-细胞胚胎单卵裂球与猪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其囊胚发育率分别为47%和26%,囊胚细胞数分别为(17.57±1.13)和(11.43±0.92),均高于单一培养(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